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95.7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职业学校发展需要,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职业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讨中职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职教;改革Abstract: Method of teaching is teachers to complete teaching task by some means, methods of teaching occupation school, should adapt to the modern occupation school development need, adapt to the occupation school teaching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ng stud 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reflect the teacher-led, student-centered the system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occupation school to practice the main lin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V ocational education.Keywords: teaching metho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中职教改的主要对象—教法,是教改最基本的单位和最终的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摘要:本文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问题以及寻求改革、发展途径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校市场需求实践技能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十五”期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目睹了本校及周边其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兴衰,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大多存在如下问题: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1.由于重文凭轻技能思想的影响和高校扩招的冲击,使得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倾向普通高中,造成了普高热、五年制高职热,中等职业学校则大受冷落。
2.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比较注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忽视了办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等问题,影响了自身形象,使人们不太看好职中,导致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二、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与市场需求有所错位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所以职校所设置的专业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然而有些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虽然是热门专业,但并不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甚至是市场需求已达到饱和的专业。
相反,有些专业市场前景很好,甚至这些专业人才是市场需求量大的紧缺型人才,但是由于报学这些专业的人数不多,学校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这些专业要么学校根本不开设,要么虽然开设了也不太重视,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从而出现了就业率虽高,但学生返回要求重新择业情况也较多的状况。
三、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理论与实践有所脱离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基地。
但一方面,由于受重文凭轻技能思想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证书上,过分强调文化课、理论课的重要,而实践技能培训却很少提及。
浅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也越来越成熟。
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一个茁壮成长的领域。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将继续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体系化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逐渐进入了一个规范化、体系化的阶段。
国家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之中,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
在教育机构、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等环节都加强了管理和监督,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这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话语权,还增强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二、多元化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将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
当前,要求职业教育突破专业限制,开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科,加强各企业行业和大专院校的联系,深入挖掘产教融合的潜力,增加实训环节,扩张全球化合作。
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
三、产教融合产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国家将促进产教融合,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强教育和行业的对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有用技能型人才,并使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生源的改变,要求教育机构、教师队伍和教学内容都要随之改变。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提升和发展,不断有高素质的师资人员涌现。
政府将在师资培养方面加强投入,通过招聘、鼓励多途径成长的教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水平,为行业储备新的教育人才。
总之,随着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深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将不断向好。
要充分发挥行业的优势和特点,在完善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引进更多的教育专家和行业精英,实现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办于80年代初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艰难历程,已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自成体系。
时至今日,职业大学应该怎么办?本文结合我省及四平职业大学的实际,讨论办出高职特色及职业大学办学体制改革等两个问题。
一、发展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二部分。
同时,高职教育也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
它培养的是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进人角色。
这是与普通高校以学科、学术为目的,培养知识型人才的显著区别。
换句话说,如果普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广、学术水平较高”的话,那么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在“实践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方面较前者“略高一筹”。
这就是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基本特色。
这个特色是通过与普通高校有显著区别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来体现的。
在我省,高职教育要以市场经济为先导;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适应”和“服务”上做文章。
应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使之与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流向趋于一致,从总体上保证培养的人才“适需对路”。
如四平职业大学在对过去15个专业进行改造、调整、合并的同时,于1997年增设了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电子设备维修技术2个高职试点专业,增设了音像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并均已按高职模式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就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
我们认为,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应是“小而全”,而应是“少而精”。
同时,全省各高职学校的专业应尽量减少重复开设,每所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实力,集中力量办好4~5,个高职专业。
在制定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应用学科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应达到1:2或1:1。
OCCUPATION|职业浅谈职业学校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文 / 常胜明 常胜军■摘 要:笔者在经过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实践,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抓住课程教学改革这一核心主题,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技能人才一、调整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内涵和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厂矿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进行专业设置。
笔者所在学校在不断完善教学设备设施、改变师资状况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结合社会需求,调整了现有专业。
如将医学卫生类专业调整为: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和康复技术等专业;教育旅游类专业调整为:幼儿保育、旅游服务与管理、运动训练等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调整为: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专业;加工制造类专业调整为: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等专业;财经信息类专业调整为: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通过对这五大类专业的调整,确保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具体做法是:本着一专多能的原则,根据专业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适当地合并具有必然联系的专业或工种,形成复合型专业。
以掌握某个工种的基本技能为主,根据相近工种的技能要求,横向迁移或纵向延伸专业技能。
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到两种以上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劳动岗位的要求。
将车工专业和钳工专业合并,以车工为主,定名为机械加工专业;汽车驾驶专业与汽车修理专业合并,定名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适当增加农业机械修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丰富专业内涵和层次,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在专业设置上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22 | 202311|教学探索TEACHING EXPLORATION和水平,又能培养出适应性较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推行知识结构的“模块”化笔者所在学校原有的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方式进行设置的,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浅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
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1、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发展职业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推进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走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2、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在经历了政策调整期间(1999-2001年)出现的低谷之后,从2002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基本上扭转了招生呈现负增长的局面。
200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98万人,到2003年达到515万人,比2001年增长29.4%。
到2006年,我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4668所,比2005年增加202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31.4万人,比2005年增加75.8万人,增长11.6%,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例为45.6%,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在校生达到1764.4万人,比2005年增加164万多人,连续三年来的增幅都超过了10%。
浅谈职业教育改革的近景、远景目标规划摘要:本论文旨在提出职教改革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构想职教改革在近期的里程碑目标,畅想职业教育的远景目标。
关键字:类型教育、让人民满意、职教改革。
一、职业教育的过去与现状在国家一穷二白的过去,职业教育曾经是我国学子最理想的去处,但自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整体情况不断劣化。
这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这也是我们广大职业教育从业者现在讨论、倡议、推动、实施职教改革的缘由。
如今我们都有一份共识——职业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刻。
而在改革中,我们便要去不断发掘、提出问题,构想解决方案,再推行试点验证。
我们要办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我们要让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精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
二、改革进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必须毫不回避地提出职业教育现在、将来要面对的困难、问题,只有发现并提出来问题,我们才能有根据地设定具体改革目标,从而指导改革过程的设计、实施、验收。
否则就要落入为改而改的困局,措施发展机遇。
(一)职业教育生源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选择的招生范围是初中毕业后的“后进生”。
但因为职业教育现状的种种方面,中等专业学校已经不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学校,而是让学生“多读两年书”的客栈。
学生不愿学、不乐学、不勤学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通病。
同时,历年出生人口的下降、城市化的推进也让适龄学生总体减少。
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
(二)职业教育去向问题在职教改革浪潮中,“让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类型教育”是出现得极为频繁的一个命题、倡议。
这个命题指向一个问题——难道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不是类型教育吗?现状就是,职业教育成为了“学历教育”的遮羞布。
社会上的企业,国家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有“本科及以上”、“大专及以上”、“高中级以上”、“初中学历”等关键字。
仅有极少数流水线工厂会在招聘启示上写到“中专及以上学历”。
我们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所培养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人才质量越来越高,教育技术也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是成效显著,这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欣喜。
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重视,不加以解决,势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其发展。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育制度方面(1)整个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认可程度有偏见,高职院校的生源在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或第五批次,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的技能含量逊色于同等高等院校。
社会上的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2)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条件受国家政策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对普通大学招收的每个学生都给予一定补助,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投入却很少,职业院校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当前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职业院校由于基数太大,投入有如杯水车薪,经费投入及相关政策也难以落实。
导致职业院校的办学环境存在严重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职业院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职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产业结构需要设置专业,不断更新专业内容,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要求。
1.2 教学理念方面(1)过于偏重书本教学:由于被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是书本教学法,教师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等问题考虑不足。
(2)重效应轻效果:高职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缺乏实际应用开发经验。
对现代技术教学认识不深;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而不注重教学实践的过程。
(3)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教育的实训工作者,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