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菌种退化和复壮及保藏
- 格式:ppt
- 大小:801.00 KB
- 文档页数:11
微生物育种及工业菌种退化复壮和保藏方法一、代谢调控育种Metabolic Control Breeding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auxotroph mutant)•酶缺陷,结果造成中间产物积累;•解除协同反馈,使另一分支末端产物积累;•渗漏型突变(酶未完全丧失活性,下降),末端产物少,中间产物积累。
2.抗反馈调节突变株(regulation defective mutant)突变株筛选•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突变,产生的阻遏蛋白与不能结合或结合;•结合,但不发生作用;•结构基因突变,使结构酶无结合能力但有催化活性;方法:末端产物结构类似物筛选;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株筛选.3.组成型突变株(constitutive mutant)筛选•突变发生在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解除对诱导物的依赖,可获组成型突变株。
•筛选方法:设计条件使组成型优势生长,或通过菌落分辨。
①加诱导酶合成抑制物②交替培养法③显色反应法4.抗(敏感)性突变株(resistant mutant)筛选•包括:抗生素、金属离子、温度、噬菌体①抗生素抗性突变:提高产量②抗噬菌体突变:消除噬菌体污染③条件抗性突变:如温度,可提高产量④物敏突变:如氟乙酸敏感突变型,顺乌头酸酶活性极低,异柠檬酸产量少,柠檬酸积累。
二、基因重组育种(gene recombination breeding)基因重组育种的定义:是指采用接合、转化、转导、原生质体融合、有性杂交及准性生殖等遗传学方法和技术,使微生物细胞内发生基因重组,以增加优良性状的组合或者导致多倍体的出现,从而获得优良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P24第2段)1.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育种(1)接合(conjugation)定义;大肠杆菌的4种不同接合型菌株:F+、F-、Hfr菌株和F’菌株(2)转导(transduction)转导、转导子(transductant)、转导噬菌体(3)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转化子(transformant)、感受态(competence)2.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育种主要有有性杂交、准性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等形式。
菌种为什么会退化?如何防止菌种退化以及复壮菌种呢?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常使菌种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进而出现优良性状减退或消失、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等现象,这就是菌种退化。
(一)菌种退化:1.菌种退化的实质:菌种退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菌种退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当发生有害变异的个体在群体中显著增多,以致占据优势时才会表现出来。
对于群体来说,个别细胞的退化变异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逐步增加,使衰退的个体逐渐增多,最后使整个群体发生严重的衰退。
虽然菌种退化现象普遍存在,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延缓其退化进程,将群体的退化控制在最低限度。
尽管个体的变异可能是一个瞬时的过程,但菌种退化却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在退化的菌种中,经常有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这是菌种复壮的基础。
2.菌种退化的原因与表现: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交叉感染、自体杂交、基因突变、培养条件不适等,病毒感染也会引起菌种退化。
食用菌菌种感染病毒后,病毒数量不仅会随着菌丝体的扩大繁殖而增加,而且还会通过带毒的孢子传给下一代。
当菌种携带一定浓度的病毒粒子时,在栽培中就会表现出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等退化现象。
菌种退化除了与其自身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之外,还受转管次数、机械创伤等外界因素影响。
菌种退化的主要表现是理想的优良性状逐渐丧失,继而出现菌丝生长势弱、代谢能力下降、产量降低、易受病虫害感染等。
3.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在某种意义上,菌种退化是必然发生的现象,但依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菌种过早衰退。
(1)控制母种转管次数:从理论上讲,菌种可以进行多次转接;但由于在操作中菌丝受机械创伤等影响,会使菌种产生突变,而多数突变对菌种是不利的。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转管次数。
实践证明,生产上用的菌种转接控制在5代范围内较为合适。
(2)防止菌种混杂在菌种转接、出菇管理等过程中,加强品种隔离管理,减少品种间相互混杂的机会,防止不同品种的孢子四处传播,以保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相对稳定。
菌种保存方法和菌种的衰退复壮菌种保存方法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传代培养保藏法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
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5.冷冻保藏法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
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
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三、器材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 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