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学常识教案新部编本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14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分类,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3. 培养学生对文学及文体知识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概念与分类2. 文学作品的类型及特点3. 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4.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5. 文体与文学常识的结合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体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文体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文体知识,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讲解文学作品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小说、诗歌、散文等的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文体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5. 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查他们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体和文学常识。
2. 选取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文体特点及语言特色。
3. 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进行一篇习作。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文学史的基本脉络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3. 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4. 当代文学发展概况5. 外国文学经典及影响七、教学方法:1. 采用时间线教学法,梳理文学史的基本脉络。
2. 运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和外国文学经典。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史的基本脉络,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
2. 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分析其文学特点和历史地位。
3. 讲解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如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等,探讨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部编教材2020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展开全文2020年中考部编版教材文学文化常识(分册整理·原创)七上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2.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4.《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5.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6.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7.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8.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9.《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10.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敬辞类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惠惠顾(光临、惠临)、惠存(请保存)、惠赠(称人赠与)垂垂问(称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关怀,俯爱。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秦琼是哪回戏里的人物?()A. 《一箭仇》B. 《二进宫》C. 《三家店》D. 《四进士》【答案】 C【解析】【分析】京剧《三家店》又名《秦琼发配》。
说的是隋末,秦琼被靠山王杨林提至登州问罪,押解途中宿于三家店,思念亲朋,不胜愁闷。
差官罗周为罗艺(罗成之父)的养子,秦琼嗟叹中道出罗成姓名,罗周始知与秦琼为姑表亲。
此时瓦岗寨的史大奈奉命来探,遇秦、罗,共同定计,由秦琼修书,史带回音信,约期攻打登州。
故答案为:C【点评】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唱《明星反串闹新春》,陈羽凡、胡海泉表演京剧《三家店》选段。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C.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D.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答案】 A【解析】【分析】B项,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
C项,七言律诗共七句,每句八个字,计算结果应该是280元。
所以C项说法有误。
D项,《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说法有误,应该是阿廖沙捡破烂。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
逐项阅读分析其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或者是故事情节等内容,紧扣字眼,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比如年代、流派等,因为有些题目的错误之处很隐蔽,根据平时的积累回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对照即可。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
这位词人是()A. 辛弃疾B. 李煜C. 宴殊D. 李清照【答案】 B【解析】【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故答案为:B【点评】《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答案】 C【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 作者是,当代诗人。
2.《梅岭三章》选自《》,作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体裁。
3.《月夜》选自《》,作者是,原名,浙江吴兴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
《萧红墓畔口占》选自《》,作者是,原名,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
《断章》选自《》,作者是,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合集《》等。
《风雨吟》选自《》,作者是,原名,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等。
《统一》选自《》,作者是,(国)诗人。
获1971年奖。
主要作品有《》《》等。
4.《海燕》选自《》,作者是,(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等。
体裁。
5.《孔乙己》选自《》,作者是,现代家,家,家。
体裁。
6.《变色龙》选自《》,作者是,国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剧本《》《》等。
体裁。
7.《溜索》选自《》,作者是,现代作家、编剧。
体裁。
8.《蒲柳人家》选自《》,作者是,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等。
体裁。
9.《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名,字。
时期邹国人,家学派代表人物。
10.《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是西汉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
11.《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作者是,字,号,(朝代)文学家。
12.《渔家傲·秋思》选自《》,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作者是,(朝代)词人。
《满江红(小住京华)》选自《》,作者是,字,号,别署。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朝代)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13.《谈读书》选自《》,作者是,国哲学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等。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要考平时的积累,对语文知识要重视,字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常识等方面,多积累联系,及时纠错巩固提高。
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做题时调动知识储备,又要小心仔细,认真辨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B项“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可以在手机上”是谓语“申请”的状语。
D项《史记》中“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包括《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 C【解析】【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 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 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中考, 如何做好备考复习, 是每一位毕业班教师深思的问题。
作为语文学科, 它的知识点多而散, 没有数理化学科那样强的系统性, 这一特点给广大师生的备考复习带困难。
倘若方法不当, 则往往事倍功半。
怎样在短期内迅速巩固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在此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
一、研读考试说明, 明确中考动向。
首先, 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 要把握好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 明确每一个知识点, 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要了解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 看准命题方向, 明确备考对策。
再次, 根据中考说明列出的知识点和学生实际, 科学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 “知己知彼”, 打有准备之战。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确定复习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明确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的知识缺陷等, 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重要,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能更好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三、形成知识网络, 明确复习重点有的放矢, 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复习旨在构建起知识点的基本框架。
复习时, 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
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 要经常总结在复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使整个复习全面、系统, 形成知识网络。
对知识网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复习, 逐一巩固。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出题趋势, 总体的特点是稳定中有变化。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B. 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 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答案】 B【解析】【分析】B.说法有误,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都属于谦辞,“阁下”属于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第3单元巩固复习第三单元知识巩固复习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bì)也(“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biàn)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4)乡.(xiàn 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从前) (5)故不错.(cuò)意也(“错”同“措”,安放) (6)四支.(zhī)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7)同舍生皆被.(pī)绮绣(“被”同“披”,穿) 二、古今异义词可以⎩⎪⎨⎪⎧古义:能够用来。
例: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例:虽然..,受地于先王。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 “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 事而不成立。
徒⎩⎪⎨⎪⎧古义:只,仅仅。
例:徒.以有先生也。
今义:徒弟,学生。
易⎩⎪⎨⎪⎧古义:交换。
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
今义:容易。
三、一词多义词语例句 释义 得二者不可得.兼 动词,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同“德”,感恩,感激 故不为苟得.也 动词,取得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 名词,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动词,获得生命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语气词,同“欤”呼尔而与.之 动词,给 徒亦免冠徒.跣 动词,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然虽然.,受地于先王代词,这样秦王怫然.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达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名词,书籍撰长书.以为贽名词,信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卑名词,资质四、文言虚词词语例句释义而舍生而.取义者也连词,表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以.君为长者介词,把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的国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五、词类活用类型词语例句释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且秦灭韩亡魏。
专项三文学常识说明:掌握画线部分的内容。
第二单元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朱德,字玉玠,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3.《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作品有小说《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4.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第三单元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
4.《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第四单元1.《背影》,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2.《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3.严文井,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4.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5.《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高频考点之文学常识♥古今中外重要的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详细介绍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蒹葭》等。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3.《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4.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5.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等。
6.《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7.《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
8.四大名著明朝施耐庵《水浒传》;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红楼梦》。
9.《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0.《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清代吴敬梓作,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11.鲁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12.郭沫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13.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14.冰心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15.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等。
16.《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时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故事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
17.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18.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作品。
19.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文学常识初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文学术语和概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 常见的文学术语和概念。
教学难点:1. 文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二、文学的基本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介绍文学的基本分类,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教师讲解各类文学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学生通过实例来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三、常见的文学术语和概念(2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术语和概念,如情节、人物、主题、风格等。
2. 教师通过具体作品来讲解这些术语和概念的应用和意义。
3. 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和概念。
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2.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具体作品来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2.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写一篇读书笔记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Revised on July 13, 2021 at 16:25 pm2019年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作者是毛泽东;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2.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雨果;法国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4.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5.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6.行路难其一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给予同情;故其作此诗答谢..7.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朝代宋江人名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8.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体裁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9.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10.曹雪芹;名沾;字梦阮;清代朝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2019年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姓名学号1.词最初称“”或“”;后来词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或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人们把词产物“诗余”..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词牌是的名称;如“沁园春”、“如梦令”..词牌一般还有题目;如“长沙”、“雪”等..沁园春雪选自 ;作者 .. 2.我爱这土地选自 ;作者 ;原名 ;号 ; 人;诗人..代表作有等..3.乡愁选自 ;作者 ;生于江苏南京; 省诗人、家..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选自 ;作者 ;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家; 家.. 5.我看选自 ;作者 ;原名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家.. 6.敬业与乐业选自 ;本文是作者在1922年8月14日在学校的演讲;是中国近代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运动..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 ;作者 ; 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等..8.论教养选自 ;作者 ; 国学者、作家..9.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 ;作者 ;当代散文家;小说家..朝代政治家、文学家..12. 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 ; 字 ;号 ;山阴人.. 朝代文学家..着有等..13.诗词三首中行路难其一选自 ;作者 ; 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作者 ; 代诗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 ;作者 ;字 ;号 ; 代文学家、书画家..14.故乡选自呐喊;作者是 ;我国伟大的家、家、家..本名 ;字 ..本篇小说写于年月;描绘了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 15.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 ; 国19世纪后半期着名的作家..被誉为“”..代表作有、等 ..16.孤独之旅节选自 ;它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说”;作者是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 ;首先引出了对方谬论 ;然后批驳;接着采用间接批驳的方式;在此之前;先引出立论部分的论点是 ;然后采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相结合的方法有力地驳斥了敌人的谬论..18.怀疑与学问选自 ;作者 ;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家..19.谈创造性思维原题为 ;作者是国实业家 ..20.创造宣言选自 ;作者 ;安徽歙县人; 家;主要教育思想是“”;主要着作有等..2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第16回“”;是一部以末年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 ; 朝代小说家..22. 范进中举节选自第三回;是我国代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 ;字 ;号 ;全椒今安徽人; 代小说家..23.三顾茅庐节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体长篇小说;作者是 ;名 ;号 ; 朝代的小说家..本书与、、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名着..24.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 ;作者 ;名沾;字梦阮; 代小说家..参考答案:1.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词的格式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2.艾青诗选艾青; 蒋正涵; 海澄;浙江金华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3.余光中诗集余光中; 台湾诗人散文家..4.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 ; 建筑学家;散文家..5.穆旦诗文集穆旦查良铮翻译家..6.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维新派戊戌变法7.雨果文集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8.世界文学利哈乔夫苏联 9.毕淑敏散文毕淑敏10. 范仲淹全集范仲淹; 希文文正北宋范文正公集11. 欧阳修全集欧阳修永叔; 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唐宋八大家”12.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13. 李太白全集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诗仙”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唐东坡乐府笺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宋14. 呐喊鲁迅文学思想革命周树人豫才 1921 1 辛亥15.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巨匠项链羊脂球 16.草房子成长曹文轩17.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8. 宝树园文存顾颉刚历史学家..19.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美罗迦·费·因格20.陶行知全集陶行知教育家“生活教育”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21. 水浒传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北宋宋江施耐庵元末明初22. 儒林外史清讽刺科举吴敬梓敏轩粒民清23.三国演义章回历史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24.红楼梦曹雪芹沾梦阮清。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 赤壁之战B. 长平之战C. 巨鹿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 C【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C【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
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答案】 C【解析】【分析】认真对这首歌词的积累可知,a出应填红脸,b处应填白脸,c处应填黑脸。
观察脸谱图片,结合对人物形象和戏剧脸谱的常识分析,(1)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a关羽的形象;(2)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b曹操的形象; (3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c张飞的形象。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戏剧脸谱常识的积累。
解答此题要在认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再根据平时对戏剧有关知识的积累做出选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习--知识点梳理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一、文体常识: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1.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题--题--题(即引论---结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论)。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
么?2、小说常识:(1)、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享受在后的品德。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4.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二、文学常识:指:处江湖之远。
中考复习《文学常识》教案一、知识要点与复习策略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作家和作品。
了解小说的常识:小说的一般特点,小说的分类,小说的要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了解散文的常识:散文的分类,散文揭示中心的独特方式,散文的线索。
了解诗歌的常识:诗歌的分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了解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要注意几种文学体裁的不同特点,深刻领会散文的形散与神不散,要注意诗歌与小说的不同的分类方法,注意正确的分类。
这部分知识需要记忆,但不宜死记硬背。
可自己动手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涉及到的作家和作品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便于记忆。
要结合具体课文的内容、特点记忆,这样记得具体,有形象感。
这部分知识的测试,常常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或者判断其正误二、几种特殊文学样式1.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文学体裁。
如:《皇帝的新装》。
2.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3.杂文:广义的散文的一种,一般是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
其特点是:①议论精辟;②形象鲜明典型;③语言生动幽默,尖锐深刻。
三、几种古代文学样式1.说: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等。
2.记:多记叙事件,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告诫自己或歌颂功德的一种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多是押韵的。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5.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赠序是古人专为送亲别友而写的文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具体的学习(复习)方法如下:文学常识的学习(复习)方法主要有:一、分类法。
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二、网络法。
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到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三、表格法。
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
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各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二、命题思路导航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一般体裁常识的阅读要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
而此部分内容主要靠识记,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
随着现在中考对文体常识的知识内容的淡化,越来越注重文学常识的考查。
那么结合中考实际,谈一谈文学常识作为考点最常见的题型有:①填空题,如闻一多______,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题,如: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这是我国第—部编年体通史。
B.韩非,是战国时代的重要作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选择题,如选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④综合题。
经常出现在文段阅读题中,这种题考的范围较大,可考文章的出处,文体特点,文体的分类、要素等。
要掌握好文学常识,要做到能抓住主要内容,识记完整准确,经常复习,同遗忘做斗争。
三、典型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捕蛇者说》选自唐代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分析】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古今外的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情况。
这种题型是语文常识类考查最常见的形式。
本题涉及到如下内容:题目、作家、出自何处以及体裁等,因出题往往将文体、文学知识揉在一起,因此,需要逐项分析。
经分析可以看出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而C项中“《苏州园林》”的作者应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叶圣陶”。
【答案】正确答案是C。
【说明】做这类文学常识的中考试题,不仅要牢记初中六册中重点课文、出处、作者及作家的基本情况,还要扩大知识面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例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的事。
B.袭人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C.《复活》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西施是春秋时吴国的美女。
D.科举考试中,在县里或府里参加乡试,考取的人叫“举人”。
【分析】本题属于拓宽加深题,A项中“两表”指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拜见孔明之事,“一对”指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或指《隆中对》一文。
总之,这幅对联中的典故没有一件与周瑜有关。
故A项错误;C项中《复活》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施则是春秋时越国的美女,故C项错;D项中考“举人”的乡试应在省里举行,在县或府里举行的是院试,考取的人叫“秀才”,故D项也是错的。
只有B 项说法正确。
【答案】正确答案是B。
【说明】这类型试题意在考查考生知识库存量,它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有一定难度,但很多知识与课文内容有关,学生稍加留心加上平时的课外积累,应该可以回答。
四、中考模拟演练: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和《史记•陈涉世家》。
C.《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D.《天净沙•秋思》和《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是曲牌名,“秋思”、“潼关怀古”是题目。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孙悟空故事的名字:3.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4.课文、作者、国籍(或朝代)搭配错误的是()A.《范进中举》施耐庵明朝B.《“友邦惊诧”论》鲁迅中国C.《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中国D.《变色龙》契诃夫俄国5.下面的句子,诗文、题目、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宋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的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有著名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
B.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人称“诗仙”,《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
C.《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陌上桑》选自于《诗经》。
7.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春》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
C.《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D.书信结尾的“此致”,一般在正文后另起—行空两格写;“敬礼”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
8.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谁?(1)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想跑,水裹住他的腿。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篇名:《》人物:____________(2)他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
篇名:《》人物:____________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0.下面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哪部分文学作品()①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杨修《三国演义》③鲁达《水浒传》11.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2.对一般书信的书写格式说法有误的是()A.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
B.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
回行,顶格写正文。
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
C.结尾表示祝愿词语,如“祝”、“此致”等可以接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进步”、“敬礼”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D.在信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13.下列诗文的出处及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白居易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C.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宋•柳宗元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陆游1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A.小说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和结局。
()B.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C.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D.论证方法指的是立论和驳论。
()15.填空。
A.我国的成语,有许多来自古诗文(或寓言)中,如“讳疾忌医”就见于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或寓言)中举出三例,并且说出作者和出处(或篇名)。
(1)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2)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3)成语___________见于___________的《》;B.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房四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
D.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推断,“江阴”的位置应在,“河阳”的位置应在_______。
E.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是()(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刘禹锡——唐朝(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C)禽兽之变许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蒲松龄——清朝(D)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伊——明朝2.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