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3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定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定量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3. 提高对定量分析实验结果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二、实验原理定量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定物质含量来确定物质质量的方法。
实验中,我们采用滴定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定量技术,对样品中的物质含量进行测定。
三、实验器材1. 试剂:NaOH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盐酸标准溶液、硫酸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2.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电泳仪等;3. 试剂瓶、烧杯、玻璃棒、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滴定法实验(1)酸碱滴定实验a. 配制NaOH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固体NaOH,溶于少量蒸馏水中,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b. 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溶于少量蒸馏水中,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c.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一定体积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d. 计算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的浓度。
(2)氧化还原滴定实验a. 配制高锰酸钾溶液:准确称取固体高锰酸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b.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还原剂(如草酸),溶于少量蒸馏水中,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c. 计算还原剂溶液的浓度。
2. 光谱法实验(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a.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b.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c. 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2)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a.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b.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溶液中特定元素的浓度;c. 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色谱法实验(1)气相色谱法实验a.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b.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溶液中特定组分的浓度;c. 根据色谱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2)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a.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b.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溶液中特定组分的浓度;c. 根据色谱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实验名称: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的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定性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况,了解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通过定量实验,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指标,量化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水稻种子2. 实验器材:培养皿、量筒、温度计、光照计、剪刀、电子秤等3. 实验试剂:蒸馏水、磷酸二氢钾溶液等三、实验方法1. 定性实验(1)将100粒水稻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为一个实验组。
(2)将培养皿分别放置在光照强度为0 Lux、100 Lux、200 Lux、300 Lux、400 Lux的条件下培养。
(3)观察并记录每个实验组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叶片颜色、叶片形状、植株高度等。
2. 定量实验(1)将100粒水稻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为一个实验组。
(2)将培养皿分别放置在光照强度为0 Lux、100 Lux、200 Lux、300 Lux、400 Lux的条件下培养。
(3)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每个实验组植物的株高、叶片数、生物量等生长指标。
(4)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指标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定性实验结果在0 Lux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植株矮小;在100 Lux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较快,叶片颜色逐渐变绿,植株高度适中;在200 Lux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旺盛,叶片颜色鲜绿,植株高度较高;在300 Lux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鲜绿,植株高度较高;在400 Lux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但叶片颜色逐渐变淡,植株高度较高。
2. 定量实验结果(1)株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株高逐渐增加。
在0 Lux光照条件下,株高为5 cm;在100 Lux光照条件下,株高为10 cm;在200 Lux光照条件下,株高为15 cm;在300 Lux光照条件下,株高为20 cm;在400 Lux光照条件下,株高为25 cm。
荧光定量pcr实验步骤荧光定量PCR实验步骤引言:荧光定量PCR(qPC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技术,可用于准确、快速地定量检测DNA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荧光定量PCR实验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方法。
一、实验准备1. 准备所需试剂和仪器:包括PCR反应体系的各种试剂(如引物、探针、酶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2. 根据实验设计,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
确定需要扩增的目标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
二、样品处理1. 提取待测样品中的DNA,确保提取得到高质量的DNA。
可以使用商业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按照厂家说明进行操作。
2. 测定DNA的纯度和浓度,确保测量到的DNA适用于PCR扩增反应。
使用比色法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
3. 对提取得到的DNA进行稀释,以便在PCR反应中使用。
确保稀释后的DNA浓度恰当,以避免PCR反应的干扰。
三、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的准备1. 根据实验设计和目标序列的长度,计算出所需的试剂和反应体系的配比。
2. 根据计算结果,将引物、探针和模板DNA按照适当的比例加入PCR反应管中。
注意保持反应管的清洁和无菌。
3. 加入合适的PCR反应缓冲液、酶和核酸酶抑制剂等试剂。
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可以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适当的试剂,如酶切酶、胶束等。
四、PCR扩增反应1. 将PCR反应管放入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中,设置好PCR反应的程序和参数。
通常包括预热、变性、退火和延伸等步骤。
2. 启动PCR反应,开始扩增。
在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测PCR产物的荧光信号强度,并记录下来。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1. 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中,可以实时获得PCR反应体系中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变化趋势。
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荧光信号通道进行监测。
2. 根据荧光信号和PCR反应的周期数,可以绘制荧光增幅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初步判断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效果。
第一部分:课本上的定量实验: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容量瓶唯一的用途就是确定溶液的体积(定容)。
不能用于溶解、存放溶液。
一般的规格为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
温度是常温(25℃)。
使用前一定要检验是否漏水(验漏)。
算、量、溶、冷、移、洗、定、摇、装误差分析:C==液质V n ; 分析溶质的量时,认为溶液的体积不变;分析溶液体积时认为溶质的量是不变的。
以配制NaOH 溶液为例。
1、称量时,NaOH 受潮2、称量时,指针偏向左边3、称量时间过长4、移液时,有液体溅到外边5、未洗涤溶解时使用的烧杯和玻璃棒6、未冷却溶液,就进行定容7、转移液体前容量瓶就有少量水8、定容时,液面超过刻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部分的液体9、定容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10、定容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11、摇匀后液面低于刻线,补充水至刻线※若配制240ml 1moL/L 的NaOH 溶液,需要NaOH 的质量是( )克。
二、中和滴定误差分析:中和滴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6个方面是:以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盐酸(待测液)为例:C 标 × V 标 == C 待 × V 待“C 标”与“V 待”是已知的、固定不变的数值。
所有的数据分析,都要转化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多少上来。
与正确操作相比,用的多,则盐酸的浓度偏大,反之,则小。
1、洗涤仪器(滴定管、锥形瓶);(只能润洗测定管)①取盐酸时,用的酸式滴定管,洗涤而未润洗盐酸的浓度偏小②存放待测液盐酸的锥形瓶,洗涤而未润洗(加入待测液盐酸之前,锥形瓶就已经有少量水存在)盐酸的浓度不变③存放待测液盐酸的锥形瓶,洗涤后润洗盐酸的浓度偏大④装入标准液氢氧化钠的碱式滴定管,洗涤而未润洗盐酸的浓度偏大该操作会使氢氧化钠的浓度偏小,则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就会偏大。
2、气泡;①取盐酸时,用的酸式滴定管,放液前尖嘴有气泡,放液后尖嘴无气泡盐酸溶液少了,则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就会偏小。
定量实验:中和滴定高考链接1.【2011上海高考27】(3)已知:CuSO4+2NaOH−−→Cu(OH)2↓+ Na2SO4,称取0.1000 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 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 mL,则0.1000 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g。
(4)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
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所对应的刻度。
2.【2009上海高考27】(5)CaO2中一般含CaO。
试按下列提示完成CaO2含量分析的实验设计。
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盐酸标准溶液、酚酞仪器:电子天平、锥形瓶、滴定管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加入_________________;③加入酚酞,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6)若理论上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20.00mL恰好完全反应,实际操作中过量半滴(1mL溶液为25滴),则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____。
3.【2005上海高考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B.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C.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D.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4.【2004上海高考30】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
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某试样中Ba(OH)2·nH2O的含量。
(1)称取3.50g试样溶于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1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2滴指示剂,用0.100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液20.0mL(杂质不与酸反应),求试样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答案:1.(3) 0.0980 (4) 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粗细交界点2.(5)称量过量的标准盐酸(6)0.1%3.A4.0.01mol。
定量实验专题(一)——定量实验常见类型解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1.气体定量分析(1)将气体转化为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得知气体的物质的量,若是将气体转化为沉淀质量或装置变化质量的话:往往需要反应前后赶气,作用且不一样。
反应前是赶杂质干扰气体,反应后是赶待测气体让残留在装置的待测气体吸收完全。
反应中赶气,可能是搅拌溶液或者将能溶于水的气体吹出(2)通过直接测定气体的体积(如量气管、或排水法量筒)(3)特殊物质的测定:不方便直接测定,需要转化为某个物质的方可测定。
比如尿素中氮元素不方便直接测定,可以将其转化为氨气,通过测定氨气以测定尿素。
类型一、分解后未知产物的计算1.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氧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Ⅰ.某学习小组利用如下装置米探究FeSO4受热分解的产物。
(1)甲组同学利用“A接B接C”的装置来验证产物中含有SO2气体。
①连接好装置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硫酸亚铁分解的气体产物中除SO2外还有SO3;SO3的熔点为16.8℃,沸点是46.8℃,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然,易形成酸雾。
为此设计了“A接D接C”的装置验证产物中含有SO3。
①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BaCl2溶液不能用Ba (NO3)2溶液代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固体变为经红棕色,结合两组同学的实验,写出硫酸亚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硫酸亚铁样品18.20g,加热分解至恒重时测得固体质量为11.00g(假设杂质不反应),该硫酸亚铁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下同),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定量实验是指利用数量与质量测量准确衡量某类因素对另一类变量的
影响,来分析相关物质之间的关系。
定量实验是将实验变量的值按照
定量的尺度测量,得出的数值可以衡量所比较物质的程度。
它可用于
研究物理变量和化学变量、生物分子和生物细胞等概念,从而获得有
关实验变量之间关系的定量证据。
定量实验流程大致如下:首先,确定实验的变量和预期结果;其次,
准备所需要的实验材料;然后,建立实验设计或实验方案;最后,测
量并记录关键变量,准备分析实验数据。
定量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控制变量和测量变量来衡量
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实验原理的探索和把握,容易应用于实际
生产中,以获得优化结果。
因此,许多学科会大量采用定量实验来完
成研究并发现机器性能优化手段。
定量实验有其明显优势,它能有效地收集详细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
数据可以指导后续的实验设计,克服反复实验中的效率低下和不稳定
性问题,并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实验结果。
此外,定量实验可以消除评
估的主观性,因此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
定量实验可以用于各个领域,由教育界、科学界,到医院和工厂生产线,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用来进行
系统化的检测和汇总。
总之,定量实验以它的健全控制与测量流程,
为科学研究及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变量之间关系的发现提供了可能,
及定量关联研究,以及实时预测实验变量和结果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实验概述定量分析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用于定量测量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该实验通常涉及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不同的自变量进行操作,并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定量分析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验设计1.确定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人员想要探究的问题和假设,并确定研究目标。
2.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人员有意操作的变量,它对因变量产生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人员想要测量的结果或响应。
3.控制变量: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还应该控制其他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以避免干扰。
4.随机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不同组,以减小实验误差和降低偏见。
二、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对象:选择研究对象,如人类、动物、植物或无机物等。
2.制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设计,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3.实施实验: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4.数据收集: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存储,以备进一步的分析。
5.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结论。
6.结果报告:将实验结果写成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1.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错误和偏差。
2.完整性: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数据,并排除缺失或不完整的数据。
3.可重复性: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实验,并收集足够的数据样本。
数据分析是定量分析实验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推断统计则可以通过样本数据得出总体的结论,回归分析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预测。
总结:定量分析实验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不同变量关系的科学方法。
实验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它包括确定研究目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变量和随机分组。
物理实验的四种基本方法物理实验是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研究物理现象和定律的一种方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四种基本方法,分别是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对比实验和控制实验。
1. 定性实验:定性实验是通过观察和描述物理现象的性质和特征来进行的实验。
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物体或系统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定性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感官(如眼睛、耳朵等)来观察物理现象,并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来进行描述和分析。
例如,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来研究光的性质。
2. 定量实验:定量实验是通过测量物理量的数值来进行的实验。
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物理现象的定量关系和规律。
在定量实验中,我们使用仪器和设备来进行测量,以获得物理量的数值,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来得出结论。
例如,使用称重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等。
定量实验的结果通常以数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
3. 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来进行的实验。
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条件对物理现象的影响和作用。
在对比实验中,我们保持某些条件不变(称为控制变量),而改变其他条件(称为实验变量),然后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实验变量对物理现象的影响程度。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变化,我们可以研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4. 控制实验:控制实验是通过控制和独立改变一个变量来进行的实验。
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该变量对物理现象的影响。
在控制实验中,我们只改变一个变量,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然后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的变化。
通过控制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特定变量对物理现象的影响。
例如,通过改变电流强度来研究电阻的变化,我们可以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电流强度,以观察电阻对电流强度的响应。
总结起来,物理实验的四种基本方法分别是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对比实验和控制实验。
定性实验通过观察和描述物理现象的特征来研究现象的性质;定量实验通过测量物理量的数值来研究现象的定量关系;对比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来研究条件对现象的影响;控制实验通过控制和独立改变一个变量来研究该变量对现象的影响。
考点46 定量分析实验1.(2023·贵州省三模)氧化亚铜主要用于制造船底防污漆等。
它是一种难溶于水和乙醇的鲜红色固体,在酸性溶液中歧化为二价铜和铜单质。
某小组制备Cu2O并测定其纯度采用如下步骤,回答下列问题:I.制备Cu2O将新制Na2SO3溶液和CuSO4溶液按一定量混合,加热至90°C并不断搅拌。
反应生成Cu2O,同时有SO2气体产生。
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u2O粉末。
制备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反应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Cu2O时,原料理论配比为n(Na2SO3) :n(CuSO4)=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3)实验中,Na2SO3用量比理论用量稍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中需不断滴加NaOH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滤后,将滤渣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其中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Ⅱ.测定Cu2O纯度称取m 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FeCl3溶液,完全溶解后,加入4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然后用c mol·L-1硫酸高铈[Ce(SO4)2]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共消耗Ce(SO4)2溶液VmL。
(已知:Ce4++Fe2+ = Ce3++Fe3+)(6)加入FeCl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样品中Cu2O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3·云南省二模)硫酸羟胺[(NH3OH)2SO4]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行业中有广泛用途。
一、定量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分析高中阶段主要需要掌握的定量分析方法分为三种:重量法,气体法,滴定法(容量法)。
1.重量法(1)概念: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分析组成。
(2)操作步骤流程:(3)常见问题①如何检验沉淀是否完全?②沉淀如何洗涤?如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2.气体法(1)概念:通过测量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分析物质组成。
(2)操作步骤流程:定量实验专题知识梳理(3)量气装置的设计:下列装置中,A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C是改进后的装置A B C(4)常见问题:①装置的密封性决定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A装置:关闭左边导管,塞上储液瓶瓶塞,长导管会形成一段液柱,且一段时间不会变化。
B装置:关闭左边导管,上下移动右边长导管,左右两边会形成液面差,且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发生变化。
C装置:用手或热毛巾捂住左边反应装置,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热源,导管口有一段液柱回流②读取气体体积之前,如何调整装置确保装置内外压强平衡?【答案】A装置:读数前,如长导管上内有一段液柱,需用注射器将气体抽出,使导管内液面与储液瓶内液面保持持平,气体体积=读数+抽出的气体体积B装置:读数前,上下移动右边长导管,使左右两边液面持平。
(如右边液面高,则往上移动直到两边液面持平)C装置:读数前,上下移动量筒,使量筒内液面与水槽内液面持平。
(如量筒内液面偏高,则往下移动量筒,使量筒内液面与水槽内液面持平)3.滴定法(容量法)(1)概念:通过标准酸(碱)溶液滴定未知碱(酸)溶液或盐溶液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2)操作步骤流程:(3)常见问题①如何判断终点?②如何读数二、基础定量实验回顾(一)测定1mol 气体的体积1.实验原理:222m 2V(H )V(H )V(H )M(Mg)V n(Mg)m(Mg)n(H )⋅===2.实验装置: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由三部分组成:A 是____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____。
定量实验的基本流程
一。
定量实验这事儿,那可是科学研究里的一把好手!它就像个精确的导航仪,能帮咱把那些复杂的问题理得清清楚楚。
1.1 咱得有个明确的目标。
就好比你出门得知道要去哪儿,做定量实验得清楚要测啥、算啥。
这目标要是定歪了,后面可就全乱套啦。
1.2 然后,准备工作得做足。
仪器设备得齐全,而且都得是精准可靠的好家伙。
要是工具不行,就像战士上战场没带好枪,那能行吗?
二。
2.1 实验操作的时候,那可得小心谨慎。
每一个步骤都得像绣花一样精细,不能有半点马虎。
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前功尽弃,“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2.2 数据采集也很关键,这就像是在大海里捞珍珠,得把那些有用的、准确的数据给挑出来。
而且记录的时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有一丝含糊。
2.3 还有,实验过程中得时刻保持警惕。
万一出现啥意外情况,得赶紧想办法解决,不能“两眼一抹黑”,不知所措。
三。
3.1 实验做完了,数据处理可不能马虎。
要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把那些数据好好分析分析。
这就像炒菜,得掌握好火候和调料,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3.2 得出结论的时候要客观公正。
不能因为自己的期望或者偏见就歪曲结果。
要实事求是,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价值,才能让人信服。
定量实验这一套流程,每一步都得用心去做,容不得半点偷懒和马虎。
只有这样,咱才能得到靠谱的结果,为科学研究添砖加瓦!。
定量实验题——组成测定(2016·天津理综,9)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L-1,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DO 不能低于5 mg·L-1。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DO。
Ⅰ.测定原理:碱性条件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①2Mn2++O2+4OH-===2MnO(OH)2↓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②MnO(OH)2+I-+H+―→Mn2++I2+H2O(未配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③2S2O2-3+I2===S4O2-6+2I-。
Ⅱ.测定步骤:a.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N2排尽空气后,停止充N2。
b.向烧瓶中加入200 mL水样。
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 mL MnSO4无氧溶液(过量)、2 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①完全。
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2 mL H2SO4无氧溶液,至反应②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从烧瓶中取出40.00 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10 00 mol·L-1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f.……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_____________。
(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为________。
①滴定管②注射器③量筒(3)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平反应②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
(5)步骤f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如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1、凯氏定氮法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2、双缩脲法双缩脲(NH₂CONHCONH₂)在碱性溶液中能与 Cu²⁺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与 Cu²⁺发生双缩脲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3、 Folin酚试剂法(Lowry 法)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反应生成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还原 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产生蓝色化合物。
蓝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4、考马斯亮蓝法考马斯亮蓝 G-250 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标准蛋白质溶液(如牛血清白蛋白)、待测蛋白质溶液、各种试剂(如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硼酸等)。
2、实验仪器凯氏定氮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移液器、容量瓶、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凯氏定氮法(1)消化: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如 05g)放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加入硫酸铜、硫酸钾和浓硫酸,摇匀后在通风橱中加热消化,直至溶液呈透明的蓝绿色。
(2)蒸馏:消化液冷却后,加入适量水,转移至蒸馏装置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蒸馏,使氨逸出。
(3)吸收与滴定:用硼酸溶液吸收蒸馏出的氨,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溶液由蓝色变为微红色,记录盐酸的用量。
实验名称:定量测定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
2. 掌握使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
在滴定过程中,酸碱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的酸碱物质的量相等,此时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
实验仪器:1. 酸式滴定管2. 碱式滴定管3. 50mL移液管4. 100mL容量瓶5. 烧杯6. 玻璃棒7. 漏斗8. pH计9. 电子天平10. 标准溶液(如NaOH溶液)实验材料:1. 待测溶液(如HCl溶液)2. 滴定剂(如NaOH溶液)3.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NaOH溶液用电子天平称量,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将待测溶液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线。
2. 酸碱滴定:将标准溶液倒入酸式滴定管中,记录初始读数。
将待测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将碱式滴定管中的NaOH溶液缓慢滴入待测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终点判断: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记录NaOH溶液的体积。
4. 计算结果:根据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并计算实验误差。
2. 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如滴定操作不当、仪器精度等因素。
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溶液配制和酸碱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实验结果证明了酸碱滴定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溶液溅到皮肤或衣物上。
2. 操作时要保持仪器清洁,避免污染。
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无误,以便后续计算和分析。
蛋白定量分析实验报告简介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扮演着许多生物功能的关键角色。
蛋白质定量分析是研究蛋白质含量和表达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一种常用的蛋白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用Bradford法对给定的蛋白溶液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标准曲线计算未知蛋白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实验步骤1. 制备标准曲线1.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蛋白溶液,浓度范围从0到1.0 mg/mL。
2.分别取0.2 mL标准蛋白溶液并加入1.8 mL Bradford试剂。
将混合液在室温下孵育5分钟。
3.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95 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并记录吸光度值。
2. 测定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1.取待测蛋白样品0.2 mL,并加入1.8 mL Bradford试剂。
将混合液在室温下孵育5分钟。
2.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95 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并记录吸光度值。
3.使用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3. 数据处理1.绘制标准曲线,横轴表示已知蛋白质浓度,纵轴表示对应的吸光度值。
2.使用线性回归等方法拟合标准曲线,得到拟合方程。
3.根据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值和拟合方程,计算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结果与讨论我们使用Bradford法对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蛋白溶液进行了吸光度测量,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通过拟合标准曲线,我们得到了一个线性方程:浓度(mg/mL)= 0.73 × 吸光度 - 0.02。
然后,我们对一个未知蛋白样品进行了吸光度测量,并使用拟合方程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为0.62 mg/mL。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确定了未知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蛋白定量分析方法简单、快速且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
结论本实验使用Bradford法对蛋白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制备标准曲线和测定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值,我们成功地确定了未知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为0.62 mg/mL。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结果可靠,是一种常用的蛋白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试验1.(11年)33. (8分)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践】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Ⅰ: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I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有刻度的量气装置)中吹入一定___(2)数据处理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实验反思】(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难溶于水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C.无色无味的气体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2.(09年一模朝阳)33.(4分)化学实验小组讨论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 g/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
过程方法:(1)组长首先设计了A装置:向质量为75 g的锥形瓶中加入0.5 g二氧化锰和20 g双氧水溶液,待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4.7 g。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小林对组长的设计提出质疑并设计B装置进行实验(在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了C装置(试剂用量不变)。
要满足实验的要求减少误差,小明需选用______mL的量筒(填500 mL、600 mL、800 mL)。
3.(09年一模丰台)33、(7分)某校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有关Na2CO3和NaCl的系列实验。
实验一:鉴别失去标签的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
同学们分别选择了下列物质进行实验。
其中合理的是。
①稀盐酸②澄清石灰水③pH试纸实验二:除去某NaCl样品中的少量Na2CO3。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图:(1)上述流程图中,沉淀的化学式为;(2)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溶质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
于是同学们改用了新的方案: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三:完成了上述实验后,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测定该NaCl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设计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同学们认为需要测得下列四个数据:①NaCl样品的质量ag;②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bg;③反应前装置和药品的质量为cg;④充分反应后装置和药品的质量为dg。
【实验用品】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用品。
药品:足量的稀H2SO4、CaCl2溶液、碱石灰、浓硫酸装置:钙的固体混合物,主要用作气体干燥剂。
【实验反思】老师为什么提供CaCl2溶液而不是石灰水,有待后续学习解决。
4.(09二模西城)33.(9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资料1〉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化学式为① )和氯化铵。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资料2〉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资料3〉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 Mg(OH)2↓+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NH4Cl NH3↑+HCl↑生产原理:将氨气(NH3)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小苏打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 NaHCO3(晶体)↓+NH4Cl;分离出NaHCO3,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问题讨论】(1)溶液A中的溶质为①,操作Ⅱ的名称为②。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__(填序号)。
A.CO2 B.NH3C.HCl D.NaOH E.Na2CO3(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含量测定】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组:取10.0 g纯碱样品(假定杂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
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 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①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乙组:取10.0 g纯碱样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 g(所加试剂均足量)。
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②。
5.(09二模朝阳)3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H2C2O4CO↑+CO2↑+H2O,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先加热______(填A 或D)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先熄灭______(填A 或D)处的酒精灯。
(2)第二组同学说:用该装置可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其中B 装置的作用为______;E 装置的作用为______;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第三组同学说:用该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取氧化铁样品10 g ,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7.6 g 。
则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6.(08二模海淀)36.(9分)实验室中存放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常会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小蓝就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资料收集】(1)氢氧化钠可以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生成碳酸钠。
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在常温、101 kPa 下CO 2的密度为1.8g/L 。
【实验方案1】目的:检验NaOH 样品中是否混有Na 2CO 3。
小蓝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
请你对她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作一个恰当的评价(即说明方案【实验方案2】目的:测定NaOH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
小蓝的实验步骤如下(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
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NaHCO3溶液220 mL。
请你对小蓝的实验进行总结:(1)已知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NaHCO3溶液不能用水代替,试推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g。
(3)为达到实验目的,本实验还缺少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
(4)该实验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中对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称量前,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发生潮解②装置A中加入的稀硫酸本身也占有一定的体积③氢氧化钠样品中除了碳酸钠杂质以外,还含有少量氯化钠7.(08二模朝阳)38.(7分)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某化学小组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回收。
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应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乙同学认为:应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_________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写出该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步骤①:废弃定影液金属混合物+溶液A步骤②:金属混合物Ag+溶液B请回答:操作a是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所得溶液B 中的阳离子有______。
(4)【实验验证】为保证步骤①中的银回收完全,请你用实验证明所加活泼金属是过量的:______。
(5)【拓展应用】若某影楼平均每天产生20 L废定影液,实验测得其中含有AgNO3的量为1.7g/L,又知银目前的市场价为每克2元,若不考虑回收银的成本,计算该影楼通过回收银每年(按365天计)可节约成本多少元。
计算式为______。
8.(10年崇文二模)33.(8分)草酸(化学式为CaC2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
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取12.8g草酸钙固体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1)请回答下列问题:①t1~t2时间段内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它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则该段时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t2~t3时间段内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③t3~t4时间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另取12. 8g草酸钙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2O4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2HCl=CaCl2+H2C2O4;草酸(H2C2O4)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
【设计方案并实验】【交流与讨论】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认为,该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是。
9.(10年宣武一模)33.(6分)铝和氧化铁的反应:2Al + Fe2O3 Al2O3+ 2Fe ,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
某小组取铝粉和氧化铁混合物使之充分反应,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有熔融物生成。
该小组对所得熔融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猜想】甲同学推测熔融物...中含有铁和铝。
若甲同学的推测成立,其理由是。
【实验验证】⑴请你帮助甲同学完成验证报告。
⑵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又用定量的方法帮助他进一步验证。
取4.6g该熔融物于烧杯中,滴加a 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a + 4.4)g。
反应后的溶液经处理后得到19.0g的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