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取水构筑物
- 格式:ppt
- 大小:16.01 MB
- 文档页数:33
取水构筑物设置原则
取水构筑物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置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 确保取水安全:取水构筑物的设置要考虑水源的稳定性和水质的安全性,不能影响水源的供应和水质的卫生。
2. 考虑取水效率: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应该考虑水量和水位,确保水源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并且尽量减少能量损失,提高取水效率。
3. 便于维护: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应该便于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考虑环境因素:取水构筑物的设置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如土壤、植被、地貌等,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符合法律法规:取水构筑物的设置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水资源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确保工程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设置取水构筑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取水安全、高效、可持续,并且符合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 1 -。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施工准备第三章围堰第四章基坑第五章水池第六章泵房第七章地下取水构筑物第八章地表取水构筑物第九章水塔第十章工程验收附录一水池满水试验附录二消化池气密性试验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 条为使给水排水构筑物在施工中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材料。
提高经济效益,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业给水排水构筑物的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工业中具有特殊要求的给水排水构筑物。
第1.0.3 条给水排水构筑物必须按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施工,变更设计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同意。
第1.0.4 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劳动保护、防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第 1.0.5 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施工准备第 2.0.1 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当施工单位发现施工图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要求。
第2.0.2 条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充分掌握下列情况和资料:一、现场地形及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情况;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三、气象资料;四、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五、施工供水、供电条件;六、工程材料和施工机械供应条件;七、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资料、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冰凌的资料;八、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它情况和资料。
第2.0.3 条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计划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对主要施工方法应分别编制施工设计。
第2.0.4 条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应包括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并应根据施工特点,采取下列特殊措施:一、对地下、半地下构筑物应采取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和地下水排水中断的措施。
地下取水构筑物分类
地下取水构筑物是指人工建造的用于获取地下水资源的设施。
根据不同的设计和用途,地下取水构筑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井:井是最常见的地下取水构筑物,通常是通过钻孔或挖掘方法
建造而成的垂直管道。
井的类型包括浅井和深井。
浅井一般用于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而深井则用于获取较深层的地下水资源。
2. 泉眼:泉眼是由地下水自然涌出形成的开口或裂缝。
它们通常位
于山脉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泉眼提供了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被广泛用于供水和温泉疗养等领域。
3. 地下水库:地下水库是一种人工地下蓄水设施,用于储存地下水
资源。
它通常由深井、挖掘的槽或隧道等构筑物组成,可以提供持续的水源供应。
地下水库广泛应用于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等领域。
4. 排水井:排水井是一种用于排除地下水的设施。
它们通常位于建
筑物的地下室或地下车库中,用于排水并保持地下空间的干燥。
排水井通过管道将地下水导入排水系统或地表水体。
5. 地下水管道:地下水管道是一种用于输送地下水的管道系统。
它
们通常由塑料管道、金属管道或混凝土管道等材料构成,用于将地下水从井或地下水库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地下水管道在城市供水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下取水构筑物可以根据其设计和用途进行分类。
这些构筑物在供水、灌溉和排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的地下水资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将进一步完善,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24—91主编部门:能源部东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实行日期:1992年2月1日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 24—91的通知电规技(1991)39号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局委托东北电力设计院对《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24—81(试行)进行修订。
经组织审查,现批准颁发《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24—91,自发行之日起执行,原颁发的《火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24—81(试行)同时停止执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妥或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我局及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东北电力设计院。
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1991年6月7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电厂)的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的设计,必须为电厂安全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
在设计时应合理选用水源,节约用水,重复使用,保护环境;并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2条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应按电厂规划容量统一规划;对于扩建和改建工程,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效能。
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还应考虑与邻近城镇或工业企业的给水排水相连接的可能性,并应考虑电厂投入运行时间和特点的要求,必要时应采取有关措施。
第1.0.3条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源、水域、城镇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各项用水要求(水量、水质、水温或水压)及原有给水排水系统等情况,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新建电厂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第1.0.4条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1.0.5条本规定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50~600的新建或扩建电厂的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
机组容量小于500电厂的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可参照使用本规定。
取水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前言取水构筑物是用于收集和存储水资源的重要设施,涉及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确保取水构筑物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施工图纸: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施工图纸,确认施工的位置、尺寸和要求。
2.准备施工材料: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3.确定施工人员和责任分工:确定施工团队的人员和责任分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三、施工步骤1.施工现场搭建:在施工现场,搭建合适的工作平台,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打桩定位:根据施工图纸上的标示,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打桩定位,确保施工位置的准确性。
3.模板安装: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安装合适的木制或金属模板,确保模板的牢固和水平度。
4.钢筋布置:根据施工图纸上的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并进行焊接或捆扎,确保钢筋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将预先调配好的混凝土倒入,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浇筑。
6.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合适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7.拆除模板和清理现场: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除模板,并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2.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禁止乱堆放材料和垃圾。
3.施工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
4.施工期间,应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施工。
5.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其质量合格。
五、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施工完成后,对取水构筑物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尺寸、牢固度等方面的检查。
2.进行施工验收时,需要检查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3.验收合格后,可以投入使用,但仍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取水构筑物的长期稳定运行。
第三章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工程规划的范畴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定义与分类广义: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广义的基础设施分为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
狭义:我国城市建设中提及的城市基础设施,即为城市人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常规的城市基础设施。
2、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一)城市交通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航空交通工程(主要有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以及军用机场等设施)2)城市水运交通工程(分为海运交通和内河交通)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包括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分为公路与城区道路交通)(二)城市水务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城市给水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取水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
功能——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2)净水工程净水工程包括城市自来水厂、清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等设施。
功能——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
3)输配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包括从净水工程输入城市供配水管网的输水管道、供配水管网以及调节水量、水压的高压水池、水塔、清水增压泵站等设施。
功能——将净水保质、保量、稳压地输送至用户。
城市排水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雨水排放工程有雨水管渠、雨水收集口、雨水检查井、雨水提升泵站、排涝泵站、雨水排放口、水闸、堤坝等设施。
功能——及时收集与排放城区雨水等降水,抗御洪水、潮汛水侵袭,避免和迅速排除城区积水。
2)城市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站)、污水管道、污水检查井、污水提升泵站、污水排放口等设施。
功能——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综合利用、妥善排放处理后的污水,控制与治理城市水污染,保护城市与区域的水环境。
第三章取水工程3.1取水工程概论一.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二.给水水源3.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一.地下水源概述二.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及适用条件3.3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一.江河水水源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二.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三.江河固定式四.江河移动式五.湖泊、水库六.山区浅水河七.海水取水构筑物3.1取水工程概论一.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P531.水资源概念及我国水资源概况(1)水资源概念1)广义概念2)狭义概念3)工程概念(2)我国水资源概况2.取水工程任务二.给水水源P551.给水水源分类及其特点(1)给水水源分类(2)给水水源的特点2.给水水源选择及水源的合理利用(1)给水水源选择的一般原则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3)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5)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6)具有施工条件(2)水源的合理利用1)工业用水宜采用地表水源,饮用水宜采用地下水源。
2)利用经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3)在工业给水系统中采用循环给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源取水量。
4)利用海水作为某些工业的给水水源5)人工回灌地下水即用地表水补充地下水;6)在沿海城市的潮汐河流,采用“蓄淡避咸”的措施。
3.给水水源的保护P57~59(1)保护水源的一般措施1)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加强水资源管理3)进行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4)防止水源水质污染(2)给水水源卫生防护1)地表水源卫生防护①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②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准堆放废渣。
③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第一章给水系统1.给水系统和输配水系统的组成 2.给水系统的给水形式的分类 3.影响给水系统布置方式的第二章设计用水量1.用水量定额的概念2.最高日用水量、平均日用水量、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第三章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1.二级泵站在无水塔和有水塔的情况下,其设计负荷分别怎样确定 2.清水池和水塔的容积的计算方法 3.一、二级泵站的扬程分别是怎样确定的 4.水塔的高度怎样确定第四章管网和输水管渠布置1.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树状网和环状网各自的特点。
2.管网布置应该满足的最基本要求。
3.管网定线的概念,影响定线的因素。
第五章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1.管网简化的原则,等效管的摩阻计算方法 2.沿线流量及节点流量和比流量的定义、折算系数。
3.经济流速的含义、来源 4.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方程、分类第六章管网水力计算1.树状网的水力计算(不一定考计算,但是必须要理解掌握) 2.了解三种基本解法的原理。
3.掌握校正流量的计算公式以及环状管网计算步骤。
4.熟悉多水源管网平差的处理方法。
5.熟悉管网校核的不同情况。
6.掌握输水管计算中当量摩阻的计算。
第七章管网经济技术计算1.知道管网优化设计的概念2.掌握管网技术经济计算的目标函数是按年计的管网建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掌握在知道管段流量后可求得经济管径的原因(2阶导数大于0,有最小值)。
3.掌握压力输水管的经济管径确定公式。
4.熟悉重力输水管的性质公式常数熟悉界限流量的计算公式。
第八章分区给水1.分区给水的基本形式。
第九章水管、管网附件和附属构筑物1.管道材料应该符合的基本要求要求。
第十章管网的技术管理1.熟悉检漏的概念、分类;产销差水的概念。
2.给水系统的任务:——是将地球上可供人们使用的地面水、地下水通过一定的方式供给人们,它必须保证各种类型用户在水量、水压和水质上的要求,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1、给水系统的组成1取水构筑物、2水处理构筑物3泵站4、输水管渠和管网5、调节构筑物2、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3、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城市规划的影响、水源的影响、地形的影响4、工业水给水系统直流给水系统、循序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6、近期5-10年;远期10-20年7、清水池和水塔的作用清水池:1、调节一、二泵站之间供水不平衡的矛盾,即贮存调节水量。
地下取水构筑物分类
地下取水是指通过建设地下构筑物,从地下水源中取水的一种方式。
地下取水构筑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式:
1. 井类构筑物:包括井、水井和深水井等。
井是最常见的地下取水构筑物,通常通过钻探或挖掘地面来构建。
水井通常是较浅的井,一般用于小规模的农田灌溉或供给家庭用水。
而深水井则是相对较深的井,用于供给大规模的工业用水或城市供水。
2. 隧道类构筑物:包括地下渠道、地下水库和地下调蓄池等。
地下渠道是一种将地下水引导到指定地点的人工通道,常用于农田排灌、城市排水和供水系统中。
地下水库是用于储存地下水的地下蓄水池,可用于工业用水、城市供水以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调节。
地下调蓄池则是一种通过调节地下水位来实现水资源平衡的构筑物,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排涝。
3. 地下水窖:地下水窖是储存雨水或地下水的地下结构,通常由混凝土或砖石等材料构建。
地下水窖广泛用于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储备和供水。
4. 地下河流类构筑物:包括地下河道和地下排涝渠等。
地下河道是
地下水流的通道,常用于矿山排水、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建设。
地下排涝渠则是一种通过引导地下水流来排除积水的构筑物,常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和农田排灌。
总之,地下取水构筑物的分类多样,根据用途和结构特点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这些构筑物在保障人们的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