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ppt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5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意: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
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 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wenku.baidu.com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句意: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吧。
品味探究苑
小组自由朗读思考:
1、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其作用是什么?
“观”字统领全篇,作用:是本诗 线索,引出全诗。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是句是 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这是什么表达方式?在诗中有何作用?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 乡、亲人的悲哀。(即:游子的羁旅之思。)
合作.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 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1、前三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和表现主题的 角度分别给这三句拟一个小标题 。
2、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3、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3、诗中的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 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抱 负。
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 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 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 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 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 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 怀和豪迈的气概。
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 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 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 艺术鼓舞力。
想象“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是怎样 的情景,如果你身临 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 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 面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 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 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
写作背景
•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 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huán)和袁绍 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 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 一统天下了。
•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 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 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 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 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 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明确:1、写景:深秋暮(晚)景图或游子思乡图
2、没有提到过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有力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 旨做了有力的铺垫。
3、这是寄情于物的写法。
游子思乡图 深秋暮景图
写景
烘铺 托垫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品读欣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注意节奏
品读 欣赏
品读明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品诗欣赏
一.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 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 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品诗欣赏
二. 赏析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郎西”?
答: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月 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
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作者
简介
背景链接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 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 ,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 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 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 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 集》
二. 题解与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 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 温馨、安适、恬静的 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 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屋 里的人们正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这是伏笔,与其他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 作用:“他人有家我独无”,更添思乡之情。
诗歌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 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 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尾联作者想借助鸿雁传书,表达了游子的思 乡之切。
• 3、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 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4、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 胸宽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5、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 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 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 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 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 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 诗是写乡愁的。
五言律诗初了解
•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 源于南朝时期,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至初唐时期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 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品读 明意
诗歌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
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 黄 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 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 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 出一个完整的秋末黄昏萧瑟、荒凉的意境。
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
诗意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 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 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 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古道荒凉,西风萧瑟,马已羸弱,人何以堪? 因此,凄凉、冷清、孤寂、愁苦的气氛中,诗人怎 能不升起思乡之情啊!
诗歌赏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老树上枯藤缠 绕,乌鸦归巢,还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 几户人家正炊烟袅袅,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温馨宁静的家。而此时诗人却 还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行进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他将投宿到何方呢?望着西 沉的太阳,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 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长路关 山何时尽”啊!难怪诗人要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了。
•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 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 春”一语作铺垫。
• 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 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 给他传递家书。
名句赏析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
品诗欣赏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 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 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 ,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 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 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总结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抒情 关怀、思念
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 关切与同情。
次北固山下 (唐) 王 湾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 阳(今属河南洛阳)人。玄宗 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 士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 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 “天下第一江山”。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为加点字注音
碣竦•• 石峙• ::sjǒiéng zhì
澹萧哉• :澹瑟•• ::zdāsàièn
dàn
疏通诗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领会古诗词意境的 方法。
2、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 景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3、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 的不同经历同作品的关系。
指大海
曹操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 上册,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 章。
曹操(155-220),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他与曹 植、曹丕合称“三曹”。
句意:向东到达(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句意:海水多么宽阔浩荡,(脚下的)碣石山 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句意: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 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句意: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 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 1、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尤其 要日和春的分析。
❖ 答:“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 “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 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 中,蕴含着一种生活哲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 物,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读诗品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感悟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 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 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 、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 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萧瑟 荒凉

温馨 安适 恬静
比 反

凄凉 冷清
孤寂 愁苦
• 6、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 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 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与关 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 四大家”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 称为“秋思之祖”。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 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研习诗歌内容
•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 ,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 客路”呢?
•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 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 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