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10.50 KB
- 文档页数:65
卫生法规重点手写笔记一、卫生法概述。
1. 卫生法的概念。
-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保护人体健康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调整的是在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2. 卫生法的渊源。
- 宪法:是卫生法的立法依据,例如宪法中关于公民健康权等相关规定。
-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卫生管理相关事务,在不与上位法冲突的前提下,可根据本地特点制定相关规定。
-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可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卫生事务作出特殊规定。
二、卫生法律关系。
1. 概念。
- 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所调整的人们在卫生组织、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 构成要素。
- 主体。
- 包括国家机关(如卫生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如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如医学协会)和公民(如患者、医护人员)等。
- 客体。
- 生命健康权:这是卫生法律关系的最重要客体,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是卫生法的核心目的。
- 行为:如医疗服务行为、卫生监督行为等。
- 物:如药品、医疗器械等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也可作为客体。
- 内容。
- 即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例如患者有获得医疗服务的权利,医疗机构有提供合格医疗服务的义务。
三、传染病防治法。
1. 传染病的分类。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这类传染病要求强制管理,对患者、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患者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 乙类传染病(26种):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其中部分乙类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等)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丙类传染病(11种):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
丙类传染病主要进行监测管理。
2.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 预防措施。
- 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 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等。
- 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卫生法学重点总结卫生法学是一门涉及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综合性学科,其重点涵盖了卫生法的基本概念、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卫生法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
以下是对卫生法学重点内容的总结:一、卫生法概述1.卫生法的定义和性质:卫生法是调整卫生领域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等特点。
2.卫生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3.卫生法的宗旨和作用:旨在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卫生法律关系1.卫生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卫生法律关系是指由卫生法律规范调整,在卫生领域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特点在于主体特定、内容广泛、客体复杂。
2.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
主体指卫生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客体指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内容指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一定条件而产生、变化或消失。
三、卫生法律责任1.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类型: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其类型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实施机关: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由卫生行政部门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
3.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序和条件:指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人进行刑事追究的程序和条件,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
四、卫生法的制定与实施1.卫生法的制定:指制定卫生法律法规的程序和方法,包括提案、审议、表决通过、公布等环节。
2.卫生法的实施:指将卫生法律法规付诸实践的过程,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三个环节。
3.卫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指在卫生行政管理中,对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1.医疗事故的概念和分类: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卫生法学整理第一章卫生法学概述1、卫生法概念: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以卫生权利和卫生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体系。
第二章卫生法律关系1、概念:卫生法律关系:是由卫生法律事实引起的,依据卫生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卫生权利义务关系.3、卫生法律关系产生的根据一是卫生法律规范,一是卫生法律事实.卫生法律规范是卫生主体权利义务的一般模式卫生法律事实是指卫生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卫生法律事件和卫生法律行为。
卫生法律事件是指卫生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
卫生法律行为是卫生主体所实施的,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是主要的卫生法律事实。
4、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三要素)主体:指参与卫生活动享有卫生权利,承担卫生义务的法律主体。
包括:1。
国家机关;2.企业、事业单位;3。
社会团体;4。
公民和我国境内的外国人。
客体:指卫生法律关系中卫生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将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
主要的形态: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行为;物;智力成果。
内容: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在参与卫生活动时所享有的卫生权利和承担的卫生义务。
第三章卫生法制定与实施1、卫生法制定的概念、原则(1)概念:是指有卫生立法权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卫生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2、卫生法实施的概念:是使卫生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
包括卫生执法、卫生司法、卫生法律监督、卫生守法3、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是指卫生法律主体基于卫生法律事实所引起的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是违反卫生法律规范承担的法律后果。
4、卫生行政责任、卫生民事责任、卫生刑事责任的概念(1)卫生行政责任:卫生法律关系主体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规范的规定,尚未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具有惩戒或制裁性的法律后果,包括卫生行政处分和卫生行政处罚。
第一章卫生法概述1.、卫生法(Health law) 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概念分解: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卫生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卫生法调整的对象是卫生社会关系;卫生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和。
2卫生法调整的对象:卫生社会关系1)卫生组织关系:卫生组织: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及组织(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血站、医学会及医学协会、红十字会等。
)2)卫生管理关系(纵向社会关系)(卫生行政关系):是在卫生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纵向的行政法律关系。
卫生行政隶属关系:医政管理关系;卫生行政职能管辖关系:行政许可关系,行政赔偿关系,行政复议关系,行政诉讼关系3)卫生服务关系(横向社会关系)(卫生民事关系):是在卫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横向的民事法律关系。
4)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管理关系:执业医师;护士;药师药剂师;卫生监督人员;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生命健康权益保护关系:生命健康权:是指人的机体组织和生理功能的安全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6)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技术关系7)国际卫生关系案例原告许珍,患右输尿管结石,2000年原告依据一份奉新县医院(被告)给原告的广告书,到该医院就医,广告书内容承诺“该医院引进体外碎石机,结石不碎,返还治疗费”,原告在该医院治疗三个月,治疗费共花1500元,最终结果依据X射线照片对照发现结石与治疗前一样大小,原告找到医院要求退还治疗费,医院以结石已碎为由拒绝返还,双方协商不成,于是告上法院。
医院治疗达不到医疗服务合同规定标准,应承担违约责任。
3卫生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卫生法的生效范围和适用范围。
1)时间效力:开始生效的时间:在卫生法律文件明确规定法律文件颁布之日起生效。
在卫生法律文件明确规定颁布后的某一具体时间生效。
卫生法律公布后先予以试行或暂行,而后由立法机关加以补充修改,再通过正式法律,公布施行,在试行期间也具有法律效力。
卫生法的概念卫生法,是指涉及到卫生管理和保护国民健康的一类法律、法规和政策,它既包括诸如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的法律,又包括卫生活动有关的行政和活动管理方面的法律。
卫生法涵盖面很广,总的目的是保护人类健康。
一、卫生法涵盖内容(一)国家卫生机构及其职责:卫生法规定了国家卫生机构的职责,如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公共卫生技术、食品卫生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主要的职责是管理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建立健康文明社会。
(二)卫生活动及监督:卫生法规定各类卫生活动,比如公共卫生活动、检疫活动、社区卫生活动、卫生技术服务活动、门诊服务、职业卫生活动、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以及流行病预防等,并对上述活动进行适当的监督。
(三)政策和行政管理:卫生法规定各类政策、行政管理办法,以及农村卫生行政管理政策,国家的卫生政策的实施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规,确保公众安全,保护国民健康。
(四)卫生教育:卫生法规定了有关卫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推广卫生知识,教育公众,宣传健康文化,加强公众的卫生意识,实现社会健康保障。
二、卫生法的重要性(一)促进社会发展:卫生法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保障国家和社会对公共卫生的合理要求,保证公共卫生工作的科学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全民健康和平等医疗待遇。
(二)构建健康文化:卫生法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健康文化,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增强公众健康教育意识,从而改善卫生水平,促进其健康,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三)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卫生法积极鼓励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保障发展新型技术、新药和新设备,推动公共卫生技术的发展,提高公共卫生的实力,保证良好的医疗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卫生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社会秩序、全民健康和社会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法律的一种形式,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概述一、法律法规的意义及作用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卫生领域的行为,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卫生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它给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在卫生领域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了社会的卫生秩序。
二、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卫生行政管理法规(1)卫生行政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卫生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职责、权力及其行使等。
(2)传染病防治法:主要规定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预防控制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3)预防职业病法:主要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食品安全法规(1)食品安全法:主要规定了食品生产、销售、进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的组织架构、监督措施和处罚规定等。
3.药品管理法规(1)药品管理法:主要规定了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药品监督管理法:主要规定了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
4.医疗机构管理法规(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设置、医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主要规定了医疗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赔偿等方面的内容。
5.环境卫生管理法规(1)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行政责任和处罚规定等。
(2)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排放标准和监督监测等。
三、本文涉及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卫生行政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预防职业病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药品监督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卫生行政管理法规:指国家为了规范卫生行政管理行为而制定的法规,包括卫生行政管理条例等。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概述一、背景介绍卫生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卫生领域进行管理和监管的法律与法规文件。
其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保障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卫生进步。
卫生法律法规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等内容,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规范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减排等内容,旨在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主要针对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监管与治理,包括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保护和恢复等内容,旨在保护水资源,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维护水生态的平衡。
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责任,包括食品的生产经营许可、食品标识与标签、食品卫生监督等内容,旨在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该法主要针对食品药品监管进行了规范,包括食品药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追溯和处罚等内容,旨在保障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的规定,包括食品安全监督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水平。
四、医疗卫生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该法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了公民的健康权益保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管理等内容,旨在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于我国卫生法的概述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卫生法,只有以公共卫生与医政管理为主的单个法律法规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卫生法体系。
医疗方面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等法律法规构成。
一、卫生法的概念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卫生防疫、药品药械管理、从业资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卫生法,是行政法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属于特殊行政法。
卫生法这一行政法法律部门的特殊行政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以及与上述法律法规相应的一系列配套规定。
二、卫生法的基层含义通过上述卫生法的定义和内容,可以看出卫生法包括以下基层含义:一卫生法是国内法,基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上的差异,决定了各国的卫生事业与管理也有着极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异。
因此,卫生法不是一般国际社会所工人的国际法,而是由主权国家的立法机关以宪法为依据所制定的适用于本国的法律规范。
作为国内法,卫生法不具有国际效力,不需要国际公认。
二卫生法是调控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调整卫生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
从卫生法所调控的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过程来看,卫生法所涉及的基本社会关系主要有:1、调整国家中央与地方卫生行政机关的管理权限和分工关系。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医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师资格考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卫生法的概念要点是什么卫生法是一门研究和规范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 旨在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以下是卫生法的概念要点:1. 定义:卫生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主要涉及卫生领域的法律规定和制度管理,目的在于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
2. 法律规范:卫生法主要涉及公共卫生的法律规范,包括卫生基本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各个层面的卫生标准、卫生管理措施和卫生监督制度等。
3. 保障健康权益:卫生法的核心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卫生法规定了在医疗服务、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权益,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
4. 公共卫生管理:卫生法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公共卫生包括疾病预防、疫情控制、医疗机构管理、流行病防控等,卫生法通过规定卫生基本标准、行业准入规定等,对公共卫生管理进行规范和监督。
5. 食品安全和药品管理:卫生法对食品安全和药品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销售、加工、餐饮服务等各环节的卫生要求和法律责任;药品管理法规定了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6. 疾病控制和预防:卫生法在疾病控制和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的诊断、报告和隔离措施等,为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法律依据。
7. 卫生监督和执法:卫生法通过建立卫生监督和执法机构来对卫生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执法。
这些机构主要负责卫生标准的检查、卫生责任的追究和卫生案件的处理等。
8. 国际合作:卫生法在国际卫生合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卫生组织和国家之间的卫生合作往往需要法律的支持和配合,卫生法为这些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基础。
总之,卫生法的概念要点主要包括其法律规范、保障健康权益、公共卫生管理、食品安全和药品管理、疾病控制和预防、卫生监督和执法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旨在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公共卫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