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附教案学案
- 格式:ppt
- 大小:10.24 MB
- 文档页数:30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
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
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
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那么,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呢?学生回答: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时空观念)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理解家族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志向。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简述东晋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史实。
2.东晋淝水之战的影响。
3.南朝建立的简要史实(时间、王朝、都城)4.简述南朝前期、后期的发展。
5.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316年,匈奴人灭西晋。
2.东晋建立:317年,重建晋王朝,以为都城,史称东晋。
3.发展: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4.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1)时间:420—589年。
(2)都城:。
(3)朝代:相继出现、齐、梁、陈四个王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背景: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2.北方人南迁(1)时间: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南下。
(2)目的:为躲避战祸。
(3)分布:东晋后期,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等地。
(4)作用: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3.江南地区的开发(1)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兴修了很多。
农业生产技术有改进,推广和改进,实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生产技术。
(2)手工业:在缫丝、、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目标】①知道东晋兴亡和南朝更迭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了解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认识到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理解劳动人民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南京的六朝博物馆,馆里展出的青瓷、陶俑、建筑构件、大型排水设施遗迹,以及石刻、书画等文物,反映了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学习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这一时期南方在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东晋的兴亡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观察地图,说一说西晋灭亡后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教材P102,找出南方新生政权建立的三要素。
答案提示: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教师指导: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攻陷洛阳,大肆抢掠杀戮,俘虏晋怀帝等王公大臣,最终导致西晋于316年灭亡。
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2、自主学习:【史料实证】结合视频根据材料思考:司马睿是在谁的帮助下得以重建晋朝的?其政权特点是什么?这开启了哪有一新的治理模式?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王敦) 与从弟导(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答案提示:王敦、王导;王与马,共天下皇权与士族共治天下(门阀政治)3、教师指导:西晋“八王之乱”时,最后掌握实权的东海王司马越看到北方局势恶化,策划在江南留下退路,在永嘉元年(307)七月,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渡江进驻建邺,成为江南地区最高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