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6
药用植物概述 1.药用植物资源概念及其研究范围药用植物资源: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
广义:植物中可供药用的类群,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药用植物是指其种类和范围随着人们的医疗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增多和扩大。
目前已知全国有药用植物约1.1万余种,广布植物界的各个类群中,几乎凡是具有特殊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的植物都可作药用。
这些药用植物95%以上都是高等植物,其中苔藓植物40多种,药用蕨类植物450种,药用裸子植物120种,药用被子植物10000余种。
药用植物概述1.药用植物资源概念及其研究范围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范围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研究其更新、消长的动态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合理采收方法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利用。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药用总部位收获时的产量,加工生产率等综合指标都较高的生育阶段为最佳收获期。
药用植物资源以药用为主进行多方面的开发,如保健品、饮料、添加剂、甜味剂、花粉蜜源、香料、化妆品、鞣料、淀粉、树脂、树胶、观赏、农药、驱避剂及饮料等。
多层次开发利用是指针对紧缺、贵重、稀有的药用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或针对需求量大的常用药用植物进行制药工艺或轻化工的研究开发;也可针对药用价值与经济效益较高的药用植物进行寻找新药源与开发新品种。
药用植物概述1.药用植物资源概念及其研究范围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范围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纯技术,以及把药用植物资源的原料变为优质高效新产品或其它产品的工业技术。
研究药用器官形成与更新,种群与群落的生境及演替规律、有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地产药材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保护与发展种质资源,提出科学的经营与管理方法。
积极从古本草学、近缘植物和民族植物药中寻找与开发植物性药材的新品种与新资源。
药用植物学论文题目:蓼科药用植物资源概述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专业:2011级生物科学02班学号:************************蓼科药用植物资源概述摘要:蓼科(Polygonaceae)植物约50属,1200种,主产于北温带,少数分布于热带我国有13属,235种,37变种,产于全国各地。
蓼科植物含有蒽醌类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酮、淀粉、等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如:何首乌,它来自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性微温,味苦、甘、涩,可延缓衰老、强身健体、保健心脏。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是对蓼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概述。
关键词:蓼科药用植物种类概述通过各方面收集资料及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下面将按照蓼科不同属为单位分别介绍蓼科药用植物。
1.蓼属Polygonum L1.1匾蓄(原变种) 花1至数朵簇生叶腋;叶小型;瘦果长2mm以上,无光泽;托叶鞘下部褐色,上部白色。
分布全国各地。
生田边路旁、沟边湿地,海拔10—4200m。
全草人药,利尿、消炎、止泻、驱虫㈤;用于尿路感染、小便短赤、痢疾、泄泻、阴痒带下、黄疸、霍乱、膀胱炎、小儿高热、肺炎[4,7,10]。
1.2酸模叶蓼(原变种)大马蓼旱苗蓼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常有一个大的黑褐色的新月形斑点,两面沿中脉具短硬伏毛,花序梗具腺体,花被片常4深裂;瘦果宽卵形,双凹。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
生田边、路旁、水边、荒地或沟边湿地,海拔30—3900m。
凭证标本采于六盘水师专校园附近。
果实人药,具活血、消积、止痛、利尿功效。
全草入药,治肠炎、痢疾;捣烂外用治肿物,指趾末端化脓性炎症.1.3红蓼荭草(名医别录),东方蓼、狗尾巴花, 叶卵形或宽椭圆形,干后呈暗蓝绿色;托叶鞘上部边缘具绿色叶状翅;总状花序呈穗状。
分布于全国各地,野生或栽培。
生沟边湿地、村边路旁,海拔30—2700m。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李义明 08级生物技术 200806044024前言: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的概况和分布进行了概括,论述了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药用植物的概况与今后发展的建议,以及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药用植物;概况;分布;长白山;展望1 我国药用植物概况目前已知有20000-30000种高等植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中被作为药物。
药用植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
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
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
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
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
蓼科科药用植物资源概述蓼科植物是一类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蓼科植物中包含多种药用植物资源,这些植物除了具有药用价值外,还具有食用、观赏等多种用途。
以下是蓼科科药用植物资源的概述。
首先,蓼科植物中的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其叶子肉质,味道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钙、铁等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热淋涩痛等症状。
其次,马齿草(Polygonumtinctorium)是一种可用于制造天然染料的植物,又名靛蓝草,广泛栽培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马齿草的茎叶中含有丰富的靛蓝素,经过提取和处理后,可制成蓝色染料,被广泛用于纺织业。
另外,蓼科植物中的牛蹄草(Oxalisstricta)被广泛用于药用,尤其是在中药领域。
牛蹄草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心腹胀满等症状,具有解毒、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
同时,牛蹄草还可以用作药用饮品的原料,制作出具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等功效的药用茶饮。
此外,蓼科植物中的蓼籽(Persicariacrystalina)也具有药用价值。
蓼籽是一种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品。
蓼籽中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作用。
此外,蓼科植物中还包括一些具有药用特性的野生植物,比如蓼科植物中的地胆草(Polygonumavicular)。
地胆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痔疮等疾病。
另外,还有蓼科植物中的蓼花(Persicariabistorta)可用于治疗腹泻、吐血、便血等症状。
总之,蓼科植物是一类丰富多样的草本植物,其中包含众多的药用植物资源。
这些植物除了具有药用价值外,还具有食用、染料、观赏等多种用途。
对于药用植物的利用和研究,不仅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资源,还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海南药用植物摘要:1.海南药用植物的概述2.海南药用植物的种类和特点3.海南药用植物的应用和价值4.海南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发展正文:【海南药用植物】海南药用植物是指生长在海南省境内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部,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为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南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有着丰富的药用资源。
【海南药用植物的种类和特点】海南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各种植物类型。
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有海南砂仁、益智、海南山茶、海南钩藤等。
这些药用植物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为海南省的医药事业和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南药用植物的应用和价值】海南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如海南砂仁具有理气、止痛、温中、燥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胃寒痛、腹痛腹泻等症状;益智具有益智安神、祛痰开窍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状。
此外,海南药用植物还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发展】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南药用植物资源,海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规范药用植物资源的采集、利用和贸易。
其次,加大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生态补偿制度,保护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
最后,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高药用植物资源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海南药用植物是海南省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
南京方山药用植物资源概况第1期(总第110)2011年2月No.1(GSNO.110)Feb.20l1南京方山药用植物资源概况王旭红,肖莉,高雯,孟荷月,祁丹(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药用植物学教研室,南京21l198)摘要:对南京方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采用野外植物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据调查结果统计,方山地区有野生药用被子植物58科138属189种.其中数种是江苏特产和稀有的药用植物.方山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应及时加以保护.关键词:南京方山;药用植物;资源GeneralSituationSurveyforResources0fMedical PlantsintheRegionofMountFangshaninNanjingWangXuhong,XiaoLi,GaoWen,MengHeyue,QiDan (DepartmentofPharmacognosyandPharmaceuticaBotanyofChinese 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jing211198)Abstract:PreliminarysurveyforresourcesofmedicalplantsintheregionofMountFangshaninNanjinghasbeenmade.Thesurveywasmadebywildinvestigationofresourcesofmedic alplantscombinedwithlaboratoryresearch.Results,Accordingtoourstatistics,thereare58families,13 8genus,189speciesof wildangiospermsformedicineintheregionofMountFangshan.Amongthem,a fewofwildangiosperms arerareandcharacteristicofJiangsuProvince.TheregionofMountFangshanis abundantinresourcesofmedicalplants,andwhichshouldbeprotectedproperly.Keywords:MountFangshaninNanjing;Medicalplant;Resources方山位于南京江宁区科学园内,占地面积8.6km,紧靠正处建设中的大学城和高新企业区.周围水塘分布众多.现已开发为旅游景区,内有建于宋代的名刹定林寺;险峻的十八盘,一线天,火山口等景点.1地理地貌南京属于长江下游的丘陵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南京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年均无霜期224天,年均降水量1012mm,年均日照时数2148.3h,日照率达49.方IlJ为海拔208m的平顶山,从远处望去如一方印,古称印山.因戴笠飞机在此失事,一度亦称戴山.方山是位于一完整的火山口部位,是南京着名的死火山之一,海拔虽然不高,但在平原之上一样显得挺拔,险峻.山中山泉涓流,巨石绕涧,植被茂密.[253安家成,粟维斌,黎素平,等.广西五种食用蕨类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试验[J].广西林业科学,2005,34(2)184—85.[26]朱杰英,陈功锡.湘西野生蕨莱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吉首大学(自然科学版),2000,21(4):6—7.方山周围较低部位分布着白垩系上统赤山组砖红色砂岩及第三系中新统洞玄观组砂砾层.覆盖其上的有下玄武岩,含火山碎屑沉积岩,上玄武岩.较靠近中心的火山口部位,分布着玄武质集块岩,形状较陡.具放射状及环状裂隙,部分为玄武岩岩墙侵入充填.2调查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的线路调查法及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调查十八盘,火山口北面,后山等植被生长较好,较少人为破坏的地方.调查以山路,山坡,荒地,林间为主,采集标本,记录植物形态,物候特征,拍摄数码照片.3南京方山药用植物资源概况3.1南京方山植被类型经过多次的调查研究,得知方山的植被主要为常E27]戴锡玲,李新国,吴世福.中国食用蕨类植物录[J]. 中国林副特产,2003(4):56.[28]孙秀云.黑龙江省食用药用蕨类植物资源[J].中国林副特产,2005(4):51—52.作者简介:高海山(1979),男,湖北大冶人,硕士,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学的研究.E—mail:hsgao0923@sohu.corn 73an产出e特副a林n国r中yBF201I生中国林副特产第1期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山胡椒(LinderaglaucaB1.),朴树(ltissiensisPers.),紫弹朴(C.biondiiPamp.),麻栎(Q.ercusacutissima Carr.),小叶栎(Q.cheniiNakai),槲树(Q.dentate Thunb),枫香(Liquidambar-厂(JrmosanaHnce),构树(Broussonetiapapyrirg1),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女贞(gigustrumlucidumAit.),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Hook.),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等.方山地区由于水塘较多,山中溪流,瀑布多处,自然条件有利植物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其中林下的灌木丛,草丛植物种类多,且蕴含的药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根据标本鉴定结果及文献查阅口,按照Cronquist(1988)系统分门归类,初步统计方山地区有野生被子植物189种,隶属于58科135属,其中双子叶植物51科123属165种,单子叶植物7科15属24 种.3.2分布较多或重要的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生于山坡石缝中,林下,方山各处林下皆有大量分布.块根入药.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地上藤人药称夜交藤,可治失眠.常常有非法采挖者采集何首乌.明党参(ChangiumsmyrnioidesWolff):伞形科,草本,生于山坡向阴处草丛中,在方山十八盘附近树下草丛中有分布较多.根人药,为江苏道地药材之一.性微寒,味甘.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治疗肺热咳嗽,呕吐反胃,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唇形科,草本,生于山坡林下,在方山多处山坡长势良好.根及根茎入药.性微寒,味苦.祛癖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月经不调,心烦不眠等症.益母草(teonurusjaponicHoutt.):唇形科,草本,生于山野荒地,方山随处可见,数量甚多.全草入药.性微寒,味苦,辛.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直立百部[Stelnon~sessiliJolia(Miq.)Miq.];百部科,草本,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广泛分布在方山各处山坡,以南天门,十八盘附近尤其多见.块根入药.性微温,味甘,苦.润肺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疥咳嗽,百日咳等.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蓼科,粗壮草本,分布于山沟,林下阴湿处,在方山车道两74旁,林荫道等处有大量分布.根及根茎入药.性微寒,味微苦.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瘕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紫花前胡[Peucedanumdecursivum(Miq.)Max—im]:伞形科,草本,生于山坡林下,在方山南天门,十八盘附近有大量分布.根作”前胡”药用.性微寒,味苦, 辛.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枸杞(gyciumbarbarumI.):茄科,灌木,生于山坡向阳干燥处,在方山十八盘附近LLI坡发现较多.果实人药.性平,味甘.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日昏不明.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唇形科,草本,生于荒坡潮湿地,在方山火山口附近荒坡低洼地带成片分布.全草入药.苏道地药材之一.性凉,味辛.疏散风热,清利JJ.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症.绞股蓝[C.yno,t~.mm,pentaphylla(Thunb.)Makino~:葫芦科,攀援草本,生于山坡丛林下,亦在方山山坡林下多见.全草入药.性微寒,味苦.补气生津,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有降血脂,抗疲劳,抗溃疡及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杏叶沙参(Adenopho7”mrillifloraBorb.):桔梗科,草本,生于路旁及山坡林下,在方山火山口附近及后山皆有较多分布.根入药.性微寒,味甘.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 气阴不足,烦热口干.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忍冬科,木质藤本,生于山坡,在方山小道边山坡有较多发现.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入药,称金银花.性寒,味甘.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天南星科,草本,生于山坡林下阴湿的草丛中,零散分布于方山道边草丛中.块茎人药.性温,味辛;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Ⅱ【i.天门冬[AsparagItScochinchinensis(Lour.) Merr.]:百合科,草本,生于山坡草丛中,在方山十八盘少量分布.块根入药.性寒,味甘,苦.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芫花(DaphnegenkwaSied.etZucc.):瑞香科,草2011卑王旭红等:南京方山药用植物资源概况第1期本,仅在方山后山山坡有少量分布.花蕾入药.性温,味苦,辛;有毒.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3.3其它药用植物资源3.3.1双子叶植物纲DicotyI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马兜铃科的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马兜铃(AristolochiadebilisSieb.etZucc)等.毛茛科的小毛茛(Ranum’uluslernatusThunb.),扬子毛茛(R. deboldiiMiq),石龙芮(R.eleratusL.).蓼科的杠板归(PolygonumperliatumI.),金线草[Antenoronill[‘0r?7lg(Fhunb.)Rob.etVaut.]等.报春花科的点地梅[Androsaccumbellata(I.our.)Merr.],金爪儿(simachiagrammicaHance)等.蔷薇科的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Bge.),蛇莓[Duchesneaindica (Andr.)Fock@,龙牙草(AgrimoniapilosaIdb.)等.豆科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胡枝子(I~spedezabicolorTurcz.)等.伞形科的野胡萝卜(DaucuscaFolaI.),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wum(Mip.)Maxim],蛇床[Gtidiummonnieri (I.)Cuss.]等.唇形科的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紫参(Salvia.(kinensis Benth.),鼠尾草(S.ponic’nThunb.),韩信草(&utellariaindicaI.)等.菊科的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I.),鸦葱(Scorzonera austriacaWilld.),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I.),茵陈蒿(ArlemisiacapillarisThunb.),野艾蒿(ArtemisialavandulaefoliaDC.)等.木通科木通[Akebiaquinata(Houttuyn)Decaisne].防己科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DC.).紫堇科延胡索(C~JrydalisyanhusuoW.T.Wang).苋科土牛膝(AchyranthesasperaI.).堇菜科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Cav.).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1字花科菥萁(Thlaspiarvense I.).大戟科泽漆(EuphorbiahelioscopiaI.),乳浆大戟(EuphorbiacsulaI).夹竹桃科络石[Trachelospe~11lUI?ljasminoides(Lind1.)Iem.].萝岸科萝萍[Metaple:risjaponica(Thunb.)Makino3.茄科枸杞(Ly(iumchinenseMiller).茜草科茜草(RubiacordifoliaI.),鸡矢藤[Paederiascandens (LOUr.)Merr].等.3.3.2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Ii1i—opsida)合科的山慈姑(IphigeniaindicaKunth),阔叶山麦冬(LiriopeplatyphyllaWangetTang)等,菝葜科粉菝葜(Smilaxglaucochinawarh.),小果菝葜(~%nil”d(fvidianaA.DC.),薯蓣科黄独(Ehoscorea bulbiFaI.)等.3.4资源现状南京方山虽然海拔不高,面积不大,但因为属于亚热带气候,加上游人较少因此山上植被较繁茂,郁郁葱葱,植物种类较多,其中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这其中不乏在南京地区分布较少,或较为稀有的药用植物, 如丹参,直立百部,芫花,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明党参等. 近两年随着江宁区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方山旅游区的大规模建设,如寺庙的扩建,修筑了许许多多山问小路及盘山路,路两旁铲除植被,种植人工草皮,花卉等举措,致使不少药用植物遭到破外.例如,明党参曾在方山定林寺附近生长有一片,随着方山定林寺的扩大建设,寺庙附近的明党参消失殆尽,丹参,益母草,直立百部的生长地也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4,对南京方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建议4.1应对南京方山植物进行深入详细地调查,掌握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蕴藏量,物候特征及生态环境,建立信息库,标本库,为开发利用打好基础.4.2加强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在开发旅游区前对一些野生稀有植物或重要植物(如明党参,何首乌, 丹参等)进行合理的保护,如移栽,人工栽培等.否则随着旅游区的扩大及游人的增多,这小小山上的稀有野生药用植物将消失殆尽.4.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野生资源的引种驯化和研究工作,对野生资源的利用因地制宜,选择优势大, 有潜力,前景好的野生种类作为开发重点,建立驯化基地,对优良品种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研究,充分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参考文献[1]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上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7:139—345..E2]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下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27—911.[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I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8—69.[42谢国文,王旭红,廖富林.药用植物学,第一版[M].香港:中罔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161.Is]蔡齐,张勉,王峥涛.南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5):31-34.作者简介:王旭红(1964一),女,副教授,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学生药学教研室工作.1986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班.现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的解剖和分类工作.E—mail:wanxh@126.corn.75。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药用植物,是指具预防,治疗和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植物的总称。
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
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
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
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
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
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
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
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
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
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
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
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
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
鹿角菜、裙带菜。
鸡毛菜、皱紫菜。
海黍子、宣藻。
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
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
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
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
全国中药资源及种植概述本文根据自然区划,将我国的中药资源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等九个中药区,对全国范围内的中药材资源分布以及各地区种植情况进行简略叙述,旨在对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以及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相关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前言中药资源的分布从东北向西南,药用种类逐渐由少增多。
其中东北、华北各省区在1500 种左右,西南各省区在3000~5000种左右。
药用资源蕴藏量最大的是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常用植物药材野生蕴藏量均在109kg 以上,占全国的1/3。
位于东南沿海的江苏、江西、山东、河北南部、广东、广西药用资源蕴藏量相对减少。
二、分述1、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省大部分、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东半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
地貌上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以及三江平原。
本区是我国最寒冷地区,热量资源不够充足,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和中温带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
本区森林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其中以针叶林为主的森林覆被率达30%。
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类丰富,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
全区的中药资源有2000余种,其中植物类1700种左右,动物类300多种,矿物类50余种。
黑龙江省有中药资源约1500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200种、药用动物约300种、药用矿物及其他约40种;吉林省有中药资源1781种,其中药用植物1412种、药用动物324种,药用矿物63种。
其中野生的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关升麻、牛蒡子、桔梗、地榆、朝鲜淫羊藿,辽细辛、槲寄生、赤芍、草乌、关木通、平贝母、关龙胆以及熊胆、蛤蟆油等一批“关药”,蕴藏量分别占全国同品种蕴藏量的50%以上。
本区还是我国野山参及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人参总产量95%以上。
鹿的饲养及鹿茸的生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区对中药资源的发展,一方面应注意对大面积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如五味子、黄柏、刺五加、赤芍、桔梗、牛蒡子、关龙胆等,以利它们的再生。
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第一节世界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由于地域的自然条件、气候类型、植物区系和自然资源的差异,各大洲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药用植物分布,其数量和类型都有很大差异。
依据不同地区的地域性特点,对它们的分布进行简要介绍。
一、亚洲的药用植物(一)东亚及部分东南亚地区代表性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
分为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少数为热带植物。
代表性种类有人参、五味子、党参、甘草、当归、贝母、何首乌、枸杞、红花、麻黄、菊花、黄芪、黄连、山药、牡丹、桑、厚朴、茵陈蒿、麻黄草、地黄、半夏、桔梗、龙胆、白术、黄檗等。
(二)南亚地区代表性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等,大部分为亚热带和热带植物。
代表性种类有香桃木、蒜、蓖麻、丁香、肉豆蔻、圣罗勒、印车前、毛喉鞘叶苏、倒地铃、姜黄、小豆蔻、相思子、石榴、木香、印度樟牙菜、香茅、姜、印楝、印度橘、印防己、穿心莲、假马齿苋、齿叶乳香树、紫柳、鹰叶刺、白花酸藤子、杂色刺桐、木苹果、积雪草、菖蒲、睡茄、胡椒、昂天莲、荜茇等。
(三)中东地区代表性国家有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这一地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大部分为荒漠草原或旱生药用植物,如催吐萝芙木、毒毛旋花子、欧派利吞草、尖叶番泻、短叶布枯、阿拉伯咖啡、钩果草、散沫花、骆驼蓬、罂粟、阿拉伯金合欢、巧茶、瓜尔豆、胡芦巴、海枣、西红花、曼陀罗、莨菪、大阿米、黑种草等。
二、非洲的药用植物非洲在药用植物的应用上也有悠久的历史,包括了东非、西非、南非等地区,代表性国家有扎伊尔、坦桑尼亚、南非等。
由于地处热带沙漠、草原、赤道雨林、温带草原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绝大部分为热带植物,如毒扁豆、金合欢、油橄榄、香荚兰、库拉索芦荟、苏丹可乐果、钩果草、依兰、蓖麻、白粉藤、干酪鸡骨常山、非洲肾果、龙葵、金鸡纳树、积雪草、相思豆、马钱子、藿香蓟、睡茄、姜等。
三、美洲的药用植物拉丁美洲代表性国家有巴西、墨西哥、秘鲁、智利等,由于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是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
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
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
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
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
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
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
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
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
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
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
鹿角菜、裙带菜。
鸡毛菜、皱紫菜。
海黍子、宣藻。
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
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
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
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
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
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
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
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
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
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
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蹄、尖顶地星、鸡丛、香菇、竹荪树舌等。
子囊菌中的药用种主要集中在麦角菌科(5属10种)、肉座菌科(4属4种)、黑粉菌科(2属4种)。
虫草属是较重要的属,中国共有该属植物58种。
据报道,本属有药用价值并已利用或研究开发的有20种(包括无性型),主要有冬虫夏草、蛹虫草(北冬虫夏草)。
蝉花、大蝉草等。
中国台湾(22种)、广东(17种)。
云南(13种)等地虫草种类较多,资源较丰富。
冬虫夏草主产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
过去完全靠采挖野生资源提供药用,货源紧张。
经多年研究试验,人工培育冬虫夏草已获成功,并投入生产。
属于子囊菌纲的主要药用种还有玉米黑粉菌、小麦散黑粉菌(麦奴)、谷子黑粉菌(粟奴)、麦角菌、稻曲菌、高粱黑粉菌等。
药用真菌中的藻状菌纲和半知菌纲的种数很少,主要有粟白发(糠谷老)。
白僵菌等。
真菌植物的药用历史较久,古代本草多有收载,但种类不多,目前,药用真菌已引起广泛注意,有些种类如蜜环菌、亮菌等是近年才发掘利用。
地衣类:中国地衣植物有200属、2000种。
《中国药用地衣》收载药用地衣植物9科、17属、71种。
本次普查记录了9科、15属、55种,包括不完全地衣:1科、1属、2种。
药用地衣种数较多的有梅衣科(4属17种)、松萝科(3属13种)和石蕊科(1属12种),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
牛皮叶科的种数(1属4种)稍多,其余几个科只含一二种。
主要属有石蕊属、梅衣属、树花属(松萝属及树发属。
药用地衣类的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石蕊、亚洲树发等,还有细石蕊(大白鹿角)、雀石蕊(太白花)、石茸、皱梅衣(地花)、肺衣、指状珊枝(石寄生)、岩石赤量衣(石花)等。
不完全地衣类中的两个药用种为地茶科的雪地茶和地茶。
苔藓类:中国有苔藓植物108科、494属、2181种。
药用资源有21科、33属、43种(包括2个变种)。
其中,苔类4科、5属、6种;藓类17科、28属、37种,苔藓类药用种数比较多的有泥炭藓科(l属6种)和金发藓科(3属5种),此外真藓科、曲毛藓科及柳叶藓科各有3种,其他科均含一二种。
苔藓类是各类药用植物资源中唯一缺乏商品药材的一类。
古代本草记载的药用苔藓植物仅有:种,即宋代《嘉佑补注本草》所载的“土马踪”,其基原为大金发藓。
现在药用主要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细叶泥炭藓(满天星)、葫芦藓、银叶真藓、尖叶提灯藓和暖地大叶藓(回心草)等。
提灯藓属的一些种,除可直接供药用外,也是中药五倍子蚜虫的越冬宿主。
蕨类:中国有蕨类植物52科、204属、2600种。
药用蕨类资源有49科、117属、455种,包括12个变种、5个变型。
蕨类药用资源居孢子植物之首,在药用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药用蕨类中较重要的是真蕨亚门和石松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真蕨是现代最繁盛的蕨类植物,药用种类数占87%,其中水龙骨科(17属86种)和鳞毛蕨科(5属60种)药用植物富集,别的主要科还有铁角蕨科(4属25种)、凤尾蕨科(=属21种)、金星蕨科(9属19种)、蹄盖蕨科(7属18种)。
中国蕨科(6属16种)、铁线蕨科(1属14种)和观音座莲蕨科(2属14种)。
上述9个科的种数就占了药用真蕨的69%。
主要药用属有凤尾蕨属、铁线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耳蕨属、瓦韦属及石韦属等。
蕨类中的商品药材大多属于大型真蕨,主要有紫萁、粗茎鳞毛蕨(贯众)、单芽狗脊、乌毛蕨、金毛狗脊、懈蕨(骨碎补)、庐山石韦和海金沙等。
较常见的药用真蕨还有蕨、蜈蚣草、银粉背蕨(铜丝草)、过山蕨、瓶尔小草、英果蕨、掌叶铁线族、网眼瓦韦和北京铁角蕨,以及水生真菌类的苹、槐叶苹、满江红等,蕨类中少有的木本植物桫楞(龙骨风)亦可药用。
石松亚门均为小型叶蕨,所属3个科均含药用资源。
其中卷柏科(1属25种)种数较多,常用的有卷柏、江南卷柏(地柏枝)、翠云草和垫状卷柏(九死还魂草)。
石杉科2属16种)和石松科(4属9种)的主要药用种为马尾杉、石杉、蛇足石杉、石松(伸筋草)和玉柏等。
楔叶蕨亚门仅木贼科:1科,在中国有2属、11种,其中药用2属、8种。
这个亚门的主要药用种有间荆、节节草和木贼等。
松叶蕨亚门中只有松叶蕨1种可供药用。
种子植物类:中国有种子植物237科、2988属、25734种。
其中药用种类有223科、1984属、10153种(含种以下等级1103个)。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亚门,其中被子植物亚门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约占药用总种数的99%。
1.裸子植物:中国有裸子植物11科、42属、243种,其中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包括13个变种、4个变型。
目前,只有引进的南洋杉科中尚未见药用记载,其余各科均含药用植物。
裸子植物药用资源近80%的种属于针叶树种,其中最重要的是松科。
中国有松科植物10属、113种、29变种,药用种数占40%。
松属是个较大的属,含20种药用植物,主要有油松、马尾松、红松、白皮松和云南松等。
本科其他属的主要药用种有冷杉、臭冷杉、油杉、落叶松、白扦、铁杉,以及中国特有的金钱松(土荆皮)和水松等。
柏科中中国有8属、29种、7变种,其中药用资源以圆柏属居多,共有10种,1变种,主要有圆柏、叉子圆柏和兴安圆柏,以及柏木、朝鲜崖柏、刺柏等。
柏科的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种都含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
中国有三尖杉科植物:属10种,均可药用,主要有三尖杉、中国粗榧、海南粗榧和台湾粗榧等。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种为榧(榧子),其他可供药用的有东北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血榧)、云南红豆杉和穗花杉等。
杉科和罗汉松科中的药用种较少,主要有罗汉松、百日青、杉木、柳杉及中国珍贵的子遗植物水杉等。
裸子植物的4个非针叶类型的科中,麻黄科的药用种最多,共有11种、3变种、1变型。
其中,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属于地方习用品的有丽江麻黄、山岭麻、单子麻黄、双穗麻黄和藏麻黄等。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是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目前野生种只残存于浙江天目山和云南东北部等局部地段,其他地区均为栽培。
2.被子植物中国现存被子植物共226科、2946属、约25500种,其中药用种类有213科、1957属、10027种(含1063个种以下等级)。
其中双子叶植物179科、1606属、8598种;单子叶植物34科、351属、1429种。
根据恩格勒系统,分科统计列出各科中我国现有的属、种数及药用属、种数。
被子植物各科的药用种数相差很大,最多达778种,最少仅含1种。
其中,含100种以上的有33科,50一99种的19科,10一49种的72科,10种以下的88科。
在33个药用大科中,双子叶植物有27个科,即菊科、豆科、唇形科、毛茛科、蔷薇科、伞形科、玄参科、茜草科、大戟科、虎耳草科、罂粟科、杜鹃花科、蓼科、报春花科、小檗科、荨麻科、苦苣苔科、樟科、五加科、萝摩科、桔梗科、龙胆科、葡萄科、忍冬科、马鞭草科和芸香科。
单子叶植物有6个科,即百合科、兰科、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和姜科。
上述33科约占药用被子植物科数的16%,但所含药用种数却占了65%。
药用植物种数接近100种的科有卫矛科(99),夹竹桃科(95)和葫芦科(92)。
种数较多的科还有茄科(84)、木犀科(81)、鼠李科(77)、十字花科(77)、爵床科(71)、紫金牛科(72)、景天科(68)、茶科(66)、防己科(64)、马兜铃科(62)和紫草科(62)、堇菜科62)等。
药用大科所集中的种数主要体现在一些较大的属。
被子植物中含50种以上药用资源的属有乌头属(103)、紫堇属(86)、铁线莲属(85)蓼属(81)、蒿属(72)、小檗属(70)、马先蒿属(67)、杜鹃花属(65)、悬钩子属(62)、凤毛菊属(58)、卫矛属(57)、珍珠菜属(56)、鼠尾草属(53)、龙胆属(52)和贝母属(50)。
这15个属隶属于12个科,仅占各科药用总属数的3%,而所含药用种数却达30%。
药用种数接近50种的属有大戟属(49)、报春花属(48)和紫金牛属(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