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作者:付琴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大出血手术时的急救护理。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剖宫产大出血抢救患者21例,总结手术全程的急救护理配合。
结果:21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母婴死亡。
结论:严密的组织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中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大出血;抢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09—01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来势凶猛,是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
密切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做好剖宫产手术大出血的抢救配合是每个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
1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 月共行剖宫产手术2436例。
术中出血量800~6500ml共21例,其中800~2000ml共9例,2000~6500ml共12例。
抢救开始至结束时间1h~2h30min不等。
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因素[2])13例,子宫收缩乏力(胎儿过大、双胎、子宫肌瘤等因素[2])8例。
有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
2抢救措施热盐水纱布子宫按摩、填塞,1#可吸收线缝扎止血,结扎子宫动脉,子宫次全切除手术。
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立止血、凝血酶等药物的应用,同时快速补充血容量,输入红细胞、冰冻血浆、新鲜全血等抢救休克,预防并发症。
3 手术护理配合3.1术前准备用物准备我们均提前做好术前一切用物、设备准备。
细心周全,避免患者看到、听到工作人员忙碌频繁走动,忙于调试仪器设备发出噪声,以防不良刺激影响患者情绪。
3.2 术中配合3.2.1成立抢救小组一旦出现剖宫产大出血,立即报告护士长组织抢救,由护士长指定护理骨干1~2名和本台手术巡回护士成立抢救小组,配合抢救。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产后出血是导致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1]。
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及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情况也随之增高。
术中大出血已成为产科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往往病情危急,产妇常有生命危险,需分析原因,当机立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
多年来根据我在剖宫产术中的经验,直视下观察子宫出血的真正原因,从而总结了我们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体会,下面我们把2005年至2012年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35个病例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从2005年1月~2012年3月一共处理了35例,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在400ml以上的产妇,在35例病例中,年龄在19~41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20例,其中子宫收缩乏力16例,前置胎盘9例,胎盘早剥7例,子宫下段裂伤3例。
1.2 出血原因35例产妇除胎盘早剥7例外,其余16例最初出血都是子宫整体收缩乏力、胎盘剥离面出血,经宫体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等处理后随着宫体的收缩血窦关闭,主要表现为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下段损伤出血。
具体情况如下。
1.2.1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术中出血的首要原因,常由产妇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难产、产妇体力消耗、合并贫血和妊高症等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如巨大儿,双胎或多胎,羊水过多等。
处理方法有宫体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必要时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如仍然有活动性出血则结扎子宫动脉或行子宫切除。
在我们多年工作中发现经过宫体注射、静脉滴注宫缩素,子宫体按摩等方法促进子宫收缩后,宫体部的大部分血窦随着子宫的收缩而关闭,而最后出血的部位主要是子宫中下段。
在本人所观察到的病例中有8例单纯是子宫下段收缩乏力,5例是下段胎膜剥离面出血,3例是在取胎头时反复摩擦致下段内膜的损伤广泛渗血。
产后出血护理的心得体会作者:王春燕张志惠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5期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ml,为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一3%.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预后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严重危及产妇生命。
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基层医院产科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
短期内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
需要注意在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可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此时仍需要严密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
临床中往往存在当失血到一定程度出现失代偿表现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才引起重视,这样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
此外,如产妇原已患贫血,即使出血不多,亦可发生休克,且不易纠正。
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2.护理2.1产前干预重视产前检查,对有难产史、剖宫产、双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前置胎盘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进行专案管理。
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孕妇自我监护,督促其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提前入院分娩。
2.2产时干预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适时在宫缩时进行肛查,了解宫颈软硬度、厚薄、宫颈扩张程度、是否破膜、盆腔大小和胎头下降情况,及时发现产程延长和停滞。
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工作和产后出血的防范措施,鼓励产妇进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食物,并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督促或协助产妇及时排便或排尿,以免影响宫缩。
采用深呼吸、心理安慰、情感支持等措施缓解产妇的疼痛不适、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其分娩的信心。
第二产程探索广泛皮肤剥脱伤患者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改进重点观察胎心变化,科学接生。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护理配合体会剖宫产术(即腹产)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的分娩方式,而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出血的风险。
大出血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抢救护理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护士的角度出发,谈谈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护理配合的体会。
首先,抢救护理的配合需要提前的准备和沟通。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与医生和其他配合人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准备工作,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行动计划。
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其次,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
剖宫产手术时,护士要全程陪同并监护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
一旦发现产妇有大出血的迹象,护士要快速采取措施,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同时,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紧急调配血液制品。
大出血时,血液的丢失会使产妇体内的血容量骤减,这时就需要通过输血来维持产妇的血容量。
护士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安排输血,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血液制品的输注速度和效果,及时调整输血方案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此外,护士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剖宫产手术一般需要多个专业人员配合进行,包括麻醉师、护士、助产士等。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其他的医疗人员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密切沟通,确保抢救措施的顺利进行。
尤其是在手术室内,因操作空间狭小,交流困难,护士需要通过简明扼要的话语和手势,与其他人员紧密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抢救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即使成功抢救了大出血,但是产妇仍然需要继续接受后续的护理。
护士需要关注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包括盆底肌肉的恢复、切口的愈合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
同时,护士还需要给产妇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提供相关的产后康复指导,以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护理的配合体会是一项需要密切配合和默契合作的工作。
护士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准备工作的规划和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紧急调配血液制品、有效协调和沟通以及后续的护理工作来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总结我们对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方法和体会。
并对在我院住院的35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产妇已出现先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17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标签:产后出血;预防;监测;抢救;护理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生命。
目前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且近年来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死因。
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妇幼保健、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35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做法和体会,以供同行共同探讨。
1临床资料2003~2006年在我院住院产妇,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35例。
其中在本院分娩33例,外院分娩以产后出血转入院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28岁。
2例为双胞胎妊娠,其余为单胎妊娠。
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吸引产1例,臀位吸引2例,顺产12例。
出血量:800~1000mL18例,1100~1300mL5例,1400~1600mL5例,小于1700mL7例。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7例(占77.1%),胎盘因素3例(占8.5%),子宫破裂2例(占5.7%),软产道损伤3例(占8.5%)。
有妊娠合并症1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31例。
有产前检查30例,无5例。
转归:治愈32例(占91.4%),死亡2例(占5.7%),转院1例(占2.8%)。
2典型病例潘**,女,38岁,以妊2产1宫内妊娠39+6周,双胎,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度贫血于2003年4月30日入院。
护理体检:T36.3℃,P80次/分,R20次/分,BP18/12KPa,双下肢浮肿+++,阴道无流血,胎膜未破,宫高47Cm,腹围119cm,胎方位:ROT/LSA,胎心音140、144次/分,皮肤无黄疸,无不良生育史,生活习惯,俩便无异常,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良好,对新生儿性别无要求,对疾病认识缺乏,对治疗方案能理解和配合,对分娩的疼痛耐受性较差,心里紧张,原因为双胎妊娠,水肿,血压高,焦虑,担心分娩不顺利。
剖宫产术中出血59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剖宫产术中出血59例的治疗方法。
结果:59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5例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取得成功除5例行子宫切除术挽救了患者生命。
结论: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时宫腔纱条填塞适宜在基层医院应用。
当保守治疗失败时为抢救产妇生命子宫切除术是最快、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后出血宫腔填塞子宫切除术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手段对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术中出血问题越来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现就我院近年来对剖宫产术中出血59例的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在59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病例中除5例子宫切除外其余5例均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6年1月~8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总人数96例剖宫产1189例占分娩总人数的17%。
在1189例剖宫产手术中发生产后出血59例发生率96%其中首次剖宫产8例占816%第次剖宫产1例占169%第次剖宫产1例。
孕周~周平均86周。
初产妇1例经产妇18例年龄~9岁平均6±5岁孕次1~8次平均孕次6±1次。
出血量:术中出血量的统计采用容积法和面积法测量平均出血量15±5ml5~6ml。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按妇产科学诊断标准[1]产后小时内出血量>5ml为产后出血。
剖宫产指征:在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59例中前置胎盘1例产程异常包括产程停滞或产程延长1例瘢痕子宫6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胎儿宫内窘迫5例双胎妊娠例胎位异常例头盆不称例胎盘早剥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例羊水过少例无指征剖宫产例。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最高为6例占61%。
其后依次为胎盘因素为15例占5%。
重度子痫前期5例占8%。
其他如手术困难、子宫切口裂伤等占5%。
术中处理宫缩剂的应用:所有剖宫产病人常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u。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体会
【摘要】对2007年1月—2008年7月我院1351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14例病人术中抢救配合进行分析。
体会到:严密的组织管理,术前充分的评估,抢救准备,术中的有效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大出血;抢救;护理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来势凶猛,是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
密切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做好剖宫产手术大出血的抢救配合是每个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8年7月共行剖宫产手术1351例。
术中出血量800~6500ml共14例,其中800~2000ml共6例,2000~6500ml 共8例。
抢救开始至结束时间1h30min~3h45min不等。
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因素[2])9例,子宫收缩乏力(胎儿过大、双胎、子宫肌瘤等因素[2])5例。
有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
2 抢救措施
热盐水纱布子宫按摩、填塞,0#可吸收线缝扎止血,结扎子宫动脉,子宫次全切除手术。
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立止血、凝血酶等药物的应用,同时快速补充血容量,输入红细胞、冰冻血浆、新鲜全血等抢救休克,预防并发症。
3 手术护理配合
3.1 建立抢救小组一旦出现剖宫产大出血,立即报告护士长组织抢
救,由护士长指定护理骨干1~2名和本台手术巡回护士成立抢救小组,配合抢救。
由本台巡回护士负责采集血标本、给药、加液、输血等工作,由护理骨干取血和对外联系、抢救药品和物资的准备和补充。
3.2 重视预防病人入手术室后评估病人的情况,仔细询问病史,查看病历,充分估计病情,对有潜在大出血高危因素的病人(多孕多产、盆腔炎、胎儿过大、双胎、妊高征)术前准备好热盐水、填塞纱条、子宫刮匙。
并与检验科血库联系备好血源,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和物资,16#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连接静脉三通。
3.3 管理好静脉输液通道巡回护士固定好病人输液的手,避免因病人躁动留置针滑脱,保证静脉输液通畅。
合理安排各种液体与药物的及时输入。
由于产科出血来势凶猛,短时间出血量大,在血液制品未及时到位时应快速输入林格氏液和血浆代用品(如贺斯或菲克雪浓)。
加压输血、输液时,密切监测防止空气入血管。
输血、输液过程中做好查对工作,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4 准确评估失血量胎儿取出后观察并记录羊水量,观察胎盘剥离情况,随时观察台上和吸引瓶血量,与器械护士一起尽可能准确评估失血量,为手术中补充液体和输血提供依据。
3.5 术中病情观察和监测观察病人子宫收缩情况和生命体征,记录病人尿量。
正确收集各种检验标本,监测血常规、电解质和凝血酶原时间,随时评估病人整体情况警惕休克和DIC发生。
随时准备配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6 产妇心理支持遇产妇大出血,应保持镇静,安慰病人,注意为
病人保暖,库血应加温后再输入,及时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帮助。
4 体会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情况危急,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出血,使产妇血压很快下降进入休克状态。
快速有效的补充体液和血浆代用品,及时输入红细胞、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举措,抢救中的严密组织管理,明确分工是抢救有效迅速的保证,扎实的业务基础,过硬的技术操作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