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民用机场保障军机使用效能评估问题浅探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防安全需求日益强烈,民用机场作为重要的民事动员资源,在未来军事斗争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近年来,我军多次组织军机起降民用机场训练演练,但总体上还缺乏量化评估手段,本文尝试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量化评估体系,对动员民用机场保障军机起降行动评估进行初步尝试。
关键词:国防动员;民用机场;层次分析法一、动员民用机场保障军机使用的重要意义(1)民用航空机场作为飞机起降平台可以影响军事力量的投送范围。
现代战争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飞机的作战半径基本决定了战役筹划的边界。
近年来,我们在南海开展“造岛运动”,建设了永暑岛、永兴岛、渚碧岛、美济岛等4个机场,改变了以往我军飞机航程不足、过来“兜一圈”就要返航的情况,极大增强了在南海的战略存在和战略威慑,有效弥补了本土遥远、陆基战机滞空巡航时间受限的短板。
(2)军用机场是现代战争中被重点打击的目标,民用航空机场可以作为军机提供紧急备降场所。
现代战争重点围绕制空权展开,参战双方为了掌握天空往往会进行反复激烈争夺,军用机场往往被列入第一波重点打击的目标,生存受到极大威胁。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袭了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直接瘫痪整个埃及空军,手术刀般的精确打击促使整个战争短短6天就以以色列的大获全胜宣告结束。
(3)民用航空机场作为重要动员资源在战争或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亦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受军用机场数量、位置、保障能力的限制,战争中动员民航及民用机场保障作战的情况屡见不鲜,民航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补充力量,深刻影响着战争的进程。
玉树地震,我国也动员民航机场保障空军军机起降142架次,加注油料2109吨,有效支援了抗震救灾行动。
二、量化评估体系构建组织国防动员能力检验评估,是提升国防动员实战化能力的现实需要和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必然要求。
精准组织能力检验评估,必然需要构建一套系统规范、清晰可依的内容指标。
基于AHP-FCE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价分析一、引言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装备保障是决定作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装备保障能力评价分析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军队的装备保障能力能够有效评估军队的作战能力,为军队的装备保障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提高作战效能。
本文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FCE)方法,对装备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
二、AHP-FCE方法简介AHP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通过建立准则网络进行多准则决策。
AHP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致性检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排序等步骤。
而FCE方法则是一种模糊数学方法,适用于无法量化或者模糊的信息评估,可以将主观不确定性转化为客观的数值,以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
三、装备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 资源保障能力:包括军用物资保障、后勤保障、物资储备等。
2. 信息保障能力:包括信息化保障、通信保障、情报保障等。
3. 人员保障能力:包括装备维护保障、技术保障、人员培训等。
4. 综合保障能力:包括资源、信息和人员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AHP-FCE方法在装备保障能力评价中的应用1. 建立装备保障能力评价的层次结构,将资源、信息、人员和综合保障能力作为最高层次,细分为具体的评价指标。
2. 构建判断矩阵,利用专家意见或者统计数据,对各层次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
3.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层次分析,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4. 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5. 利用FCE方法,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6. 根据评价结果,对装备保障能力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结论通过AHP-FCE方法,可以对装备保障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为军队装备保障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权重的确定,以及在FCE方法中考虑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基于AHP-FCE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价分析随着军事装备的技术日新月异和复杂化,对于装备的保障能力也越发重要。
装备保障能力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军事部门和相关机构了解装备的维修、保养、补给等方面的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基于AHP-FCE的方法,对装备的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一、AHP-FCE方法简介AHP-FCE方法是指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FCE)方法相结合。
AHP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可以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然后进行层次分析,最终得出最佳决策结果。
而FCE方法则是一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并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将AHP方法与FCE 方法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得出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
二、装备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进行装备保障能力评价之前,首先需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它应该包括装备的维修、保养、补给、备件储备等方面的指标。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相关部门的要求,确保评价指标系统全面、科学、合理。
下面是一个装备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单构建:1. 维修能力:包括人员素质、维修设备、维修工艺等方面的指标。
2. 保养能力:包括保养周期、保养标准、保养工艺等方面的指标。
3. 补给能力:包括补给速度、补给准确度、补给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4. 备件储备:包括备件种类、备件数量、备件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5. 保障资源配置:包括保障资源分配、资源利用率、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以上指标的构建,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装备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AHP-FCE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然后进行综合评价。
三、AHP-FCE方法在装备保障能力评价中的应用1. 利用AHP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我们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确定它们的权重。
航空装备保障指标计算方法首先,我们来看看MTBF的计算方法。
MTBF是指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平均无故障运行的时间。
其计算方法为,MTBF = 总运行时间 / 故障次数。
总运行时间是指设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运行总时间,故障次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故障次数。
MTBF的值越高,表示设备的可靠性越高。
其次,MTTR的计算方法。
MTTR是指设备从发生故障到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平均时间。
其计算方法为,MTTR = 总维修时间 / 故障次数。
总维修时间是指设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维修总时间,故障次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故障次数。
MTTR的值越低,表示设备的维修性能越好。
接下来是维修性指标MP的计算方法。
MP是指设备维修的平均难度和维修所需的平均时间比率。
其计算方法为,MP = 总维修时间/ 总维修次数。
总维修时间是指设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维修总时间,总维修次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维修总次数。
MP的值越低,表示设备的维修性能越好。
最后是可用性指标MA的计算方法。
MA是指设备在特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率。
其计算方法为,MA = (总时间总维修时间) / 总时间。
总时间是指特定时间段的总时间,总维修时间是指设备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维修总时间。
MA的值越高,表示设备的可用性越好。
综上所述,航空装备保障指标的计算方法涉及到MTBF、MTTR、MP和MA等指标的计算,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航空装备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情况,为装备的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王琳;周显军;张宝同【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1(030)024【摘要】Putting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erospace ground equipments support and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on the base oi analyzing main effecting elements, confirm every index's weight by using the theory of AHP method,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frame of aerospace ground equipments suddoiI ability.%从航空四站装备保障的概念及评估的原则入手,分析了构建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出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总页数】2页(P310-311)【作者】王琳;周显军;张宝同【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青岛26604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青岛26604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青岛266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075【相关文献】1.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J], 肖丁;陈进军;苏兴;赵金超2.通用电子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J], 陈进军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新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J], 赵强;康建设;罗武;吴波;孙益民4.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J], 鲁德武5.复杂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J], 萧耀友;张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综述作者:沈剑黄定东赵大磊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26期沈剑黄定东赵大磊(海军装备部军械保障部北京 100081)摘要:迄今为止,国内外在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已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研究较多的是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评估方法的研究、维修流程建模分析与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备件优化模型及需求分析等。
关键词: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9(b)-0249-01在武器系统中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是在其部署之后使用的,尤其是在使用环境中具有对收集的使用、维修以及供应数据等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所得的保障性评估,同时也具有在典型作战、战术背景以及实训作战任务的条件中也有这方面分析,。
其中的目的就是对航空导弹武器系统在使用阶段维修保障水平上做评估,并且ui系统中的装备和维修保障系统制定处理措施。
以下是对装备在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与在相关领域内的主要现状做研究、分析和归纳。
1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在建立于完善中是很难的一项工作,在我国当中对于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体系的一些文献做了相应的研究,但是从结果来看,该方面还是不够完善全面。
根据文献[1]可知,这其中就是对装甲装备在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上做了相应的研究,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评估定义、分类以及研究的内容,但是在研究中并没有明确的给出指标体系;文献[2]虽然提出了具有业绩评估和保障潜力评估因素的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但是这些指标主要是针对部队整体的维修保障能力静态指标,不能满足对指定装备或者某装备任务进行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需要;文献[3]提出了舰炮武器系统维修保障指标体系,但是其发挥的作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文献[4]讨论了用于空军通信导航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B-P算法进行了系统效能的评估。
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是确保军事装备持续可用和保持战斗效能的重要环节。
为了评估装备维修保障的效能,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本文将从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性、评估方法、评估指标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性装备维修保障对于实现军事装备的连续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装备的正常运转需要依赖有效的维修保障体系,通过对装备的定期维护、故障排除和备件供应等工作,保障装备的良好状态,确保其在作战过程中随时可用。
装备维修保障的效能评估旨在发现并解决维修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维修保障效率,以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军事行动。
二、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方法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对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影响。
1. 定性方法定性方法主要通过对维修保障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描述和分析,如维修保障设施的可用性、人员培训和技能水平、备件的供应渠道等。
通过访谈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现有维修保障体系的评价和建议,发现问题根源并制定改进方案。
2. 定量方法定量方法主要通过对维修保障过程的关键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如平均维修时间、维修任务完成率、备件库存周转率等。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定量评估结果,以量化的方式客观反映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表现。
三、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指标评估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指标应综合考虑装备类型、使用环境和维修保障要求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指标示例:1. 维修响应时间:指从装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到维修任务开始的时间。
2. 维修任务完成率:指维修任务按时完成的百分比。
3. 平均维修时间:指平均每个维修任务所需的时间。
4. 备件供应及时性:指备件按照要求及时供应的能力。
5. 维修设施利用率:指维修设施的有效利用程度。
6. 人员培训水平:指维修人员的技能储备和培训情况。
7. 质量控制水平:指维修工作的质量控制程度,如巡检和验收流程等。
四、改进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措施评估结果可指导改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优化维修保障流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部队装备保障训练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作者:郑辉郭克鑫李晓东刘甘霖孙振泽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7期摘要:部队装备保障训练评估,对部队装备建立而言非常关键,此文以部队装备保障训练评估机制的基准、宗旨以及实质等,来对部队装备保障训练评估指标机制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部队;装备保障;评估指标;训练部队装备保障训练评估,在作战技能中是相当关键的成分。
部队装备保障训练可不可以顺应以后信息化战斗的要求,施展出极限的保障作用,给战斗供应靠得住的装备保障,都必须设计相对科学且管用的评估机制,并且全方位、精准地评价部队的装备保障训练,进而有效提升保障作用。
一、设计评估指标机制的基准设计部队装备保障训练评估指标机制,是比较不容易的工作,通常而言,评估指标的区域越广、数目越大,固定评估指标的关键次序就较为不易,解决与实际系统模型化的程序就更繁杂,扭曲系统实际特征或许就更大。
所以,设计部队装备保障训练评估指标机制,应该要遵守相应的基准,在全方位探究系统准则上,对指标初步的档案拟定、整理解决和综合归类。
(一)全面与自然的保障基准指标机制的设计必须适合部队装备保障的特性、彼此联系与运动程序,并且可以全方位映射出装备保障机制的性质[1]。
所以必须根据部队装备保障的切实状态来建立指标,然后让构建的所有指标去涵盖装备保障训练的基础内容。
(二)战斗拖拽的基准我们所说的战斗拖拽基准,其实是把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当成标准,把作战能力当成目的来检测每个装备保障任务的功效。
它是根据保证装备质量、保证系统编制、保证管理等等很多成分有效融合出的整体效果。
装备保障训练成为部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需要将保障部队作战能力当成基本使命,它的成效必须把作战能力当成目的来测验。
(三)确定性质和规定数量融合的基准确定性质的评估主要是对难以以数目体现的指标加以评估,比如人的思维状态、规章制度的切实状况以及每个保障评估方案的切实性等等。
对于这样的成分,就要按照经验计算、解析与判别来处理[2]。
国防工业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研究空军装备部驻沈阳地区军代表局王康宁韩曙鹏牛克力摘要: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作为战时装备保障的组成部分.其保障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装备保障的总体水平.影响着战役的进程。
本文试从国防工业部门战耐航空装备技术保障能力问题研究人手,对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所涉及的保障任务、保障要素、保障条件建设、保障体系及保障程序和预案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作为战时装备保障的组成部分.其保障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装备保障的总体水平,影响着战役的进程。
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涉及装备使用部队和国防工业企业两个方面。
部队主要是担负对其装备的维护、修理等,国防工业企业主要是负责装备和器材的紧急生产、战伤装备抢修、装备加改装以及技术支援等。
未来战斗中.充分发挥航空装备的作战使用效能,离不开国防工业企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因此,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是国防工业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提高作战保障能力,是国防工业急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着重对国防工业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任务国防工业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是一项阶段性很强的任务,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的范围也将随之拓展,任务越来越熏,难度越来越大,战线也越来越长:为此.在研究现代战争航空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时,必须先从研究其任务人手,通过明确保障任务来确定保障能力。
我们认为,国防工业战时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任务,应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战时紧急订货任务。
紧急订货任务是指执行重大军事任务或I临战前,为满足遂行任务或作战需要的装备订货,是装备订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时.受航空武器装备技术含量高、配套关系复杂、生产周期长等因素的制约.在战役实施较短的情况下,很难组织装备整机生产,大多是战伤装备急需的航空零备件紧急订货。
当出现装备整机订货时,通常情况下要启动战时动员生产机制,保证参战部队装备补充的需要。
基于AHP-FCE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价分析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军事装备的保障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装备保障能力是军事单位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到国家和军队的安全和发展。
为了全面评价装备保障能力,本文将运用AHP-FCE方法对军事装备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军事装备保障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AHP-FCE方法介绍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用于处理复杂多目标的决策问题。
该方法将复杂问题层次化,从而降低了分析问题的难度。
FC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用于处理多因素、多指标的复杂评价问题。
将AHP和FCE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对军事装备保障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分析。
三、装备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包括维修设施、维修人员、维修工具等方面的能力,主要衡量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包括保障物资的供应、储备、配送等方面的能力,主要衡量物资保障的及时性和充分性。
包括信息系统、通信设施、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能力,主要衡量信息保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以上指标构成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本文AHP-FCE方法评价装备保障能力的基础。
四、AHP-FCE方法在装备保障能力评价中的应用1. 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AHP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用于构建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之间的权重比较。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得到各指标之间的权重,构建判断矩阵。
2. 模糊综合评价算法计算综合得分FCE方法中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用于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
通过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模糊化处理和综合评价,得到各指标的综合得分。
3. 综合得分排序和分析通过综合得分的排序和分析,得到各指标的重要性和优劣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本文运用AHP-FCE方法对装备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得到了各指标的综合得分和排序结果,为军事装备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作者:王琳周显军张宝同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24期摘要:从航空四站装备保障的概念及评估的原则入手,分析了构建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出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Abstract: Putting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erospace ground equipments support and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main effecting elements, confirm every index's weight by using the theory of AHP method,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frame of aerospace ground equipments support ability.关键词:航空四站;保障能力;层次分析法;评估指标体系Key words: aerospace ground;support ability;AHP;evaluation index frame中图分类号:E0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310-020引言航空四站装备,是直接为飞机升空作战服务的技术保障装备,是做好四站技术保障工作的物质基础[1]。
四站技术保障是航空兵装备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围绕航空兵飞行作战、训练任务而进行的,以气、电的生产和供应保障,以及对飞机实施地面启动、空气调节、液体冷却、液压检测和肼燃料等技术保障为主要任务,而展开的一系列组织管理、生产供应、在线保障、使用维修和业务训练等工作的总称[2-3]。
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估,充分反映出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的实际水平,并从中透视航空四站保障力量的建设状况,从而找准影响航空四站保障能力的薄弱环节,改善保障要素的状况,为航空四站装备保障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指反映航空兵场站四站装备保障能力各要素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和集合,是对航空四站保障能力进行评估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因此,在建立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下列原则[4-7]:1.1 系统性和客观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各方面的特征和综合情况,并能突出重点,既能反映直接效果,又能反映间接效果,以保证综合评估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要紧密结合装备保障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指标,既反映航空四站保障体系各层面的客观要求,又符合航空四站保障工作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同时使得设立的各项指标要覆盖四站装备保障工作的基本内容。
1.2 可行性与发展性原则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含义要通俗易懂,并且指标数据的收集有统计基础,能得到相关信息资料的支持,便于计算。
同时评价指标既要能从部队的各项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成果及各种保障任务完成的效果来反映航空四站保障能力,也要体现部队潜在的航空四站保障能力,要能够引领航空四站保障能力建设事业的发展。
1.3 简洁性与科学性原则尽量采用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作为系统的评价尺度,指标体系的大小应适宜,计算含义明确,对保障效能影响大的重要指标应细分,其它指标应适当粗分,以减少工作量。
同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四站装备保障能力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确定,使所设置的指标名称及涵义、计算途径和方法等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1.4 独立性和相关性原则一方面,各评估指标之间不能相容,即不能相互代替或包含;有些相关指标反映的内容可能出现交叉,但相关并不等于相容,指标体系中允许相关指标的存在,但不允许相容指标的并存。
另一方面,指标与目标之间应尽可能相关,其间关系越密切越好,以有利于评估目的最终实现。
2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影响设计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的因素包括装备作业能力、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经济型、机动性、适应性、安全性、节能性等因素[8]。
2.1 作业能力:是指四站装备围绕航空兵飞行作战、训练任务而进行的气、电等的生产供应能力。
2.2 可靠性:是指四站装备在规定时间和给定的条件下,无故障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它是维持四站装备工作效率,提高四站装备利用率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比较选择装备的一项重要依据,一般使用可靠度来度量[9]。
可靠度是指在规定时间和给定的条件下,无故障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2.3 维修性:是指四站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其规定状态的能力,一般用维修度来度量。
维修度是指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维修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概率。
2.4 保障性:是指四站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装备保障性通常用战备完好性参数(如使用可用度等)和寿命周期费用来度量。
2.5 经济性:是指四站装备全寿命周期的费用,包括:采购费用、使用费用、培训费用、技术费用、维修费用等。
2.6 机动性:是指四站装备的运输性和自身机动性。
2.7 适应性:是指四站装备适应战场环境的能力,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如低温环境、高原环境等。
2.8 安全性:是指四站装备在预定的条件下使装备无事故地完成任务的一种特性。
2.9 节能性:是指四站装备利用能源的性能,节能性好的四站装备表现为热效率高、燃油、润滑油消耗低等,总体的能源消耗量低。
3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权重是指各评估指标对评估对象影响程度的大小[10]。
权重是目标重要性的度量,它综合反映决策人对目标的重要程度、各目标指标值的差异程度和可靠程度。
在确定指标权重过程中应遵循:系统优化原则、群体决策原则、正确导向原则。
3.1 权重确定的方法目前,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一般来讲,根据计算权系数时的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综合赋权法。
鉴于我军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研究现状,采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是相对适用的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为此,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3.2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适用于解决结构比较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11]:3.2.1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A=(aij),式中aij表示要素i 与要素j 相比重要性标度。
标度定义见表1。
3.2.2 利用计算机求解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计算出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棕1,?棕2,…,?棕n),即为该组指标的权重向量;3.2.3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3.3 权重确定以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一级指标权重确定为例进行论述。
3.3.1 设计权重调查问卷设计的层次分析法所需评估指标权重调查问卷如表2所示。
3.3.2 调查问卷汇总分析一级指标问卷调查人员由舰队航空兵装备部,航空兵师装备部领导、高工,院校教授等共10名专家构成。
每位专家填写表2所示的一级指标评估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以一级指标的权重确定为例,汇总分析评估指标权重调查问卷,得出9个一级指标权重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4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九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1481、0.2502、0.0998、0.1979、0.0994、0.0524、0.0485、0.0513、0.0524。
为便于指标体系赋值及评估,将一级指标权重以百分制表示,整数化后的权重为: 15分、25分、10分、20分、10分、5分、5分、5分、5分。
对于各一级指标下所含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问卷调查人员由工作在航空兵部队第一线(机务大队、修理厂、军械股、导弹队或水鱼雷队、航材股、四站连)的同志构成。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上述权重确定的方法确定各二级指标权重。
由此建立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5结束语随着新型航空四站装备成系统成建制地装备部队,如何科学、客观地对航空四站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已成为航空四站装备全寿命管理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文在对我军现行航空四站装备充分考察的基础上,阐述了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构建的原则,分析了影响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各因素,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估指标权重进行了赋值,最终建立起评估指标体系,为航空四站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决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1]殷合香,周纯山.四站勤务及装备管理[M].青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2009:83.[2]殷合香,杨中书,吴海青.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四站技术保障通论[M].青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2003:1,211,190-196.[3]陈友龙.海军航空兵四站保障手册[M].北京:海军装备部航空技术保障部,2004:1.[4]齐健,王新阁,郑刚.航空兵飞行团机务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J].装备制造技术,2010,(4):139-141.[5]张多林,刘胜,吴智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防空信息战效能评估[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75-77.[6]陈进军.通用电子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0,(6):134-139.[7]祝华远.海军航空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评估研究[D].海军航空工程学院,2008,(12).[8]刘浩华,李祝文.后勤装备保障效能评估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6,(3):28-32.[9]冯静.装备可靠性与综合保障[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3.[10]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5-30.[11]李策,马开城,刘树立.军事运筹基本方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3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