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金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434.50 KB
- 文档页数:9
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一、物质分类表(一)物质①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按性质、如生成盐和水。
也不与碱反应既不与酸反应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如生成盐和水又与碱反应既与酸反应两性氧化物只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酸性氧化物只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性氧化物大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碱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按元素组成),,(:),,()(:)(23272CO O H O Al O Mn ② ③ 酸:④ 碱——按溶解性⑤ 盐2. 混合物⎪⎪⎪⎩⎪⎪⎪⎨⎧⎪⎩⎪⎨⎧⎩⎨⎧+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个数按分子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按分子中是否含氧H ⎪⎩⎪⎨⎧⋅除以上碱外的碱难溶性碱微溶性碱、、、可溶性碱:)(:)(:2232OH Ca O H NH OH Ba KOH NaOH ⎪⎩⎪⎨⎧碱式盐酸式盐正盐 金 属:Fe 、Cu 、Mg 、Al 单 质 稀有气体:He 、Ne 、Ar非金属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CO 2、SO 2、SO 3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其它氧化物:H 2O 、CO 、Fe 3O 4化合物 酸 物质 碱 盐 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 可溶盐:K +、Na +、NH 4+、NO 3-、SO 42-(除BaSO 4)、Cl - (除AgCl) 难溶盐:AgCl 、BaSO 4、CaCO 3、BaCO 3、Ag 2CO 3 可溶碱:NaOH 、KOH 、Ba(OH)2、Ca(OH)2 难溶碱:Cu(OH)2、Fe(OH)3、Mg(OH)2 无氧酸:HCl 、H 2S 含氧酸:H 2SO 4、HNO 3、H 2CO 3、H 3PO 4 可溶:K 2O 、Na 2O 、BaO 、CaO 难溶:CuO 、Fe 2O 3、MgO固态非金属:C 、S 、P气态非金属:H 2、O 2、Cl 2、N 2(二)溶解性表常见白色沉淀: CaCO 3、Ag 2CO 3、BaCO 3、AgCl 、BaSO 4、Mg(OH)2 MgCO 3 PbSO 4Al(OH)3 Zn(OH)2 Fe(OH)2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钾、钠、铵、硝酸盐都易溶。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解读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 本周教学内容:1.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
2. ⾦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
⼆. 教学⽬的要求:1. 熟悉物质分类的原则及各种物质的概念。
2. 会运⽤⾦属活动顺序表来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
3.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的条件,判断某些反应能否发⽣。
三. 重点、难点:氧化物的分类是教学难点,⾦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是重点。
四. 知识要点:(⼀).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
(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也⼀定是纯净物。
(2)按组成分类:--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由氧元素和另⼀种⾮⾦⾮⾦属氧化物素组成的氧化物。
由氧元素和某种⾦属元⾦属氧化物氧化物(3)按性质分类:氧化物:①成盐氧化物—能与酸或碱反应⽣成盐的氧化物。
a . 酸性氧化物—仅能与碱反应⽣成盐和⽔的氧化物。
如:CO 2、SO 2b . 碱性氧化物—仅能与酸反应⽣成盐和⽔的氧化物。
如Na 2O 、MgOc .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能与碱反应⽣成盐和⽔的氧化物。
如:Al 2O 3、ZnO②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反应⽣成盐也不能与碱反应⽣成盐的氧化物。
如:H 2O 、CO 等。
凡能跟酸起反应,⽣成盐和⽔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如: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CuO+2HCl=CuCl 2+H 2O 。
⾦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例如:CuO 、CaO 、MgO 等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在常见的碱性氧化物中,只有K 2O 、Na 2O 、BaO 、CaO 少数⼏种能跟⽔直接化合⽣成可溶性碱。
但碱性氧化物⽆论能否溶于⽔,⼀般均可跟酸反应⽣成盐和⽔。
凡能跟碱起反应,⽣成盐和⽔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如:CO 2+2NaOH=Na 2CO 3+H 2O 。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一、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化合价与原子团
钾钠氢银正一价,
钙镁锌钡正二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
通常氧为负二价,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二四碳,
单质都为大零蛋。
物质溶解性口诀与解释
钾钠铵盐硝酸溶 钾盐,钠盐 铵盐 硝酸盐都可溶
盐酸盐中银亚汞 盐酸盐中(氯化物中)氯化银和氯化亚汞不溶
硫酸盐中除钡铅(硫酸钡不钙镁微) 硫酸盐中硫酸钡和硫酸铅不溶(硫酸钙和硫酸镁微溶)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只有钾钠铵盐是可溶的
溶碱有五位 可溶性的碱只有五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钾钠铵钙钡 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氨水(氢氧化铵)化合价与原子团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 钙 钠 镁 铝 ,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AB 多变一 例:C+ O 2== CO 2 CaO+H 2O===Ca(OH)2
分解反应:AB→A+B 一变多 例:2H 2O===2H 2↑+O2↑ H 2CO 3==CO 2↑ + H 2O
置换反应:A+BC→AC+B 单换单 例:Fe+CuSO 4==FeSO4+Cu H 2+CuO==Cu+ H 2O
铵根:NH 4+ 氢氧根:OH - 硝酸根:NO 3- 硫酸根:SO 42- 碳酸根:CO 32-磷酸根:PO 43- 亚硫酸根:SO 32- 高锰酸根:MnO 4-。
氧化物、酸、碱、盐、金属知识总结一、 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按组成分为 ⎩⎨⎧金属氧化物:如:CuO 、Na 2O 、Fe 2O 3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 2、H 2O 、SO 2等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氧化物按性质分为 ⎩⎨⎧酸性氧化物:如:SO 2、SO 3、CO 2等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aO 等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ZnO 等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等初中重点学习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及其相关的知识。
1、 酸性氧化物凡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1)大多数的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全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等) 有些过渡元素的高价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rO 3,Mn 2O 7)(2)大多数的酸性氧化物与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SiO 2例外,因为SiO 2不溶于水)如: SO 2 + H 2O = H 2SO 3 (亚硫酸) SO 3 + H 2O = H 2SO 4 CO 2 + H 2O = H 2CO 3所以当把SO 3放入水中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H 2SO 4而不是SO 3,其水溶液显酸性,pH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
酸性氧化物是含氧酸脱水的产物,也叫酸酐(如H 2SO 4失水后,得到SO 3,SO 3既是硫酸的酸酐)。
(3)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如:SO 2 + 2NaOH = Na 2 3 + H 2OCO 2 + Ca(OH)2=CaCO 3↓ + H 2O (4)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如:CaO + SiO 2 CaSiO 3Na 2O + SO 3 = Na 2SO 4 (硫酸钠)(5)酸性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如 CO 2 + C 2CO(6)可溶性含氧酸受热分解得酸性氧化物,如:H 2CO 3 CO 2↑ + H 2O2、 碱性氧化物凡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氧化物是由金属与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
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归纳常见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以增加读者对这一化学知识的了解。
I. 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主要由氧元素与碱金属(如钠、钾等)形成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以下性质和应用:1. 水溶性:碱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溶液。
这些碱溶液具有高的碱度,常用于中和酸溶液、清洁剂等。
2. 强氧化性:碱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钠氧化物可以氧化硫化物,生成硫酸盐。
3. 工业应用:碱金属氧化物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氢氧化钠(NaOH)被用于制取纤维素、制浆造纸等工艺中。
II. 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由氧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以下性质和应用:1. 酸性: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时会产生酸性溶液,具有酸的性质。
例如,二氧化硫(SO2)溶于水可以生成亚硫酸。
2. 气体性质:一些酸性氧化物是气体,如二氧化碳(CO2),它们常用于制备软饮料和制冷剂。
3. 工业应用:酸性氧化物在工业中有重要应用。
例如,氮氧化物用于造纸、矿业、金属制造等行业中的脱硫和脱氮过程。
III. 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是与过渡金属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以下性质和应用:1. 催化性:过渡金属氧化物常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它们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常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和工业生产中。
2. 磁性: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磁性,如亚铁酸盐(Fe3O4)。
这些物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磁盘存储等领域。
3. 光催化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利用光能催化化学反应,如二氧化钛(TiO2)在光照下具有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IV.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以下性质和应用:1. 颜色:金属氧化物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氧化铁(Fe2O3)呈红色,氧化铜(CuO)呈黑色。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一)天津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三表一图”(一)二. 教学目的要求:1. 熟悉物质分类的原则及各种物质的概念。
2. 熟练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与常见物质溶解性表的使用。
三. 重点、难点:物质分类的原则及反应规律。
四. 知识要点: (一)物质分类表物质: 1. 纯净物(1)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2)化合物: ① 有机化合物 ② 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按性质、如生成盐和水。
也不与碱反应既不与酸反应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如生成盐和水又与碱反应既与酸反应两性氧化物只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酸性氧化物只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性氧化物大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碱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按元素组成),,(:),,()(:)(23272CO O H O Al OMn③ 酸:⎪⎪⎪⎩⎪⎪⎪⎨⎧⎪⎩⎪⎨⎧⎩⎨⎧+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个数按分子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按分子中是否含氧H④ 碱——按溶解性⎪⎩⎪⎨⎧⋅除以上碱外的碱难溶性碱微溶性碱、、、可溶性碱:)(:)(:2232OH Ca OH NH OH Ba KOH NaOH⑤ 盐⎪⎩⎪⎨⎧碱式盐酸式盐正盐2. 混合物(二)溶解性表常见白色沉淀: CaCO 3、Ag 2CO 3、BaCO 3、AgCl 、BaSO 4、Mg(OH)2 蓝色沉淀:2)(OH Cu红褐色沉淀:3)(OH Fe钾、钠、铵、硝酸盐都易溶。
溶解性表的应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典型例题】[例1] 下列反应能一步实现的是( )A. 2)(OH Cu CuO →B. NaCl NaNO →3C. 3FeCl Fe →D. CaO CaCO →3解析:解此题应以熟悉反应规律和反应条件为基础。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酸碱盐、氧化物一、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很活泼 较活泼 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①金属的位置越前,金属在水溶液中(酸或盐的水溶液)就越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
②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
较活泼的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三、酸的分类和命名及常见的酸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浓H 2SO 4的稀释:“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边搅拌”。
由于浓H 2SO 4溶于水后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了及时散热,可用上述操作。
如果水倒入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表面,导致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沸腾,溅出造成危险。
四、碱的命名及常见的碱根据碱组成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名称,叫做“氢氧化某” 例如,Cu(OH)2叫氢氧化铜,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2叫氢氧化亚铁1.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2.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五、盐的命名及常见的盐其中无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名称中间加一“化”字,叫做“某化某”,如NaCl叫做氯化钠,K2S叫做硫化钾等等。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空气、海水、各种溶液等有机物:CH4、C2H4、C2H5OH、CH3COOH、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物金属:K、Ba、Ca、Na、Mg、Al、Zn、Fe、Sn、Pb、Cu、Hg、Ag、等质单质非金属:H2、O2、O3、N2、Cl2、Br2、I2、P4、C、S、P、Si、He、Ne、Ar等纯净物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SiO2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BaO、MgO、CuO、Fe2O3等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超氧化物:如KO2等无机物含氧酸:如H2SO4、H2SO3、H2CO3、HNO3、H3PO4、按酸根是否含氧元素分HClO、H2SiO3等无氧酸:如HCl、H2S、HBr、HI、HF等一元酸:如HNO3、HCl、HClO、HBr、HI、HF等按可电离出的氢原子个数分二元酸:如H2SO4、H2SO3、H2CO3等酸多元酸:如H3PO4等强酸:如H2SO4、HNO3、HCl、HBr、HI等按酸性强弱分中强酸:如H2SO3>H3PO4等弱酸:如HF>CH3COOH(乙酸)>H2CO3>H2S>HClO>H2SiO3等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等化合物按酸根是否有氧化性分非氧化性酸:如HCl、H3PO4、稀H2SO4等可溶性碱:如NaOH、KOH、Ba(OH)2、NH3·H2O等按溶解性分难溶性碱:如Mg(OH)2、Cu(OH)2、Fe(OH)2、Fe(OH)3等碱强碱:如NaOH、KOH、Ba(OH)2等按碱性强弱分弱碱:如NH3·H2O、Mg(OH)2、Cu(OH)2、Fe(OH)2、Fe(OH)3等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等正盐:如Na2SO4、Na2SO3、Na2CO3、BaSO4、AgCl等按酸碱中和结果分酸式盐:如NaHCO3、NaHSO4、CaHPO4、Ca(H2PO4)2等碱式盐:如Cu2(OH)2CO3(碱式碳酸铜)盐硫酸盐:如Na2SO4、K2SO4、BaSO4、Al2(SO4)3、(NH4)2SO4等硝酸盐:如NaNO3、KNO3、Ba(NO3)2、Al(NO3)3、NH4NO3等碳酸盐:如Na2CO3、K2CO3、BaCO3、MgCO3、(NH4)2CO3等按组成分钠盐:如Na2CO3、NaNO3、Na2SO4、NaCl、NaBr、NaHCO3等钾盐:如K2CO3、KNO3、K2SO4、K2SO3、KCl、KI、KHSO4等氯化物:如NaCl 、KCl 、BaCl 2、FeCl 3、AlCl 3、CuCl 2、AgCl 等……复 盐:KAl (SO 4) 2·12H 2O 等物质分类的相关概念成盐氧化物: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
九年级化学氧化物知识点氧化物在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了解氧化物的性质、分类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氧化物知识点。
一、氧化物的定义氧化物是由氧元素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是二元化合物,但也有少数是三元化合物。
氧化物中氧元素的电荷数通常为-2。
二、常见氧化物的性质和分类1. 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指与水反应会产生碱性溶液的氧化物。
例如,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常见的碱性氧化物。
2. 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与水反应会产生酸性溶液的氧化物。
例如,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3. 中性氧化物:中性氧化物是指与水反应既不产生酸性溶液也不产生碱性溶液的氧化物。
例如,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中性氧化物。
4. 过渡性氧化物:过渡性氧化物是指含有过渡金属的氧化物。
它们通常具有多种化合价态,如铁的氧化物(FeO、Fe2O3)。
三、氧化物的应用1. 氧化物在冶金工业中广泛应用,例如氧化铁是铁的重要原料。
2. 氧化物也是制备其他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例如,二氧化硫是制造硫酸的重要中间体。
3. 氧化物还可以用于催化剂的制备。
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4. 一些氧化物具有特殊的性质,用于电池、磁性材料、光学器件等领域。
例如,二氧化锰在锂电池中被广泛使用。
5. 氧化物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
例如,氧化二氮(N2O)是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中的氧化物知识点主要包括其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
了解氧化物的基本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还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氧化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氧化物的知识,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科,而物质的酸碱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性质。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一些常见物质,下面就让我们逐一解析这些物质的酸碱性。
(一)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钠(Na2O)、氧化铁(Fe2O3)、氧化铝(Al2O3)等。
1. 氧化钠(Na2O):化学式中Na代表钠元素,O代表氧元素,氧化钠呈碱性。
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氢氧化钠(NaOH)溶液,而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
2. 氧化铁(Fe2O3):化学式中Fe代表铁元素,氧化铁呈弱酸性,因为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氧化钠铁(NaFeO2)和水。
3. 氧化铝(Al2O3):化学式中Al代表铝元素,氧化铝呈弱酸性。
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氧化钠铝(NaAlO2)和水。
(二)无机酸无机酸是指不含碳元素的酸,常见的无机酸包括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等。
1. 盐酸(HCl):化学式中H代表氢元素,Cl代表氯元素,盐酸呈酸性。
当盐酸溶解在水中时,可以生成氯化氢(HCl)溶液,氯化氢是一种强酸。
2. 硫酸(H2SO4):化学式中H代表氢元素,S代表硫元素,O代表氧元素,硫酸呈酸性。
与水反应时,可以生成硫酸溶液,硫酸是一种强酸。
3. 硝酸(HNO3):化学式中H代表氢元素,N代表氮元素,O代表氧元素,硝酸呈酸性。
与水反应时,可以生成硝酸溶液,硝酸是一种强酸。
(三)无机碱无机碱是指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常见的无机碱包括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铝(Al(OH)3)等。
1. 氢氧化钠(NaOH):化学式中Na代表钠元素,O代表氧元素,H代表氢元素,氢氧化钠呈碱性。
溶解在水中时,可以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
2. 氢氧化铜(Cu(OH)2):化学式中Cu代表铜元素,O代表氧元素,H代表氢元素,氢氧化铜呈强碱性。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马红强氧化物的有关知识在中学阶段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但教材中讲的较为粗略,故现归纳总结如下:一、氧化物的分类1、按组成元素的特点可分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和稀有气体氧化物(如XeO3、XeO4等)。
2、按含氧情况不同,氧化物大体可分为五类:(1)正常氧化物此类氧化物中氧元素为-2价,如Na2O、CaO、CO2等。
(2)过氧化物此类氧化物中含有过氧基离子O22-,如Na2O2、Li2O2等。
(3)超氧化物此类氧化物中含有超氧基离子O2-,如KO2、RbO2等。
(4)臭氧化物此类氧化物中含有臭氧基离子O3-,如KO3、CsO3等。
(3)低氧化物此类氧化物中含有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自相结合的键,因此比正常氧化物含氧少,如C3O2,其结构式为O=C=C=C=O。
3、按物质中化学键情况不同可分为共价型氧化物和离子型氧化物。
4、按其性质特点分:氧化物二、各类氧化物的定义及其阐释由于中学教材中主要使用上文的第4种分类方式,且其他几种分类方式从字面意思也容易理解,故本文只对第4种方式进行详细阐释。
1.不成盐氧化物不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又不能跟碱其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例如:H2O、CO、NO等。
说明:CO能跟NaOH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催化剂HCOONaNaOH−−→CO−但是在生成盐是没有生成水,所以CO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成盐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或能跟碱其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成盐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说明:①产物中必须有盐和水,且除盐和水外没有其他物质。
②反应前后不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如O H NaNO NaNO 2NaOH NO 22232++=+虽然NO 2能与碱反应,且产物只有盐和水。
但由于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所以NO 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含氧酸。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表 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用一. 本周教学内容:1.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
2. 金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用。
二. 教学目的要求:1. 熟悉物质分类的原则及各种物质的概念。
2. 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3.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某些反应能否发生。
三. 重点、难点:氧化物的分类是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物质溶解性表的灵活应用是重点。
四. 知识要点:(一). 氧化物的分类及性质。
(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也一定是纯净物。
(2)按组成分类:⎩⎨⎧--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由氧元素和另一种非金非金属氧化物素组成的氧化物。
由氧元素和某种金属元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3)按性质分类:氧化物:① 成盐氧化物—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
a . 酸性氧化物—仅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 2、SO 2b . 碱性氧化物—仅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Na 2O 、MgOc .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Al 2O 3、ZnO② 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
如:H 2O 、CO 等。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如: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CuO+2HCl=CuCl 2+H 2O 。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例如:CuO 、CaO 、MgO 等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在常见的碱性氧化物中,只有K 2O 、Na 2O 、BaO 、CaO 少数几种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可溶性碱。
但碱性氧化物无论能否溶于水,一般均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如:CO 2+2NaOH=Na 2CO 3+H 2O 。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例如:SO 2、SO 3、P 2O 5等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在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中,除SiO 2外均可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酸性氧化物跟可溶性碱反应,一般生成对应的含氧酸盐。
要把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好,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酸性氧化物 ~ 酸 ~ 盐42+CO 432+CO H 432+CO Na 42+SO 432+SO H 432+SO Na63+SO 642+SO H 642+SO Na注意:在对应关系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相同。
酸性氧化物叫做这种对应酸的酸酐。
(4)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要注意: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是根据化学性质对氧化物分类,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是根据氧化物中除氧外的另一种元素的类别进行的分类。
在理解和实际应用时要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①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2等)。
不能认为所有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等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也不能认为凡是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KMnO 4中锰元素对应的氧化物是Mn 2O 7,它对应的酸是HMnO 4(高锰酸),因此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②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
在初中学习中一般可考虑为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二).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 强 弱 原子在水溶液中失电子能力 强 弱 对应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 弱 强 得电子能力应用:(1)金属 + 酸 → 盐 + H 2↑ (H 前)(稀HCl 、H 2SO 4)(2)金属 + 盐 → 新金属 + 新盐 原则:前换后,盐溶液,除K 、Ca 、Na 、(Ba )。
在活动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的金属在水溶液中失e -能力越强,越优先进入溶液,在活动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后的金属在水溶液中失e -能力越弱,其阳离子得e -能力越强,越优先从溶液中析出。
当有多种金属参予反应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最活泼的金属的阳离子,一定析出的金属是最不活泼的金属,其余金属是存在于溶液中还是析出,具体看用量。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1. 酸:无机化合物中,除硅酸(H 2SiO 3)不溶于水,大多数常见的酸易溶于水。
2. 碱:一水合氨(NH 3•H 2O )、NaOH 、KOH 、Ba(OH)2易溶;Ca(OH)2微溶;其余碱不溶于水。
3. 盐:铵盐、钾盐、钠盐、硝酸盐易溶;盐酸盐中AgCl 、Hg 2Cl 2(氯化亚汞)不溶,其余溶;硫酸盐中BaSO 4、PbO 4不溶,CaSO 4、Ag 2SO 4微溶,其余都溶;碳酸盐中,NH 4+、K +、Na +溶,Mg 2+微溶,其余不溶。
磷酸盐、硫化物中NH 4+、K +、Na +溶。
4. 酸中HCl 、H 2SO 4、HNO 3 为强酸,H 3PO 4为中强酸、H 2SiO 3、H 2CO 3、H 2S 、CH 3COOH 等为弱酸。
5. 可溶性碱为强碱,不溶性碱为弱碱(NH 3•H 2O 为可溶性弱碱)。
应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包括:或水或生成物中有新酸新盐盐酸水盐碱酸↑↓⎪⎭⎪⎬⎫+−→−++−→−+)2()1(↑↓⎪⎭⎪⎬⎫−→−++−→−+3,)4()3(NH 或产生其一为生成物反应物二者皆可溶两种新盐盐盐新盐新碱盐碱 常见的沉淀:⎪⎩⎪⎨⎧↑↑产生不溶于水、溶于酸、不、、生不溶于水、溶于酸、产、、、不溶于酸不溶于水、32233324)()()(OH Fe OH Cu OH Mg CaCO BaCO CO Ag BaSO AgCl 除2)(OH Cu (蓝)3)(OH Fe (红褐)外其余6种均为白色↓【典型例题】[例1] 用下列氧化物的化学式填写以下空白:氧化钾、五氧化二磷、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铝、硫酐、二氧化碳、亚硫酐、一氧化碳、二氧化硅、一氧化氮 其中:(1)不成盐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性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
(3)碱性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性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 、NO ;(2)P 2O 5、SO 3、CO 2、SO 2、SiO 2;SiO 2 (3)K 2O 、MgO 、Fe 2O 3;(4)Al 2O 3 [例2] 某元素的氧化物溶于水后,7>pH ,那么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能是( )A. 2、8、6B. 2、8、8C. 2、6D. 2、8、1解析:首先要判断这种元素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
根据题意,该氧化物溶于水(或和水发生反应)后,溶液7>pH ,也就是说溶液呈碱性,因此该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进而判断出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再根据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知:A 、B 、C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4,不可能为金属,而D 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D 为金属元素,所以答案应选D 。
答案:D 。
[例3]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Cu +HCl —— (2)Al +H 2SO 4—— (3)Cu +AgNO 3—— (4)K +CuSO 4—— (5)NaCl +KNO 3—— (6)Cu(OH)2+HCl —— (7)BaSO 4+NaCl —— (8)NaOH +FeCl 3—— (9)BaCl 2+Na 2SO 4—— (10)CaCO 3+HCl —— (11)CuO +H 2O —— (12)SO 3+H 2O ——解析:反应能否发生要根据发生的条件去判断,金属单质与盐反应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换后,盐必溶,且K 、Ca 、Na 太活泼,与盐溶液反应是先与水生成碱,再与盐反应。
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反应物溶于水或酸,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时反应才能发生,否则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1)Cu 排在H 后,不反应。
(2)2Al +3H 2SO 4=Al 2(SO 4) 3+3H 2↑(3)Cu +2AgNO 3=Cu(NO 3)2+2Ag(4)K 活泼不与CuSO 4反应生成铜,是先与水生成碱,再与CuSO 4反应。
(5)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沉淀或水。
(6)Cu(OH)2+2HCl =CuCl 2+2H 2O (7)BaSO 4不溶于水,反应不能发生。
(8)3NaOH +FeCl 3=Fe(OH)3↓+3NaCl (9)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10)CaCO 3+2HCl =CaCl 2+H 2O +CO 2↑ (11)CuO 不溶于水,Cu(OH)2是难溶性碱。
(12)SO 3+H 2O =H 2SO 4[例4]在AgNO 3、K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可能是( )A .Cu 2+B .只有Fe 3+C .只有Fe 2+D .K +、Fe 2+解析:在题干中,铁过量的条件被隐藏起来,用“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来代替。
把铁放入混合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Fe +2AgNO 3=Fe(NO 3)2+2Ag ;Fe +Cu(NO 3)2=Fe(NO 3)2+Cu当铁剩余时,溶液中已无AgNO 3、Cu(NO 3)2剩余,而KNO 3不与Fe 反应,始终在溶液中。
答案:D[例5]下列各组物质加水充分搅拌,各物质间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的是( )A .CuSO 4、NaCl 、Ba(OH)2B .KOH 、FeCl 3、NaNO 3C .CuSO 4、Ag 、FeD .K 2CO 3、NaOH 、HNO 3解析:结此类题必须要求对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条件、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熟练而准确地掌握。
①看每组中的三种物质是否可溶,两两能发生反应的是哪些。
②看能发生的反应中生成物是什么,它们的溶解性如何。
A 组中CuSO 4与Ba(OH)2可以生成BaSO 4和Cu(OH)2两种沉淀;B 组中只有KOH 和FeCl 3反应生成Fe(OH)3一种沉淀;C 组Ag 与CuSO 4不反应,Fe 与CuSO 4反应生成Cu ,过滤时Ag 与Cu 两种不溶物会留在滤纸上;D 组K 2CO 3和HNO 3反应生成气体没有不溶物生成NaOH 与HNO 3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