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二号卫星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7
4 信息化测绘国内要闻准项目。
遥感影像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数据源之一,其质量依赖于获取数据的设备精度,而设备精度要通过定标来保证。
19159-4拟从顶层模型、天线方向图修正、接收机定标、替代定标、交叉定标和微波辐射计验证等方面定义星载被动微波辐射计的定标和验证。
《地理信息遥感影像传感器定标与验证》(ISO19159)技术规范按照传感器类型分为光学传感器、Lidar、SAR/InSAR、星载被动微波辐射计等,分别规定了各类遥感影像传感器的定标与验证。
其中第3部分是中国主导的,由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指导,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牵头编制。
本项目是ISO19159系列的第4部分,后续ISO/TC211还将制定声呐等传感器定标与验证的技术规范。
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6月28日,海洋一号C 卫星及海洋二号B 卫星在轨交付,标志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的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海洋观测卫星发展的最高水平。
两星与后续发射的卫星实现组网观测后,可大幅提高观测时效和覆盖范围,实现对海洋长期连续实时观测。
海洋一号C 卫星于2018年9月7日发射,接替海洋一号B 卫星,寿命5年。
卫星可获取全球24小时水色水温信息、全球海岸带和内陆水体50米分辨率高精度多光谱信息及全球大洋船舶识别信息。
卫星将与未来发射的海洋一号D 卫星组网运行,实现全球每天2次覆盖监测,大幅提高自然资源部对管辖海域、海岸我国首幅Equal Earth投影世界地图制作完成近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制作完成我国首幅EqualEarth 投影世界地图,并通过地图审核。
EqualEarth 投影世界地图展示了世界各国的真实面积比例,图面尺寸为155厘米×90厘米,采用球状外形风格,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我国居于图幅的中部;采用最新的地理信息数据,表示了世界各国(地区)国家级政区、首都首府和重要城市、主要河流、山峰山脉、主要群岛和岛屿等要素。
Special Reports 海面亮温监测及应用
图1 HY-2A卫星扫描微波辐射计Level-1B Swath亮温
受限于设计方法和结构,HY-2A卫星扫描微波辐射计冷空反射面小于主反射面,在冷空观测过程中,主反射器反射的地球信号不可避免地绕过冷空反射器进入观测馈源,对冷空观测带来一定的影响,从和发射后现场回归算法,前两种算法是用辐射传输理论进行推导的物理算法,第三种统计算法则是在不考虑物理意义的情况下,根据实测进行统计回归。
周武等[1]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根据全球经验数据库,结合
图2 HY-2A卫星扫描微波辐射计海面温度
图3 HY-2A卫星扫描微波辐射计海面风速
图4 HY-2A卫星扫描微波辐射计大气水蒸气含量
图6 HY -2A 卫星海面温度融合产品在新闻节目中的应用展示
图7 2016年7月7日5:00和7月8日16:00 HY -2A 卫星
扫描微波辐射计37GHz -V 的亮温图
图5 融合后HY -2A 卫星扫描微波辐射计西北太平洋区域
海表温度分布
图 8 2012年11月10日HY-2A卫星观测到的
南北极海冰密集度。
海洋二号卫星3个主要载荷风速测量比较贾永君;刘建强;林明森;张有广【摘要】Sea surface wind spee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er of kinetic energy in the ocean and the exchange of the matter and energyin the air-sea surface. There are three payloads on HY-2 satellite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 The payloads are radar altimeter,microwave scatterometer and scanning microwave radiometer.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radar altimeter can measure the wind speed at the nadir point of the HY-2 satel-lite,the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can detect the wide swath wind field,and the scanning micro-wave radiometer can measure the wide swath wind speed onl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apacity of the three payloads,in this study,the Typhoon Usagi was selected for comparing the ability of the three payloads to measure the wind speed. It turned out that when the wind speed is lower than 20m/s,the wind speed from radar altimeter is much the same as that from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s less than 2 m/s. But when wind speed is between 20 m/s and 35 m/s,the wind speed of radar altimeter is close to the scanning microwave radiometer. Only the scanning microwave radiometer is able to detect the wind speed higher than 35 m/s. Before using it to measure the wind speed higher than 35 m/s,we have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海面风速对海洋中动能的转移、海气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HY-2卫星高度计数据的检验、分析及其在中国近海海洋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HY-2卫星于2011年8月16日发射,其上搭载了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和辐射计。
雷达高度计的重复周期是14天,它可以获取全球海洋的海面高度、海浪有效波高和海面风速观测数据。
本文针对HY-2卫星高度计数据,开展卫星高度计数据的检验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卫星高度计数据开展中国近海中尺度涡、海浪和黑潮等应用研究。
作为中国第一颗测高卫星,已在轨运行了4年多的HY-2卫星高度计获取了大量的海洋观测数据,开展HY-2卫星高度计数据的检验和分析是其进一步应用于海洋研究的重要步骤。
针对HY-2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观测数据,开展HY-2高度计各周期自交叉点观测数据和HY-2与Jason-2互交叉点观测数据差异分析,检验HY-2高度计海面高度观测数据的质量;针对HY-2卫星高度计海浪有效波高观测数据,采用NDBC等浮标海浪观测数据进行有效波高数据的精度检验,进而总结出HY-2高度计数据的精度,并筛选可用数据用于中国近海海洋研究。
中尺度涡是海洋中重要的中尺度动力过程,在海洋中海水质量、热量和动量输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变化广泛地影响着海洋环流、生物和气候变化。
南海与西太平洋是重要的中尺度涡活动活跃区域。
本研究中,联合HY-2高度计、Envisat、Jason-1/2等高度计数据,提取中国近海中尺度涡的位置、类型和移动特征,分析并总结中尺度涡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海浪是发生在海洋表面的一种小尺度风生重力波,包括风浪和涌浪。
作为海洋动力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参数,海浪在上层海洋过程和海气界面能量交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研究中,基于HY-2高度计、Jason-1/2、ENVISAT RA-2和Cryosat-2等高度计数据,开展海浪网格化产品研究,基于该数据产品进行中国近海海浪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统计分析。
《海洋二号三星组网,意味着什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本溪铁岭辽阳市中考题)(三)(1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二号三星组网,意味着什么①5月19日,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该星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三颗业务卫星,将与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等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主要用于观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重力场和大洋环流等信息,建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
其将为海况预报、风暴预警、降水预报、地表分析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②随着三星组网,我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将高效服务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和海洋经济发展。
③那么,海洋二号三星组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④精准捕捉台风。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微波散射计,可有效用于海面风力的测量,风速测量精度优于2米/秒,为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提供了有力保证。
⑤根据风力等级划分,风速小于2米/秒为一级风。
也就是说,即使海面刮起一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均实现精准捕捉,无一漏网。
而海洋二号D星在轨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我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和全球灾害监测提供重要保障。
船舶自动识别和数据收集系统,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
海洋二号D星的导航系统更是全面升级,具备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功能,进一步实现了导航能力的自主可控。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实现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确勘测,为支持和服务全球海上定位、导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
⑦发布快速预报。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用于海面温度测量,辅之以雷达高度计,可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为探测大洋渔场分布情况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⑧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在轨应用以来,多家渔业公司将海洋二号卫星数据推广应用于远洋渔业,可节约燃油5%,渔获量提高2%~3%,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海洋二号卫星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卫星(HY-2)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海洋二号卫星是继海洋一号A卫星和海洋一号B卫星之后,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三颗海洋卫星。
国家海洋局早在2001年即开始开展海洋二号卫星的关键技术预研和卫星综合立项论证工作,2007年1月海洋二号卫星工程获得国家的立项批复。
海洋二号卫星是中国最为复杂的对地遥感卫星之一,它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实现同时对地观测,电子兼容性复杂,对地天线多达16副,且卫星具有中国遥感卫星中最高精度的测定轨能力,通过采用GPS、多普勒测定轨系统(DORIS)和激光测距三种精密定轨手段,使轨道的确定精度达到厘米量级。
海洋二号卫星在轨运行之后,将与在轨运行中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分别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将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构成空间立体监测系统。
海洋二号卫星的研制,推动了中国卫星研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其成功发射及投入使用,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中国对地观测卫星的调查和监测能力。
海洋二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负责研制。
此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4次发射。
[1]海洋二号卫星发射现场2010年2月24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海洋二号卫星整星转正样阶段评审会。
来自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科院空间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卫星中心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成立了以徐福祥总师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评审组听取了航天五院进行的HY-2卫星初样研制和质量总结报告及HY-2卫星正样设计报告,并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查。
经讨论和质疑,评审组认为HY-2卫星按研制技术流程完成了初样阶段的研制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设计并得到了验证,质量和技术状态受控,质量问题已按标准归零,技术状态更改符合要求,因此一致同意HY-2卫星整星转正样阶段通过评审。
根据卫星研制程序,HY-2卫星转正样阶段通过评审后,将开展正样阶段的研制工作,进行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试验。
按照正样研制计划,HY-2卫星将于2011年4月份完成卫星的出厂测试和评审。
[2]一是卫星集主动、被动遥感,高灵敏度接收、大功率发射,多种观测手段为一体,综合观测能力国际领先;二是突破大旋转部件动静平衡测量及控制技术;三是突破大扰动下高精度姿态控制技术;四是突破微波遥感电磁兼容系统设计分析控制及验证技术;五是突破卫星活动部件长寿命的设计验证技术;六是卫星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卫星控制系统平台产品国产化率超过99%。
海洋二号卫星噪声试验HY-2卫星装载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以及DORIS、双频GPS和激光测距仪。
卫星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倾角99.34度,降交点地方时为 6:00 a m,卫星在寿命前期采用重复周期为14天的回归冻结轨道,高度971km,周期104.46分钟,每天运行13+11/14圈;在寿命后期采用重复周期为168天的回归轨道,卫星高度973km,周期104.50分钟,每天运行13+131/168圈。
卫星设计寿命为3年。
卫星尺寸8.56m×4.55m×3.185m,质量≤1575kg。
三轴指向精度小于0.1度,姿态稳定度每秒小于0.003度,测量精度小于0.03度。
卫星输出功率:1550W。
数传系统下行为X频段,下行码速率20Mbps,星上存储记录器容量120Gbits。
雷达高度计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及风速等海洋基本要素。
雷达高度计技术指标工作频率:13.58GHz, 5.25GHz脉冲有限足迹:£2km测高精度:£4cm(海洋星下点)有效波高测量范围:0.5~20m扫描微波辐射计技术指标工作频率(GHz) 6.6 10.7 18.7 23.8 37.0极化方式 VH VH VH V VH扫描刈幅(km) 优于1600地面足迹(km) 100 70 40 35 25灵敏度(K) 优于0.5 优于0.8动态范围 3~350K定标精度 1.0 K(180~320K)校正微波辐射计技术指标工作频率(GHz) 18.7 23.8 37.0极化方式线极化灵敏度(K) 0.4 0.4 0.4定标精度 1.0K(180~320K)动态范围 3~300K [3]监测海洋动力环境,获得包括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场、有效波高、海洋重力场、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等重要海况参数;实现国产行波管放大器在轨寿命飞行验证;完成星地激光通信链路新技术试验验证。
这是3011年8月16日拍摄的卫星发射升空的照片。
一、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海洋二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三颗海洋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卫星。
它具有投入大、技术新等特点,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和不受天气影响的微波观测功能,是中国海洋系列卫星中的“大家伙”。
从技术上来说,“海洋二号”的测高精度优于4厘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在轨期间的微波散射计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微波散射计,“海洋二号”的发射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海洋二号”的成功发射,将为中国海洋观测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使中国海洋卫星首次以厘米级定轨的精度和微波探测的方式,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宝贵的海洋动力环境数据,极大地提升我国海洋监管、海权维护和海洋科研的能力。
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向着系列化及业务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二、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研究等提供技术支持“海洋二号”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观测,为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涉及海洋动力环境的海洋相关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海洋二号”将主要用于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监测,获取的卫星数据用于海洋环境预报、灾害警报,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权益维护与安全。
譬如在海洋环境预报中为海洋预报提供观测海域的风场、浪高等初始场数据,大大提高预报产品的精度和时效性。
“海洋一号”和“海洋二号”卫星分别是海洋水色环境卫星和动力环境卫星,这两个系列的卫星有较大差别,它们的海洋观测目标和采取手段不同。
“海洋一号”主要探测海洋水色信息,采用的手段是可见光和红外谱段的光学设备成像;“海洋二号”主要探测风、浪、流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采用的是微波遥感器,并且是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
三、在军事用途方面中国将择机发射“海洋二号”卫星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今天表示,中国将于近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择机发射“海洋二号”卫星。
目前,卫星和火箭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海洋一号卫星,是去年发射的,之前是海洋摇感卫星,其实,都是对大海进行有效监控的具有军事用途的卫星。
海洋一号与二号,是更先进的一代卫星,两颗卫星对大洋的覆盖面更加大。
海洋卫星分3个型号系列,这个是海洋动力卫星,也就是观察洋流和波浪的,有雷达。
前面的海洋1号系列是水色卫星,后面的海洋3号是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卫星,也叫海洋综合卫星。
海洋卫星是西方密切关注的高档卫星,前苏联发射的都被贴上军用的标签。
当然咱们的海洋卫星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中国现在的海洋经济利益是大发了。
在观察海洋水面波浪和海面下洋流时,发现一些飘在水面上的“铁棺材”和水下的“障碍物”,给导弹指明方向与位置,进行精确打击。
海洋2号还有个《微波辐射计》,就是电磁波被动接收仪,海水洋流运动都是会辐射出电磁波信号的,当然这个《微波辐射计》是宽频的,接收到一些“杂波”什么的,对于反潜,作用甚大!“海洋二号”卫星上装载的雷达高度计系统是用来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及海面风速等数据的主要仪器系统。
它采用了Ku波段和C波段双频测量体制,由此消除了电离层对高度测量的影响;采用大时带积线性调频信号,提高了系统的压缩比;采用全去斜坡技术来实现脉冲压缩;同时增强了高度计的跟踪能力。
综合的保障体系,可为波高在1~20米范围内的高度测量精度不超过4厘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
“海洋二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三颗海洋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卫星。
它具有投入大、技术新等特点,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和不受天气影响的微波观测功能,是中国海洋系列卫星中的“大家伙”。
从技术上来说,“海洋二号”的测高精度优于4厘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在轨期间的微波散射计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微波散射计,“海洋二号”的发射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海洋二号”的成功发射,将为中国海洋观测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使中国海洋卫星首次以厘米级定轨的精度和微波探测的方式,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宝贵的海洋动力环境数据,极大地提升中国海洋监管、海权维护和海洋科研的能力。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向着系列化及业务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研制“海洋二号”卫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它首次实现精密定轨,定轨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而且还将首次开展激光通信链路星地试验。
“海洋二号”应该说是填补了中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的空白,对厄尔尼诺现象监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着力发展“海洋一号”C/D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海洋雷达卫星,努力实现3至4颗在轨运行海洋卫星的目标,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提高海洋卫星应用的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服务。
对于中国海洋卫星发展现状,加上“海洋二号”,中国已发射了3颗海洋卫星,其中2颗是“海洋一号”系列卫星,1颗是“海洋二号”系列卫星。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海洋卫星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卫星的发射情况上看,目前中国海洋卫星数量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中国海洋卫星的设计寿命普遍只有2到3年,与欧、美一些国家卫星七八年的寿命差距较大,而且也无法做到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连续发射,对海洋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观测。
从卫星的型谱化发展上看,中国的海洋卫星还仅有海洋水色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两个系列,专用海洋雷达卫星系列尚未建立,难以适应在恶劣海况下海上溢油等灾害应急,海洋权益维护,海域和海岛监管等监测的需求。
此外,对于海洋遥感器技术研究和卫星应用上投入不足,造成中国遥感器技术和卫星应用水平与国外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