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效果
- 格式:ppt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3
要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效果就一定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汉字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
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效果是体验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以及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意义。
本文将从音韵、意境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阐述古诗词的艺术效果。
一、音韵的艺术效果古诗词的音韵是其独特之处,通过韵律的变化和押韵的运用,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头,读者可以感受到古诗词中悦耳的音韵之美。
音韵的巧妙运用不仅使诗词具有歌唱般的美感,还能够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深刻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二、意境的艺术效果古诗词通过精妙的意境描绘,创造出细腻、唯美、含蓄的情感表达。
古诗词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头,通过描绘明月和把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给人以诗意的美感。
意境既是古诗词的独特之处,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三、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修辞手法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其更富有艺术效果。
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开头,通过“边秋一雁声”的修辞描写,表达了离散之情和哀思,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修辞手法使古诗词更加传神,更具艺术性。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艺术效果体现在音韵、意境以及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效果,读者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因此,鉴赏古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和陶冶情操的艺术体验。
唯有深入鉴赏,我们才能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专题06 古诗词表达方式鉴赏(原卷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方法探究】一、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1.辨析表达方式热邮愿越务整和多,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做自配题高正熟新保各种方式的能力和技巧,以达到能够迅速选择正确答案的目的。
2.洞悉表达效果表达方式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表达时,必须结合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3.规范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2)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3)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1.赏析描写手法: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十抒什么情2.赏析抒情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十主旨情感)典例在线【一、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深层次阅读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③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
②觉:醒。
③思想:烦恼。
20. 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二、2019年武威第九中学八年级月考】古诗阅读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抑扬1. 抑扬表现手法抑扬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创作时,运用抑扬韵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抑扬韵律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韵脚相同,但是词序却有所不同,从而使诗句的意义更加深刻。
通常来说,抑扬是指前句的韵脚低沉,而后句的韵脚则更加高昂,从而营造出一种抑扬配合的韵律感。
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诗句更加有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2. 古诗中的抑扬古诗中的抑扬是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抑制和激发的技巧,使诗句变得更加富有表现力。
抑扬的技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的抑制、情感的抑制和意象的抑制。
首先,语言的抑制是指诗人在表达思想时,采用简洁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修饰,以达到抑制的效果。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江花月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中,李白采用简洁的语言,把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但又不失其简洁性。
其次,情感的抑制是指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采用淡淡的语言,避免过多的表现,以达到抑制的效果。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首诗中,苏轼采用淡淡的语言,把月光的景象描绘得淡雅而抑扬顿挫,营造出一种淡然的情感气氛。
最后,意象的抑制是指诗人在表达意象时,采用精炼的比喻,避免过多的描述,以达到抑制的效果。
例如,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沙上平芜尽,空翠湿人衣。
月明江潮涨,火照山城低。
”这首诗中,辛弃疾采用精炼的比喻,把江潮的景象3. 抑扬表现的重要性抑扬表现是古诗鉴赏中的一种重要手法,它能够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力,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抑扬表现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语气、语调和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使诗歌更加生动活泼。
抑扬表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读者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抑扬表现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思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古诗词中叠音词表达效果分析及答题规律王胜春摘要:叠音词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段,有着很突出的表达效果,使诗歌有了音韵美,而且在刻画意象时使意象的特征突出,具有强调作用,表达的情感也更加深刻。
叠音词是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高频考点之一,因此在高考备考中,有必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及答题规律。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叠音词;表达效果叠音词,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段。
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加深了词语的含义,有着很突出的表达效果,使诗歌有了音韵美,而且在刻画意象时使意象的特征突出,具有强调作用,表达的情感也更加深刻。
叠音词是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高频考点之一,因此在高考备考中,有必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及答题规律。
一、叠音词表达效果(一)韵律回环,富有音乐之美叠音词是将同一音节的汉字紧密连用,形成音节上的回环往复,读来有音律的回环美。
“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
”此中经典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叠词描写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一“嘈嘈”、一“切切”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听来真如乐在耳,读来本就有了音乐的美感和韵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的叠音词也是如此:“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组叠词的运用使诗读来如歌,韵律舒缓如潺潺溪流,如柔美月色,富于音乐之美。
李白的诗《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在描写山光水色的自然风光时也用了叠音词:“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节奏明快,回环往复,低沉而幽然。
(二)特征突出,具有强调作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迢迢”二字写牵牛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之远,但“迢迢”二字比单字“远”,或双音节词“遥远”更显得距离遥远。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鉴赏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