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占位病变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10
肝占位病变作文
临床上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有: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硬化大结节、肝癌等。
肝血管瘤是良性肿瘤绝大多数是先天性,小于5cm多不用治疗可以定期监测其大小是否有变化;大于10cm的大血管瘤和大于
15cm的超大血管瘤可以采取手术、栓塞、射频、微波固化等方法治疗。
肝囊肿是肝脏良性病变,多为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只有5%的肝囊肿有压迫症状需要治疗,可以采取开窗、引流、切除等治疗方法;肝硬化大结节需要定期复查彩超、CT、监测甲胎蛋白。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可以采取手术、消融、射频、栓塞、靶向药物治疗和肝移植。
比较少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有肝包虫病囊肿形成、肝吸虫病的虫体和虫卵团块。
肝内占位性病变分析
从多个角度考虑:大小、数量、囊实性、边界、部位……
(一)、炎症性
1、细菌性:脓肿(单发、多发);肝脏肉芽肿性炎,如结核、麻风、梅毒
等
2、寄生虫性,如:阿米巴肝脓肿,肝华支睾吸虫病,肝包囊虫病等
3、肝真菌病
4、肝硬化:各型
(二)、肿瘤性
1、良性:1)上皮性良性肿瘤:肝细胞腺瘤、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等
2)非上皮性良性肿瘤: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婴儿血管
内皮细胞瘤……
2、恶性:1)上皮性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混合细胞性肝
癌、肝类癌……
2)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内皮细胞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3、转移性肿瘤
(三)瘤样病变
肝囊肿,肝间叶错构瘤(错构瘤是指机体某一器官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
现错误的组合、排列,因而导致的类瘤样畸形),炎性假瘤……
(四)发育异常
先天性多囊肝,肝内异位组织……
常用的肝脏疾病检查方法:
(一)肝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
(二)器械检查
1、X线
2、CT
3、MRI(核磁共振)
4、B超
5、放射性核素
6、肝内血管造影
7、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三)肝脏穿刺活组织病检。
CT:肝脏占位的8大常见病变!从浅到深,缓缓道来一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是由许多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组成,大小不等,可由几毫米至10cm,部分肝血管瘤内部可见瘢痕。
CT可见血管瘤边缘光滑,平扫CT与血管密度相似,肝血管瘤的强化方式与血管也类似,即动脉期与主动脉强化类似,门脉期与门静脉强化类似。
让我们复习上一期的图片:A-D 平扫、动脉、门脉、延迟期。
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血管密度相似。
动脉期明显强化,与主动脉一致。
门脉期仍可见强化,与门脉一致。
延迟期与肝实质密度一致。
把肝血管瘤想象成血管团,就能理解它的强化方式了。
巨大肝血管瘤平扫可见血管瘤内坏死,坏死疤痕组织增强扫描各期均未见强化,但血管瘤内强化的部分延迟期与血液密度相等。
但是,小的肝血管瘤可能强化不明显,单纯观察动脉期不能做出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期相,做出诊断。
肝左叶被膜下小血管瘤,动脉期、门脉期均可见强化,注意:强化方式与血管相同。
需要与小肝癌和小转移瘤鉴别。
肝血管瘤鉴别诊断肝右叶病灶,平扫至延迟期似乎有边缘强逐渐向中心填充的趋势,但左下图的门脉期,病灶强化较差,低于门静脉。
故我们认为,该病灶不是血管瘤。
边缘强化,逐渐填充可见于很多疾病,如胆管癌、转移瘤。
该病灶最终确诊为胆管癌,逐渐强化的成分是病灶内纤维组织,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过。
肝血管瘤超声:左图为典型强回声肝血管瘤,右图为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此事对比肝实质,血管瘤呈低回声。
二肝细胞癌(HCC)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腹部肿瘤,亚洲发病率较高。
肿瘤可以是单发、多发、浸润生长的,内部因出血或坏死,经常密度不均匀。
而且肝癌患者是由85%肝硬化发展未来。
早期肝癌:小肝癌可能一过性强化,只在动脉期高强化,部分小肝癌可能边缘强化,需要与血管瘤鉴别,一定注意其他期相观察结节强化方式是否与血液强化方式一致。
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癌,可见动脉期结节状强化(中图箭头),门脉期呈等密度。
晚期肝癌:肝癌可无临床症状,直到晚期被发现,晚期肝癌可密度不均,可有包膜、出血、坏死、分隔。
重要意义:
• 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提高(影像技术、保健意识)• 中国为肝癌高发区
• 及早明确诊断、正确鉴别、恰当处理
肝脏占位病变的分类
手术切除肝实质占位病变统计
一、原发性肝癌
• 世界肿瘤发病第5、死因第3
• 年发病56.4万、死亡54.9万
• 中国第2肿瘤死因(占世界54%)
5%) • 恶性度高,预后差(5年率
• 根治术后5年率40-50%
• 早期发现、早诊、早治
• 肝细胞肝癌占80-90%
(一)临床表现
1.病史
(1)肝炎、肝硬化史:58%
(2)HBV(+)90%,HCV(+)10-30%
(3)肝癌家族史:12%
2. 症状
早期无,中晚期出现,乏特异性
• 肝区疼痛:首发症状,间歇/持续,放射痛
•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腹胀、腹泻
•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出血倾向、
• 转移灶症状:肺、骨、脑等
3. 体征
早期无,中晚期表现
• 肝区肿块
• 黄疸:胆管受压、肝功障碍
• 腹水:肝功障碍,门V主干、肝V、下腔V癌栓
• 癌旁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男性乳房发育等• 其他: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
(二)实验室检查
• AFP(甲胎蛋白):特异指标
– 60-70%肝癌AFP阳性( >20ng/ml )
–除外肝病活动、妊娠、生殖腺肿瘤、消化道肿瘤
• HBV:90%阳性
• ALT、r-GT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 B型超声
• 彩色超声
•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磁共振显像(MRI)
• 同位素扫描
• 血管造影
1. B型超声
• 实质不均质光团、晕圈
• 小肝癌低回声、大肝癌高或混合回声
• 伴管道癌栓(门脉、静脉、胆管)
• 肝硬变、腹水
2. 彩色多普勒超声
• 丰富的动脉血流(95%)
• 动脉频谱
• 流速快、阻力系数高(RI>0.6)
诊断价值高:鉴别良恶性病变
3.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
• 平扫:低密度
• 增强:A相早期填充(不均匀),V相低密度
(快进快出)
• 伴肝硬化征象(肝裂增宽、表面不平、脾肿大)
• 准确直观:肿瘤与管道及周围的关系
具特殊地位:切除率、安全性、彻底性的保证
(外科医师的慧眼、术前必备)4. 磁共振(MRI)
• 表现:T1加权低信号,T2高,A相早期填充
• 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三维成像
• 显示管道优于CT:肝门区肝癌
• 微小肝癌、血管瘤诊断优于CT
• 无辐射,无碘造影剂
• 昂贵、不如CT清晰直观。
5. 同位素检查
99mTC-PMT显像(吡哆醛-5-甲基色氨酸)
• 为阳性显像
• 肝癌摄取,排出慢(缺乏胆道系统)
• 特异性高达90%以上
• 主要用于肝细胞肝癌诊断
• 敏感性约60%(>3cm显示)
6. 血管造影
• 表现:肿瘤血管、肿瘤染色、造影剂湖、动脉扭曲移位• 分辨率最高:<1cm(2cm病灶90%)
• 侵入性,不作常规
• 疑肝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
• 肝内有无微小播散结节
• 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癌诊断要点
• 病史:肝炎、肝硬化
• 实验室: HBV (+)、 AFP (+)
• 影像学:
超声:低回声不均、晕圈、动脉血流、高阻力系数
CT:动态增强快进快出
MRI: T1低、T2高,动态增强快进快出
PMT:阳性
造影:肿瘤血管、染色、造影剂湖、动脉扭曲移位胆管细胞癌
• 占原发性肝癌的10%
• 病因不明
• 可能与肝内胆管结石,血吸虫等有关
• 无肝炎肝硬化病史,HBsAg阴性
• AFP阴性,部分CA19-9,CEA阳性
CT检查:
• 平扫:低密度,部分钙化,边界不清
• 增强:动脉相强化不明显,静脉或延迟相强化• 常伴病灶或周围胆管扩张
• 常伴肝门淋巴结重大
• 无肝硬化征象
二、继发性肝癌
• 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到肝脏
• 最常见肿瘤转移部位(双重血供)
• 西方国家发病率高(原发肝癌20倍)
• 国内两者相仿
• 总体预后差;技术进步,疗效提高
• 大肠癌肝转移术后5年率20-40%
诊断要点
• 肝外原发癌病史或证据
• 无肝炎、肝硬化
• AFP(-),CEA、CA19-9 (+) (消化道来源)
• 影像学表现:病灶散在、多发
– B超:多发、类圆形、低回声
–彩超:周边少许彩色血流
– CT:周边少许强化、“ 牛眼征”
三、肝海绵状血管瘤
• 最常见良性实质肿瘤(2/3以上)
• 病因不明,可能为血管发育异常
• 女性多见
• 多为体检发现
• 部分伴肝区隐痛不适
• 不会恶变,罕见破裂
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要点
• 无肝炎、肝硬化
• AFP(-)
• 影像学
– B超:均匀、高回声、筛网状
–彩超:无或少许彩色血流、阻力系数低
– CT:慢进慢出(动态增强)、周边中心– MRI: T1W低、 T2W极高信号-“灯泡征”
–肝血池(+)、PMT(-)
四、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 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非肿瘤)
• 发病率:2.7%,良性实质性第二位,仅次血管瘤
• 病理改变:增生的肝细胞、kupffer细胞、血管、胆管、
中央星状疤痕、辐射状纤维间隔,缺乏正常肝小叶结构
• 不会恶变,不会破裂
• 临床、影像学特点与肝腺瘤、肝癌重叠
(一)、临床特点
• 年龄:青壮年(30岁~50岁)
• 性别:男/女性无差异
• 病因:避孕药? 局部血管异常
• 无肝炎、肝硬化基础
• 无症状偶然发现
(二)、影像学特点
1、常规超声:无特异性 (高、低、等回声)、肝无硬化
彩超:中央粗大动脉、四周放射,动脉血流、高速低阻
2、CT:平扫低密度、无硬化
特征表现:中央星状疤痕,动脉相显著、均匀填充、
静脉及延迟相等密度3、MRI: T1WI 低或等信号,T2WI 等或高信号
特征表现:信号均一,动脉相显著、均匀强化,
中央疤痕( T2WI 高信号)4、核素扫描:FNH含Kupffer细胞,
正常/增多摄取99mTc-硫胶
5、血管造影:特征表现
轮辐征-由中央动脉向周边离心性、放射性充盈
新近CO2微泡超声造影:敏感性100%
五、肝细胞腺瘤
• 肝细胞来源良性肿瘤
• 发病率低(本所8/6000例)
• 女性多见,伴右上腹不适
• 病因不明,口服避孕药有关
• 破裂出血、癌变可能
• 应予切除
肝腺瘤诊断要点
• 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史
• 彩超:低回声、实质、均匀、包膜
多静脉血流,少动脉血流、RI低
• CT:低密度、界清、瘤内出血
增强扫描:快进快出
• MR: T1W低(出血高)、 T2W高信号、包膜征
增强扫描:快进快出
• 99mTc-硫胶扫描:缺损区(不含Kupffer细胞)
• 99mTC-PMT显像:强阳性(强于HCC)
常见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继发性肝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肝外原发癌(+〕(-〕(-)
肝炎、肝硬化(-) (+) (-〕
甲胎蛋白AFP (-) (+) (-〕CEA/CA19-9 (+〕(-〕 (+) 彩超动脉血流静脉血流高速高阻少许
晕圈“牛眼征”常见边界不清
CT 动脉相周边强化“牛眼征” 早期明显强化少强化,伴胆管扩张静脉相低密度低密度有强化
MRI 增强相周边强化早期明显强化少强化
PMT显像 (-) (+) (-〕
富含动脉血供病变的鉴别要点
FNH 肝癌肝腺瘤
口服避孕药(-〕(-〕(+)
肝炎、肝硬化(-) (+) (-〕
AFP、HBsAg (-) (+) (-〕
彩超中央动脉多见无无
动脉血流高速低阻高速高阻静脉血流
晕圈少见常见常见
CT 动脉相早期明显强化、均匀早期强化、不均匀早期强化、不均匀静脉相等密度低密度低密度
中央星状疤痕可见无出血、坏死区
MRI 增强相早期明显强化、均匀早期强化、不均匀早期强化、不均匀中央星状疤痕可见无无
核素扫描(硫胶)正常/增多摄取不摄取不摄取
PMT显像++~+++ +~++ +++~++++
诊断鉴别要点
• 掌握各种肿瘤(病变)特征
• 多种检查联合应用
• 病史+血清指标+影像
• 90%以上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 恶性肿瘤:积极治疗(手术等)
• 不能除外恶性:积极治疗(手术等)
• 良性肿瘤(病变):
• 肝腺瘤:手术
• 其它:大于5cm、有症状、强烈要求--手术
小于5cm、无症状--暂不治疗、定期复查附:肝囊肿
• 最常见囊性占位
• 两种类型:孤立性肝囊肿--囊肿孤立
多囊肝--满肝弥漫、融合成串• 病因不明,肝内胆管、淋巴管发育障碍
• 多囊肝常伴多囊肾、家族性
• 多无症状,大者上腹不适,伴感染者发热
肝囊肿诊断要点
• B超:低回声、液性暗区、界清壁薄、后方回声增强
敏感、准确(95%以上)
• CT: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整、增强无强化
• MR: T1W极低、 T2W极高信号-“灯泡征”、无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