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干旱_??????
- 格式:docx
- 大小:14.20 KB
- 文档页数:2
西南地区干旱心得体会“天皇皇地惶惶海里有个黑龙王行云降水神通大旱涝丰歉任你掌……春天懒一懒秋天捧空碗;春天种一颗秋天煮一锅……”这是云贵高原的孩子们每年春天都会唱的求雨歌年复一年。
所有人都缄默着看着这个春天期望从孩子们的求雨声中得到慰藉。
可谁曾想到这个春天并非那样的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这样的歌谣只是唱哑了孩子们的喉咙唱裂了大地唱碎了所有农人的心生命也在这样的歌谣中奄奄一息。
20__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电视画面上媒体的镜头下孩子们居然捧着一碗碗脏水喝!这样的画面怎能不让我们触目惊心!水我们的生命之源生命起于此但我们决不能让生命在此停止!因为我听见西南的呼号惊心动魄;因为我听见干裂的土地在叫渴枯黄的树枝在叫渴;因为我听见等待发芽的种子在叫渴嗷嗷待哺的婴儿在叫渴!云贵高原如一片熬干的血痂、烧红的铜钺啊!孩子干裂的嘴唇,轻轻说着:“我渴啊, 我渴……”这样的呼喊你可曾听见?我们的肩上早已不是一个人生命的重量而是灾区千千万万人生命的重量!因为只要你捐出一瓶水也许你就能救活一个生命只要你多捐出一瓶水你便能多救活一个人!在古老的中国我们深刻铭记一个浪漫的故事那便是——相濡以沫。
干涸的车辙里两条快要干死的鱼互相吐着泡沫湿润对方用尽最后一个泡沫让对方存活……我相信生命的重量我们定能承载的动!老祖宗早已交给我们什么是相濡以沫!千里之外的兄弟姐妹我们同呼吸我们也能共命运!目前水已成为当地最为紧俏的“商品”:因为缺水上百万人冒着生命危险下地钻洞找水;没有水种不成菜一些地方村民就盐吃干饭;没有水甚至连媳妇也娶不成谈恋爱先问有无水源。
水就是遏制生命成长的要素。
救生命于水火之中这是我们良心的呐喊。
我一直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不间断的关注着西南旱灾的每一条新闻、每一张图片当我得知贵州200多万人到地下找水喝当我看到92岁的老汉为了生活徒步行走数十公里挑水的图片当我看到身处旱区儿童一双双渴望饮用洁净水的眼睛时我是多么希望我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多么想和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抗灾可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能做的事情似乎很少毕竟我没有影视明星的经济实力不可能捐款数十万没有解放军官兵的专业素养不可能奔赴第一线去救灾我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不断的关注旱区灾民的情况了解他们的近况以及他们遇到的困难并将我对他们的关心化作文字散播在网络以期待更多的网民和我一样为旱区祈祷为旱区的灾民祈祷。
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灾害专栏对西南旱灾及黄冈水利的反陈庞强(湖北省黄冈市水利局,湖北黄冈438000)田J eI关键词:干旱灾害;西南地区旱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湖北省黄冈市中图分类号:$423(27+2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408(2010)07—0021—041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危害及成因2009年入冬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遭遇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五省(区、市)受灾最严重。
截至3月31日,西南五省受灾人口6130万人,有1939万人、118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648万hm2,绝收面积1l1万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这场大范围的、持久性的特大于旱令全国震动。
受到广泛关注,丰水地区为何难以承受特大旱灾?我国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绝大部分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区,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和水资源居全国前列,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0173亿83,人均水资源量5786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云南省水资源占全国第三位;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652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水资源如此丰富的西南地区产生本次特大旱灾呢?科学分析,首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各种极端自然灾害高频率的发生。
二是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天然因素。
西南很多地区山高水低,取水难度大,加上喀斯特地形,难以留住水。
三是由于雨水充沛,千百年来遗传下来的“靠天吃饭”的传统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缺乏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感,不重视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
四是因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盲目过度开发及引进削弱涵养水源影响生态平衡力的经济植物的种植,导致山林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五是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吃老本,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水源工程缺乏,灌溉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长期以来,西南地区水利建设投入乏力,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而老化、损坏严重,虽然对较小的干旱能起来一定的防御作用。
西南旱灾之感悟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是最近最火爆的一则公益公告,这则广告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然而这并不足为奇,貌似这仅仅只是中国人的一小点儿习惯而已!可悲的是!某些人!某些中国人呀还蛊惑说这完全是在危言耸听,悲乎!水之竭,谁之过?一片片干涸龟裂的土地,一群群蓬头垢面的人们向天空伸出干枯的双臂,发出绝望的呻吟和期盼,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里就没有产生一点点的悸动吗?没有生发出一点点的怜悯之心吗?行走在持续数月为下雨的西南大地上,之辈干枯,石头裸露,不见初春时节的初意盎然,成片发黄的庄稼让人愁眉不展,一个山间地下水出水口,成排空水桶在等候,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二十公里,再远的路,村没想方设法人挑马脱身把水弄回家。
由于路途遥远,打一次水不容易,有的家庭几乎都是是全家出动的,不满六岁的小孩啊,瘦弱的肩膀怎承受得起如此之重!你以为他们的父母忍心吗!水库龟裂、。
水库龟河水断流、农田板结、水井干涸。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等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气温偏高,出现持续干旱。
近期,旱情仍呈发展态势,包括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截至3月18日统计,上述五个省区市,受旱耕地面积达8368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86%。
在云南,受访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农村多为山区、半山区,很多地方居民分散居住,管网建设工程的成本相对内地或部分西部地区都要高。
而云南省正常年份的降水很充沛,一般依靠坝塘、水窖就能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因此非干旱年份人们对云南水利设施的短板普遍重视不足;同时,云南山区绝大多数水利工程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早已年久失修,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些工程的功能和蓄水量已无法满足需求,很多老化失修的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也严重偏低,许多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施标准。
尽管农村建设小水窖等工程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经济发展欠发达、欠平衡,各地大多经费拮据,大部分农村的小水窖数量较少,远远满足不了所有村民的用水需求;而一些地方在建小水窖时,当地政府只能为每个水窖配发两三包水泥。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2019-2020初中化学《水》专项训练测试卷一、选择题1.今年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缺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会造成水体污染D.浑浊的河水经过滤后可得到纯净物--水2.有甲、乙两位同学,当他们共同做完了水的电解实验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后,有下列对话,其中正确的是()A.甲指着氢气燃烧实验的装置说:“一种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如果有水生成,则这种物质一定是氢气”。
B.乙回答说:“可能如此,但我不能肯定”。
C.乙指着实验桌的一瓶气体说:“这瓶无色气体,如果能够点燃,我认为这是一瓶氢气”。
D.甲回答说:“可能是这样,但我也不能肯定”。
3.下列叙述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超纯水”是不含其他任何物质的水B.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C.“纯天然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地球上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4.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湿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107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
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5.200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
下列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提倡节约用水;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合理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
西南地区连年干旱气象地理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建议孙洪泉;高辉;张海滨【摘要】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连年干旱,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西南地区干旱灾害具有受灾面积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连年受灾以及因旱农村饮水困难突出和农业因旱成灾率高、损失大等特点.从地理和气象角度分析,西南地区连年干旱灾害是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的影响,以及地形、地质和地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致.建议今后从加强水源工程建设、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等几个方面提高该地区的抗旱能力.【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西南地区;干旱;气象地理;应对措施【作者】孙洪泉;高辉;张海滨【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西南地区(特指云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位于长江、珠江上游,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特别是贵州、云南两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气候以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00~1600mm,水资源相对丰富。
近年,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频繁发生。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上旬,云南、四川、重庆和贵州西部等地又一次遭受严重干旱,3月中下旬以后旱情才略有缓解,局部地区旱情仍在持续。
云南、四川省分别启动了抗旱Ⅱ级、Ⅲ级应急响应。
西南五省作为水资源丰沛地区近几年遭受连年干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本文在对西南地区近几年干旱灾害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干旱灾害的机理入手,分别从地理、气象和经济社会等角度对旱灾成因进行剖析,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一、西南地区近几年干旱灾害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地区共发生9次严重及特大干旱灾害,其中1950—1989年 3次,1990—2012年 6次,2006—2012年仅7年间,共发生严重及特大干旱灾害4次,发生频率高达57.1%,严重及以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明显上升趋势。
西南大旱的原因及反思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今年春天的高温少雨天气,更是加剧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
其中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旱情,旱情还在持续,我们的同胞还在受苦,对于我们来说,关注灾情的同时,还应主动去了解它的原因。
对此次大旱,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的反思。
一、自然原因1、极地涡旋出现反常去年开始,极地涡旋就出现明显异常,北极极地冷空气向南扩展,冷空气主体位置偏南,造成北极极地偏暖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异常偏冷。
特别是12月以后,这种异常特征更加明显,并一直持续到目前,北极冷空气大范围持续向南侵袭,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被大范围的冷空气笼罩。
由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不断地向南扩散,并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偏东大部份地区上空,导致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不能正常循环进入中国西南,因此,云贵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严重干旱。
2、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通过分析广西上空大气结构,专家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
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此外,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
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3、“世界屋脊”的影响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则认为,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影响省内出现干旱。
云南为什么干旱云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
素有“世界屋脊”的称号,云南多山,气候复杂多样。
然而,在这个山地丘陵区域的一角,却出现了干旱的现象,在一些年份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那么,云南为什么会遭受干旱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云南干旱的原因之一是气候因素。
云南位于北纬21度至29度之间,由于其地理位置,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的侵袭,而这些干冷空气对云南造成了较大的干旱压力。
此外,云南还受到了南海季风的影响,季风气流带来的湿润空气在云南地区遇到山脉阻挡时,会导致雨水聚集在山脚下,造成山区干旱现象。
其次,云南干旱的原因还与地形因素有关。
云南地处高山、高原区域,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尤其是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山体高耸,峡谷纵横,地势较为陡峭。
这种地形特点导致了云南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水资源减少。
当遭受灾害或缺水时,山区的土壤蓄水能力较差,无法保持足够的湿度,从而造成干旱的发生。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导致云南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田的开发与利用不当,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耕种等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水电站的兴建和山区水源的调配,也对云南的水资源供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他工业活动,如采矿、化工和工厂废水排放等,也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了污染,进一步加剧了云南的干旱问题。
云南干旱的解决办法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加大水资源的采集、储备和调配力度,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不仅可以提高云南地区的灌溉效率,还可以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另一方面,需要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
促进环保意识的提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环境监管,限制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农业行为,可以减缓云南的干旱现象。
总而言之,云南干旱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其原因涉及到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是解决云南干旱问题的关键所在。
牵动我心牵动我心350字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题记谁说懦弱的人没有什么成就,谁说平凡的人没有什么成功?会记得那个沉鱼落雁的你,那么瘦弱的你,为了大汉百姓的幸福,你选择了牺牲,王昭君一个弱女子不也受到人们的敬仰吗?那位披头散面的你,曾经也是一位高贵权重的人,是什么让你这么不堪?忍下心走前去,是你吗?怎么变得这么老?司马迁,你就甘心这样在牢狱中度过余生吗?“不,历史如此灰暗,我要修整它。
”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你忍受着屈辱,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我看见你的脸色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思绪慢慢的飘回现实,不仅扪心自问‘是什么让他们能忍受着痛苦?’好久好久,心里认定这样的一个答案,是他们心中的信仰,是他们内心的呐喊外面飘着雪,仔细一看,似乎是一个个的小天使,那么洁白,那么纯洁。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
歌谣的歌谣,藏着童话的影子。
孩子的孩子,该要飞往哪去?牵动我内心的声音600字盲人是最容易见到上帝的人。
——题记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声音。
有撕心裂肺的寻亲的声音;有绝望痛苦的求救声;有动听悦耳的乐曲声;但是,这些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忘记有谁曾经说过,盲人是最容易见到上帝的人。
其实仔细想想,说这句话的其实是有原因的。
我们很容易从聆听波利切的歌声中得出这种结论。
波利切的嗓音,仿佛是从很遥远而又很近的地方飘出来的,很熟悉也很清明,不是炽热,不是寒冷,不是柔情,更不是坚韧和刚毅,而是温暖,散发着一种夕阳中圣殿的光芒。
还有安详,那种柔柔的,但这点热气的暖风,可以透了你的毛孔,一直暖到你心坎里去。
就像有一双上帝之手,托着你的心在抚慰。
这对你的所有思绪都不重要,就这样一直沉浸,沉浸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这是一种回家的感觉。
这种感觉,竟然是一个盲人带来的。
这位意大利歌手,在十二岁时就双目失明,在此以后,他一边唱歌,一边攻读学位。
!"!#年$第%%卷$第&期!,!)!,+)$"##$!%%&'())*+,-./01-234+/15*K''年夏季西南极端干旱事件及其成因蓝天!""霍利微!!"王冀#"邓汗青'"王易)"柳春*"张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中国民航贵州空中交通管理分局"贵州贵阳((""!('#北京市气候中心"北京#"""',''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合肥!+""+#')江苏省气象台"江苏南京!#"""''*安徽省气象台"安徽合肥!+""+#'.无锡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江苏无锡!#%#"(!联系人"J !G 2E 3!"0/3D --0E 4#+B &0+,-!"#,!"'!"#收稿"!"#,!#"!"'接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M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X W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S #)""!%&摘要$利用近+"2中国地面气象台站#)&)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同期C N 99的扩展重建%J )#B -&B &:B ,/-4#10,#B &==IV +*&海表温度资料和C 8J 7%C 89: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夏季%& '月&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呈现极端偏少的特征"区域平均降水距平为.!)"G G "小于负两倍标准差"降水负异常极小值区域主要位于滇黔桂三地交界处(!"##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极端负异常与东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偶极型%C /1#"J 24#72,E F E ,==I 9W E $/3B "C J 7W &分布存在联系(将热带东北太平洋#,"Y /#!"Y O "(Y /!"Y C $海温负%正异常)中纬度北太平洋##("Y /#)"Y O "+)Y /%(Y C $海温正%负异常定义为C J 7W 负%正位相(C J 7W 负位相事件引起了热带中东太平洋对流层低层东风异常"并通过中纬度纬向东传波列引起远东地区位势高度正异常"减弱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向中国西南地区输送'同时"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受异常下沉气流控制(上述条件共同作用造成了!"##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极端负异常(关键词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偶极型$$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靠近地球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同时"西南地区为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交汇区"使西南地区形成了干湿分明的立体气候%赵尔旭等"!"##&(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图#2&"这与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增高有关(西南地区旱季%##月至次年%月&"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少"旱季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Q /#(Q '西南地区雨季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Q /,(Q (其中夏季&.'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总量的((Q /&(Q %秦剑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南地区旱涝灾害频发(!"",.!"#!年"西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2持续干旱事件"不仅干季旱情严重"雨季降水较气候平均亦持续异常偏少%李鹏飞和赵听奕"!"#+'杨金虎等"!"#(&(其中!"##年夏季西南干旱为近+"2罕见"滇)黔)桂三地交界处降水距平百分率小于.%"Q %图#*&"西南地区区域平均降水距平小于负!倍标准差. All Rights Reserved.$$!"!#年##月$第%%卷$第&期%图#,&(这次极端干旱事件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年夏季"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和西藏地区累计受灾人口+')&*+万人"#"+,*'万人)(+)*)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2#"%"G!"绝收((*"2#"%"G!%段海霞等"!"#!&(西南地区此次持续性干旱异常事件影响因子众多(有研究表明"海洋性大陆区域上空的异常垂直运动"可引起菲律宾附近的反气旋环流异常"西南地区西北风异常"并伴随对流层低层辐散异常"引起西南地区降水负异常%王晓敏等"!"#!&(热带西北太平洋非绝热加热异常亦可引起西南地区旱涝异常%吕纯月等"!"!#&(!"",.!"#!年夏季南印度洋持续偏暖也是西南地区夏季干旱的外部强迫因子之一%陶云等"!"#%&(!"",%!"#"年西南地区秋冬春连旱为该地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事件"这和孟加拉湾海区异常偏暖在西南地区引起的异常下沉气流有关%王嘉媛等"!"#(&(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及海气相互作用亦可对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中国气候异常产生影响(<"2E B#23+%!"#)&指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和西南地区的干旱事件存在密切联系(较暖的北太平洋洋流可引起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偏多)西南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2-5B#23+"!"#+&(胡杨等%!"#,&研究发现"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可通过调节中东太平洋和菲律宾群岛附近的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异常( J C=N是热带太平洋重要的海气耦合现象"和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中国气候异常存在联系%王晓敏" !"#!'王旭栋等"!"#)'张梦珂和金大超"!"#,'钱代丽等"!"!#&(王晓敏等%!"#!&指出!"",%!"#"年西南地区秋冬春持续干旱事件和中部型J3C E_/事件影响下大气环流的持续异常有关(<"2-5B#23+ %!"#+&指出"西南地区秋季降水异常和J C=N存在联系(有研究表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可对J C=N 产生影响%W E-5B#23+"!"#("!"#)&(北太平洋经向模%C/1#"72,E F E,UB1E&E/-23U/&B"C7UU&是北太平洋区域重要的海气耦合现象%8"E2-52-&V E G/-#" !""%&"C7UU可通过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调节向热带太平洋的热量输送进而影响J C=N%9G2H2" !"#,&"C7UU亦可对东亚气候异常如热带气旋活动产生影响%O2-5B#23+"!"#,&(综上所述"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可对中国气候异常产生影响(而!"##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是否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存在联系"尚不清楚(二者若存在联系"是通过何种机制联系起来的/弄清该问题可为深刻理解西南地区夏季旱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线索('(资料和方法选取了中国地面气象台站#,',.!"#'年#)&)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其中西南地区涵盖(!个站点"还选用了同期C N99的扩展重建%J)#B-&B&:B,/-! 4#10,#B&==IV+*&水平分辨率为!*"Y2!*"Y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和C8J7%C89:水平分辨率为!*(Y2 !*(Y的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文中夏季为&.'月"异常场指各变量!"##年夏季均值与#,',.!"#'年夏季气候平均的偏差(采用I2(2H22-&C2(2G012%!""#&给出的公式计算波作用通量"在对数气压坐标中波作用通量% &的公式如下!)!"""D D%%;U&!./1;U(&1[%.<U;U1/1<U(&%.<U;U1/1<U(&1[%%<U&!1/1;U@&(其中!/1为准地转扰动流函数' U0%<U";U&为扰动准地转风' 0%?"[&为基本流场')表示以气压'下标(和@分别表示纬向和经向导数(在计算中"气候平均场是背景流场"相应的异常是与准稳态:/44*H波列有关的扰动(*(*K''年西南夏季降水异常西南地区气候平均夏季降水呈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型"夏季气候平均降水量介于%""/'""G G之间"其中降水极值超过'""G G"位于云南西南部分地区%图#2&(!"##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空间分布%图#*&显示"西南夏季降水负异常"下文所指西南区域为降水距平百分率小值区域%即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和广西的西北部"图#*的矩形框区域&(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区域平均近+"2时间序列%图#,&可以发现"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呈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规律"其中!"世纪,"年代初前后降水呈振荡型"之后进入多雨期"!#世纪初夏季降水恢复振荡型(注意到"!"",.!"#+年西南夏季降水持续负异常"这和前人的研究结论%王晓敏等" !"#!'陶云等"!"#%&一致(其中降水负距平极值出现在!"##年"为.!)"*"G G"比历史同期降水均值偏少近一半(因为西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及长期线性趋势"为研究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下文所用资料均已滤除了长期线性趋势和##2以上的年代际信号('!,. All Rights Reserved.蓝天"等!!"##年夏季西南极端干旱事件及其成因图#$#,',.!"#'年夏季%&.'月&气候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2'阴影"单位!G G '黑点表示测站&)!"##年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黑色矩形框内的中国区域为西南地区&以及#,',.!"#'年夏季西南地区平均降水距平的时间序列%,'单位!G G '虚线分别表示正)负一倍的标准差&M E 5+#$%2&=$2#E 23&E 4#1E *0#E /-/F ,3E G 2#/3/5E ,23G B 2-$1B ,E $E #2#E /-E -40G G B 1%F 1/G ;0-B #/90504#&F 1/G #,',#/!"#'%4"2&B &21B 24"0-E #4!G G 'S 32,(&/#41B $1B 4B -#4#2#E /-4&"%*&$B 1,B -#25B /F 40G G B 1$1B ,E $E #2#E /-2-/G 23H E -!"##%8"E -2^41B 5E /-E -#"B *32,(1B ,#2-53B E 4=/0#"D B 4#8"E -2&"2-&%,&#E G B 4B 1E B 4/FG B 2-40G G B 1$1B ,E $E #2#E /-2-/G 23H E -=/0#"D B 4#8"E -2F 1/G #,',#/!"#'%0-E #4!G G 'W /##B &3E -B 4E -&E ,2#B #2-&.#4#2-&21&&B LE 2#E /-1B 4$B ,#E LB 3H &+(海温异常#,',.!"#'年西南地区降水异常和同期海温异常的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图!2&显示"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北半球中纬度太平洋##("Y /#)"Y O "+)Y /%(Y C $海温异常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和热带东北太平洋#,"Y /#!"Y O "(Y /!"Y C $海温异常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表征西南夏季降水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将热带东北太平洋与北半球中纬度太平洋区域平均海温异常差值定义为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偶极型%C /1#"J 24#72,E F E ,==I 9W E $/3B "C J 7W &指数%K C J 7W &(C J 7W 指数时间序列显示其和西南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同位相变化关系%图!*&"二者相关系数为"*%%"可通过置信度为,(Q 的显著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西南夏季降水和北太平洋海温偶极型异常的关系(还注意到"!"##年夏季C J 7W 负异常"C J 7W 指数的值小于负!倍标准差(进一步分析!"##年夏季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图!,&发现"热带东北太平洋海温负异常"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正异常"表现为C J 7W 负位相的空间结构(为了揭示C J 7W 影响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物理机制"并阐明!"##年C J 7W 负异常影响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极端负异常的途径"下文将分析和C J 7W 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回答上述问题(-(水汽输送异常夏季气候平均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图+2&显示"水汽主要输送路径由南半球中纬度印度洋经非洲东海岸越过赤道后在科氏力作用下向东北方向经北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南半岛输送至西南地区"且西南地区为水汽辐合区域(注意到"水汽由南印度洋输送至西南地区后分为两支"一支向北输送'另一支继续向东北输送"和北太平洋纬向拉长的反气旋式水汽输送合并(K C J 7W 回归的整层积分水汽通量及散度%图+*&显示"C J 7W 正位相时"热带中东太平洋存在异常向东输送的水汽通量"中高纬度北太平洋区域存在水汽气旋式异常输送"整个北太平洋存在水汽异常气,!,. All Rights Reserved.$$!"!#年##月$第%%卷$第&期图!$#,',.!"#'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异常与海温异常的相关系数分布%2'点阴影表示通过,(Q 置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标准化的#,',.!"#'年夏季西南地区平均降水距平的年际分量时间序列%红色&和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偶极型%C J 7W &指数K C J 7W 的年际分量时间序列%蓝色&%*'虚线分别表示正)负一倍的标准差&以及!"##年夏季海温异常分布%,'单位!P &M E 5+!$%2&W E 4#1E *0#E /-/F ,/11B 32#E /-,/B F F E ,E B -#4*B #D B B -$1B ,E $E #2#E /-2-/G 23H E -=/0#"D B 4#8"E -22-&4B 2401F 2,B#B G $B 12#01B2-/G 23E B 4E -40G G B 1F 1/G #,',#/!"#'%W /#4"2&E -54E -&E ,2#B #"B L230B 4$244E -5#"B 4E 5-E F E ,2-,B #B 4#2#,(Q ,/-F E &B -,B 3B LB 3&"%*&4#2-&21&E K B &#E G B 4B 1E B 4/F #"B E -#B 12--023,/G $/-B -#/F G B 2-$1B ,E $E #2#E /-2-/G 23H E -=/0#"D B 4#8"E -2%1B &&2-&#"B E -#B 12--023,/G $/-B -#/F C /1#"B 24#72,E F E ,4B 2401F 2,B #B G $B 12#01B 2-/G 23H &E $/3B E -&B )%*30B &E -40G G B 1F 1/G#,',#/!"#'%W /##B &3E -B 4E -&E ,2#B #2-&.#4#2-&21&&B LE 2#E /-1B 4$B ,#E LB 3H &"2-&%,&&E 4#1E *0#E /-/F 40G G B 14B 2401F 2,B #B G $B 12#01B 2-/G 23H E -!"##%0-E #4!P &旋式输送(需要说明的是"西北太平洋亦可观测到水汽的异常反气旋式输送"其北侧向东的异常水汽通量增强了南亚地区输送至中国南方的水汽通量"且西南地区为水汽的异常辐合区"从而有利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产生(由!"##年夏季整层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异常场%图+,&可以发现"热带中东太平洋存在水汽异常的向西输送"西北太平洋存在水汽的异常气旋式输送"减弱了南亚地区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的水汽通量"且西南地区为水汽的异常辐散区域(水汽通量这样的异常输送"不利于西南地区降水的产生(.(大气环流异常由K C J 7W 回归的'(""72位势高度场和风场%图%2&可以发现"C J 7W 正位相时"中纬度北太平洋存在气旋式环流异常及位势高度负异常"热带中东太平洋西风异常"南亚至中国南海地区存在纬向拉长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和位势高度正异常(该反气旋环流异常北侧的西风异常增强了西南气流"有利于将暖湿气流输送至西南地区%图+*&(这说明"C J 7W 正位相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引起西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异常辐散%图%*&)高层异常辐合%图%,&)受异常下沉气流控制%图%&&(此外还注意到"对流层低层远东地区存在异常气旋式环流和位势高度负异常%图%2&(K C J 7W 回归的("""72位势高度场和风场%图(&亦可观测到在远东地区存在这样的环流异常"!"""72也存在类似的配置%图略&(沿北半球中高纬度自北太平洋至远东地区存在*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异常波列结构"位势高度场上亦存在相应的正异常或负异常(这表明"C J 7W 还可能通过沿中纬度向下游传播的遥相关波列影响东亚大槽"进而调节西南夏季降水异常(对"+,. All Rights Reserved.蓝天"等!!"##年夏季西南极端干旱事件及其成因图+$夏季气候平均#"""/+"""72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箭矢'单位!(5-G .#-4.#&及其散度%阴影'单位!#".((5-4.#-G .!&%2&)K C J 7W 回归的整层水汽通量异常%箭矢'单位!(5-G .#-4.#&及其散度异常%阴影'单位!#".&(5-4.!&%*'点阴影和黑色箭头分别表示通过,(Q 置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年夏季异常的整层水汽通量%箭矢'单位!(5-G .#-4.#&及其散度%阴影'单位!#".((5-4.#-G .!&%,&M E 5++$%2&=0G G B 1,3E G 2#/3/5E ,23G B 2-#""".+"""72E -#B 512#B &D 2#B 1L2$/1F 30)%211/D 4'0-E #4!(5-G .#-4.#&2-&E #4&E LB 15B -,B %4"2&B &21B 24'0-E #4!#".((5-4.#-G .!&"%*&1B 51B 44E /-4/F D "/3B 32HB 1D 2#B 1L2$/1F 30)2!-/G 23H %211/D 4'0-E #4!(5-G .#-4.#&2-&E #4&E LB 15B -,B2-/G 23H %4"2&B &21B 24'0-E #4!#".&(5-4.!&/-#/K C J 7W %W /#4"2&E -542-&*32,(211/D 4E -&E ,2#B #"B L230B 4$244E -5#"B 4E 5-E F E ,2-,B #B 4#2#,(Q ,/-F E &B -,B 3B LB 31B !4$B ,#E LB 3H &"2-&%,&2*-/1G 23D "/3B32HB 1D 2#B 1L2$/1F 30)%211/D 4'0-E #4!(5-G .#-4.#&2-&E #4&E LB 15B -,B%4"2&B &21B 24'0-E #4!#".((5-4.#-G .!&E -40G G B 1!"##流层中下层"菲律宾周围至远东地区这种异常反气旋!气旋式环流异常"表现出东亚!太平洋%J 24#94E 2!72,E F E ,"J 97&%太平洋!日本%72,E F E ,!;2$2-"7;&型遥相关%A 02-5"#,')'C E ##2"#,')&波列结构"只是位置略有偏移(远东地区气旋式环流异常可增强其南侧的反气旋环流异常"即增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而影响西南夏季降水异常(!"##年'(""72位势高度场和异常风场%图&2&显示"!"##年夏季"中纬度北太平洋存在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及位势高度正异常"热带中东太平洋东风异#+,$$!"!#年##月$第%%卷$第&期图%$K C J 7W 回归的'(""72位势高度场%阴影'单位!&25$G &和风场%箭矢'单位!G -4.#&%2&)'(""72速度势%阴影'单位!#"(G !-4.#&和辐散风%箭矢'单位!G -4.#&%*&)!"""72速度势%阴影'单位!#"(G !-4.#&和辐散风%箭矢'单位!G -4.#&%,&以及("""72垂直速度%&'阴影"单位!#".+72-4.#&M E 5+%$:B 51B 44E /-4/F %2&'(""725B /$/#B -#E 23"B E 5"#F E B 3&%4"2&B &21B 24'0-E #4!&25$G &2-&D E -&F E B 3&%211/D 4'0-E #4!G -4.#&"%*&'(""72LB 3/,E #H $/#B -#E 23%4"2&B &21B 24'0-E #4!#"(G !-4.#&2-&&E LB 15B -#D E -&%211/D 4'0-E #4!G -4.#&"%,&!"""72LB 3/,E #H $/#B -#E 23%4"2&B &21B 24'0-E #4!#"(G !-4.#&2-&&E LB 15B -#D E -&%211/D 4'0-E #4!G -4.#&"2-&%&&("""72LB 1#E ,23LB 3/,E #H %4"2&B &21B 24'0-E #4!#".+72-4.#&/-#/K C J 7W常"西北太平洋存在纬向拉长的气旋式环流异常和位势高度负异常(该气旋环流异常北侧的东风异常削弱了西南气流"不利于将暖湿气流输送至西南地区%图+*&(同时"西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异常辐合%图!+,蓝天"等!!"##年夏季西南极端干旱事件及其成因图($KC J7W回归的("""72位势高度场%阴影'单位!&25$G&和风场%箭矢'单位G-4.#&M E5+($:B51B44E/-4/F("""725B/$/#B-#E23"B E5"#F E B3&%4"2&B&21B24'0-E#4!&25$G&2-&D E-&F E B3&%211/D4'0-E#4!G-4.#&/-#/KC J7W&*&)高层异常辐散%图&,&)受异常上升气流控制%图&&&"而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辐散)高层辐合)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图&,&(!"##年("""72风场及位势高度异常场%图)2&显示"自北太平洋至远东地区沿中高纬度存在*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异常波列结构及相应的位势高度异常(增强了远东地区的位势高度异常及反气旋环流异常"从而减弱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上述环流异常均不利于西南地区降水的产生(由!"##年夏季("""72涡度异常和波作用通量%图)*&可以发现":/44*H波能量由中纬度北太平洋自西向东沿北半球中高纬传播"在远东地区为能量的辐合区域"引起该地区位势高度正异常和反气旋环流异常(远东地区的反气旋环流异常则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不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向西南地区输送%图+,&(!"##年C J7W引起的上述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西南地区降水的产生(&(结论和讨论利用站点降水资料)海温资料和大气再分析资料"揭示了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和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并阐明了!"##年夏季期间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西南地区降水异常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呈现极端偏少的特征"区域平均降水距平为.!)"G G"比历史同期降水均值偏少近一半(降水负异常极小值区域主要位于滇)黔)桂三地交界处(!&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和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存在显著的偶极型相关关系"即和热带东北太平洋#,"Y/#!"Y O"(Y/!"Y C$呈正相关)和北半球中纬度太平洋##("Y/#)"Y O"+)Y/%(Y C$地区的海温呈负相关关系"将热带东北太平洋与北半球中纬度太平洋区域平均海温异常差值定义为东北太平洋偶极型指数%KC J7W&(!"##年KC J7W的值小于负!倍标准差"C J7W 表现为负位相的空间结构"即热带东北太平洋海温负异常"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正异常(+&C J7W负位相时"热带中东太平洋存在向西异常输送的水汽通量"西北太平洋存在气旋式的异常水汽输送"减弱了夏季西北太平洋气候态的反气旋式水汽输送"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的水汽减弱"同时西南地区为水汽异常辐散区域"不利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产生(%&!"##年夏季期间C J7W负位相"引起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存在纬向拉长的气旋式环流异常和位势高度负异常"该气旋环流异常北侧的东风异常削弱了中国南方的西南暖湿气流(中层:/44*H波能量由中纬度北太平洋自西向东沿北半球中高纬传播"在远东地区为能量的辐合区域"引起该地区位势高度正异常和反气旋环流异常(远东地区的反气旋环流异常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亦不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向西南地区输送%图'&"同时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辐散)高层异常辐合"受下沉气流控制(上述条件共同作用"引起!"##年夏季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偏少(需要说明的是"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经向模%C/1#"72,E F E,UB1E&E/-23U/&B"C7UU'8"E2-5 2-&V E G/-#"!""%&是北太平洋区域的主要模态之一(本文所提出的C J7W现象和C7UU是否存在联系/还注意到"尽管热带中东太平洋存在西风异常%图%2&"且热带西太平洋低层辐散)高层辐合"热带东太平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图%*),&"表现出J C=N的大气环流特征(但是C J7W和同期==I的相关%图!2&显示"C J7W现象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并无显著相关(有研究表明"C7UU可对J C=N产生影响%9G2H2"!"#,&"而C J7W是否可通过影响++,. All Rights Reserved.$$!"!#年##月$第%%卷$第&期图&$!"##年异常的'(""72位势高度%阴影'单位!&25$G &和风场%箭矢'单位!G -4.#&%2&)'(""72速度势%阴影'单位!#"(G !-4.#&和辐散风%箭矢'单位!G -4.#&%*&)!"""72速度势%阴影'单位!#"(G !-4.#&和辐散风%箭矢'单位!G -4.#&以及("""72垂直速度%&'阴影"单位!#".+72-4.#&M E 5+&$9*-/1G 23%2&'(""725B /$/#B -#E 23"B E 5"#%4"2&B &21B 24'0-E #4!&25$G &2-&D E -&F E B 3&%211/D 4'0-E #4!G -4.#&"%*&'(""72LB 3/,E #H $/#B -#E 23%4"2&B &21B 24'0-E #4!#"(G !-4.#&2-&&E LB 15B -#D E -&%211/D 4'0-E #4!G -4.#&"%,&!"""72LB 3/,E #H $/#B -#E 23%4"2&B &21B 24'0-E #4!#"(G !-4.#&2-&&E LB 15B -#D E -&%211/D 4'0-E #4!G -4.#&"2-&%&&("""72LB 1#E ,23LB 3/,E #H %4"2&B &21B 24'0-E #4!#".+72-4.#&E -!"##J C =N 进而影响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亦不清楚(C J 7W 通过影响北半球中纬度遥相关波列影响远东地区位势高度异常"并调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而北半球沿中纬度传播的遥相关是否和环球遥相关%8R I '@0/B #23+"!"!"&存在联系尚不清楚(上述问题均有待进行深入研究(%+,蓝天"等!!"##年夏季西南极端干旱事件及其成因图)$!"##年夏季("""72异常位势高度场%阴影'单位!&25$G&和异常风场%箭矢'单位!G-4.#&%2&以及涡度异常%阴影'单位!#"&4.#&和波作用通量%箭头'单位!G!-4.!&%*&M E5+)$%2&("""722*-/1G235B/$/#B-#E23"B E5"#F E B3&%4"2&B&21B24'0-E#4!&25$G&2-&2*-/1G23D E-&F E B3&%211/D4'0-E#4!G-4.#&"2-&%*&L/1#E,E#H2-/G23H%4"2&B&21B24'0-E#4!#"&4.#&2-&D2LB2,#E/-F30)%211/D4'0-E#4!G!-4.!&E-40G!G B1!"##图'$!"##年夏季C J7W异常影响大气环流机制M E5+'$UB,"2-E4G/F C J7W2-/G23H2F F B,#E-52#G/4$"B1E,,E1,032#E/-E-40G G B1!"##参考文献%%232425627&9G2H2W;"!"#,+I"B72,E F E,G B1E&E/-23G/&B2-&J C=N!21B LE B D#;$+801183E G8"2-5B:B$"(%%&!!,&!+")+&/E!#"*#"")%4%"&%#!"#,!""#%!!)+8"E2-5;8A"V E G/-#W;"!""%+9-23/5/0472,E F E,2-&9#32-#E,G B1E&E/-23G/&B4/F#1/$E,232#G/4$"B1B!/,B2-L21E2*E3E#H#;$+;83E G2#B"#)%!#&!%#%+!%#('+&/E!#"*##)(%.,3E%,(+*#+W E-5:X"@E;7"I4B-5>A"B#23+"!"#(+I"B V E,#/1E2G/&B E-#"B C/1#"72,E F E,3E-(E-5B)#12#1/$E,234B23B LB3$1B4401B L21E2#E/-4#/J C=N#;$+;R B/!$"H4:B4!9#G/4"#!"%#&!!)!%(+&/E!#"*#""!%!"#%;W"#+W E-5:X"@E;7"I4B-5>A"B#23+"!"#)+;/E-#E G$2,#/F C/1#"2-&=/0#"72,E F E,B)#12#1/$E,232#G/4$"B1E,L21E2*E3E#H/-#"B/-4B#/F J C=N B LB-#4 #;$+;R B/$"H4:B4!9#G/4"#!!%#&!!),!!,'+&/E!#"*#""!%!"#&;W"!(("!+段海霞"王素萍"冯建英"!"#!*!"##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干旱气象"+"%#&!#+&!#%)+$W02-A T"O2-5=7"M B-5;>"!"#!+C2!#E/-23&1/05"#4E#02#E/-2-&E#4E-F30B-,B2-&,204B4E-!"###;$+;91E&UB#B/1"+"%#&!#+&!#%)+%E-8"E-B4B&+胡杨"金大超"米热阿衣-台来提"!"#,*#,,#和#,,%年南京夏季降水异常与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成因#;$+大气科学学报"%!%%&!((!!(&#+$A0>";E-W8"UE1B2HE-I"!"#,+:B32#E/-4"E$/F C2-.E-540G G B1$1B,E$E#2#E/-2-/G23H2-&40*#1/$E,23C/1#"B24#72,E F E,==I9(+,. All Rights Reserved.$$!"!#年##月$第%%卷$第&期E-#,,#2-&#,,%2-&E#4,204B4#;$+I12-49#G/4=,E"%!%%&!((!!(&#+&/E!#"*#+')'%.+,-(E+&'())*+!"#'"+!,""#+%E-8"E-B4B&+ A02-5:"@E O"#,')+6-F30B-,B/F"B2#4/01,B2-/G23H/LB1#"B#1/$E,23D B4#B1-72,E F E,/-#"B40*#1/$E,23"E5"/LB1J24#94E2#8$%%8/-F/-#"B5B-!B123,E1,032#E/-/F J24#94E2+8"B-5&0!8"E-B4B9,2&B G H/F=,E B-,B4!%"!(#+李鹏飞"赵昕奕"!"#+*!"",.!"##年中国西南五省的降水异常#;$+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7M"<"2/T>"!"#++ 9-23H4E4/-#"B$1B,E$E#2#E/-2-/G23E B4E-4/0#"D B4#/F8"E-2F1/G!"",#/!"###;$+9,#2=,E C2#]-E L7B(E-"%,%&&!#"'+!#",)+&/E!#"*#+!",%.+"%),!'"!+*!"#+*#%++%E-8"E-B4B&+@0/U"@20C8"<"2-5O"B#23+"!"!"+=0G G B1"E5"#B G$B12#01B B)#1B G B4/LB18"E-23E-(B&#/#"B72,E F E,G B1E&E/-23G/&B#;$+;83E G2#B"++%#%&!(,"(!(,#)+&/E!#"*##)(%.,3E!&!#,!"%!(*#+吕纯月"管兆勇"黄垭飞"!"!#*#,&#.!"#'年西南地区夏季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联系#;$+大气科学学报"%%%%&!()+!('%+$@a8 >"R02-<>"A02-5>M"!"!#+V21E2#E/-,"212,#B1E4#E,4/F40G G B1&1/05"#E-=/0#"D B4#8"E-22-&E#41B32#E/-4"E$D E#",E1,032#E/-2-/G23E B4F1/G#,-&!"#'#;$+I12-49#G/4=,E"%%%%&!()+!('%+&/E!#"*#+')'%.+,-(E+&'())*+!"!#"##%""#+%E-8"E-B4B&+C E##2I"#,')+8/-LB,#E LB2,#E LE#E B4E-#"B#1/$E,23D B4#B1-72,EF E,2-&#"B E1E G$2,#/-#"B C/1#"B1-A BG E4$"B1B40G G B1,E1,032#E/-#;$+;UB#B/1=/,;2!$2-"&(%+&!+)+!+,"+钱代丽"管兆勇"徐菊艳"!"!#+基于热带印!太海温异常主要模态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预测模型构建#;$+大气科学学报"%%%+&!%"(!%#)+ X E2-W@"R02-<>"T0;>"!"!#+71B&E,#E/-G/&B34F/140G G B1#E G B OB4#B1-72,E F E,=0*#1/$E,23A E5"*24B&/-#"B3B2&E-5==I9G/&B4E-#"B#1/$E,236-&/!72,E F E,4B,#/1#;$+I12-49#G/4=,E"%%%+&!%"(!%#)+&/E!#"*#+')'%.+,-(E+&'())*+!"!""++#"#"+%E-8"E-B4B&+秦剑"琚建华"解明恩"#,,)+低纬高原天气气候#U$+北京!气象出版社!#")!##)+$X E-;";0;A"T E BU J"##,)+@/D32#E#0&B$32#B20D B2#"B12-& ,3E G2#B#U$+S B E.E-5!8"E-2UB#B/1/3/5E,2371B44!#")!##)+%E-8"E-B4B&+I2(2H2?"C2(2G012A"!""#+9F/1G032#E/-/F2$"24B!E-&B$B-&B-#D2LB!2,#E LE#H F30)F/14#2#E/-21H2-&G E512#/1H'024E5B/4#1/$"E,B&&E B4/-2K/-23!3H L21HE-5*24E,F3/D#;$+;9#G/4=,E"('%&&!&"'!&!)+&/E!#"+##)(%#(!"!"%&,%!""#&"('5"&"'!2F/2$E3!+"+,/'!+陶云"张万诚"段长春"等"!"#%+云南!"",.!"#!年%年连旱的气候成因研究#;$+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2/>"<"2-5 O8"W02-88"B#23+"!"#%+83E G2#E,,204B4/F,/-#E-0/04&1/05"#/LB1>0--2-71/LE-,B F1/G!"",#/!"#!#;$+;>0--2-]-E L C2#=,E J&"+&%&&!'&&!')%+%E-8"E-B4B&+O2-58"O2-5S"82/;"!"#,+]-$1B,B&B-#B&C/1#"B1-A B G E4$"B1B#1/$E,23,H,3/-B5B-B4E4E-!"#'4"2$B&*H40*#1/$E,23D21G E-5E-#"B C/1#"72,E F!E,2-&#"B C/1#"9#32-#E,#;$+R B/$"H4:B4@B##"%&%!!&!#++!)!#+++)+&/E!#"*#"!,%!"#,53"'(%"&+. All Rights Reserved.王嘉媛"胡学平"许平平"等"!"#(+西南地区!次秋冬春季持续严重干旱气候成因对比#;$+干旱气象"++%!&!!"!!!#!+$O2-5;>"A0T7"T07 7"B#23+"!"#(+8/G$212#E LB2-23H4E4/F,3E G2#E,,204B2*/0##D/,/-#E-0/044B LB1B&1/05"#B LB-#4E-4/0#"D B4#8"E-2#;$+;91E&UB#B/1"++%!&!!"!!!#!+&/E!#"*##)((%.+E44-+#""&!)&+,%!"#(&!"!!"!"!+%E-8"E-B4B&+王晓敏"!"#!+中国干旱化趋势及西南极端干旱成因研究#W$+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O2-5TU"!"#!+W1HE-5#1B-&/LB18"E-22-&#"B$/44E!*3B,204B4/F B)#1B G B&1/05"#E-=/0#"D B4#8"E-2#W$+C2-.E-5!C2-.E-5]-E LB14E#H/F6-F/1G2#E/-=,E B-,B`I B,"-/3/5H+%E-8"E-B4B&+王晓敏"周顺武"周兵"!"#!*!"",%!"#"年西南地区秋冬春持续干旱的成因分析#;$+气象"+'%##&!#+,,!#%")+$O2-5T U"<"/0=O"<"/0S"!"#!+82042#E LB2-23H4E4/F,/-#E-0/04&1/05"#E-=/0#"D B4#8"E-2F1/G20#0G-!"",#/4$1E-5!"#"#;$+UB#B/1U/-"+'%##&!#+,,!#%")+%E-8"E-B4B&+王旭栋"管兆勇"周游"!"#)+夏半年热带太平洋中部型海温异常与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对同期中国东部降水的共同影响#;$+大气科学学报"%"%&&!)+)!)%'+$O2-5T W"R02-<>"<"/0>"!"#)+8/G*E-B&E-F30B-,B4/F#1/$E,23,B-#12372,E F E,==I92-/$E,236-&E2-N,B2-S24E-U/&B/-$1B,E$E#2#E/-E-J24#B1-8"E-2&01E-540G G B1"23F!HB21#;$+I12-49#G/4=,E"%"%&&!)+)!)%'+&/E!#"*#+')'%.+,-(E+&'())*+!"#&"##'""#+%E-8"E-B4B&+杨金虎"张强"王劲松"等"!"#(+近&"年来西南地区旱涝变化及极端和持续性特征认识#;$+地理科学"+(%#"&!#+++!#+%"+$>2-5;A"<"2-5X"O2-5;="B#23+"!"#(+J)#1B G B2-&$B14E4#B-#F B2#01B/F&1/05"#2-&F3//&/F=/0#"D B4#8"E-2E-$24#&"HB214#;$+=,E R B/51=E-"+(%#"&!#+++!#+%"+&/E!#"*#+!%,%.+,-(E+454+!"#(*#"*"#)+%E-8"E-B4B&+赵尔旭"赵刚"琚建华"等"!"##+热带季风气团的活动对云南雨季的影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JT"<"2/R";0;A"B#23+"!"##+6G$2,#4/F2,#E LE#H/F#1/$E,23G/-4//-2E1G244/-#"B12E-H4B24/-/F>0--2-#;$+;>0--2-]-E L C2#=,E"++%%&!%!'!%++"%+'+%E-8"E-B4B&+<"2E;"A02-5;"=0S"B#23+"!"#)+6-#B-4E#H!21B2!&012#E/-2-23H4E4/F&1/05"#4E-8"E-2#,&".!"#+#;$+83E G W H-"%'%#%!&!#(#!#&'+<"2-5U;"A B;>"O2-5S@"!"#++J)#1B G B&1/05"#,"2-5B4E-=/0#"D B4#8"E-2F1/G#,&"#/!"",#;$+;/01-23/F R B/512$"E,23=,E B-,B4"!+%#&!+!#&+张梦珂"金大超"!"#,*!"#(年夏季东亚和南亚降水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机理#;$+大气科学学报"%!%(&!)%(!)(%+$<"2-5U ";E-W8"!"#,+:B32#E/-4"E$/F J24#2-&=/0#"94E240G G B1$1B,E$E#2#E/-2-/G23E B4D E#"#1/$E,2372,E F E,==I9E-!"#(2-&E#4G B,"2-E4G4#;$+I12-49#G/4=,E"%!%(&!)%(!)(%+&/E!#"*#+')'%.+,-(E+&'())*+!"#,"+!!""#+%E-8"E-B4B&+&+,。
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过度对水资源的开采,森林植被的破坏。
特别的近几年对水利发电厂的大量建设,极度破坏了本地区的生态平衡。
大家可以查一下。
自从三峡工程开始后,西南地区有多少这样的工程在建。
这些工程建设没有多长时间。
西南就开始干旱了,西南地区干旱都和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对滇池围海造田,没几年在78滇池都见过底。
呼吁对大自然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开发,这些开发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平衡是一种严重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新的平衡。
一、干旱灾害及其分类干旱灾害是指在足够长的时期内,因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份亏损,河川流量减小,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是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蓄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从学科观点看,干旱可分为四大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二、干旱产生的原因干旱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
除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戈壁、沙漠地区)造成当地缺水少雨之外,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气环流异常,海气和陆气相互作用会导致降雨偏少,蒸发加剧,这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
干旱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
一般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
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
三、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特征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区域、季节和年际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云南,广西,四川,贵州,重庆集中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这五个省区市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另外,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已经达到2043万人,也是主要集中在西南五省区市。
像云南大部和广西、贵州这些地区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并且目前仍在发展。
严重干旱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核心提示西南大旱致全国六成水电告急,多地火电机组吃力。
南方电网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各地用电出现紧张局面,给群众生活和抗旱造成困难。
四川部分火电厂库存量已低于7天警戒线,广西干旱已致九成水电“瘫痪”。
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电力运行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今年国内部分地区仍将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可能。
尽管没有“点名”,但云南、贵州、四川等“水电大省”如今已捉襟见肘,不得不靠外省调电缓解供应紧张态势。
四川某电力公司原料供应科负责人2日对记者说,目前四川部分火电厂的电煤库存已接近“警戒线”。
多地外调电力救急事实上,连日来的严重旱情已经使得不少西南地区饱受煎熬,部分水电机组几近停产,各地水电发电量大大低于历史同期。
随之而来的是火电需求大幅攀升,电煤再一次吃紧,电厂电煤库存也随之紧张起来。
在四川,部分电厂库存量已低于7天的警戒线,而广西,干旱已致九成的水电陷入了“瘫痪”。
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为尽量支援西南,华中电网在国家电网调度下,组织了电力支援西南。
其中,100万千瓦电力来自江西、河南火电,100万千瓦由三峡水电输入。
专家测算,干旱至少会使全国60%以上的水力发电遭受严重影响。
资料表明,2009年西南五省(市、区)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比重达到44.7%。
电煤库存逼近“警戒线”国家电网专家测算,若按正常年份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比重12%计算,则本次干旱将每月新增电煤需求3.5%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一旦额外增加电煤需求,极易打破此前电煤供应平衡态势,从而引发煤价上涨,进而影响全国的供电形势。
中国云南、广西、重庆、四川和贵州五省市,面对特大旱灾,全国逾六千万人受灾,受灾耕地逾一亿亩,经济损失二百多亿元人民币。
天灾背后有人为因素。
前水利部长钱正英近年以来早就反思,过去没有认识到首先需要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只研究开发水源,而不注意提高用水的效率与效益,犯了错误。
中国学术界早就对滥建大坝和造纸商滥植"生态杀手"桉树提出警告,但官员长期忽视,种下祸根。
/来自中华网社区/旱魔肆虐,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干裂。
二零一零年春天,中国北方的沙尘暴还没有远去,西南五省严重的干旱又席卷而来。
零九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致使云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
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
干旱的趋势已延伸至湖南、广东、甘肃、河北、山西、宁夏和西藏等地区,长江上游已出现罕见枯水位。
严峻的特大旱灾百年一遇,令人触目惊心。
西南五省的旱情,造成生态环境恶劣,民众生活困难,春耕生产损失重大。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披露的最新统计,截至三月二十六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点一四亿亩,其中西南五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九千五百万亩,全国有二千三百七十二万人、一千五百五十五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旱情影响西南地区春耕春播已成定局。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受灾林地达七千八百八十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一百多亿元人民币(约十五亿美元)。
外界估计总经济损失至少二百多亿人民币,全国受灾人口逾六千万。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三月二十六日指出,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三月二十七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最近几天西南旱区有小雨,只是局部缓解旱情,西南旱情根本得到缓解至少要到五月下旬。
2019年《西南为何如此干旱》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西南为何如此干旱》阅读附答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南为何如此干旱①201X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
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
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②据有关专家称,此次西南气象干旱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③持续时间长。
201X年9月中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5个月。
在这次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贵州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50天,平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32天,为历史第二多;四川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25天,为历史第七多。
④影响范围广、程度重。
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201X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百分比也达到了81%。
⑤灾害影响重。
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
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西南干旱
西南地区干旱是指中国西南地区长期缺乏降水水资源,导致土地和植被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西南干旱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其中以云南和贵州最为突出。
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天气系统影响: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山和高原地带,云雾频繁,气候湿润度低,降水相对较少。
同时,在夏季风较弱的情况下,气候干燥且缺乏有效的降水供应。
2. 地形和地势差异:西南地区地势高差大,从高山地区到盆地地区,地形起伏剧烈,地表水流很快,灌溉和水资源调控相对困难。
3.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重度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面临巨大压力。
西南地区干旱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缓解西南地区干旱问题,政府需要加大水资源的调节和利用力度,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
同时,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应对干旱的能力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