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课件(全册)
- 格式:pptx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55
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
第一单元 天 气
1 科学家可以通过一些 探测仪器 和 卫星技术 来更准确的观测天气。
2 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 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温度等
3 气温要在 室外阴凉通风 的地方测量,而且要选择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4 风向是指 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量,用8个方位描述,
5 测量风速的仪器是 风速仪 ,有13个等级。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 雨量器
6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
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
7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8 根据云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 晴天、多云天、阴天
9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为 层云、积云、卷云
10 层云扁平层状、 积云棉花堆状、 卷云纤细羽状。
11层云的颜色是
灰色 ,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积云通常 晴好 天气。形成雷阵雨。
卷云实际是 小冰晶, 不下雨
12.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点:
A把温度计的拿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B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内液面顶端,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13.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4.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6.一天中清晨6时左右温度最低,下午14时左右的温度最高。
17.水结冰时,温度应在0℃以下。水沸腾时应该在100℃
第二单元 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会有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3把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过滤
4 过滤的仪器有 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等
5 把食盐从水中分离的方法是 蒸发,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键入文字]
一、天气
⒈我们关心天气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第二部分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中的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了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便于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活动的前提下,学生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接下来把学生带到室外,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对当天的天气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回来后并进行交流。
二、教学背景:
天气几乎每天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三、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教 学 目 标 1.初步感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具 教学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学具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准备 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
学 流 程 了解前知识——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认识天气符号——实地观察当天天气——交流描述当天天气——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课后:持续观察天气现象 活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天气
课 题 1、我们关心天气 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及环节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教学准备:
1.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目标展示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结果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1 / 63
⒈ 我们关心天气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 学 流 程
了解前知识——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认识天气符号——实地观察当天天气——交流描述当天天气——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课后:持续观察天气现象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个性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一、认识天气现象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多云、晴、小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课件认识各种天气现象:晴、雨、雪、风„„)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可根据云量、降水、气温、风等来分)
5.汇报交流。
二、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气
1、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2、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7、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8、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9、天气特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10、(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13、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14、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1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17、风向可以用(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8、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19、(风速仪)是测量风俗的仪器。
20、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21、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22、我们的风速简化等级有:
0 ——无风(旗子不动);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23、(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2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26、降水量的等级表
日降水量指的是4 24 小时内的降水量。
27、云可以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卷云)。
2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一、天气
⒈我们关心天气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第二部分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中的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了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便于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活动的前提下,学生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接下来把学生带到室外,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对当天的天气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回来后并进行交流。
二、教学背景:
天气几乎每天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 学 流 程
了解前知识——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认识天气符号——实地观察当天天气——交流描述当天天气——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课后:持续观察天气现象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个性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1 / 11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第一单元《天气》
●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温度与气温:
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
●风向与风速:
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
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
溶 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 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 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完整教学设计点此下载:点击下载此文件
1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教
学
设
计
2
执教者: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 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 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 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3
第一单元 天 气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天气
1、通常通过( 云量)、(降雨量)、( 气温)、(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每天都在发生( 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气温是指( 室外阴凉)、( 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 风向)和( 风速)来描述。
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 雨量器)来测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 多云天)和( 阴天)。
7、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 不同天气)的来临。
8、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9、天气特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10、( 温度计)、( 雨量器)、( 风向标)和( 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1、风向是指( 风吹来的方向)。
12、 北风是由( 北)向( 南)吹来的风。
13、 西风是由( 西)向( 东)吹来的风。
14、 东南风是由( 东南)向( 西北)吹来的风。
15、风向可以用( 风向标)来测量。
16、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 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17、风向可以用(北)、( 南)、(西)、(东)、( 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 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8、 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19、(风速仪)是测量风俗的仪器。
20、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21、风速等级是由( 风速仪)测定的。 22、我们的 风速简化等级有:
0 —— 无风(旗子不动);
1 —— 微风(旗子微动);
2 —— 大风(旗子展开)。
23、(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0-09-29 金博志网址
第一单元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 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完整全套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电》的第一课时“有趣的电”。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电流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简单电路的制作和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制作简单电路。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电路闭合与断开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简单电路的制作。
难点: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现象的理解,动手制作简单电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电流演示器、电路图示板、实验器材(导线、电池、小灯泡、开关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导线、电池、小灯泡、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电流演示器展示电流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电流的产生和流动。 2. 知识讲解(15分钟)
(1)电流的概念:介绍电流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等。
(3)简单电路的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电路,观察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
结合电路图示板,讲解如何识别电路的闭合与断开,以及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大有趣的电
2. 副
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简单电路的制作、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3. 板书内容: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3)简单电路制作步骤:
1)连接电池、导线、小灯泡
2)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起 3)断开开关,观察灯泡熄灭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完整全套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电路》的第一节《电路的组成》。本节课主要包括电路的定义、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种类以及电路图的认识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掌握电路图的基本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连接简单的电路。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
重点: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电路实验箱、导线、电池、灯泡、开关、电路图示例。
学具:每组一套电路实验箱、导线、电池、灯泡、开关。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电路中的灯泡会亮起来?
2. 知识讲解(15分钟)
(1)介绍电路的定义及组成。 (2)讲解电路的种类及电路图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
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例,讲解如何识别和绘制电路图。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电路的连接。
5. 动手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路的工作现象,并分析原因。
六、板书设计
1. 电路的定义及组成
2. 电路的种类
3. 电路图的认识
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绘制一个简单电路的电路图。
(2)分析一个实际电路,指出其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2. 答案:
(1)电路图示例。
(2)电源:电池;用电器:灯泡;开关:开关;导线:连接电池、灯泡和开关的导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概念和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绘制电路图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
(1)了解其他类型的电路,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一、教学内容
1. 第一章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1.1 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1.2 植物的生命周期
1.3 植物的适应与进化
2. 第二章 奇妙的水
2.1 水的形态与性质
2.2 水的循环
2.3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3. 第三章 空气的秘密
3.1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3.2 大气层与天气
3.3 空气质量的保护与改善
4. 第四章 声音与光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2 光的传播与现象
4.3 声音与光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水、空气、声音与光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植物的适应与进化、水的循环、大气层与天气、声音与光的传播。
2. 教学重点:植物分类、水的性质、空气质量保护、声音与光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水、空气、声音与光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结合实验、实例进行解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
1. 每个章节的及重点知识。
2. 关键概念、原理、公式等。
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植物分类填空题; (2)水的性质选择题;
(3)空气质量保护简答题;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一、教学内容
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植物体的结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植物结构模型,实物展示。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结构模型,进行实物展示。
3.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进行随堂练习。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
1. 植物的结构:
根
茎
叶
花
果实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发芽
生长
开花
结果
3. 观察与探究:
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结构
记录植物生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描述其开花与结果的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开花结果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增强实践体验。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重点关注细节:
小学科学期末复习(课件)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和地理三个方面的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识。下面是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
一、生物
生物学习内容围绕着动植物的生存和特点展开。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并学习了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1. 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分类,包括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通过对每个类别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它们的共同特点以及每个类别中一些具体物种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在植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不同植物类别,并学习了它们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我们还研究了不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根、茎、叶和花等。通过学习植物的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活动。
二、物理
物理是关于力、能量和物质的科学。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体的运动和电的基本知识。
1. 物质的三态变化 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了解到了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变化过程。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与三态变化相关的概念,例如沸点、凝固点和昇华等。
2. 物体的运动
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的概念,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运动。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发现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来改变。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与运动相关的概念,例如摩擦力、重力和弹力等。
3. 电的基本知识
本学期我们还初步接触了电的基本知识。我们学习了电的产生方式、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以及电路的基本组成。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流和开关的原理。
三、地理
地理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地球和人类的活动展开。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等知识。
1. 地球的形状
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了解了地球是如何通过地图的方式来表示的。我们还学习了赤道、南极和北极等地理区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