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知识网络的技术学习路径研究——以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428.71 KB
- 文档页数:5
经济学研究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分析周婷婷 仇学霞(华东理工大学 工商经济学院,上海 200237)[摘要] 产业群作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其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城市集聚效应等竞争优势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现有的产业群大多属于传统产业群,面对外部竞争,考察如何提升传统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保持其竞争优势及集群的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界定传统产业群,并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业集群为例,考察传统集群创新系统,以求对如何加速传统集群的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分析[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92(2004)02-0085-02收稿日期:2003-11-28一、传统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持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Porter,1998)。
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系统的协同效应,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城市集聚效应等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和广东等地已经出现了围绕着服装、鞋、袜、笔、打火机、低压电器之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
如浙江嵊州领带业、宁波服装业、顺德乐从的家具产业群等,在我国传统产业集群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传统产业集群的特点:(1)产业类型看,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层次低、回收期限短、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产业、低技术行业。
(2)资本形成上,具有明显的内源性(部分广东产业群对外来资本依存度较高)。
(3)结构特征上,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生产性企业子群与贸易、服务性企业子群关联耦合。
传统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在形成一定规模集群经济区域中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对地方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浙江为例,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余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 DP 保持全国省区第一,2003上半年浙江外贸出口增长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幅13个百分点,这都与产业群的发展密切相关。
2011年02月(第25卷第02期)E ast Ch i na E con o m ic M anage m en tF eb 1,2011(V o.l 25,N o .02)[收稿日期]2010)07)08[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博士生学位论文资助(11692191000)[作者简介]赖红波(1971)),男,江西鄱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与传媒;吴泗宗(1952)),男,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王建玲(1977)),女,黑龙江伊春人,工学博士,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p 江浙经济=DO I >1013969/j 1issn 11007-5097120111021004产业集群的自我否定与跨网络学习)))以浙江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赖红波1,2,吴泗宗1,王建玲3(11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21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 200237;31上海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摘要]我国本土产业集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围绕/锁定0存在的诸多矛盾和潜在风险等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而产业集群升级始终不能很好解决,并成为困扰我国实践和理论的一个棘手问题;文章在辨析产业集群内外双重锁定的基础上,指出升级仅适合集群发展初级阶段时的内部/锁定0,而集群发展到高级阶段并面临外部/锁定0时,往往不能突破而陷入/升级悖论0;基于跨网络学习的视角,本文认为集群只有彻底自我否定,并融入跨国企业网络,才能突破来自内外的双重锁定,获得学习和知识溢出的机会;最后,结合我国浙江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案例,分析在面临跨国公司竞争压力下,本土产业集群如何融入跨国企业网络,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的学习路径。
[关键词]产业集群;自我否定;跨网络学习;双重锁定[中图分类号]F 06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1)02)0013)05The Self -denial of Regional Industry C l u sters and t he Learning Cross t he Boundaries of Enterprise Net w or ks)))W ith the E xa m p le of W enZhou Low -voltage E lec tr ical App lian ce s Industr i al Cluster i n Zhe ji ang Provi n ceLA IH ong -bo 1,2,WU S-i zong 1,WANG Ji a n -li n g3(11Schoo l of E conom ics and M anage m ent ,T ongji Universit y,Shanghai 200092,Ch i na ;21School of A r t ,D es i gn an d M e d ia ,East Ch i na Universit 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Shangha i 200237,China ;31College of Engineer i ng,S cience&T echnology,Shanghai O cean Universit y,Shanghai 201306,China)Abstrac t :A fter a l ong ti m e rap i d deve l op i ng ,local i ndustrial c l usters eme rge from m any conflicts and potenti a l r i sks gradua lly w ith t he /l ock -i n 0effect .A t the same ti m e ,the cl usters upgradi ng cannot resolve t hese prob le m s ,and beco m i ng a trouble m atter to puzzl e our practices and theor i es .Based the d i scri m i nati on of cl usters .double /l ock i n 0,th i s paper i ndicates t hat cl usters upgrad i ng j ust adapt to resolve the prob l em s i n the pre li m ina ry stage o f cl usters deve l op i ng ,and cannot break t hrough w it h reso l v i ng these proble m s ,com i ng fro m the advanced stage of clusters deve l op i ng ,to p l unge the P aradox o f upgradi ng .W it h the v i ew o f learn i ng cross the boundar i es o f enterprise net wo rks ,t h is paper has the point that t he l o ca l c l uste rs have to be se l-f denial thoroughly ,and i nco rporate t he net wo rks o f t he mu lti na -ti onal fir m s ,to get the opportun ity to break through the double /l ock i n 0and ge t the l earni ng of kno w l edg e sp ill overs .A t last ,co m bi n i ng w it h t he exa m ple ofW enzhou l ow-vo ltage e lectr i ca l app liances i ndustria l c l uster in Zhe ji ang Prov i nce ,th i s paper ana l yses how to i nco rpo -ra te the net wo rk of mu lti nati onal fi rms under the co m pe tition pressure ,and to seek ne w oppo rt unity to get t he learn i ng paths .K ey word s :i ndustr i a l c l uste r ;sel-f denia;l learn i ng cross t he bounda ries o f enterprise net works ;doub l e /l ock -in 0一、引 言产业集群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理论与实践是相伴而生的,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产业集群、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互动,尤其是近20年来的发展,我国本土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长三角0、/珠三角0等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聚集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在弥补单一企业的劣势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地区的经济活力。
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特征与动力分析——以温州低压电器集
群为例
向永胜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集群的演进应从构成集群自身的关键要素出发,通过衡量这些在集群发展过程中导致集群竞争优势变化的特征来判断集群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通过分析集群在不同演进阶段的动力,形成集群演进的动力与阶段的匹配,使集群不断向更高层次的良性方向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关键要素的集群演进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具体阐述了集群演进过程中关键要素特征的变化和动力机制的匹配关系.
【总页数】7页(P33-39)
【作者】向永胜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9.9
【相关文献】
1.原生式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变迁——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企业集群为例[J], 任晓
2.产业集群结构演进的路径分析——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为例 [J], 李利群;袁
涌波
3.产业集群的自我否定与跨网络学习——以浙江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 [J], 赖红波;吴泗宗;王建玲
4.基于集群规模资源消耗的实证研究——以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 [J], 徐海燕
5.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为例 [J], 陈瑞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分析及深化发展贾利娜摘要:产业集群依据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现状分布,类型及形成特点;同时介绍了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理论和浙江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的一些建议:明确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突出特色优势;同时集群各企业之间要合理分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与协作,形成地方企业网络;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立多元的融资渠道;扩展营销网络,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关键字: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发展1 引言产业集群是地理位置上集中的,某一产业及相关产业和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而形成的聚集体。
它能够给群内的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
至2004底,河北省初步形成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各类产业集群139个,在提升经济总量,扩大就业渠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历史悠久,如有始于明,盛于清的辛集皮革;在明代就已有发展的安平丝网产业。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产业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处于简单的集聚状态。
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已在当地扎根的特色产业中来,这使得河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形成了清河羊绒,安平丝网,辛集皮革,安国中药材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定义2.1 产业集群定义及特征产业集群一般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合在一起的现象[2]。
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3]:1 地域上的集聚性。
地理空间的接近,是产业群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产业集群首要的根本的特点,企业间地理位置上接近有利于知识获取和社会资本的形成。
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柳市镇发展纪实柳市镇概况:地域面积:49.88平方公里总人口:10.1万特色产业:低压电器开关荣誉称号: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断路器生产基地、中国百强名镇、中国最具发展优势城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特色镇2008年主要指标:GDP:130亿元财政收入:15.7亿元工业总产值:37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360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海岸线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城镇——柳市镇。
它位于烟波浩渺、鱼龙潜跃的乐清湾之滨,以“寰中绝胜”著称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之麓。
以柳树下形成集市而得名的柳市镇是座历史悠久的城镇,早在西汉时,这里就已经形成村落,集镇则形成于北宋。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记载的却一直是贫穷和落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柳市大地,柳市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改革新事物,低压工业电器的集聚化生产、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这里声名远播,成为新闻界、经济界和理论界的关注焦点。
演绎财富神话柳市名闻天下柳市镇是一个以生产经营低压电器而闻名的传奇集镇,它以浓墨重彩书写了一部雄奇壮丽的农民创业史;柳市也是一部温州经济的浓缩史,它生动地记载了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荡风云,有力地显示出时代的主旋律。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柳市镇的一些能人就敢为人先,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涉足于低压电器产销领域。
1977年上半年,温州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在柳市镇后市街应运而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柳市农民放开手脚闯市场,门市部和家庭作坊相结合的“前店后厂”式样的低压电器企业在柳市逐渐增多,至1981年,达300余家。
至1984年6月份,柳市的低压电器门市部骤增至1000多家,供销员队伍达1万余人,低压电器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小城镇为依托、家庭经营为主体、供销员为媒介、前店后厂为基本形式的柳市现象初步形成,柳市镇生产的低压电器源源不断走向大江南北。
科研反哺教学实践路径探索——以电路分析课程为例发布时间:2021-12-06T06:29:30.01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0期作者:陈蓓张希武花干徐权[导读]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陈蓓张希武花干徐权常州大学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路21号【摘要】电路分析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内容围绕电路分析方法,全面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其中基本概念的牢固掌握,是学习好电路分析课程的基石。
针对电路分析课程中的基本电路元件这一知识点,结合当今科学研究热点,拓展电路元件基本概念的教学内容,对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
通过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为该门课的教学改革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引言电路分析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围绕电路分析方法,全面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线性电路叠加与等效变换、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频率响应与谐振电路、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及双口网络、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其中,电路的基本概念作为电路分析课程的第一章内容,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电阻、电容、电感三大电路基础元件是传统电路分析基本概念章节的核心知识。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Nature》杂志于2008年报道了惠普公司对TiO2薄膜的电学特性的研究[1],发现了一种新的电路元件,命名为忆阻,被称为第四种电路元件,这一概念拓展了基础电路元件的范围,为基础电路元件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本文以电路分析课程中的基础电路元件为例,探讨一种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路径,通过科研与教学融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