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作者:孙亚英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武汉: 4300651.目的:掌握血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血糖的正常范围及意义;熟悉调节血糖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2.方法:家兔动物实验。
获取家兔注射激素前后的血液样本并对其进行血糖测定。
邻苯甲胺方法测定血糖浓度。
3.结果:注射肾上腺素后的家兔血糖水平较注射前有明显上升。
最终得出注射肾上腺素前血糖浓度=89.34mg%,注射后血糖浓度=117.26mg%。
同样,注射胰岛素后的家兔血糖水平较注射前则有明显下降。
注射胰岛素前家兔空腹血糖含量为90.0mg%,注射胰岛素后为71.7mg%。
4.结论:调节血糖类激素对血糖水平有显著地影响。
关键词:血糖浓度,激素,测定。
实验采取前后对照的方法,对家兔注射肾上腺素,并通过耳缘静脉采血,获取激素注射前后的血液样本,采用邻甲苯胺法处理样本,最终与标品比色得出结论。
原理:1.调节血糖的激素有:胰岛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和甲状腺素等。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其他激素均使血糖升高。
2.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机制主要作用于肝细胞膜受体,通过cAMP-蛋白激酶系统激活肝磷酸化酶,同时抑制糖原合成酶,导致肝糖原分解加速。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是:降低肝细胞cAMP水平,从而抑制肝磷酸化酶,激活糖原合成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诱导糖酵解关键酶类的合成,阻遏糖异生关键酶的合成;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等组织的异化扩散,促进糖的利用。
3.血液中的葡萄糖,在热的冰醋酸溶液中可脱水生成5-羟甲基-2-呋喃甲醛(或称羟甲基糠醛)。
后者在与邻甲苯胺缩合,生成蓝绿色的西夫式碱(Schiffbase)。
其色泽的深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与同样处理的标准葡萄糖溶液比色,即可求得待测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材料:空腹15h左右2~3kg家兔一只。
刀片,草酸钠,小烧杯,肾上腺素(1mg/ml),碘酒,消毒酒精棉签。
实验十一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目的】1.掌握血糖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掌握血糖的正常范围及意义。
3.熟记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并解释其作用机制。
【原理】人和动物体内的血糖浓度均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这是由于体内存在多种激素及调节物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使糖酵解、糖氧化、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脂肪合成与分解等代谢途径协同进行。
胰岛素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降低血糖:①促进肌肉、脂肪细胞的载体转运葡萄糖人内;②抑制蛋白激酶A,继而使糖原磷酸化酶活性降低:激活糖原合酶脱磷酸酶,从而使糖原合酶活性升高,加速肌肉、肝脏的糖原合成;③通过第二信使间接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加速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④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性,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合成蛋白质,从而降低糖异生;⑤抑制脂肪动员,促进糖有氧氧化。
肾上腺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起升高血糖的作用。
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作用迅速而明显,它通过与肝和肌肉细胞膜受体结合而激活磷酸化酶,产生级联放大效应,从而加快糖原的分解、肝释放葡萄糖、肌肉输出乳糖供肝糖异生等,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本实验观察家兔在注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前后空腹血糖浓度的变化。
血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首先用钨酸钠及盐酸沉淀血清中的蛋白质,制备血滤液。
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血滤液中的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并产生1分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被偶联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放出氧,氧将试剂中的4-氨基安替吡啉偶联酚(还原性氧受体)的酚氧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此溶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葡萄糖溶液进行比色测定,即可求出血糖含量。
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葡萄糖酸+H202过氧化物酶H20——————>H20+02O2+4-氨基安替吡啉偶联酚——————>醌类化合物(红色)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特异性较高,能干扰测定结果的物质较少,如溶血样本血红蛋白浓度达lOg/L、黄疸样本胆红素浓度达342Um以及样本中所含的少量尿素、肌酐、甘油三脂等均不影响测定结果。
参与血糖调节的其他激素
(1)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
它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是: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同胰岛素的反应相反,有些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亮氨酸等都可以引起生长抑素的分泌。
生长抑素很可能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具有作用,由于生长抑素度对血糖浓度升高发生反应,因此可作为一个制动器以维持胰岛素分泌的速度与血糖浓相适应。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一起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促使蛋白质、脂肪在肝脏内转变为糖元和葡萄糖。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刺激时(创伤、缺氧、疼痛、感染、剧烈的环境温度变化等)、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增强,使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从而改变机体的代谢状况,提高对这些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自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教案
神经和激素对血糖代谢的控制
正常机体血糖水平总是处于80~120 mg范围之内,当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大致高达160~180 mg时,便可从尿中排出。
所以这范围是肾排糖阈值。
神经和激素对血糖浓度有调节作用。
血糖低于70毫克%时,或由于过度兴奋、激动时,均可刺激延脑第四脑室“糖中枢”的反射性兴奋,这种兴奋传至肝脏,使部分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另外,刺激交感神经有同样的效果。
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时,神经冲动发出的信号减弱,于是糖原分解减慢。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周雅琳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1101班湖北武汉430065【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并解释其作用机制方法:邻甲苯胺法。
结果:注射胰岛素的家兔血糖浓度降低,注射肾上腺素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
结论: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肾上腺素血糖浓度升高。
【关键词】胰岛素;肾上腺素;血糖所谓血糖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水平相对恒定,在神经激素调节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调节血糖的激素有:胰岛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和甲状腺素等。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其他激素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
1.材料与方法1.1药物和化学试剂:肾上腺素(1㎎/ml);胰岛素(5单位/ml);碘酒、消毒酒精;饱和硼酸溶液;邻甲苯胺-硼酸(O-toluidine-Boric acid,O-TB)试剂;5%三氯醋酸;饱和苯甲酸;标准葡萄糖贮存液(1.0ml=10㎎葡萄糖);标准葡萄糖应用液(1ml=0.1㎎葡萄糖)1.2实验仪器与设备:低速离心机;722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注射器;1.3 实验步骤:(1)取正常家兔两只,实验前使其预先饥饿14~16小时,从耳缘静脉取血使血液滴入盛有草酸钠抗凝剂的小烧杯中,边收集边摇匀以防血液凝固;(2)取空腹血后给其中一只家兔注射胰岛素(剂量为5单位/公斤体重),记录时间半小时后再从耳缘静脉取血。
分别测定注射胰岛素前后血糖浓度;(3)给另一只家兔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剂量0.5㎎/每只动物)。
记录注射时间,并与半小时后采血。
分别测定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糖浓度;(4)三氯醋酸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去抗凝血0.4 m,用滤纸擦净粘附于吸管尖端外表面的血,然后放入以洁净的小试管中(要求吸管内壁不要粘附血液),并用吸耳球将管尖剩余血液吹入试管中。
再加入5%三氯醋酸3.6 ml,边加边摇匀。
3000rmp离心5分钟,上清液极为无蛋白血滤液。
对于使用激素的患者,血糖控制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考标准:对于因病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13.9 mmol/L。
对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6.0~8.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11.0 mmol/L。
对于重症患者或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建议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并非绝对,具体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在使用激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休克及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一、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休克【实验原理】胰岛素过量可致低血糖,低血糖反应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严重的低血糖亦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因缺少能量来源,出现许多功能障碍。
本实验在腹腔注射过量的胰岛素的同时,将小鼠置于37~38℃恒温水浴箱,加速小鼠体内糖的消耗,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再给予20%葡萄糖注射液,以观察其抢救效果。
【实验目的】观察胰岛素性低血糖反应【实验对象】小鼠【实验药品及器材】恒温水浴箱,烧杯,注射器,胰岛素,20%葡萄糖注射液。
【实验步骤】1、调节恒温水浴箱的温度,使之保持在37~38℃,并将烧杯置于水浴箱中。
2、取禁食不禁水的健康小白鼠2只,称重后标记,甲鼠腹腔注射胰岛素10U/10g,乙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将两鼠放置于恒温水浴箱内的不同烧杯中,观察甲乙小鼠有何变化。
3、当出现惊厥时(注射胰岛素后20~30min后,表现为尾上翘或双后肢强直性伸直),迅速把预先准备好的20%的葡萄糖0.5~1ml腹腔注射,并观察小白鼠的活动有何改变。
二、激素及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实验原理】参与血糖浓度调节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一类是升高血糖的激素,这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胰岛素,是主要的降血糖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产生,其主要作用有: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②促进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③促进糖氧化和分解,加速糖的利用;④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储存;⑤阻止糖异生作用。
高血糖、高氨基酸、胰泌素、胰升糖素和迷走神经兴奋等都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激素,由胰岛A细胞产生,其主要作用有:①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促进糖异生作用;②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
低血糖、低氨基酸可刺激胰高血糖素释放。
肾上腺素主要促进糖原分解,为细胞提供葡萄糖的来源。
实验五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掌握GOD-POD法测定血糖的原理及方法。
2.观察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3.了解家兔耳缘静脉取血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人体生理血糖水平维持在3.89~6.11mol/l。
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3.血糖的激素调节降低血糖:胰岛素升高血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素等。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促进肝脏和肌肉将葡萄糖氧化合成糖原,又加强糖的氧化作用,故可以降低血糖。
升高血糖的激素以肾上腺素作用迅速而明显。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
4.血糖测定的意义临床:血糖检测是目前诊断糖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主要依据。
科研:在代谢疾病的研究中,常测定血糖。
在某些药物的研究中,也涉及血糖的测定。
5.血糖测定的常用方法无机化学法:Folin-Wu法测定方法有机化学法:邻甲苯胺法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6.GOD-POD法原理(1)葡萄糖+O2+H2O葡萄糖氧化酶(GOD)葡萄糖酸+H2O2(2)4-氨基安替吡啉+苯酚+H2O2过氧化物酶(POD)H2O +红色醌类化合物505nm相对血糖浓度光吸收法测定7.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无散射的溶液时,在光强度、温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A=KCL标准管法测定未知样品含量A标=KC标L A测=KC测LA测C 测= ×C 标A标722G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波长。
2. 比色杯中加入空白及待测样品,并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注意:加入样品量不超过比色杯体积的3/4。
3. 调模式为“T(透射比)”,对空白对照进行调“0”(开盖)和调“100”(闭盖)。
4. 调模式为“A(吸光度)”,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试剂:胰岛素,肾上腺素酒精,草酸钠,蛋白沉淀剂酶酚混合试剂,苯甲酸溶液葡萄糖标准贮存液(100mmol/L)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5mmol/L)四、实验操作1.准备:正常家兔两只,实验前预先饥饿16h,称体重,并记录(kg)。
激素血糖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激素血糖测定实验,探究不同类型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以加深对激素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血糖浓度的调节是由多种激素协同作用完成的。
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最主要的调节激素。
胰岛素促使血糖浓度下降,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则促使血糖浓度升高。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激素的协调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收集所需材料,包括离心机、试剂盒、镊子、血液样本和测量仪器。
2. 拟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3. 采集血液样本:使用镊子在实验对象的指尖抽取足够的血液样本。
4. 离心分离:将血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
5. 血糖测定: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糖测量仪器,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进行血糖测定。
每个样本重复测量多次以保证结果准确。
6. 记录数据:将测得的血糖浓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型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的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组的血糖浓度明显下降,说明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 肾上腺素组:与对照组相比,肾上腺素组的血糖浓度明显上升,说明肾上腺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
- 胰高血糖素组:与对照组相比,胰高血糖素组的血糖浓度明显上升,说明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
五、实验讨论本实验探究了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则促使血糖浓度升高。
这与正常生理机制一致。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实验组的血糖浓度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实验对象个体差异或其他因素造成的。
此外,本实验仅仅探究了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还有其他激素在血糖调节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展,探究其他激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激素血糖测定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
血糖调节的机制血糖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血糖的调节机制涉及多个器官和激素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血糖调节的机制及其重要性。
一、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被刺激。
胰岛素通过以下机制降低血糖水平:1. 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肌肉和脂肪细胞中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刺激肝脏的葡萄糖的储存: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的合成,促进葡萄糖的储存,进一步降低血糖。
3. 抑制葡萄糖的产生: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减少葡萄糖的产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是由胰腺的α细胞分泌的激素,它与胰岛素相反,能够升高血糖浓度。
在低血糖状态下,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被刺激,从而促进血糖的升高。
胰高血糖素通过以下机制升高血糖水平:1. 促进葡萄糖的产生:胰高血糖素刺激肝脏中糖原的分解,增加葡萄糖的产生。
2. 抑制葡萄糖的利用:胰高血糖素降低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减少葡萄糖在肌肉和脂肪细胞中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提高血糖浓度。
三、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在一些应激情况下,比如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
肾上腺素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也能够升高血糖水平。
肾上腺素通过以下机制参与血糖调节:1. 促进葡萄糖的产生:肾上腺素刺激肝脏中糖原的分解,促进葡萄糖的产生。
2. 提高葡萄糖的利用:肾上腺素增加葡萄糖在肌肉细胞中的摄取和利用,使得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身体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此外,肾上腺素还能通过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来增加血糖水平。
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平衡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参与血糖的调节,通过相互作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呈现出平衡状态。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血糖降低。
血糖调节的生理机制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为了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在机体内存在着一种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调节机制。
本文将探讨血糖调节的生理机制,从胰岛素和葡萄糖的代谢以及激素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1.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血糖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受到刺激,释放胰岛素进入血液。
胰岛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调节血糖水平:1.1促进葡萄糖的摄取: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体内细胞,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1.2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可以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储存糖原,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以便在需要时释放;1.3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葡萄糖酶的活性,减少肝内糖原的降解,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1.4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分解:胰岛素可以抑制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从而降低葡萄糖的生成。
2. 葡萄糖的代谢过程葡萄糖是人体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血液中,葡萄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代谢:2.1糖原合成:当血糖浓度较高时,体内多余的葡萄糖会通过胰岛素的调节,被肝脏和肌肉细胞合成为糖原储存起来;2.2糖原分解: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体内的糖原会被酶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2.3葡萄糖氧化:葡萄糖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2.4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当葡萄糖摄入过多时,一部分葡萄糖会被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储存。
3. 激素的相互作用除了胰岛素,还有其他一些激素在血糖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等。
它们与胰岛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3.1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它的分泌可增加肝细胞产生葡萄糖的速率,并抑制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利用,从而升高血糖水平;3.2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它能够刺激肝脏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3.3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较为复杂,一方面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葡萄糖生成;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释放。
前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199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为1.43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将增加45%,发展中国家将增加200%。
我国1996年11省20~74岁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现患率是1984年的4.8倍。
同时,我国糖尿病增长幅度正呈现出农村大于城市的显著特点。
与1993年相比,1998年我国城市糖尿病患病率上升53%,农村上升128%。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
只有在正确地了解人体内激素对血糖的调节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立题
体内激素如何调节人体血糖浓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怎样的调节机制,肾上腺素又是如何影响血糖浓度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验证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肾上人体正常血糖浓度是80~120mg/dl,参与血糖浓度调节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一类是升高血糖的激素,这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胰岛素,是主要的降血糖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产生,其主要作用有: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②促进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③促进糖氧化和分解,加速糖的利用;④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储存;⑤阻止糖异生作用。
高血糖、高氨基酸、胰泌素、胰升糖素和迷走神经兴奋等都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激素,由胰岛A细胞产生,其主要作用有:①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促进糖异生作用;②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
低血糖、低氨基酸可刺激胰高血糖素释放。
肾上腺素主要促进糖原分解,为细胞提供葡萄糖的来源。
血糖浓度可用血糖仪测定。
血糖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试纸中的葡萄糖脱氢酶反应产生的电流量测量血糖。
【实验目的】
1、通过对血糖浓度的测定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
影响。
2、了解血糖测定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小白鼠
二、器材与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注射器(5ml)5支、加盖的
箱子8只、2%戊巴比妥钠溶液、生理盐水、鼠源胰岛素溶液、鼠源胰高
血糖素溶液、5:100000肾上腺素
三、方法与步骤
1、随机分组选身体健康、体重相近、品系一样的小白鼠8只,随机平均
分成A、B两组,每组分别编号1,2,3,4;
2、A组麻醉处理由A组小鼠尾端注射2%的戊巴比妥钠,0.005ml/g,待
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在剑突右侧腹部打开腹腔切除胰腺,缝合伤口;
3、B组在和A组小鼠做手术的部位做同样的切口,然后缝合伤口,测量每只
小鼠血糖浓度,记录实验数据;
4、药物处理在小白鼠安静后,分别给两组1号小鼠注射胰岛素0.1ml/10g
体重;2号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0.5ml,3号小鼠注射肾上腺素0.5ml ;4号小鼠注射生理盐水0.5ml;
5、将小白鼠放在加盖的箱子里,每2分钟用血糖仪测血糖一次,记录实验数
据;
6、实验结束后作小鼠血糖浓度变化标准曲线
四、注意事项
这个实验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注射,应当注意正确的捉拿动物的手势和注射的部位,同时要注意给药的剂量,包括药物的配液和注射器的定量,此外,注射完药品后通常要放在一个加盖的箱子里观察小鼠的反应,反应除了受剂量影响之外,还与周围的温度相关联,温度越高反应发生的比例也越高。
【实验预期结果】
1、用药前小鼠的血糖浓度作为参照;
2、A组1号小鼠血糖浓度明显降低至低于参照浓度,2号和3号小鼠血糖浓
度明显升高至高于参照浓度,4号小鼠血糖浓度略微下降;
3、B组1号小鼠血糖浓度逐渐降然后恢复至参照浓度,2号和3号小鼠血糖
浓度逐渐升高然后恢复至参照浓度,4号小鼠血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讨论】
一、实验结果分析:
1、A组与B组实验结果对照说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能影响血糖浓度;
2、两组1号和4号实验结果分别对比说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3、两组2号和4号实验结果分别对比说明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
4、两组3号和4号实验结果分别对比说明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
二、实验讨论:
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调节的作用机制各是什么?
胰岛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与各种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胰岛素受体属酪氨酸激酶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糖蛋白。
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促成葡萄糖转运体合成并从胞质运送到细胞膜,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同时加强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通过cAMP-PKA途径激活肝细胞内的磷酸化酶、脂肪酶和糖异生有关的酶,加速糖原分解,脂肪分解和糖异生,升高血糖浓度,是升高血糖的重要激素。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在应激状态、内脏神经刺激和低血糖等情况下,释放入血液循环,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引起心跳加快。
【参考文献】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生理学》(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