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天然气何时进入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俄天然气管道)是中俄两国政府合作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境天然气管道之一。
其建设标志着中俄两国天然气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为双方经济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
工程概述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自2014年开始建设,2019年正式投产。
该工程总长度约为3,000公里,起点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雅尔塔镇,终点则是中国吉林省珲春市。
该管道经过俄罗斯远东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
其中,俄境内管道约长2,200公里,中国境内管道约长800公里,规划输气量高达每年380亿立方米。
工程优势实现对国际市场的多元化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实现了中国对能源进口国家的多元化,打破了其长期依赖单一国家石油天然气来源的局面。
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这也有利于俄罗斯对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降低了该国对欧盟等国家天然气销售市场的依赖程度。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评估估计,相比海运,管道输气方式可以降低相当数量的成本。
此外,天然气可以根据需求稳定的分期输送,而不能储存的液化天然气在运输中往往会出现浪费。
双方互利共赢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除了有助于对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外,还有许多明显的共同利益。
该项目在此前,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大量天然气,不仅增加了中国的能源来源,也增加了俄罗斯的外汇收入,这对于俄罗斯尤为重要。
将来展望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能源大国,加强能源合作合乎两国利益。
目前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已经投入试运行,并已经按时交付试运行的天然气。
这是中俄合作建设的另一座丰碑,为加强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
此外,随着中国城市燃气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中俄天然气管道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
双方还将继续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未来可期。
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俄两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两国的能源资源互补性很强,因此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俄能源合作现状1.石油和天然气合作中俄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两国合作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中国一直是俄罗斯的第二大石油客户和第三大天然气客户。
截至2018年底,俄罗斯已累计向中国出口石油超过1.2亿吨,天然气已经达到300亿立方米。
未来中国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而俄罗斯也将继续加大对华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
2.核能合作中俄两国也在核能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两国共同建设的两个大型核电站——天然气联合体和海参崴核电站,已经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开始商业运行。
此外,中俄两国也在核燃料领域开展了合作,俄罗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核燃料供应国之一,已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燃料元件。
3.煤炭合作中俄两国在煤炭领域也有着紧密的合作。
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煤炭进口国之一,截至2018年底,俄罗斯已向中国出口了超过4000万吨的煤炭。
而中国也正在扩大自己的煤炭进口市场,俄罗斯则是其主要供应来源之一。
二、中俄能源合作特点1.互惠互利中俄能源合作是基于互惠互利原则的。
中国通过进口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可以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而俄罗斯则可以通过向中国出口能源资源,扩大自己的销售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
2.政治互信中俄能源合作建立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比较接近,互相之间也有着较好的政治关系,这为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3.稳定性强中俄能源合作的稳定性非常强。
两国在能源交流方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通过签订合同、建立长期供应关系等方式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此外,随着中国不断推进能源多元化战略并扩大能源进口市场,俄罗斯出口的比重也会逐步增加,两国的能源合作将更加稳定。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加强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促进亚洲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在这一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消费国。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
两国在天然气贸易方面拥有天然的合作基础。
自2014年以来,中俄天然气合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14年,中国和俄罗斯政府签署了一份历史性的天然气合作协议,根据这份协议,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期限为30年。
这份协议被视为中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也被看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俄天然气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起点位于俄罗斯,终点位于中国。
该管道每年可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也于2019年正式启用,该管道每年可输送3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些管道的建设不仅提供了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也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合作和人民之间的交流。
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合作模式也得到了创新。
除了传统的长期合作协议,中俄还通过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了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合作方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共同在天然气领域开展短期交易和投资合作。
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有助于提高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规模和效率。
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俄之间的天然气交易价格存在一定的争议。
由于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波动,双方在天然气交易价格上的博弈一直存在着不确定性。
中俄之间天然气贸易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尚未完全成熟的天然气管网和储备设施是中俄天然气贸易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俄天然气贸易也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都对中俄天然气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现代天然气发展简史我国现代石油工业起源于台湾。
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在台湾苗栗设置的矿油局,负责出磺坑油田的钻井采油业务。
这是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第一个管理机构。
1904年在台湾发现天然气田。
1939年11月首次在重庆巴县石油沟使用旋转钻机钻成巴1井。
抗战时期重庆已经广泛使用天然气汽车,俗称气包车。
有实际意义的政府管理机构是1946年在上海成立中国石油有限公司,隶属于国民党政府经济部,1949年迁往台湾。
1949年起,我国现代天然气工业进入发展阶段。
从四川地质勘探开始,延伸至陕甘宁和塔里木盆地和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天然气勘探活动;1958年在四川盆地铺设了第一条输气管道,长20公里,管径159毫米,从永川黄瓜山气田输气到永川化工厂。
随后,长输管线建设、海底管道建成、天然气汽车起动,所有天然气活动陆续展开。
尽管我国有能源统计的各种报道,但数据不完整,根据全球能源界常用的《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的数据,对我国的天然气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我国是原煤生产大国,而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从1949年到200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一直维持在3%以下。
但从2006年进口液化天然气开始,又在2010年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管输天然气,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例逐年提高,2014年已经达到5.6%。
中国天然气发展进程虽然我国经过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得出,陆域和近海115个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6万亿立方米,其中陆域43万亿立方米,近海1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期望值为22.03万亿立方米。
实际上,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虽有增长但涨幅并不高,一般保持在占世界份额1.8%以下。
我国天然气产量有所增长,不足以消费的需求,储采比降低也快,但消费量却增加很快,因此,我国必须进口液化天然气和管输天然气来满足国内需求。
国产天然气情况中国天然气生产一直保持上升势头,2014年生产天然气1312.47亿立方米,净增长103.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
东北方向1.中俄原油管道东起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终点为黑龙江大庆,管道全长999.04公里。
该条管线将于今年10月31日建成投产,届时俄罗斯将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
2.中俄天然气管道由东西两条线路构成,西线方案将考虑利用西西伯利亚的资源基础,而东线则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的天然气田。
2009年10月12日中俄签订协议,2016年起俄罗斯将开始向中国每年输送约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西北方向1.中哈原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终点为新疆独山子,全长1200多公里。
据统计,2009年中国通过中哈原油管道进口石油773万吨,进口量同比增长26%,3年多来管道原油输送量累计达到2039万吨,约占中国原油年进口量的12%。
2.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里海旁的土库曼斯坦,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新疆的霍尔果斯,管道全长1833公里,年输气量约为400亿立方米。
该管道累计输送进口天然气总量达13.54亿标方。
管道建成后将占中国天然气供应总量的20%-30%。
3.中巴铁路西南方向中缅油气管道2010年6月3日中缅签订协议,中缅油气管道将气、油双线并行,从缅中边境地区进入中国的瑞丽,再延伸至昆明。
管道全长约1100公里。
管道初步设计输油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预计2013年投产。
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
东南方向1.马六甲海峡通道马六甲海峡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
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国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进口原油运输约80%通过马六甲海峡。
2.南美太平洋通道2009年2月,中国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协定,其中,达成了海上运输意向。
该海上运输线路的油源主要来自中南美洲,根据中委已经签订的协议,委内瑞拉每天须向中国供应33万桶原油及成品油。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发展至关重要。
这两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两者之间的合作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合作历史、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进行研究。
回顾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历史。
中俄天然气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4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首份天然气供应协议,从而开启了双方天然气合作的序幕。
这一合作协议使得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天然气合作进一步加强,如2008年签署了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协议,并于2019年正式投产。
探讨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模式。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主要模式是通过跨境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
目前,已经建成的主要管道项目有俄罗斯西线天然气管道和东线天然气管道。
西线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直接输送天然气到中国的东北地区,而东线天然气管道则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华北地区。
这两个管道项目使得俄罗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天然气价格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的定价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
俄方希望以较高的价格销售天然气,而中国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天然气。
这在谈判过程中可能导致双方的分歧。
天然气供应稳定性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的跨境管道输送天然气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管道受损、设备故障等,可能会影响天然气的供应稳定性。
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下,中俄天然气合作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干扰和限制。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中俄天然气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市场需求和资源供应天然匮乏紧密相连,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为中俄天然气合作提供更多合作机会,通过共建能源走廊、设立天然气交易中心等方式,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的深入合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强力推动,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这个倡议的核心在于促进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推动更多国家共同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天然气贸易,特别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
中国与俄罗斯向来有着密切的能源贸易关系,此前双方已经签署了多项天然气贸易合作协议。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合作更加紧密了。
据估计,未来10年,中国需要进口的天然气量将会大幅增加,而俄罗斯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使得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合作非常有前景。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规模非常大。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之一,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
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其次,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合作协议时间较长。
早在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就签署了大型天然气贸易合作协议。
在这份合作协议中,俄罗斯同意向中国每年供应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此外,中俄两国还签署了多个天然气供应协议,涉及的领域包括天然气价格调整、协议实施细则等。
第三,在贸易方式上,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采用了多种形式。
早期的合作模式主要是采用长期合同的形式,后续则逐渐发展为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
此外,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也包括直接购买、管道输送等多种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俄天然气贸易合作具有较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
例如,俄罗斯在天然气出口方面的依赖度较高,一旦俄罗斯出现政治风险或经济问题,可能导致天然气供应中断。
此外,中俄天然气贸易的价格问题也需要注意。
中俄天然气价格因多种因素而波动,两国之间需合理平衡价格与市场效益。
总体来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非常重要,对于两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第10期·总第232期【中俄经贸】俄罗斯天然气何时进入中国盛海燕(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摘 要]2013年,经历多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已就俄罗斯从东线向中国供气达成协议,年底有望签署最终的买卖合同,其中将包含双方争议最大的天然气定价内容。
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是当前国际能源局势等多种原因促成的,是两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有利于维护两国和地区的能源安全,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俄罗斯;中国;天然气[中图分类号]F752 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46-03 [作者简介]盛海燕(1974-),女,吉林长春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
一、中俄天然气供应谈判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俄罗斯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企业层面都始终保持着对其远东的关注,特别是能源项目的合作。
2013年3月21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后,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签署了俄罗斯从东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
此外,在3月份时,俄气正式批准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液化气工厂及准备建立资源基地的计划。
中俄两国开展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两国政府的认同。
《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能源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是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产地增加向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的份额,目的是使天然气出口方向多元化。
预计到2030年前俄罗斯向亚太国家市场出口的天然气份额将提高到19%~20%。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点要实现对中国的供气。
为此,2013—2020年间,俄罗斯东部需要开发一些大型天然气田,建设天然气管道及液化气终端。
但是,目前大部分面向中国的项目还没有开始实施。
2007年,俄罗斯批准了《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建设统一的天然气开采、运输和储藏系统向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简称东部天然气项目),由俄气负责建设。
俄罗斯天然气何时进入中国作者:盛海燕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10期[摘要]2013年,经历多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已就俄罗斯从东线向中国供气达成协议,年底有望签署最终的买卖合同,其中将包含双方争议最大的天然气定价内容。
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是当前国际能源局势等多种原因促成的,是两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有利于维护两国和地区的能源安全,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俄罗斯;中国;天然气[中图分类号]F75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46-03[作者简介]盛海燕(1974-),女,吉林长春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
一、中俄天然气供应谈判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俄罗斯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企业层面都始终保持着对其远东的关注,特别是能源项目的合作。
2013年3月21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后,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签署了俄罗斯从东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
此外,在3月份时,俄气正式批准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液化气工厂及准备建立资源基地的计划。
中俄两国开展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两国政府的认同。
《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能源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是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产地增加向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的份额,目的是使天然气出口方向多元化。
预计到2030年前俄罗斯向亚太国家市场出口的天然气份额将提高到19%~20%。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点要实现对中国的供气。
为此,2013—2020年间,俄罗斯东部需要开发一些大型天然气田,建设天然气管道及液化气终端。
但是,目前大部分面向中国的项目还没有开始实施。
2007年,俄罗斯批准了《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建设统一的天然气开采、运输和储藏系统向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简称东部天然气项目),由俄气负责建设。
俄气现已制定了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计划。
目前俄罗斯还不是中国的天然气主要进口国,中国也不是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方向。
2011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4亿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进口的1.2%,而中国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仅占0.2%。
俄罗斯已通过“萨哈林—2”项目向中国出口液化气,通过管道运输天然气至今还没实现。
关于从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谈判在东部天然气项目批准前就开始了。
2004年10月,俄气与中石油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初步拟订了工作的主要方向,之后双方就供应路线问题开始进行谈判。
目前对于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制定了两条路线,西线(经阿尔泰天然气管道)和东线(经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此外,为了实现东向天然气出口的多元化,计划扩大液化气基础设施建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修建液化气终端。
俄气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双线的进展情况:西线:天然气出口量为30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为30年。
途经路线:汉特-曼西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托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疆区、阿尔泰共和国至中国。
利用西西伯利亚的气田,计划2015年底开始供应。
目前进行了经济技术、供应路线的研究,完成了投资论证。
双方还没有签署买卖合同。
东线:出口量为38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30年。
途经路线:第一段,雅库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加上通往中国的支线或者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液化气终端(年150亿立方米);第二段,连接伊尔库茨克的资源,资源基础是恰亚津斯克和科维克金气田,计划2017年底开始供气。
2012年10月通过了就恰亚津斯克气田建设项目,修建雅库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道建设最终的投资决定。
2013年2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液化气终端的项目进入到投资阶段。
目前双方还没有签署买卖合同。
2006年3月,俄气和中石油就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备忘录》,双方约定了关于期限、数量、供应路线和定价原则的基本协议,确定通过西线供气。
2009年10月,两个公司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基本条件的框架协议(适用于西线和东线)。
在文件中确定了详细的数量(每年680亿立方米)、路线和开始供应的期限。
甚至还在协议中规定了天然气定价与石油价格挂钩。
2010年9月,俄气与中石油签署了向中国供气的扩充条件的协议,其中确定了就西线供应的关键的商业标准:数量、开始出口的期限、水平、供应增加的时间、保证款数额。
2013年3月中俄签署了通过东线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这是双方第一次就东线供气确定了供应条件。
签署之前已经通过了就开发恰亚津斯克产地,甚至是开始实施修建天然气管道雅库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项目投资的决定。
这个文件是双方30年合同计划的基础,其中确定了基本的供应标准。
预计相应的买卖合同将在2013年底签署,备忘录中可能预先规定支付预付款的内容,这有利于下一步关于价格的谈判。
关于西线供应价格双方至今未达成共同的意见,东线也没有达成最后的协议。
中方支付预付款可以缓解俄气资金紧张问题,而中国在价格方面增加了还价余地。
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进行了很多年,在谈判中中国的优势是可以选择其他天然气供应者,如来自中东和澳大利亚的液化气,还有土库曼斯坦和中亚国家的管道天然气都具有较大的竞争力;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对天然气的持续稳定的需求是最吸引俄罗斯的方面。
二、中国的天然气市场需求日益增大,进口气源呈多元化态势对于中国来说,目前俄罗斯是一个重要的,但还不是主要的天然气供应来源,尽管不久前,双方签署了就东线供应天然气的备忘录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此积极的评论。
1.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快,进口依存度提高进入21世纪,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加快。
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更是高达20%左右,天然气进口量持续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
其中,2010年进口量达到17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15.8%。
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一批LNG接收站的投入运营,进口天然气的比重还将不断上升。
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7.5%。
但是,提高天然气份额的目标相当难,2011年天然气的份额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只有5%。
2015年之后,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到2020年对天然气的需求将达到3000亿立方米。
2012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为1470亿立方米。
其中自主开采1080亿立方米,进口425亿立方米。
近年来,国内天然气开采的增速出现了下降,提高开采量很难,需要加大非传统资源的开发。
国家计划2020年前开采600亿~10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
但是,目前页岩气的工业开采还未进行,开发费用很高,在中国开发非传统天然气的钻井需要花费1200万美元,而在美国只需要100万~300万美元。
与开采的复杂性相伴的还有内部价格问题。
现在,天然气价格主要是根据其生产成本由国家定价,但是,这种被调控的价格对于开发企业来说是亏损的。
现在,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实行统一的天然气最高价格,而不考虑供应的来源,给予天然气生产商更大的自由,鼓励其开采。
2.中国天然气市场的进口气源竞争较激烈中国进口气源有两种,一种是管道气,一种是液化气。
2012年天然气进口425亿立方米,其中200亿立方米是液化气,其他是来自土库曼的管道气。
到2015年,进口将增加到每年600亿~800亿立方米,到2020年,达到每年800亿~14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相比2012年,每年增加了400亿~1000亿立方米。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每年400亿立方米的进口合同,未来还可能增加到650亿立方米。
目前,从土库曼的管道天然气的输送能力是每年300亿立方米,但是到2014年每年需输送550亿立方米。
中国正在铺设第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可以接受来自土库曼的天然气,以及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
从2013年开始,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供气,每年可供应中国12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国进口液化气的来源选择较多,可以从澳大利亚、卡塔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中国与这些国家有着长期的合同,可以到2018至2035年。
而且,在2010年时,中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的液化气总量已达400亿立方米,几乎是现在进口液化气数量的两倍多。
来自土库曼斯坦、缅甸的管道气以及进口的液化气每年可达400亿~500亿立方米。
在页岩气开采加快的情况下,这一数量总体上可以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
中国气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价格因素,暂时管道气和液化气之间的价格差距还不大。
2012年12月,根据彭博资讯的数据,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管道气的价格大约为每千立方米375美元,液化气价格要贵一些。
三、中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问题中俄双方的天然气进口谈判多年没有完成,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就价格问题还没有达成协议。
俄罗斯提出应同比欧洲市场价格(每千立方米355美元),指出中方提出的价格对于俄罗斯是亏本的(每千立方米235美元)。
中国认为国际天然气市场和中国国内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距,很难同意俄罗斯的价格。
为了使中国同意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提出的价格应该与中国国内其他来源的天然气以及中国自己生产的天然气价格相近。
不同来源的天然气的热值不一样,为了方便比较,价格不是用数额来表示,而是用能量单位表示。
1000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包含3600万吨的BTU(英国的热量单位)。
中国通过管道进口的中亚天然气价格很便宜,因此俄罗斯天然气在这种背景下变得缺乏竞争力。
权威机构普氏能源资讯发布的2012年8月的数据,进口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价格是每百万BTU10.22美元;从乌兹别克进口天然气的价格是每百万BTU 9.17美元。
每百万英热单位10美元大约等于每千立方米360美元,仅略低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欧洲的价格。
而2012年中国进口液化气的平均价格为每百万BTU10.77美元。
液化气的平均价格较低,因为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液化气价格非常低廉,而卡塔尔和俄罗斯的液化气价格几乎达到了每百万BTU18美元。
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液化气价格低廉主要是由于他们与中国曾经签署的长期合约定价较低或使用固定的价格,如果旧的协议到期,那么中国液化气的平均价格将会提高。
例如,澳大利亚与中国新合约的定价公式是按照在石油价格平均为每桶100美元的情况下,液化气价格将至少每百万BTU13~15美元。
从缅甸进口到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比较便宜,每百万BTU不到10美元,2013年年中开始进入中国,供应数量每年可达120亿立方米。
中国天然气供应的第三个来源是自主开采的天然气。
国内天然气价格由国家监管,并在不同的省份和消费者之间差别很大,但平均价格很低,每百万BTU5美元左右。
天然气的价格虽然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其实是基于国内天然气的生产成本。
但以低成本开采的常规天然气的产量是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因此,要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就必须生产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也就是从致密的岩石中提取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