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演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甘草的故事(5篇)第一篇:甘草的故事甘草的故事甘草是祖国中医药学中最常用的药品,而且还有一些传说故事。
据明代陆粲《庚巳编》记载:御医盛寅一天早晨刚走进御药房,突感到头痛、眩晕,随即昏倒,不省人事。
由于病来的急,众人束手无策,如何是好?有一位民间医生闻讯后,自荐为盛寅治病,随手取中药甘草浓煎后即令其服下,没多久,盛寅苏醒了,御医们颇感惊奇。
这位民间医生解释道:盛御医因没吃早饭进了药房,胃气虚弱,未能抵御药气薰蒸,中了诸药之毒,故而昏倒。
因为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解百药之毒。
因此,让他服用甘草水后便可苏醒。
又传明末年一药掌柜---刘兴帮,一天傍晚在自家门前乘凉,一近邻的小伙,17岁的李二苟走过他身旁时,见他的脸色惊道“哎!大伯,你身着重病了,得赶快治啊!”,刘掌柜听了大感不快,你一个小毛孩不过学了两年学徒,难道比我当了60年药掌柜还强?毫不在乎,并泠泠的答道:“谢谢你的好意,我吃得下,睡得着,身体挺好!”李二苟见他不理会他的好意和勤告,便回自家去了。
不料,两天后刘掌柜果然病倒了,头昏脑胀、全身乏力、不思饮食和茶水。
儿子刘济民是当地的名医,便替父亲开了药方,服了二剂后病情不但不见好反而加重。
刘掌柜这才想起李二苟来,他有气无力地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快去把邻居李二苟请来,我或许还有救呢。
” 第二天,天一亮,刘济民便来到二苟家,迎接他的是二苟的母亲,当她听完邻居来意后,便掏出一张药方说:“我儿子已回店里去了,但他临走时为你父亲留下三张药方,这是第一张药方”,济民接过了药方一看大为不解,药方仅为:“甘草4两(即125克),水煎服。
”他谢过李大娘,回家后对老父亲说,李二苟药方仅有甘草一味,怎能治好您的病呢?刘掌柜也感到迷惑不解,但既然这个后生能看出我有病,也许他能治。
还是试试看吧!哪知,服完一剂药,刘掌柜病好了一大半。
于是令儿子济民又到李大娘家去讨第二张药方,药方上又只写着“甘草半斤,水煎服。
”第二剂药服完后,刘掌柜可以下床走动了。
甘草,有点甜有点苦美文欣赏
甘草,有点甜有点苦美文欣赏
甘草,是故乡贫瘠的味道
有点甜也有点苦
野生的天然的原生态的
就那样的长在山喀喇里
不用人工的雕饰
抡起撅头铁锹
挖出来的不仅仅是甘草
童年里它是别在发梢上红色的蝴蝶发卡
是一根铅笔,一本书甚至是攥在手心里的.学费甘草,是故乡贫瘠的味道
有点甜也有点苦
就那样不起眼的长在山旮旯里
没能撑起一座山
却撑起了我的童年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富裕了像我一样的山里娃
它来了
它来了
抹去
最后一丝沉寂的味道
它来了
醒目摇摆
绿便有了绿的灵动
它来了
蛰鸣起伏
夜便有了夜的灵魂
它来了
明澈星辰
流星多了一刹幻美它来了
我走了。
十方九草,这是中药里的典故。
喝过中药的人,没人不知道甘草。
当然,中药制成的甘草片知晓的人更多。
在中草药中,甘草的威信挺高,历代医家视其为上乘之品,被喻为“国老”、“帝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在诸多中药方剂中,甘草其实就是一个“和事老”,一旦入了药,给这个斡旋斡旋,给那个调和调和,矛盾化解了,思想统一了,杂七杂八的根、茎、花、叶、果立马构成统一战线,同舟共济,驱除邪患。
但是,如若配伍不当,这个“和事老”也会当和不和,当解不解,增药之毒,助邪肆虐。
在中草药世界里,一切讲究一个“和”字。
和为贵,儒家文化中调处人世间关系的最佳境界。
中国的草沾了不少文化的光,平平常常的野草一旦入药,也像读书人一样儒雅有度。
中草药配伍组方有“君臣佐使”之分:“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使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明代何伯斋)。
甘草,味至甘,性中和,难主一域,只适合当配角,却又是“众药之王”。
方剂中有了甘草配伍,“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
”大千世界,万物间总是有一种微妙关系,五湖四海的人啊、物啊,只要有缘就有故、有因就有果。
就说这“柴葛解肌汤”吧,柴胡、葛根、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石膏、芦苇根等,既有山野的,也有平川的;既有陆地的,水里的;既有木本的,也有草本的,原本八杆子打不着的,而一旦搅和在一个药罐里,加几片生姜、几颗大枣,那就是医家常开的外感风寒良方。
甘草从荒野走进药典,实奈神农氏慧眼视“草”,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阐述其药性。
中药里用的甘草只是它的根,长在乡野里,甘草就是一株很不起眼的草。
田野、河滩、荒漠、草原、丘陵......但凡土层深厚的地方,甘草都能安家落户。
在西北,甘草清明过后萌发,虽然青枝绿叶,鲜嫩可口,家畜却不大爱理,估计是甘草有一种特殊气味,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神奇的甘草甘草——大自然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但是我们对甘草的研究远远不够。
春节期间喝些酒,又吃多了油腻荤腥,便寻思着如何调理一下超负荷的肝脏和肠胃,排排毒。
记得以前为了醉后解酒喝蜂蜜水,只是对头疼有用;吃水果只是对呕吐有用;还吃过维生素B12什么的......然并卵。
在与同事的闲聊中偶然感觉,最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甘草也许就是我一直想找的保肝排毒妙策。
马上开始III期临床试验:每天上班,第一杯水里加上一小包甘草浸膏,坚持喝上一周甘草茶。
这一天喝水都是甜甜的,饮水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连续喝了一周甘草浸膏,表现是痰少尿多。
两周后,痰液几乎消失,而且饭量大增。
一直以来很少感冒,但是早晨起床后痰多,尤其天气多变的春秋季节。
理论上这可能因外感六淫,邪阻气化,津液积聚,可凝结为痰;内伤七情,郁结不畅,气不布津,聚而为痰;贪酒无常,膏粱厚味,湿热熏蒸,灼津为痰;体虚劳倦,房室过度,元气大伤,水谷不化,可反留为痰。
痰之生成演变,源于脾,本于肾,根于肝。
咳痰亦是机体将外感淫邪或内伤情志进行自我调理修复的表现。
现在喝了甘草茶,痰就少了,想必皆因甘草者“肝草”也,补脾益气,解毒保肝,祛痰止咳,和中缓急。
甘草的解毒保肝是经千年传统中医与现代医药科技多方证实的,毋庸置疑。
肝为阳主升发,肝主疏泄,肝主藏血生血。
肝脏健康,自然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神清气爽,胃口大开,咳痰无踪。
肝属木,脾胃属土,土得木而达。
肝气升发,疏达中土,以助脾之升清运化,胃之受纳腐熟。
胃气主降,受纳腐熟水谷以输送于脾;脾气主升,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
肝的疏泄,既助脾之运化,使清阳之气升发,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又助胃之受纳腐熟,促进浊阴之气下降,使食糜下达于小肠。
肝协调脾胃气机升降,分泌排泄胆汁,促进消化吸收。
看到这,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以前每天中午只吃半个馒头,现在是需要一个馒头。
下午也很早出现了饥饿感觉,到家后要赶紧吃点东西垫饥。
现代药理研究指出:1、甘草酸与毒物结合,转化为毒性小或无毒的物质而解毒;2、甘草甜素吸附毒物以解毒;3、甘草甜素及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醛酸与毒物醇、酸等结合变成无毒化合物排出体外而保肝解毒;4、甘草甜素等具有激素样作用而保护机体。
总结甘草甘草,又称为甘草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主要生长于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甘草在中医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对甘草的来源、药理作用和应用进行总结。
来源甘草的主要来源是甘草植物,科学名称为甘草(Glycyrrhiza),属于豆科植物。
甘草植物一般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区,例如山坡、河岸和草地等。
甘草的根部是其药用部位,其外观呈棕黑色,具有弯曲的形状。
中国是甘草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有着悠久的甘草种植历史。
甘草主要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北等地区。
此外,日本和韩国也有一定数量的甘草生产。
这些产地的甘草具有高质量和特殊的药用功效。
药理作用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抗炎作用甘草含有多种抗炎成分,如甘草酸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同时,甘草还能促进炎症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愈合过程。
抗菌作用甘草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它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或阻断其代谢途径来发挥抗菌作用。
这使得甘草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具有一定的效果。
抗病毒作用甘草对多种病毒也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
它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带来的伤害。
这使得甘草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甘草还可以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和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发热和疼痛症状。
这使得甘草在退烧和缓解疼痛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应用甘草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甘草在一些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情况:咳嗽和咽喉痛甘草有镇咳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和咽喉痛。
一般可以将甘草用于煎剂或冲剂中,或者直接嚼食甘草片剂。
消化不良甘草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加胃液和胆汁分泌,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可以将甘草用于煎剂或冲剂中,或者使用甘草提取物。
病毒感染甘草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甘草寸心肠作文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种味道,那是甘草的味道。
它不似糖果那般甜蜜,也不如水果那般鲜美,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让人难以忘怀的韵味。
甘草,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植物,却在我的童年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里,小区的后面有一片荒地,那里杂草丛生,但就在那片杂乱中,生长着一簇簇的甘草。
每到春天,大地刚刚从沉睡中苏醒,那片荒地就开始有了生机。
甘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嫩绿的芽儿,小小的,嫩嫩的,仿佛在小心翼翼地窥探着这个世界。
我总会在放学后,迫不及待地跑到那片荒地,蹲在甘草旁,仔细地观察着它们的变化。
那些芽儿一天天地长大,叶子也慢慢地舒展开来。
甘草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带着一些锯齿状,表面有着细微的绒毛,摸起来软软的,痒痒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草会长出细长的茎,茎上还会开出淡紫色的小花。
那些小花小小的,一簇簇地挤在一起,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虽然不那么耀眼,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
我对甘草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观,更是因为它那独特的味道。
有一次,我好奇地摘下一片甘草叶,放进嘴里嚼了嚼。
刚开始的时候,只觉得有一种淡淡的草腥味,但慢慢地,一股清甜的味道在嘴里弥漫开来。
那味道,不浓烈,却十分持久,就像一首轻柔的歌曲,在心底悠悠地回荡。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摘甘草叶吃。
有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比赛谁摘到的甘草叶最甜。
我们在荒地里奔跑着,欢笑着,那片原本荒凉的土地,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充满了生机。
有一次,我因为贪吃甘草叶,闹了个大笑话。
那天,我一个人来到荒地,看到了一株特别茂盛的甘草,心里高兴极了,想着一定要多摘一些叶子回去。
我蹲在地上,不停地摘着,不知不觉就摘了一大把。
我迫不及待地把叶子放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嚼着,享受着那清甜的味道。
可是,没过多久,我的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
一开始只是隐隐地疼,我没当回事,以为一会儿就好了。
但是,疼痛越来越剧烈,最后我疼得在地上直打滚。
正好这时候,妈妈出来找我,看到我这个样子,可吓坏了。
甘草果实散文甘草,集黄土的精气,俱黄土的颜色,含黄土的甘甜,藏黄土的营养成分,补五脏之气,健脾之主将。
甘草,一种生长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山坡上非常普通的草。
它的花小的从不被人注意,叶子也毛茸茸的不好看,甚至有些烦人,开出的小花不漂亮而且很丑。
不过在夏天,长得还是很旺盛的。
开着一种十分平常的小蓝花。
自由自乐地立在山野的荒土地中,天真无邪地唱着夏天的歌。
不过你可莫小瞧这棵小草,它的根可发达啦,直扎在黄土的深处,根有很粗的,干旱十年也依然活得生气盎然。
它和枸杞、麻黄为黄土三宝。
其根是珍贵的中药材。
中药的药用价值可与人参相媲美。
它与桂枝配伍为养阳气,与芍药配伍养阴气。
是健脾脏的主药。
生用可清热解毒,熟用可衬五脏气虚。
汉代名医张仲景将它用活了。
几千至今还依然被中医医生选用的十大补气药。
它的味道甘甜,色黄。
谁还敢藐视甘草呢,不显眼的甘草确是一味十分宝贵的中药材。
记得在那六零年饥饿的岁月,我的父亲饿得晕了过去,家里人以为死了,放地板上三天多未醒,摸鼻子几乎气不喘了,一家人急得干打转转,忽然母亲从外面柴房墙上取来甘草,煮成药罐了一大碗,后半夜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一直健康活到九十年代,活了八十多岁。
以后我很敬重甘草,从此后,我对这草作了些探读并高看它了。
在我家的承包山地里,地埂边,荒坡里长满着。
每年夏天割麦之时长在麦田,比麦子长势还欢。
麦子一收割完,山地被偷挖药根的人挖得满地深坑,不好耕地。
又要多花工夫平整土地,很是恼人。
甘草价格不贵,比人参便宜多了。
贫困人家看医治病能用得起,在古今药方中用得多,但克数少只做配用药。
唯在四逆汤中用量稍大些。
甘草可能抱怨不被重用自己,又不能没有自己。
甘草单独作主治药是在伤寒病中咽喉痛证时,一味用生甘草。
有不愈加桔梗一味治之。
小时候,冬天咽喉疼,母亲弄点煮饮,疼解奇效验方。
一直到老还用常用此方治伤寒咽疼证。
甘草就是这样一棵不显眼的的普通草。
其实是棵不平常的草。
甘草的小故事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称为“百草之王”,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功效。
下面是一个关于甘草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医生叫做张仲景,他经常到山上采药。
有一次,他采到一种草,这种草的根和茎都是黄色的,味道有点甜。
他仔细研究了一下这种草,发现它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于是他开始用这种草来治疗咳嗽、咽喉肿痛等疾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张仲景发现这种草的效果非常好,于是他开始向其他医生推荐这种草。
其他医生也发现了这种草的神奇功效,于是纷纷开始使用。
有一天,一个病人来到张仲景的诊所,说他患了严重的咳嗽,已经咳嗽了一个多月了,吃药打针都没有效果。
张仲景仔细询问了他的病史和症状,然后开了一个药方,里面就包含了这种黄色的草。
病人拿药回去后,按照医嘱吃了三天,咳嗽就明显减轻了。
一周后,病人的咳嗽完全好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城市,人们纷纷来到张仲景的诊所看病,希望能够用这种神奇的草药治疗各种疾病。
张仲景也因为这种草而名声大振,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医生。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的贡献,将这种黄色的草命名为“甘草”。
如今,甘草已经成为中医常用的药物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我喜欢的中草药作文
我喜欢的中草药。
甘草,哎呀,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最喜欢的中草药就是这个。
你别看它长得普普通通,像根小树枝似的,但它可是中医里的“大
明星”。
甘草能调和药性,还能润肺止咳,想想看我小时候咳嗽,
妈妈都给我泡甘草茶喝,那甜甜的味道,真的让我好受多了。
你知道吗?在中药房里,甘草可是个“百搭”的草药。
就像我
们炒菜时放的盐,虽然不起眼,但少了它,味道就差多了。
每次我
去中药店,看到那一包包甘草,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见到了老朋友。
说实话,现在很多人一有病就想着吃西药,但我觉得中草药才
是真的好东西。
就像甘草,虽然它不能立马让你病愈,但它能慢慢
调理你的身体,让你从里到外都健康起来。
这可比吃西药好多了,
至少不会让你觉得身体像被掏空了一样。
甘草啊,你真是我的“救命稻草”!每次我身体不舒服,都会
想起你。
希望你能被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受益。
毕竟,好东西就是要分享的嘛!。
2015年1月甘草在省实验中学的演讲稿很荣幸能作为省实验中学的学生再回到这个地方。
大概也是一年前,我就坐在下面这个地方,又困又饿,没吃早饭开着这声励志早餐会,但我深深记得,当时宣讲的一个学长这么和我们说:“我希望把这份追求梦想的激情传递给你们。
”他做到了,他们带给我的热情与力量让我走过了意义非凡的2014,而今天,希望比你们先行一年的我,能和你们分享一下我这一年的经历,给你们一点启示与力量。
在清华,我听到了一句评价前学生会主席宋云天的话:“对事,极聪明,效率,干。
对人,极简单,用心,爱。
”想把这句话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高三,也能这么聪明而简单地度过。
珍惜眼前,做好自己。
第一,我希望你们是智慧的,是高效的。
首先,你们要珍惜的,是为数不多的高三时光,接下来的一百来天,真的很短很短,而你会发现,你要做的事真得很多很多,而我要说的是,你们真正的智慧其实不是如何去得高分,而是如何去高效地去安排你接下来的一百多天,安排到你接下来的每个月每个星期每天如何高效地度过。
现在我介绍一下自己当初的时间规划给大家做个参考。
元调过后,大部分学科的一轮复习已经进入尾声了,接下来的二轮三轮复习虽然占的时间比较少,但却比一轮复习要忙碌很多,利用好了,也许二轮三轮复习会给你最后的高考成绩起到更为明显的提升作用。
在二轮复习中(主要是从元调到四调),就可以开始去做整套的高考题了。
当初寒假的时候,我坚持每天做一套其他省前一年高考理综卷。
英语试卷,其实量也不算太大。
开学之后,就每周做一套高考理综卷与英语卷。
慢慢下来,其实收获的不只是那种做完好多卷子的满足感,更多的是对高考题和自身水平的了解与熟悉,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与真正的高考的差距。
四调过后,我觉得主要是调整与适应的过程。
在这段时间里,如果有时间做整套题的话,我就会做与我们高考题型相同的题目。
然后就是回到课本,回到最基础的东西上面去。
最后在这段时间调理好自己的心情与作息,不要间断自己的学习与作息,保持一个好的状态直到6月7号8号就可以了。
这就是当初我对我的高三下半年的一个大的划分。
通过按调考来划分我的高三时间,我觉得我的高三就不是一个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一个混乱的过程。
然后,再根据这个大阶段的划分,我就可以安排我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有哪些东西要做。
在此,我强烈建议大家用一个计划本,或者是任务书,另外给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列一个时间表,规定自己几点起床,起床后干什么,第一节课间干什么,第二节课间干什么(如果嫌麻烦就写课间干什么好了),中午自习前干什么,中午自习干什么,晚自习前干什么,第二节晚自习干什么,第三节晚自习干什么,晚晚自习干什么,晚上回寝室干什么。
我可以很坦诚地告诉大家,我当初是有一份这么细的时间表的,但是我可以更坦诚地告诉大家,我没有一天完全按这个计划实行过。
前天晚上,我都会在任务书上写下我下一天要干什么,但事实上,第二天我把本子上的东西全部做完的次数寥寥无几。
但我仍然认为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因为这个东西给你一个很高的标准,在你慢慢向它靠拢的时候,你也就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效率。
因此,没做到没关系,重要的是,你一直按照这个东西在做,一直不断地向它靠拢。
有了这两样东西,至少你永远都不会有一种其实事情很多但你却感觉无事可做的茫然,而在这种思路清晰的忙碌之中,你的效率也就会慢慢上来了。
关于做高考题的这件事情,插入一段小广告。
做高考题这件事情实在不宜贪多。
因为你们会发现,在你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相同的那么几道高考题会反反复复地出现在你们不同的练习与考试中,你也许会发现,你对他们就像对你们的亲人一样熟悉(比如2013年的钴酸锂,我至少做过五遍,做到最后实在是可以把答案背下来)。
但我依旧认为用自己的时间做整份高考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你可以自己模拟一下,如果这是在高考考场上,你就像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着这样一份自己觉得有点陌生,和平常的题目不太一样的试卷,然后尽最大的努力把这张卷子做到最好。
另外,高考题的出题思路,答案的规范性,对你真正高考时如何分析题目,如何解答题目,如何答题规范,如何拿到高分都是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启示作用的。
所以,在做完高考试卷后仔细地对答案,对着解析读懂题目,学会它的分析过程,并进行有效的总结甚至可以说是比做高考题本身还要重要的一件事情。
是的,有些高考题会做很多遍,但个人觉得对那些高考题把答案背下来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至少,你学到了高考答案的语言组织,思路不是吗?二轮复习和一轮复习一个最主要的区别是,二轮复习其实应该是一个相对更灵活、更主动的过程。
它的重点已经不是一个一个相对死板的知识点,而应该是针对自己的弱点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
因此,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刷题的机器。
记得当初我发现我的化学实验题与化工题做得不好,于是,我买了一本有关的参考书慢慢去做,每天大概做三题左右,做完后马上对着答案去改,去想,想不明白的去找化学老师问清楚。
遇到特别好的题目,或是在题目中涉及到什么特别新颖的实验方法与器材,什么特别的推理思路解题思路什么的,就自己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这样做了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至少,再见到化工题实验题的时候,我不会心里先犯怵,我会知道从哪里开始想又怎么接着想下去,我知道它的素材来自哪里,又涉及到哪些我可能熟悉的或者不熟的知识。
第二,我希望你们是清醒的,自知的。
去年有一个学长在这个讲台上说,“高三是一个人的战斗”。
但我今天想说,高三不只是一个人的战斗这么简单。
你会有各种各样的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与干扰。
当初,我看到其他人上课刷题时,我也曾自己上课时做作业。
我看到别人报纸已经快做完,而我只做了几张时,我也曾试图熬夜刷题。
当我有一段时间生物只考70出头时,我也曾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像是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学生物,各种乱做题瞎看书,然后一度忽视其他学科。
当我看到到处乱飞的什么高考滑铁卢事件时,我也会瞎想自己高考说不定也会手滑。
但我想说,最值得庆幸的是,在最后,我总应该会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一开始说学长学姐的话没有用的原因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难的是,当你看到别的同学,看到学长学姐,看到你波动的考试成绩,看到你未知的未来,你的心仍像你刚开始时那么清澈安定,你依旧清醒地专注于现在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最后的那个结果,你依旧知道什么是你现在应该干的,然后心无旁骛地干下去。
其实高考不是一个和别人竞争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你在做你自己,你在做最好的自己,这就够了。
另外插入一条小广告,请你们珍惜你们的老师。
越到后面,你们也许会觉得听课做作业这种事情越无关紧要,当你看到其他人开始在自己复习自己的时候,我建议,你依旧去相信,甚至坚信你的老师。
因为你自己复习也不过是看一些早已知道的东西,做一堆乱七八糟的题,那为什么不跟着老师的思路与步伐去走,这样也会更有条理一点,印象更深一点。
并且,当你不知道你现在究竟应该干什么时,当你真正地迷茫时,去找你的老师,他们多半会给你最有价值的建议。
当初我在生物上陷入一个低谷期时,还是黄卉老师,不断地找我谈话,建议我可以少做点题,多看书,多总结,把自己的知识梳理一下,然后让我慢慢地度过这次难关。
到了大学,你会真正地发现,拥有这样一群全心全意为了你的高考而努力的老师是多么大的幸运。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希望你们以最炽热的热情和最乐观的态度坚持下去,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你们的梦想,一直到2015年6月8号下午考完英语的最后一秒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们中的绝大多数,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抑或是特长生,无论成绩如何家境如何,无论性格如何目标如何,接下来的这么几个月,你们都会很痛苦。
你们会觉得很累,每天晚睡早起,一秒都不好意思浪费地去复习;你们会觉得很迷茫,明明自己拼了那么多,自己不会的还是不会,不擅长的还是不擅长,一点进步都看不到;你们会觉得很焦虑,高考就在眼前,心中的那根神经已经脆弱无比,还要不断地被家长老师同学和一次又一次丧心病狂的考试拨动。
这个时候,我希望你们记得:第一,你的学长学姐们,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什么好怕的,没什么困难的,一切都过得来的。
第二,尼采说一切杀不死你的都能让你更强大,其实到了以后,你会怀念高三,感激高三,更多的不是因为它让你在高考中考了多少分,上了什么大学,也不是因为在那段时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外结合古今贯通,更多的,是那段单纯为了梦想去努力拼搏的激情,是那种不惧艰险与挑战的勇气,是那种一点一点硬着头皮啃掉前面的困难跨过身边的迷茫的顽强与坚持。
而这种东西,是真的会让你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感怀并且受益的。
现在想起我自己的高三,我会记得当初我怎么下定决心解决作文的问题,每周多写一篇作文给语文老师看,每一篇作文都去找老师问清楚应该怎么改,这样的经历让以后的我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积极地去改正它。
当我和作文挣扎了快一年的时候,我的作文还是长期徘徊在49分,这个时候,我也想过,算了吧,随它去吧,但直到高考前那个晚上我都在整理我的作文素材。
我知道,高考时我的作文分应该依旧不高,但我觉得我自己不是失败的,因为我一直没有放弃。
当我看到我五月调考的成绩单时,我真的以为自己会平静地去接受这个考试成绩,所有人在安慰我时,我都说,没什么的,怎么会一直当年级第一呢,大家都很厉害啊之类的话。
但事实上,那天晚上我直到3点才睡着。
但我很庆幸的是,高考前那段数学极烂,各科状态都不好各种担心害怕紧张的日子还是让我过完了。
至少在那段时间内我还是没有停止学习,还是没有放弃梦想,还是努力保持着自己,无论是内心还是外在。
其实你现在如果问我怎么坚持下来,我只能说,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因为这个东西取决于你自己,你自己心中要有最强烈的欲望,最炽热的阳光,而我能做的,只是告诉你,我过去了,你可以的。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这句话是2014年6月6号的晚上,当我在酒店里各种焦虑难过里,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办群发的一条短信,当时看完这条短信,我的心情顿时平静了下来,觉得充满了力量与勇气。
“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
努力拼搏一次,方能不负青春。
把握当下,自信,从容,答好这道题目,写好这篇文章,展示出最好的那个自己。
亲爱的同学,愿你在自强不息中赢得高考,更能在厚德载物中赢得人生!清华园张开怀抱等你来!”2015,大家加油,实验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