蓄电池清洁生产
- 格式:pdf
- 大小:222.61 KB
- 文档页数:10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电池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电池生产中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
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环境影响,因此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示例:1.能源消耗: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数量。
这包括原材料提取、制造、运输和废弃物处理等阶段所需的能源消耗。
目标是降低能源的使用和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2.水资源利用: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量和水资源的保护。
电池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资源,例如用于材料提纯、制造和清洗等。
目标是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和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
3.材料使用效率: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材料的效率。
这包括对电池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评估。
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4.废弃物产生和处理: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和废弃物处理的方式。
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废固体等。
目标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寻找环境友好的废弃物处理方式。
5.环境排放和污染物控制:评估电池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和环境影响。
这包括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以及噪音和振动等环境影响。
目标是减少环境排放和污染物的释放,并符合相关环境法规和标准。
6.生态系统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电池生产对周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电池生产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进行评估。
目标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7.环境管理和责任:评估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责任。
包括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评估。
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感。
8.可持续创新和技术发展:评估企业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
包括对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和研发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估。
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标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储能等领域。
然而,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标准,对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清洁生产标准应包括原材料采购阶段。
生产铅酸蓄电池所需的铅、硫酸等原材料,如果采购来源不合规或者质量不达标,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制定严格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环保性能符合要求。
其次,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也是制定清洁生产标准的重点。
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
因此,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改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采用闭路循环水系统,减少废水排放;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对废渣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
另外,清洁生产标准还应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对生产出的铅酸蓄电池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在线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
此外,清洁生产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清洁生产标准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对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
总之,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标准的制定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有效地减少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大力度推动清洁生产标准的落实,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2024年铅蓄电池业环境整治方案范文____年铅蓄电池业环境整治方案一、背景分析铅蓄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通信设备、太阳能和风能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重要能量储存装置。
然而,铅蓄电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如废旧铅蓄电池的处理不规范、铅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一套全面的铅蓄电池业环境整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治目标1.建立健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体系,实现废旧铅蓄电池100%回收利用率。
2.大幅度削减铅蓄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将污染物排放降至国家标准以下。
3.加强对铅蓄电池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铅蓄电池企业正常生产运行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提高铅蓄电池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投入。
三、整治措施1.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1)加强铅蓄电池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减少使用铅和其他有毒重金属的量,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2)鼓励铅蓄电池企业加大对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铅蓄电池向锂电池等新型电池的转型。
2.建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体系(1)加强与废旧铅蓄电池回收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网络。
(2)建立废旧铅蓄电池回收机制,对回收的废旧铅蓄电池进行规范管理和处理,确保回收的废旧铅蓄电池完全无害化处理。
3.加强铅蓄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环境监管(1)加强对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2)推行绿色生产理念,引导企业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加大环境执法力度(1)加强对铅蓄电池行业的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废旧铅蓄电池回收等违法行为。
(2)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察机制,加强对铅蓄电池行业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5.加强铅污染防治(1)加大对铅污染环境的治理力度,优化排污口设置,加装污染防治设施,减少铅污染物的排放。
(2)加强铅污染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铅污染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铅污染的扩散和危害。
附件三:清洁生产标准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编制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O八年八月目录1 编制背景 (1)2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发展和污染控制概况 (2)2.1 国内外废铅蓄电池铅回收业发展概况 (2)2.2 废蓄电池铅回收过程污染及污染防治概况 (5)3 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3.1 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 (11)3.2 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 (12)4 标准编制过程及编制技术路线 (12)4.1标准编制过程 (12)4.2 标准编制技术路线 (12)5 标准编制要点说明 (13)5.1 标准内容结构设计 (13)5.2 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关联性分析 (14)5.2 清洁生产指标的确定 (17)5.3 有关数据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20)6 标准适用可行性以及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22)6.1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22)6.2 标准实施的经济可行性及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22)7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22)7.1 编制依据 (22)7.2 参考资料 (23)附件 (24)清洁生产标准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1 编制背景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
我国铅酸蓄电池工业本世纪80年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市场将不断扩大,以汽车、摩托车及电力、通讯为主要对象。
近年来,电动汽车等无烟交通工具的开发,使铅蓄电池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铅酸蓄电池产量越大,需要报废更新的铅酸蓄电池就会越多。
从环保角度来看,铅酸蓄电池也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电池。
在再生铅生产和回收利用方面,我国起步较早,原料来源较多,85%以上来自废铅酸蓄电池,少量来自电缆包皮、耐酸器皿衬里、印刷合金、铅锡焊料及轴承合金。
在再生铅生产方面,发达国家主要采用机械破碎分选和对含硫铅膏进行脱硫等预处理技术,再分别采用火法、湿法、干湿联合法工艺回收铅及其它有价物质,而国内再生铅厂基本都还是采用传统的火法冶炼,小再生铅厂家几乎均采用反射炉混炼法,大都未经过预处理,一般的生产过程是将废铅酸蓄电池手工拆解后,铅板送入反射炉中冶炼,回收利用其中的金属铅。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目录前言 (1)1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2)2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3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4)4 电池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7)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7)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8)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9)4.4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9)5 指标解释 (10)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电池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电池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适用于评价电池行业,包括锌-二氧化锰电池、镉镍和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生产企业。
其它电池企业可参照执行。
2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大部分,凡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采用定量评价,以减少人为的评价差异。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具有共同性、代表性的能反映“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轻污染、增加效益”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创建评价模式;通过对比企业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和评分,量化评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水平。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 (I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方法 (10)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电池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电池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控制)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电池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
本指标体系包括铅蓄电池、锌锰电池(糊式电池、纸板电池、叠层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锌银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锂原电池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指标体系。
GB 7470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69 水质总汞的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1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0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 11912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4 水质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716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HJ 617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 550 水质总钴的测定5-氯-2-(吡咯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97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341 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3 术语和定义3.1 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电池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储存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然而,电池的生产和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
为了促进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一、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方式。
电池行业的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减少或消除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高电池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1. 资源利用效率电池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如镍、锌、锂、钴等金属,以及电力、燃气等能源。
因此,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一个指标就是资源利用效率。
该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电池生产过程中每种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与电池产量的比值来衡量。
2. 污染物排放量电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二个指标就是污染物排放量。
该指标可以通过监测电池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质量,计算每种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来衡量。
3. 能源消耗量电池生产需要大量的电力、燃气等能源,因此,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三个指标就是能源消耗量。
该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电池生产过程中每种能源的使用量,与电池产量的比值来衡量。
4. 环境保护投入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需要投入大量的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
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四个指标就是环境保护投入。
该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电池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投入的费用和设施数量来衡量。
5. 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电池是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设备,其质量和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因此,评价电池行业清洁生产的第五个指标就是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Lead acid battery industry
( HJ 447-2008 2009-02-01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铅蓄电池工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铅蓄电池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由于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到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规定了铅蓄电池工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分成五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447-2008
清洁生产标准 铅蓄电池工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Lead acid battery industry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08-11-21 发布 2009-02-01 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HJ 447-2008
目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2)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4)
6 标准的实施 (6)
HJ 447-2008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铅蓄电池工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铅蓄电池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由于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到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年11月2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9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 447-2008
清洁生产标准 铅蓄电池工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蓄电池工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分成五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470—87 GB 11914—89 GB 18597
GB 18599
GB/T 24001 HJ/T 91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指单位量(kV Ah)产品的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
该类指标主要为废水产生量及污染物产生量。
3.3 蓄电池
指能将化学能和直流电能相互转化且放电后能经充电能复原重复使用的装置。
HJ 447-2008
3.4 铅蓄电池
指电极主要由铅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一般由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电池槽、电解液和接线端子等部分组成。
3.5 起动型铅蓄电池
指用于启动活塞发动机的汽车用铅蓄电池和摩托车用铅蓄电池等。
3.6 动力用铅蓄电池
指电动自行车和其他电动车用铅蓄电池、牵引铅蓄电池和电动工具用铅蓄电池等。
3.7 工业用铅蓄电池
指铁路客车用铅蓄电池、航标用铅蓄电池及备用电源用铅蓄电池等其他用途的各种铅蓄电池等。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4.1 指标分级
本标准共给出了铅蓄电池工业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水平的三级技术指标: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4.2 指标要求
铅蓄电池企业清洁生产的指标要求列于表1。
表1 铅蓄电池工业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HJ 447-2008
HJ 447-2008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5.1 监测方法
本标准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见表2。
废水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末端处理之前的指标,应分别在监测各个车间或装置后进行累计。
所有指标均按采样次数的实测数据进行平均。
表2 废水污染物各项指标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
污染源类型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监测及采样频次
COD Cr
废水
处理站入口
重铬酸盐法, GB 11914-89
水污染源
铅废水
处理站入口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0—87
每半月监测一次,
每次监测采样按照
HJ/T 91《地表水和
污水监测技术规
范》执行
5.2 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企业的原材料、新鲜水及能源消耗、产品产量等均以法定月报表或者年报表为准。
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HJ 447-2008
5.2.1 设备有效运转率
设备有效运转率是指指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电池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按电池组装线平均,计算公式为:
100×=
t f Q Q r
式中:r ——设备有效运转率,%; Q f ——指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电池产量,kV Ah/h ;
Q t ——指定时间内理论电池产量,kV Ah/h 。
5.2.2 取水量
每生产1kV Ah 电池的取水量,单位产品取水量计算公式为:
Q
V V i ui = 式中:V ui ——单位产品取水量,m 3/kV Ah ;
V i ——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取水量总和,m 3;
Q ——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企业铅蓄电池总产量,kV Ah 。
注:取水量,指工业生产的取水量。
包括取自地表水(以净水厂供水计量)、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不包括企业自取的海水和苦咸水等以及企业为外供给市场的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而取用的水量。
5.2.3 水重复利用率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100×=
t
r V V R 式中:R——重复利用率,%; V r ——重复利用水量(包括循环用水量和串联使用水量),m 3;
V t ——生产过程总用水量,不包括产品本身(电解液)用水量,为V r 和V i 之和,m 3;
V i ——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取水量总和,m 3。
注:生产过程总用水量是指:a.主要生产用水;b.辅助生产用水(包括机修、锅炉、运输、空压站、
厂内基建等);c.附属生产用水(包括厂部、科室、绿化、厂内食堂、厂内和车间浴室、保健站、厕所等)。
5.2.4 化成工序耗电量
化成工序每生产1kV Ah 合格极板平均电耗,计算公式为:
HJ 447-2008
Q
W W d = 式中:W d ——一定的计量时间内,某类蓄电池的化成工序合格极板平均电耗,kWh/kV Ah ;
W——一定的计量时间内,某类蓄电池的各品种化成工序耗电量,kWh ;
Q——在同一计量时间内,某类蓄电池化成工序各品种合格极板总产量,kV Ah 。
注:a.化成工序包括极板充电、水洗、浸溃、机械分板(或切耳)以及全部通风除尘、酸雾净化设施用电。
不包括极板电热干燥用电;b.极板充电耗电以整流器交流侧二相有功电度表计量为准。
5.2.5 废水产生量
废水产生量以单位产品的废水产生量来表示,指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kWh 的铅蓄电池产生的废水量。
Q
V V c ci = 式中:V ci ——生产每kV Ah 铅蓄电池的废水产生量。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企业生产废水产生总量与铅蓄电池产量之比值,m 3/kV Ah ;
V c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企业生产废水产生量,m 3;
Q——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企业铅蓄电池总产量,kV Ah 。
5.2.6 COD 产生量
指铅蓄电池生产全过程产生的废水中COD 的量,该量可在废水处理站入口处进行测定。
Q
V C COD i i c ×= 式中:COD c ——生产每kV Ah 铅蓄电池的COD 产生量,g/kV Ah ;
C 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各生产环节CO
D 产生浓度实测平均值,mg/L ; V 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企业生产废水产生量,m 3;
Q——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企业铅蓄电池总产量,kV Ah 。
5.2.7 总铅产生量
计算方法参照COD 产生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6 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