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校园大数据平台的顶层设计与微观应用——山西大学建设实践-山西大学王文剑
- 格式:pdf
- 大小:7.05 MB
- 文档页数:38
试论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建设———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为例胡颖(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31)摘要:微信搭载在智能手机上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社交、平台化的功能服务。
本文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的各项服务,并探讨了微信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
关键词:微信平台;影响;建设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80(2014)04-0041-030引言随着智能手机普遍在人群中使用,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微信也被迅速地推广普及,截止到2013年8月微信用户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的27%,而仅仅与微信最早推出时间相距短短三年时间。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达79%,通过手机上网人群已达4亿,做为一个智能手机终端,微信是即时提供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如今已经可以进行电脑客户端的使用,并越来越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截止到2014年2月,已有上百所高校图书馆相继开通了微信服务。
高校拥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体,年轻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他们追求潮流并率先体验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活体验,这也为高校图书馆推广微信服务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1微信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1.1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很多同学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想去借本书,到了之后才发现图书已经被接走了;想去图书馆上自习,可去了后发现图书馆已经没座位了;很多同学不得不在同一时间在人多系统又慢的教务系统上查询成绩;可是关注校园图书馆微信后,这些问题可能就不复存在了,图书馆微信服务不仅仅能精准地查询图书的有无,本馆图书的在架情况、借出情况,以及个人的借阅信息(所借书籍的名称、借出日期、应还日期以及欠费情况),还推广到图书馆自习座位的信息服务,以及考试成绩的查询,甚至还有师生的二手商品信息查询情况等涉及生活服务类的方方面面。
1.2主动推送服务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发布图书馆新闻动态、新书通报、热门书推荐、讲座信息等,将图书馆的最新活动和通知在第一时间发布给每一位关注的读者。
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实践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决策和服务质量。
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也在不断打造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以促进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发展。
一、大数据平台的概念和作用所谓大数据平台,是指通过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大量数据,为用户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业务管理、分析应用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系统。
这种平台可以整合各种数据来源,包括人工采集、传感器监测、社交媒体、公共数据库等,以便各种用户即时、准确、完整地使用数据来支持事务和决策。
在高校中,大数据平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管理。
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应用和挖掘,可以帮助高校实现对学生、教师、课程、教学设施等资源的精准管理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 科学研究。
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和成果,并为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持。
3. 校园管理。
通过对学生、教师、校友等人群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可以帮助高校更加有效地规划、管理和改进校园的建设、运营和服务,提高校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二、高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高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策划。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数据采集和整合。
高校大数据平台涉及的数据来源广泛多样,如何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统一管理和规范化,是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
2. 数据清洗和处理。
收集到的大数据往往存在错误、不完整、重复等问题,需要进行清洗和处理,从而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数据存储和分析。
对清洗和处理后的数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据存储方案(如 Hadoop、HBase、MongoDB、Redis、MySQL 等),以及相应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如 R、Python、Hive、Spark 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4. 数据可视化和应用。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21年3月目次前言 3引言 4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5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总体要求 53.1 建设目标 63.2 建设原则 63.3 建设流程 64 主要组成 75 基础设施 85.1 概述 85.2 校园网络 85.3 数据中心 95.4 校园卡系统 115.5 信息化教学环境 125.6 信息化育人环境 126 信息资源 126.1 概述 126.2 基础数据 126.3 业务数据 136.4 数字化教学资源 13 6.5 数字化科研资源 14 6.6 数字化文化资源 156.7 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157 信息素养 157.1 概述 157.2 信息素养组成要素 167.3 信息素养培养方式 178 应用服务 178.1 概述 178.2 基础应用服务 178.3 业务应用 188.4 人机交互界面 198.5 决策支持 199 网络安全 199.1 概述 209.2 基础设施安全 209.3 信息系统安全 219.4 信息终端安全 219.5 数据安全 229.6 内容安全 229.7 安全管理 2210 保障体系 2310.1 概述 2310.2 组织机构 2410.3 人员队伍 2410.4 规章制度 2410.5 标准规范 2410.6 经费保障 2510.7 运维服务 2510.8 评价体系 25前言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罗念龙、杜婧、马严、杨宗凯、郑莉、陈文智、张闯、郭煜、吴砥、窦天芳、常志华、李建聪、张小平、杨家海、佟秋利、曾德华、李绯、刘乃嘉、张慧琳、石凌、陈晨、韩丽风、杨慧、曾晓牧、朱莎、钱冬明、陈怀楚、朱晓瑛、徐世东、尹世学、王振华、王臻、谢素萍、刘聪、云霞、陈敏、饶景阳、胡燕、吴战杰、吴晨、钟晓流、徐建、李海霞、宋述强。
基于最佳逼近点的不变性常识与SVM的融合方法
王平;王文剑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年(卷),期】2008(029)004
【摘要】不变性常识与支持向量机的融合技术是近年来支持向量机研究的重点之一,将不变性常识融合于学习模型,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变性常识与支持向量机的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最佳逼近点来代表不变性变换形成的轨迹簇将不变性常识融合于SVM.将该方法应用于MNIST手写数字数据库,与经典SVM方法及VirtualSV(VSV)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SVM的泛化能力.
【总页数】3页(P901-903)
【作者】王平;王文剑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太原,030021;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1
【相关文献】
1.基于分块回归的SVM逼近方法 [J], 王勇;吕显瑞;严然;苏立明
2.基于SVM与轴心轨迹不变矩的转子状态识别方法 [J], 祝晓燕;常宏飞;朱霄珣;卢盛阳
3.基于不变矩和SVM分类的三维目标识别方法 [J], 王睿;李言俊;张科
4.基于改进Hu不变矩和SVM的转子故障诊断方法 [J], 仲博学;
5.基于不变矩和SVM的圆形交通标志识别方法研究 [J], 张震;程伟伟;吴磊;张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背景与意义 (3)二、总体目标与规划 (4)2.1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5)2.2 创建规划与分阶段实施 (6)三、基础设施建设 (8)3.1 计算机网络及硬件设施升级 (9)3.2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10)3.3 校园监控与安全防范系统完善 (11)四、信息化教学与应用 (12)4.1 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 (13)4.2 在线课程及远程教育推广 (14)4.3 教学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 (16)五、智慧校园管理与治理 (17)5.1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优化 (18)5.2 校园数据治理与数据分析应用 (19)5.3 校园公共服务与自助服务创新 (20)六、特色与创新 (21)6.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2)6.2 文化建设与品牌形象塑造 (24)6.3 国际交流与合作示范 (25)七、保障措施与支持政策 (27)7.1 资金投入与保障机制 (28)7.2 政策支持与引导措施 (30)7.3 技术支持与专业人才培养 (31)八、实施步骤与时间节点 (32)8.1 项目启动与需求调研 (33)8.2 方案设计与论证 (34)8.3 项目实施与监测评估 (36)九、总结与展望 (37)9.1 实施成果与效益分析 (38)9.2 发展前景与挑战应对 (39)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时代潮流。
创建智慧校园,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构建智慧校园生态系统,实现校园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升级转型,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我们将努力实现校园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个性化教学和科学化决策,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1 编写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智慧高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目标 (5)二、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5)2.1 数据整合需求 (7)2.2 数据处理需求 (8)2.3 数据分析需求 (9)2.4 数据可视化需求 (10)三、平台架构设计 (11)3.1 总体架构 (13)3.2 分层架构 (14)3.3 硬件资源需求 (15)3.4 软件资源需求 (16)四、平台功能规划 (17)4.1 数据采集与清洗 (19)4.2 数据存储与管理 (20)4.3 数据分析与挖掘 (21)4.4 数据可视化与报表生成 (22)4.5 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 (24)五、平台实施计划 (24)5.1 项目启动阶段 (25)5.2 项目规划阶段 (26)5.3 项目开发阶段 (27)5.4 项目测试阶段 (29)5.5 项目上线与运维阶段 (30)六、平台预算与成本分析 (31)6.1 项目预算 (33)6.2 成本分析 (34)6.3 资金筹措计划 (35)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6)7.1 技术风险与应对 (37)7.2 运营风险与应对 (38)7.3 法律风险与应对 (39)八、项目效益评估 (40)8.1 社会效益评估 (42)8.2 经济效益评估 (43)8.3 环境效益评估 (44)九、项目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 (46)9.1 项目可持续发展策略 (47)9.2 未来发展规划 (48)十、项目总结与展望 (50)10.1 项目成果总结 (50)10.2 项目亮点与创新点 (52)10.3 未来展望 (53)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智慧高校建设已成为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为了响应这一趋势,本项目致力于构建智慧高校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应对高校管理、教学科研、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数据需求与挑战。
数字化趋势: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深化应用要求高等教育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挑战。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发展与模式构建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与路径 (4)二、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理论基础 (5)2.1 数字化治理的概念界定 (6)2.2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理论基础 (8)2.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9)三、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发展现状 (11)3.1 国内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发展现状 (12)3.2 国外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发展现状 (13)3.3 比较分析 (15)四、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模式构建 (16)4.1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主体构建 (18)4.2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制度构建 (19)4.3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技术构建 (20)4.4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文化构建 (22)五、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23)5.1 国内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实践探索 (25)5.2 国外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实践探索 (26)5.3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28)六、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9)6.1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面临的挑战 (31)6.2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33)6.3 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34)七、结论与展望 (35)7.1 研究结论 (37)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7)7.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8)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等教育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发展与模式构建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内容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背景、意义、发展现状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数字化治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高校在数字化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线教育平台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