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药学》实验报告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4.51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散剂、煎膏剂、丸剂等;2. 熟悉中药药剂的制备原理和操作技巧;3. 了解中药药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是指以中药药材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一定药效的制剂。
中药药剂制备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滴管、温度计、显微镜等;2. 试剂:滑石、甘草、朱砂、白酒、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
四、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过筛后制成的干燥粉末。
散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作用迅速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中,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的滑石粉,研匀;③ 将甘草置研钵中,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④ 按每包3g分包。
(4)实验结果:制备的益元散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煎膏剂是指将药材煎煮后,浓缩、过滤、收膏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煎膏剂具有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药材按比例称取;② 将药材加水煎煮,浓缩至一定浓度;③ 过滤,收膏。
(4)实验结果:制备的煎膏剂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丸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细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小球形或椭圆形的丸剂;③ 干燥、过筛。
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实验一组织制片技术与显微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技术。
2.掌握中药的显微测量法。
3.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特征。
4.熟悉永久制片、整体封固制片、表面制片的制片方法。
5.识别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内容验1.徒手制片:(橘皮的徒手切片)动作要快,切片薄而完整。
2.粉末制片:用木签取大黄粉末少许,放于一个载玻片上(中央),滴加水合氯醛2-3滴,用木签搅匀,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然后把粉末置于酒精灯的外焰处加热,水合氯醛刚沸就马上移开,添加水合氯醛防止蒸干。
加热至粉末组织变为透明即可。
待玻片稍冷再滴加稀甘油一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纸擦干净盖玻片周围。
于显微镜下观察。
3.大黄粉末特征观察:(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大多短钝);(2)淀粉粒(大多圆球形,脐点常呈星状和十字状);(3)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
4.显微测量定标:摄测微尺图片(拍摄时注意尽量保持测微尺水平)——图片保存——打开保存的测微尺图片,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点击添加按钮——画线,计算实际距离(多次测量)——保存入库完成不同放大倍数下显微标尺的定标数据测量及标注:打开图片文件——设定倍数(单击工具箱中的定标)——选择定标号(当前倍率改为“是”)——测量测定大黄粉末中簇晶和淀粉粒的直径:选最大、最小和常见的中等大小的簇晶和淀粉粒各五粒,进行测量。
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淀粉粒和簇晶的直径最大、最小和最常见值。
5. 观察所列中药标本三、实验报告要求1.绘大黄粉末组织的显微特征图。
2.记录定标过程,记录大黄簇晶、淀粉粒的直径测定结果实验二中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原理2.掌握中药挥发油测定的两种方法3.了解中药挥发油测定的意义二、基本原理将含挥发油的中药与水共同蒸馏,在低于100℃时,挥发油与水一起蒸馏出来,凝集于刻度管中,冷却后,油水自动分离为两液层,根据刻度可以读出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中草药的提取、制备、质量控制等实验,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二、实验原理。
1. 中药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水、醇等溶剂进行提取,得到中草药提取物。
2. 药物制剂,将中草药提取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备成颗粒、丸剂、散剂等各种剂型。
3. 质量控制,对中草药提取物和制剂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外观、含量测定、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药材。
1. 仪器,提取仪、干燥箱、离心机、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2. 药材,黄芪、当归、川芎、桂枝等。
四、实验步骤。
1. 药材提取,取一定量的药材,用水或醇进行提取,得到药材提取物。
2. 药物制剂,将药材提取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备成颗粒、丸剂、散剂等各种剂型。
3. 质量控制,对制备的药物制剂进行外观、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药材提取物的质量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药材提取物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其有效成分含量。
2. 药物制剂的质量分析,对制备的药物制剂进行外观、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对中药的提取、制备、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中药研究和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对中药药剂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不断提升自己,为中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参考文献。
1.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2. 《中药学》。
以上为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熟悉不同类型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2. 熟悉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温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等。
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乙醇、蒸馏水等。
3. 药材:滑石、甘草、朱砂、薄荷、黄连、黄芩等。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混合均匀。
② 将混合药材进行粉碎,过80目筛。
③ 将粉碎后的药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匀。
④ 将研匀的药材过100目筛,得到散剂。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散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薄荷、黄连、黄芩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加水煎煮。
② 将煎煮后的药液过滤,收集滤液。
③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浓缩至一定浓度。
④ 将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⑤ 将搅拌均匀的煎膏剂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煎膏剂外观光滑,无气泡,无沉淀。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粉碎成细粉。
② 将细粉过100目筛,得到丸剂原料。
③ 将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制成丸剂。
④ 将丸剂干燥,冷却。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丸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四、思考题1.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 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答: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本科学生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中西医结合本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中药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和基本实验方法,了解获得中药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中药中某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巩固和加强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训练学生能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边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9学时。
四使用教材:《中药学实验指导》,由中药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实验一中药的炮制一教学目的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学会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训练学生能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
(二)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
(三)熟悉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中药常用炮制方法。
(四)了解修制、其他制法。
三教学内容(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二)中药炮制的目的。
(三)修制。
(四)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五)火制(炒、炙、烫、煅、煨)(六)水火共制(煮、蒸、炖、单、淬)(七)其他制法。
(八)炮制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九)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二中药制剂(大蜜丸)一教学目的熟悉中药大蜜丸的制剂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扩大知识面。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蜂蜜炼制的目的与方法。
(二)熟悉大蜜丸的制剂工艺。
(三)了解中药蜜丸的临床适应证。
三教学内容(一)蜂蜜炼制的目的与方法。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中药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学院药学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教授五、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电热炉、磁力搅拌器、滴管、玻璃棒、玻璃管等。
2. 试剂: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白酒、蒸馏水等。
六、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后加入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3)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称定重量,置直径9cm的圆筒中,轻敲使内容物均匀分布,将圆筒倒转,重复操作两次,用直径9cm的圆筒刮刀平行刮取,计算散剂含量,应符合规定。
2. 煎膏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按处方比例称取。
2)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不断搅拌,煎煮时间为2小时。
3)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取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白酒,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却,待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块,晾干即得。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伍、制备、贮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中药药剂,探索中药的药理学和药剂学特性,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2. 研究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3. 分析中药药剂的药理学特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中药材: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2. 溶剂:乙醇、水;3. 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将其粉碎成细粉;2. 提取:将细粉加入适量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过滤,得到提取液;3. 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发皿中,用水浴加热蒸发,直到得到浓缩液;4. 干燥:将浓缩液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得到中药药剂;5. 质量控制: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中药药剂的质量,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6. 药理学特性研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通过观察中药药剂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微观结构。
在药理学特性研究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通过分析光谱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和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中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药理学特性,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药剂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王五,赵六.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1. 研究背景
中草药在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药剂的研究对于开发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草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
- 掌握中草药药剂的制备方法;
- 分析中草药药剂的理化性质;
- 评估中草药药剂的药用价值。
3. 实验过程
3.1 材料准备
准备所需的中草药和制备药剂的其他原料。
3.2 制备中草药药剂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中草药和其他原料进行混合,制备中草药药剂。
3.3 理化性质分析
对制备的药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指标。
3.4 药用价值评估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中草药药剂的药用价值,包括对特定疾病的功效、副作用等。
4. 实验结果
4.1 中草药药剂制备
成功制备了中草药药剂,药剂中草药的配比为x:y:z。
制备过程中注意到...
4.2 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药剂呈现为颜色A,具有气味B,可溶于液体C等。
4.3 药用价值评估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中草药药剂具有对疾病D有一定功效,但可能会导致副作用E。
5. 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中草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和药用价值评估。
该药剂在特定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功效,但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6. 参考文献
[1] 引用文献1
[2] 引用文献2。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共9篇)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第一篇《社会实践之中医院药学部实习报告》社会实践之中医院药学部实习报告每次的实践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艰辛和收获,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深地认识到光是学理论是用处不大的,因为理论掌握得再好也只是理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把中药学知识发挥到最大的用处。
因此,这个暑假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医院药学部的实习机会,当然也很感谢主任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虽然申请的过程有点艰辛,但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到底,这一次的成功告诉我即使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蕴藏着机会,关键靠你能不能抓住机会,敢不敢去尝试,能不能坚持到底,我们不能被别人的质疑、别人认为的不可能而吓到,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都要去尝试一下,不尝试的话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去中医院报到的第一天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办理了一切手续,最后被告知自己接下来的见习部门将会在煎药室和制剂室,每个部门轮流半个月,不能去门诊药房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一定会服从安排把分配到的工作做到最好。
我首先去的是煎药室,刘老师带我去见组长--辉哥--一个很阳光的男生,看起来比我们才大几岁,他很热情,对我这个新来的见习生很照顾。
他向我一一介绍了煎药室的成员,大家都很热情,和他们交谈很快就消除了我心中的紧张和忐忑。
我的带教前辈是一个很胖的男生,他很认真也很负责,有问必答,最令我意外的就是他原来是我的同校师兄,有了这一层关系我们相处就很自然了,没那么拘谨。
我在煎药室的工作主要是剪药、送药和对药,煎药主要是去掉包装,但要把特殊中药分出来,这里就很需要用到中药学的知识了,有毒的、先煎、后下的等等都要有所区分,对于这个本人非常惭愧,中药学只是掌握得与理想还有段差距,不过很开心,那里的员工都很热情地教导我。
接着就是去门诊药房送药,这是每天上班每隔一个半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工作是不允许出现差错和绝对不允许马虎的,因为一旦送错药导致病人吃错药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在顶着高要求的压力下,我莫名的感到了责任重如泰山。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23年8月1日-2023年8月15日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科目:中药药剂实习主要内容:掌握软膏剂、丸剂、散剂的制备。
实验一紫草膏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软膏剂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电磁炉、锅、纱布、粉碎机、七号筛2.药材:紫草10g,当归3g,生地黄3g,白芷3g,乳香3g,没药3g,麻油100g,蜂蜡三、试验内容制法:(1)原料处理: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碎断;紫草用清水润湿。
(2)炸料制膏:取麻油100g于锅内,加热至约200℃,先将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炸枯,至白芷表面呈焦黄色,除去药渣,降温至约160℃,将紫草加入,用微火炸枯,至油呈紫红色,滤出药渣,加入蜂蜡(每油10g,蜂蜡2~4g)熔化,倾入容器中,待温度降到60~70℃时,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至冷凝,即得。
四、思索题中药软膏有哪些制备方法?各有何特点?怎样选择?中药软膏制备方法:研正当、熔和法、乳化法。
研正当:将药品细粉用少许基质研匀或用适量液体研磨成细糊再递加其它基质均匀。
熔和法: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分次逐步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
乳化法:将油溶性组分混合加热熔融,另加水溶性组分加热至油相温度相近时,两液混合边加边搅拌,待乳化完全直至冷凝。
软膏剂基质较软,研磨后即可混匀,或主药不宜加热用研磨法,基质熔点不一样,常温下不易混匀,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需要用基质浸渍有效成份用熔和法。
乳化法中有油水两相。
五、讨论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进行油炸时,因为温度过高,有些炸糊,但并不严重。
因为整个试验速度比较快,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过,最终做出紫草膏还挺不错,色泽均一,闻着挺香,这个试验做还算成功吧。
实验二丸剂得制备一、实验目得掌握各种类型丸剂得得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与药材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2、试剂:蜂蜜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获苓12g,泽泻12g三、实验内容六味地黄丸制法:1、炼蜜(中蜜):取适量得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
中药药剂学见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中药药剂学见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中药药剂学基本知识和技术,并掌握制备方剂的流程和方法。
实验仪器:酒精灯、温度计、研钵、研棒、称重器等。
实验药材:黄黄、白术、人参、甘草等。
实验药剂:十全大补汤、四物汤等。
实验流程:1.筛选药材:将黄芭、白术、人参、甘草等药材进行筛选,去除破损、虫蛀、霉变等不符合要求的部分,确保药材的质量。
2.粉碎药材:将筛选好的药材分别放入研钵中,用研棒研磨成细粉, 保持粉末的细度和均匀度。
3.配制药方:根据处方配制药方,例如十全大补汤、四物汤等。
将配好的药材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
4.煎煮药方:根据药方煎煮,将混合好的药材放入煮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酒精灯烧开,转换成文火慢煮。
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火候掌握,保持锅内温度和水量的稳定,煮沸后不宜搅动。
5.滤去渣滓:煮沸后,用滤网将药渣滤去,留下浸润中药的药水。
6.再次煮沸:将药水倒回煮药锅中,进行二次煮沸,此时需要加入适量的糖类、蜂蜜等调味料,使口感更佳。
7.浓缩药液:经过二次煮沸后,将药水放入浓缩器中,进行浓缩处理,直到达到所需浓度。
8.研制制剂:将浓缩后的药液研制成为各种制剂,如液态剂、干燥剂、胶囊等,制剂制作时需注意药材的选用、配比、加工工艺等要点。
实验数据:所选中药:黄黄、白术、人参、甘草制作药剂:四物汤所用药材重量:黄黄(20g)、白术(Iog)、人参(5g)、甘草(5g)煮药时间:120min浓缩比例:L10制剂类别:液态剂获得制剂量:12OnIl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了四物汤液态剂。
从制备药材到最终的制品,整个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质量、粉碎和配制量的准确性、煎煮的时间和火候的掌握、滤渣的过程、药水的二次煮沸和浓缩、药剂的制备等等。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四物汤液态剂,在药材选取、煎煮、浓缩和制剂制作等方面都需要加以注意,制剂制作技术的掌握对于制剂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
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五、讨论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一、实验目的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2。
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三、实验内容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中药,实验报告篇一: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中药学》实验报告
一、要求:
每个学生选2味中药,每个同学所选的药物不能重复,如有重复,不计分数。
实验报告不少于1000字。
二、内容包括:
1.科、属、种的描述
2.所选2味药物的植物学形态描述、分类等情况
3.主产区与野生、引种情况、道地药材产在哪里?
4.用药部位、炮制情况、品种等
5.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6.不同种、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区别。
7.饮片真假鉴别要点等
8.其他相关信息
三、文件名一律按一下格式命名:
【101】--曹慧(麻黄-青皮)
【102】--陈术俊(桂枝-枳实)
……
【201】--边璟(陈皮-百合)
【202】--蔡强(木香-益智仁)
……
四、供选药物:
1.一班选药
麻黄、桂枝、紫苏、白芷、薄荷、菊花、柴胡、葛根、知母、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大青叶、山豆根、生地黄、牡丹皮、青蒿、大黄、甘遂、独活、蕲蛇、防己、五加皮、藿香、砂仁、茯苓、泽泻、车前子、木通、茵陈、金钱草、虎杖、附子。
何首乌、沙参、麦冬、五味子。
金樱子、蛇床子、龟板、罂粟壳、肉豆蔻、枸杞子、阿胶、白芍、补骨脂、续断、鹿茸、全蝎、钩藤、牛黄、代赭石、朱砂、枇杷叶、紫苏子、瓜蒌、浙贝母、旋复花、天南星、红花、仙鹤草、地榆、鸡内金、陈皮、枳实、青皮、
2. 二班选药
陈皮、木香、香附、山楂、莱菔子、使君子、槟榔、大蓟、三七、白及、艾叶、川芎、元胡、郁金、丹参、益母草、牛膝、鸡血藤、马钱子、穿山甲、半夏、川贝母、竹茹、苦杏仁、百部、酸枣仁、牡蛎、天麻、人参、黄芪、山药、甘草、淫羊藿、冰片、杜仲、肉苁蓉、当归。
干姜、肉桂、厚朴、白豆蔻、桑寄生、狗脊、秦艽、威灵仙、地骨皮、白薇、玄参、白头翁、血藤大、鱼腥草、连翘、龙胆、夏枯草、竹叶、生姜、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牛蒡子、桑叶、蝉蜕、升麻、石膏、天花粉、芦根、姜黄、骨碎补、水蛭、三棱、莪术、款东花、紫菀、巴戟天、益智仁、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