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4
30%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摘要:应用30%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
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量在18、27、36 g(ai)/hm2浓度时,药后18 d防治效果分别为82.08%、84.28%、87.68%,且持效期较长。
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水稻产生药害,从使用成本与防治效果两方面综合考虑,生产上30%茚虫威悬浮剂的使用剂量以27~36 g(ai)/hm2为宜。
关键词:茚虫威;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防治效果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稻卷叶虫,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是我国水稻生产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具有长距离、季节性迁飞习性。
其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将叶片纵褶,藏身其中,啃食水稻叶片,破坏水稻光合作用,造成稻谷空瘪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严重田块甚至绝收,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损失[1,2]。
随着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过去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主要药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已于2007年1月起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主要药剂如杀虫双、抗虫灵、敌百虫等因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而防治效果越来越差[3,4]。
为探索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有效药剂,2011年进行了30%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条件供试药剂:30%茚虫威悬浮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
试验地常年种植早、晚双季稻,插植水稻的方法采用当地种植水稻的抛秧法进行,田间肥水管理一致,施药时水稻田保持浅水层。
水稻品种为岳优9113。
1.2 试验方法1.2.1 试验设计设计5个处理组,处理组A为30%茚虫威悬浮剂18 g(有效成分,ai,下同)/ hm2;处理组B为30%茚虫威悬浮剂27 g(ai)/hm2;处理组C为30%茚虫威悬浮剂36 g(ai)/hm2;处理组D为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ai)/hm2;处理组E为清水对照。
浅谈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摘要】用清水作对照,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 、40%毒死蜱乳油1800g/hm2、20%三唑磷乳油1800g/hm2 和40%辛硫磷乳油1500g/hm2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
施药15 天后,1.8%阿维菌素乳450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800g/hm2 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58%和86.80%,卷叶内有虫率均为0;40%辛硫磷乳油1500g/hm2的防治效果为79.60%,卷叶内有虫率为4.35%;20%三唑磷乳油1800g/hm2 的防治效果最低,为72.45%。
这4 种药剂均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 和40%毒死蜱乳油1800 g/hm2 的防治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杀虫剂;效果0 前言稻纵卷叶螟对水稻是为害水稻生产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
近年来,在潮汕地区发生呈上升趋势。
生产和南繁育种构成了威胁。
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稻纵卷叶螟最直接、有效和普遍采用的防治手段,如 1.8%阿维菌素乳油、40%毒死蜱乳油、20%三唑磷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等在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应用时间较长,能有效控制该虫害的发生,为进一步了解这4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杀虫剂目前对稻纵卷叶螟的确切防效,笔者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了4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以期达到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目的。
1 实验部分1.1 供试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40%毒死蜱乳油,20%三唑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
供试水稻品种为特优-128。
1.2 试验设计试验地设5个处理区,分别为:①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有效成份8 g/hm2;②40%毒死蜱乳油1800 g/hm2,有效成份720 g/hm2;③20%三唑磷乳油1800 g/hm2,有效成份360 g/hm2;④40%辛硫磷乳油 1 500 g/hm2,有效成份600 g/hm2;⑤清水对照。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2,28(02)70%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WG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吴小林徐明龙朱维玉(安徽尚禾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31)摘要:为了探究70%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WG在水稻田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使用适期、合理用量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以35%氯虫苯甲酰胺WG和240g/L甲氧虫酰肼SC作为对照药剂,开展了70%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WG防治水稻田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70%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WG的防效达93%以上;综合田间稻纵卷叶螟的处理防效值以及实际使用成本,以70%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WG应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施用1次、制剂用量为45~60g/hm2最为适宜。
关键词:70%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WG;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2-0078-02Experimental Study on70%Chlorantraniliprole·methoxyfenozide WG to Control the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WU Xiaolin XU Minglong ZHU Weiyu(Anhui Share World Bio-Tech Co.,Ltd.,Hefei23003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icacy,suitable use time,reasonable dosage and safety of70%chlorantraniliprole·methoxyfenozide WG in controlling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in paddy fields,the field efficacy test of70% chlorantraniliprole·methoxyfenozide WG in controlling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in paddy fields was carried out with35%chlorantraniliprole WG and240g/L methoxyfenozide SC as control agents.The control effect of70% chlorantraniliprole·methoxyfenozide WG is over93%.Considering the control effect value and actual use cost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in the field,70%chlorantraniliprole·methoxyfenozide WG should be applied once during the peak period of egg incubation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and the recommended dosage is45-60g/hm2.Key words:70%Chlorantraniliprole·Methoxyfenozide WG;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Field efficacy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的一种主要虫害[1-2],分布于我国各水稻产区,尤其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四唑虫酰胺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摘要:在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四那村开展相关试验,以当地常用的200克/L氯虫苯甲酰胺S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和5%阿维菌素SC作为对照药剂,试验探讨拜耳公司生产的200克/L四唑虫酰胺对水稻常见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防治的田间效果。
结果表明:药后7d,200克/L四唑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药后14d杀虫效果达100%,杀虫效果最好,杀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达到并超过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常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并且对水稻植株生产安全[1]。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四唑虫酰胺;防治效果;药效试验稻纵卷叶螟又名刮青虫、苞叶虫等,属迁飞性害虫,每年5月上中旬随台风雨水迁入,该害虫以幼虫结苞为害,取食稻叶上表皮及叶肉,使稻株光合作用受阻,造成水稻空瘪率增加,粒重下降,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大面积发生时稻田虫苞累累,甚至颗粒无收【2】。
因此,每年都要多次、大量施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笔者于2021年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探索双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及今后在本区域面上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四那村懂亡屯黄杨超将的水稻田进行,品种为五山丝苗,统一软盘育秧抛栽,2021年3月20日育秧,作者简介:黄艳春(1977-),女,广西田阳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4月15日抛栽。
试验田其他田间各项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肥力中上等,pH值6.1。
水稻植株田间长势较好,成熟期集中在7月15日。
1.2 供试药剂200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广东省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5%甲氨基阿维菌素悬浮剂,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徐瑞华1 徐四荣2 廖声记2(1.常宁市种子服务中心,湖南衡阳 421500;2.常宁市西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衡阳 421511)[摘 要] 通过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的试验结果,证实轮换交替用药、适当配药能够显著提高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
适时、科学、合理用药,轮换交替用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等农业技术是高效防控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 药剂;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1-81-30引言水稻是湖南省常宁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种植效益高。
但该地因生态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造成水稻病虫害特别是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1]。
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稻纵卷叶螟,给科学用药、合理用药、轮换交替用药、适当配药提供科学依据,现特做如下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田选择在湖南省常宁市白沙镇光荣村一组王冬友的责任田,面积为2 666.67 m2。
为了试验,分为独立的8丘田,各丘面积为333.33 m2。
1.2 试验土壤试验田土壤为灰泥田,pH值为5.7,有机质含量为29 mg/kg,碱解氮含量为134 mg/kg,有效磷含量为15 mg/kg,有效钾为56 mg/kg。
1.3 试验作物与品种试验作物均为双季晚稻。
1.4 试验材料与设计供试药剂为90%杀虫单可溶粉剂;45%毒死蜱乳油;3.2%阿维菌素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5.7%乙基多杀菌素·28.3%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虫螨腈·4%茚虫威悬浮剂。
试验设8个处理,各为独立的8丘田,分别是:①对照区,未施药;②90%杀虫单可溶粉剂;③45%毒死蜱乳油;④3.2%阿维菌素乳油;⑤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⑥5.7%乙基多杀菌素·28.3%甲氧虫酰肼悬浮剂;⑦第1次用5.7%乙基多杀菌素·28.3%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5%溴氰菊酯乳油,第2次用10%虫螨腈·4%茚虫威悬浮剂+2.5%溴氰菊酯乳油,第3次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溴氰菊酯乳油;⑧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3.020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作为水稻生产的重大威胁,对水稻作物造成巨大的损害,影响粮食安全。
稻纵卷叶螟主要通过卷曲水稻叶片,并在内部取食造成损害,从而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和水稻产量。
而水稻螟虫则更倾向于侵害稻叶的叶脉间组织,造成叶片透明化,俗称“白叶”现象,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随着传统化学农药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害虫抗性问题逐渐加重,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害虫管理策略。
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农药控制转移到了包括生物防治、农艺措施、抗性品种培育等综合防治技术的开发。
一、水稻稻纵卷叶螟及水稻螟虫的为害特点1、水稻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特点水稻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特征是幼虫卷食叶片,成虫则为夜行性蛾类,具有较强的活动和繁殖能力。
症状表现为受害初期水稻幼虫挟食叶片表皮,造成叶片表面呈现出银白色斑驳,随后幼虫在叶片中间或下部切割叶片,造成叶片横向卷曲,形成管状。
若严重时,幼虫会挟食多数叶片,导致植株缺乏光合作用面积,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致使植株死亡。
传播途径方面,稻纵卷叶螟以卵的形式在田间进行传播。
雌性成虫多在夜间产卵,将卵产在叶片上,尤其倾向于选择新叶和嫩梢。
卵经过孵化后,幼虫便开始为害作物。
此外,稻纵卷叶螟成虫具有一定迁飞性,能够飞行感染周围的水稻田,导致害虫快速扩散。
危害方面,稻纵卷叶螟幼虫的为害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阻碍植株养分的合成与运转,最终反映在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下降。
卷叶行为使叶片内部湿度增大,为病菌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进一步增加了植物感染病害的风险。
此外,幼虫在卷叶中排泄物积累,会造成植株受到更多的生理上的压力。
由于稻纵卷叶螟能够进行多代繁殖,一年内可产生多代后代,因此其危害程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快速提升。
在危害程度上,初期为害通常并不明显,但随着世代更替和幼虫数量增多,后期危害表现显著。
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复配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及田间防效2.海南顺益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1126摘要: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复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者配比在1:2到1:4时有增效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6%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17.6、134.4、151.2 g a.i./ha防效分别为为81.6%、84.3%、89.9%,防效相当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42 g a.i./ha的防效,但都显著高于0.5%噻虫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300 g a.i./ha处理的防效。
0.56%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颗粒剂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防效The toxicity and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chlorantraniliprole and clothianidin mixture against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Lin Shu1, Tian Jiayun2, Xu Zhenmin1(1. Wenchang service center of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Wenchang Hainan 571300, China; 2.Hunan Shun Yi CropScience Co., Ltd,Haikou Hainan 571126, China)Abstrac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chlorantraniliprole and clothianidin mixture against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was studied by bioassay and field tria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xtures played synergetic roles when the component ratios ofchlorantraniliprole and clothianidin were from 1:2 to 1:4. The fieldtri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0.56%chlorantraniliprole and clothianidin GR were 81.6%, 84.3% and 89.9% at the dosage of 117.6、134.4、151.2 g a.i./ha,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similar or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0.4% chlorantraniliprole GR at the dosage of 42g a.i./ha while 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0.5% clothianidin GR at thedosage of 300g a.i./ha. It is concluded that 0.56% chlorantraniliprole and clothianidin GR can be used to control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in field.Keywords: chlorantraniliprole; clothianidin;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toxicological test; control efficacy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全国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两迁”害虫之一,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发生为害尤重,主要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导致籽粒空瘪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时造成白叶,造成20%~30% 的产量损失,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50% 以上,甚至绝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