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11
桑代克试错学习理论著名的实验:迷箱实验把⼀只饥饿的猫放⼊设有打开门闩装置的迷箱,迷箱外有⼀盘⾷物。
在猫第⼀次偶然打开门闩逃出迷箱之后,⼜将它放回迷箱,进⾏下⼀轮尝试。
“逃出―放回”如此重复多次。
桑代克记下猫每次逃出迷箱所需要的时间,发现经过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到了最后,猫⼀进迷箱,就能打开门闩,跑出迷箱,获得⾷物。
桑代克由此否定了顿悟类型的学习,指出如果猫是突然获得观念的话,那么学习曲线应呈⼀种突然改善之势,但是实际上呈现的是⼀种由慢到快的渐进过程。
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
⾏为改进是通过⼀种机械过程⾃动地完成的,不需要观念和顿悟。
学习是在⼀种⼏乎没有意识和思维参与的情况下⾃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在此实验的基础之上,桑代克提出了他的试误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是伟⼤的学习者,主要因为⼈可以形成很多的联结⼀个⼈的理智、性格和技能,是他对各种刺激情境及其各种要素作出反应倾向的总和。
2.学习律: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烦恼的,那么这种⾏为反应就会削弱⽽不是加强。
练习律。
包括使⽤律(law of use)⼀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这种联结的⼒量变会增强;失⽤律(law of disuse)。
⼀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这种联结的⼒量变会减弱。
但是桑代克也指出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这样练习律就被消融于效果律中去了。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提出了⼀些从属的附律,或称为学习的原则。
多重反应律。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对教学的启示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啊!想想看,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那种一头栽到地上的感觉,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这种试错的过程其实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部分。
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反复尝试和错误,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
这就像是做饭,刚开始你总是会放错调料,炒菜的时候也可能烧糊了。
可是,经过几次“失败”,你就能掌握诀窍,做出美味的菜肴。
说到教学,桑代克的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启示。
老师们要鼓励学生多尝试,多犯错。
你看,有些老师总是希望学生完美无瑕,结果把孩子们的创造力给扼杀了。
失败也是宝贵的经验,像打游戏一样,过不了关就再来一次,慢慢摸索,最终才能通关。
想象一下,如果每次失败都能让孩子们觉得没关系,那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更加放开手脚,愿意去探索。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最好给学生一些反馈。
桑代克提到,连接强度越大,学习效果越好。
所以啊,及时的反馈就像是在他们的“学习道路”上铺设了一条光明的前路。
当学生们做对了什么,老师不妨大声夸奖一下,像在鼓励他们打怪升级,让他们觉得自己真棒!即使出错了,也要告诉他们“没关系,下次再来”,这样他们才不会气馁,反而会更有动力去尝试。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鼓励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游戏。
比如,进行一个“问题大挑战”,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想出解决方案,哪怕是错的也无所谓,重要的是过程。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桑代克的理论告诉我们,理解和应用才是关键。
比如说,学数学时,光是记公式是不够的,得多做题,多进行实际操作。
就像我们学游泳,光在岸上看别人游是没用的,必须跳入水中,体验那种自由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错误,学生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的方式。
让我们放下对完美的追求,拥抱过程中的各种可能。
就像生活一样,谁不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前行呢?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将会被无限激发。
2017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一般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试误说一般学习理论之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而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即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的过程,行为的塑造依靠强化即可完成,得不到强化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则会消退。
它强调改变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塑造个体的行为。
而在行为主义中高频考点之一就是桑代克的试误说,要熟练掌握桑代克的理论,就需要全方位把握,包括实验、理论、教育意义以及对其理论的评价。
现就桑代克的试误说具体说明: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桑代克将饿猫关在笼中,笼外放了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面的鱼,但是想要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当饿猫看见笼外的鱼时,在反复的蹦跳时不小心打开了笼子的门,后来桑代克又多次重复试验,发现每一次饿猫打开笼门的时间都有所减少。
桑代克认为饿猫是屡次尝试错误而打开的笼门,因此得出了试误说,并得出了练习曲线和三条规律。
二、桑代克的试误说1、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
2、桑代克用曲线图来表现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叫做学习曲线。
3、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意义(1)准备率。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映(包括生理和心里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准备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准备状态,不能搞突然袭击。
(2)练习率。
桑代克认为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
练习率指导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
(3)效果率。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率指导教师对希望保留的行为给予奖励以维持联结,奖励不仅限于物质上。
§411小学数学学习理论综述一、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与错误说(试误说)作者简介:埃德伍德·桑代克(1874—1949)出生于马萨诸塞州。
1895年入哈佛大学,师从詹姆士。
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用小鸡做实验。
后来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赴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继续用猫、狗等做实验。
1898年以《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论文获博士学位。
从1899年起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直到1940年退休,1942年复出接任哈佛大学詹姆士的讲座。
桑代克著作极为丰富,主要有《教育心理学》(1903,后来第2版扩展为3卷本,1913)、《动物的智慧》(1911)、《智力测量》(1927)、《人类的学习》(1931)、《比较心理学》(1934)、《愿望、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联结主义心理学文选》(1949)等。
主要观点:桑代克做了许多动物学习的实验,提出了联结主义的试误说。
他认为学习是刺激和瓜的联结。
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学习是结合,人之所以长于学习,即因形成许多联结”。
他这里所讲的“联结”是指学习者对情境所引起的反应,他认为这种反应是学习者在情境中经过不断地舍弃错误和改正错误的结果。
桑代克的试误说的主要容有以下四点: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学习者对某个情境所作的反应(可用S-R表示,其中S为刺激或情境,R为反应)。
学习是在尝试与错误中进行的,在重复的尝试中,错误反应逐渐摒除,正确反应逐渐增强,最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获得成功。
认为人类学习虽与动物的学习有别,人类的学习在尝试过程中是有意识的分析与选择,而动物是无意识的,但这仅是简单与复杂、联结数量多与少的区别。
桑代克在总结他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后来,桑代克对准备律和练习律作了修改,把它们看成是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
他的效果律的基本涵义是决定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机体的行为后果,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桑代克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读《学习论》⼼得(1)暑假读的第⼆本书是施良⽅教授的《学习论》。
这是⼀本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著作,“啃”起来⾮常吃⼒。
妻⼦曾打趣我说“啃不动就别啃了,别硌坏了⽛!”我还是那句话:既然⼸已拉开,就要射出有⼒的⼀箭!能够领会多少是另外⼀回事,起码我得把它“啃”完。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启⽰爱德华·桑代克1874年出⽣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在韦斯⾥扬⼤学攻读⽂学学⼠学位时读了詹姆斯的《⼼理学原理》,开始对⼼理学感兴趣,后来就在哈佛⼤学做詹姆斯的学⽣,成为⼼理学史上第⼀位⽤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他著名的谜箱实验,为其学习理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其学习律包括以下内容:1.准备律:动机是⼀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准备⽅式。
启⽰:在学习之前,⼀定要激发学习学习的欲望。
我经常给⽼师们讲“点⽕”的重要性,也曾经在多篇⽂章中强调要重视“点⽕”。
其实不只是教师需要掌握这⼀技巧,做教师培训亦需要这种技巧。
如果讲师在报告中多次成功“点⽕”,那这个报告⼀定是⾮常成功的!2.效果律:强化和惩罚都有可能提⾼保持率,反之则效果较差。
启⽰:学习过程中、学习结束后⼀定要对学⽣进⾏评价,并辅之以激励和惩罚。
在核⼼素养背景下如何进⾏课堂测评?笔者以为必须⽤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抓,两⼿都要硬。
过程性评价是定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是定量评价,两者结合起来,便可为⾼效课堂“保驾护航”了。
如何进⾏两个评价?在笔者的⽂章和讲座中都有详尽的叙述,不再赘⾔。
3.练习律:由使⽤律和失⽤律构成,⼀个已经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这种联结的⼒量便会增强(使⽤律),反之则会减弱(失⽤律)。
换⾔之,所谓练习律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另外,练习本⾝并不是⼀种很有效的⽅式,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中学教育方法的启示作者:雷献华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是其理论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对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对中学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特别是进行课改之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中学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将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应用到中学的教学当中去,不仅有利于其理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当前的中学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试误学习理论;中学教育;启示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立者,同时他还是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饿猫的研究),提出了对学习问题的系统见解和理论。
他的学习理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随后的进半个世纪里一直支配着美国该领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理论像人本主义、认知理论、动机理论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当然,他的理论和提出的规律在我们现实的教学上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和五条从属的学习律,三条主要学习律分别是:准备律、应用律和效果律,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分别是:多从反映、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接转移、类比反应。
桑代克在后期还对试误学习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比如:对学习律的修改,使学习律从属于效果律,并且对效果律也进行了重大的修改。
2我国中学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中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相较之前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中教育理念进一步先进,课堂上的创新逐渐得到体现,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也为教学内容教授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但是在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第一、重视应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育过程中太重视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学的启示
桑代克的试误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先入为主和固有的思维惯性,可能会出现学生将一些本不相关的信息或概念混淆在一起的情况。
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错误,以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从桑代克的试误说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 重视思维方法: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2. 重视学生的反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困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3.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避免出现将不相关的知识混淆在一起的情况。
总之,桑代克的试误说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