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指标维度拆解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衡量不平等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衡量收入或财富
的不平等情况。
在拆解基尼系数时,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1. 收入维度,基尼系数可以通过收入水平的不平等来计算。
在
这个维度下,可以分析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比如富裕阶层和
贫困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情况。
2. 地域维度,基尼系数也可以通过地域间的收入差距来计算。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基尼系数可以帮助分析不同地
区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情况,从而指导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
3. 职业维度,基尼系数也可以通过职业间的收入差距来计算。
不同职业领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平等指标,可以帮
助分析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情况。
4. 教育维度,基尼系数也可以通过教育水平的不平等来计算。
教育水平通常与收入水平相关,通过分析教育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
影响,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收入不平等的情况。
拆解基尼系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维度下的收入不平等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来减少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
罗伦兹曲线
1、定义:
罗伦兹曲线是描述一个经济体或经济体组合特定时期内平均对外投资所在的收益率与投资单位的风险的关系的曲线。
它是由美国投资银行家Harry Markowitz于1950年提出的。
2、公式:
罗伦兹曲线的公式为:F=f(R,Rm)。
在该公式中,F是投资者在某一特定投资收益率水平下所能取得的期望收益;R是投资者投资单位的风险率;Rm是市场平均收益率,为各种经济体的平均收益率。
3、分析:
罗伦兹曲线表明,随着投资收益率的增加,投资单位的风险回报比也会随之增涨。
而当投资收益率达到某一水平以上时,将不会有太多的风险收益比收益比,就达到罗伦兹曲线的最高点,不再有收益能够通过调整投资组合而获得。
基尼系数
1、定义:
基尼系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obert Gini提出的,衡量一个社会或某个就业机会的非对称和不公平程度的一个指标,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社会不平等程度。
2、公式:
基尼指数的公式为:G=R/Rm,其中,R是某个投资单位的收益率,Rm是市场平均收益率。
3、分析:
基尼指数可以分析投资者投资单位的收益,并与市场平均收益率相比较,基尼指数越大,表明投资单位的收益率较低,也就是说,如果投资单位的收益低于市场平均收益,基尼指数会变得更大。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测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直接相关的统计指标。
基尼系数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收入分配之间的相对差距大小。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基尼系数=1-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差距越小;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基尼系数按经济社会条件分为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中低收入基尼系数、高收入基尼系数和中等收入基尼系数等五个系数。
收入和消费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利益需求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把“以增长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使人们有更多的收入成为可能。
一、基尼系数的含义基尼系数,是一种用来衡量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合理性的指标。
该系数在0至0.50之间表示收入分配不公;在0.50至0.70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0.70以上表示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
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比世界平均水平0.345低5个百分点。
基尼系数反映了居民收入来源不均的程度。
它反映了居民收入分配情况,是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重要判断标准。
它是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基尼系数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基尼提出。
他认为,中国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太高、太严重。
二、居民收入分配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整个社会财富的大幅度增加。
中国人均 GDP从1978年的649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79万美元。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人们收入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增长,投资不断增加。
然而,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占国民收入的69.1%和59.4%。
三、基尼系数对中国的影响从国际上看,大多数国家都是按照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差距的。
基尼系数反应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于衡量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
它包括收入基尼系数和财富基尼系数,两者的算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的家庭收入统计,而财富基尼系数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的家庭总资产统计。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
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组织或教科书给出最适合的基尼系数标准,但有不少人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
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此外,基尼系数可以用来预报和预警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
因此,通过了解基尼系数,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贫富差距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关于基尼系数的信息,建议查阅社会学或统计学方面的文献。
我国基尼系数的分析及思考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基尼系数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居民的贫富差异情况,并且可以有效的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的两极分化。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是越小越好,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
人们通常把0.4作为一个“警戒线”,而一旦超过了0.5社会就可能出现社会动乱的危险,而我国现在已逼近0.5。
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飞速增长之外,贫富差距也在慢慢拉大。
从1978年开始到1997年,基尼系数已从0.16涨到了0.3。
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1997 0.37061998 0.37841999 0.38922000 0.40892001 0.40312002 0.43262003 0.43862004 0.43872006 0.496(来源可靠)2007 0.5左右(无官方数字)2008 0.469(网上找的,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而到了2009年,中国竟勇夺贫富差异之冠,在衡量分配不平等的两个常见指标中,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高达11.37倍,基尼系数0..4725。
到底是什么使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呢?难道经济发展就一定会带来贫富差距吗?我国的收入分配失衡,使贫富差距变大。
而政府积累的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就使居民个人的收入占比变小。
西方发达国家的理念,如果政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要收那么多的税,人民把钱交到政府是要政府把钱花在为人民服务上的。
高中政治名词解释:基尼系数什么叫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6。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我国基尼系数变动分析在基尼系数的变动中,与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密切相关的税收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重要层面。
基尼系数(giniindex)的含义基尼系数(Gini index)是一个用于衡量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通用指标,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在1912年提出。
基尼系数已经成为评估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基尼系数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首先,将所有居民的收入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然后,计算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人占总收入的比例,以及收入最低的一部分人占总收入的比例。
基尼系数就是这两个比例的乘积的平方根。
基尼系数的具体意义: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接近1,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国际惯例将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当基尼系数大于0.4时,容易发生社会动荡。
基尼系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为政府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基尼系数的计算,政府可以了解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贫富差距。
其次,基尼系数还可以用于国际间的比较。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严重。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可以对各国的收入分配状况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为国际间的合作提供依据。
此外,基尼系数还可以用于学术研究。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等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尼系数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探讨收入差距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基尼系数只能反映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并不能完全揭示社会贫富差距的所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数据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总之,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程度。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在国际范围内,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基尼系数来了解自己的收入分配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收入分配问题。
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