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数字新解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数字1至9在xx传统文化中各代表什么含义
1、正面意义:独立、积极、创造、自主、领导、能量
负面意义:强势、独断、浮躁、自私、懒散、吹牛
2、正面意义:敏感、成全、体贴、柔顺、和谐、依赖
负面意义:情绪不定、优柔寡断、难以捉摸、肤浅不安
3、正面意义:行动、乐观、自信、表现、社交、创意
负面意义:欺瞒、虚荣浮华、愤世嫉俗、涣散不集中
4、正面意义:忠诚、务实、次序、效率、助人、自律
负面意义:独断独行、心胸狭隘、容易紧张、不易妥协
5、正面意义:聪颖、自由、冒险、适应强、多变化、学习快负面意义:博而不精、持续力差、毫不在乎、索求无度
6、正面意义:稳定、信赖、热情、责任、正义、奉献
负面意义:缺乏自信、不切实际、好强争辩、强行干涉
7、正面意义:内省、沉默、直觉、真理、探究、理想
负面意义:过于冷漠、自大傲慢、自我放纵、鬼鬼祟祟
8、正面意义:忠贞、持续、权威、坚定、诚恳、照料
负面意义:唯物主义、无道德感、心高气傲、排除他议
9、正面意义:人性、启发、活力、可亲、关怀、灵性
负面意义:卑躬屈膝、毫无原则、善于批评、没有耐性
0代表起点亦是终点
【设计意图】学习有理数时,让学生开拓视野。
从传统文化探究数字9和5的寓意从传统文化探究数字9和5的寓意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
我们知道,“九五之尊”指的是古代帝王之位。
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
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和体现。
如: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故宫中许多建筑物的开间多为九间或五间;清朝皇帝的龙袍绣九条金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见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与九五之数也正好吻合。
“九”、“五”两个数字寓意深刻,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这又是为什么呢?数字“九”的寓意解读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九九归一”,故而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特别重视,认为“九”可以代表阳气最盛。
《楚辞·九辨》序中说:“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易·文言》传中说:“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古人还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并把“九”当成天的象征,因此有“九天”、“九重天”、“九霄”之说,紫禁城被称为“宫阙九重”,宫廷器物也多以“九”名之,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皇帝生日叫“九九大庆会”,祝颂词称“天保九如”。
“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故以自谨待之,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为帝王所看中,皇宫建筑,多用“九”或“九”的倍数。
除此之外,“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
民间以“九”作为最高境界,总是说九十九,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以期望活的更长久。
数字“五”的寓意解读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
五,会意。
从二,从乂。
“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
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东汉·许慎《说文》中解释道: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中国数字文化数字在中国文化和宗教中有什么含义?比如四有四方之说,就叫九九归一。
中国数字文化一一元:指宇宙的开始和人在未出生前的混沌状态。
一者万物之所以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皇极经世》:"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
中国数字文化二二房:旧时指小老婆、妾。
二老:对父母双亲的尊称。
二仪:指天地。
中国数字文化三三才:天、地、人。
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也有指端午、中秋、春节的合称。
三朝:也称元旦三朝,指正日初一:日之朝、月之朝、年之朝。
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
三巡:斟茶或酒三次。
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三尊:指君、父、师三种最受尊敬的人。
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三光:日、月、星。
三纲:君臣、父子、夫妇。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前二者为古周易。
三教:指儒,释、道。
三藏:佛教中指经、律、论。
三灾:佛教指水灾、火灾、风灾为大三灾,刀兵、饥馑、疫疠为小三灾。
三皇:共有八种说法: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白虎通》伏羲、女娲、神农《春秋纬运斗枢》、《史记?补三皇本纪》伏羲、祝融、神农《白虎通》伏羲、神农、共工《白虎通》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古微书》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人皇《纬书》道教把三皇分为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人面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神农)。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李斯说古代有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面流传最广,广泛得到公认的说法,是《尚书》中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三清:道教中所言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亦指对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的合称。
也指古代的一种茶,以松实、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
怎样解读中国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本义?解读中国数字的本义,应该从每个数字字形产生的情况,确定其本义。
不能用其引申义来解读,否则,是无法解读中国数字的。
例如,我们经常说“一心一意”。
如果,用“一心一意”来解读“一”字本义,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一心一意”是“一”字的引申义,是从“一”字最小原始单位本义中引申出的字义。
实践证明:解读中国数字“一至十”的本义,要从这十个数字的字形最早产生的时间去认识、解析、确认。
“一”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
从甲骨文上看,这“一”横,说明它是个特殊的指事字,是最小的、正整数的原始单位,是抽象符号,是“一”字的起源,应该是“一”字的本义。
自此后,才有了引申义,例如,什么相同的、独一无二的、一心一意的、整体的、全部的等等,好多好多。
“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
从“二”字上下一横来看,是天下两极组合,《史记·五帝本纪》曰:“天下谓之浑沌。
”这很说明问题了,“二”字也是纯符号的指事字,其本义就是指天、地两极。
以后,“二”字又出现了引申义,例如:一加一的和,数字顺序“二”。
由“一”分出天地“二”极。
“三”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
从“三”字上中下三横来看,也是表数的符号,是“三”字的本义,序数为“三”。
“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人,衍生宇宙万物,“三”字仍然是指事字。
之后,有了引申义表示多次、多数等。
“四”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
“四”字是以四道横,以积划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的,两倍于“二”字的整数“亖”出现的,不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个“四”的字体。
“四”字的本义,仍然是表数的符号,是指事字。
后来,引申表示序数第“四”,为工尺谱中的音符名之一等。
“四”字出现在金文,晚于甲骨文,是从“亖”字衍化而来的。
“五”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
“五”字的甲骨文字体,用五横画表示数字“五”,与一、二、三、四造字方法一样。
看上去有交错、代替之形,有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之意,以表示“五”是大于“四”的正整数。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一个个数字包围着,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数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某一个个体的标识。
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我们每天都无可避免地要与林林种种的数字打交道。
有些数字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而有些数字,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的。
人们在挑选可以自主选择的数字时,往往青睐那些“吉利”数字,比如“六”“八”“九”等,且尽量避开那些“不吉利”的数字,如“四”“十三”。
数字本来是用来计数的,本无好坏、褒贬、吉凶之分。
但随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却不断地丰富它的内涵,增添它的表达色彩。
因此,数字除了计数功能外,又衍生出众多的文化含义,形成了汉语中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
一、数字文化归类我们把这些数字分成以下几类:(一)谐音数字本是计数的工具,因与汉语中某些字发音相同或者相似,而具有了与谐音字相同的意义。
例如,人们在选择数字时,往往选择“八”“九”等吉利数字,而不选择“四”“七”等不吉利的数字,这是由这些数字的谐音造成的。
“八”的谐音是“发” ,取“发财”之意;“九”的谐音为“久”,取“长久”之意;而“四”的谐音是“死”,“七”的谐音是“气”,从语音上听起来,是不吉利的。
还有“二百五”这个词,常用来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
古代的银子,五百是一封,二百五十个是“半封”,“半封”与“半疯”谐音,因此,“二百五”就有了“傻”之义。
(二)双数数字一、三、五、七、九为单数,也称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双数,也称阴数。
在汉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双数是吉祥数字。
因此,中国人在选择结婚日期时,倾向于选择双数月份和日子。
在某些地区,甚至丧葬、动土、搬家等日期,也选择农历的双数日期,也就是二、四、六、八、十等日子。
数字“四”,它既是一个双数,又与“死”“事”发音相近。
在选择车牌号码和手机号码事,通常会避开这个数字,但在选择日期时,有时也选择这个数字,这是因为中国人在择日时,为图吉利,一般会查看万年历,选一个黄道吉日,那是中国另一传统文化对数字选择上的一个制约。
说五德文化,悟中华智慧山爷/文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翻阅古籍发现,汉语数字表述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其中数字“五”的运用,内涵丰富,颇受启发。
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九九归一”,故而古人对“九”特别重视,认为“九”代表阳气最盛,为人们崇尚,而“五”在阳数中处居中位置,有调和之意。
五,会意。
从二,从乂(读音yì)。
“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
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东汉许慎《说文》中解释道: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说到五,就得提及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
端者,开端也。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顺次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故五月初五又称午月午日(重五或重午),初五为午之开端,所以称端午(五),而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
文献记载,“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与端午(端阳)对应的便是重阳节,《易经》中记载,六为阴,九为阳,而农历九月初九有两个九,称之为重阳。
《史记·项羽本纪》中道:“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五是代表阴阳平衡的数字。
在象征天地之气的洛河图里,五在中心,足见五是一个支配天地之气的重要数字。
洛河图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五的字义:数名,四加一;可以组词,衍化出更多的“五”之数: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脏(心、肝、脾、肺、肾);五灵(天、地、人、神、鬼);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时(春、夏、四季、秋、冬);五谷(稻、黍、稷、麦、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气(风、热、湿、燥、寒);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蕴(色、受、想、行、识);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等等。
数字文化有其特殊的文化功能,是指除了其原有的计量功能之外,在哲学,宗教,诗歌,习俗,神话,巫术等方面的其他含义。
这是因为中国的数字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世俗,宗教,儒教,道教以及巫术,是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汇成中国数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为中国数字文化增添独特魅力。
使的中国数文化既具有象征神秘数字的蕴含,也体现出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思维的特征。
而“五”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在很多其他的语境下我们时常看到,由五组成的成语,俗语,诗歌也不计其数。
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下,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五”。
1上古神话中的“五”说到中国的神话传说,有三皇五帝的说法,一般是指东方天帝太昊伏羲,属神句芒;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属神蓐收;南方天帝炎帝神农,属神祝融;北方天帝颛顼高阳,属神玄冥;中央天帝黄帝轩辕,属神后土。
但这里的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得是在太古时期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2古代的“五”中国古代的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阳数为奇数,阴数即偶数。
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此以“九”和“五”象征帝王之威,称之为“九五至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周易》。
《周易》中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理所应当地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
六十四卦中,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之相。
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第六爻为“上九”,根据阴阳转化之道,盛极必衰,因此“九五”是“飞龙在天”,而“上九”(乾卦第六爻)则为“亢龙有悔”。
可见五象征着鼎盛的意思。
另外,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明显得天道思想,它是尊重自然运行规律的社会理想反映。
书中提到“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所以五作为中间数,是万物最旺盛的时候。
一天之中,气温从低到高,直至午间,气温到达顶峰,之后气温再慢慢下降,因此“午“是万物旺盛的时候。
在中国文化中各种数字有什么含义?1——一,有第一、金牌、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
第一:No.1是很多成功人士一生追求的目标,站在事业和人生的颠峰,永远成为天之骄子。
第一对于他们是地位和尊荣的象征。
金牌:奥运会等大型比赛,金牌就意味着第一,是所有人花费无数心血争夺的目标,它不仅代表了参赛者的最高能力和成就,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上的荣耀。
一,万物的起始:《说文》有语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淮南子》有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2——在中国人眼里,2是偶数,有双的寓意。
中国人总是希望好事成双,所以2是个很受欢迎的吉祥数字。
结婚要贴喜喜,取双喜临门的彩头,祝词比翼双飞,希望夫妻白首偕老。
平时称赞人,也是才貌双全、文武双全、智勇双全。
讨吉利时,带两带双的词就更多了:两全其美、福慧双修、双喜临门等等3——在中国文化里,三表示多,凡事不过三,很多时候,三具有典型性,如:三甲,也是一条界线。
同时,三与道家颇有渊源。
三表示多而且典型时,有词入木三分、绕梁三日等等,《战国策》有语鲁仲连辞让者三。
《史记》有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小说中,更喜欢用三天三夜这个经典时间段。
三与道家的渊源,体现在三皇、道的解释:三,天地人之道也。
《老子》有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在中国,4也是一个典型数字,用途非常广泛,很有价值。
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
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
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
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5——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5是一个应用的很广的数字,很有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行:金、木、水、火、土。
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五伦:封建礼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谷:稻、黍、稷、麦、豆。
数字与中国文化随着发展的社会进程,我们生活的社会越来科技化,数字化。
数字也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然而在古代,数字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流传至今的不同文化中我们可以窥见数字的“魅力”。
中国人之于数字,不仅是记数,其中往往包含着更深的意义数字也是一种文字,但又与一般的文字不同,在吉祥文化中表现出很强的独特性。
不论在吉语中,还是在吉祥画题中,可以看出,从一到十、从百到万的数字很多,有些数字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文化之所以内涵之深,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充满了比喻、借喻和暗喻等表现手法,以及广泛使用谐音文字和数字象征等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
元复始,一团和气,一路平安,一帆风顺,一登龙门,一朝富贵,一举千里,一路荣华,一本万利等等。
中国文化之所以内涵之深,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充满了比喻、借喻和暗喻等表现手法,以及广泛使用谐音文字和数字象征等文化。
在中国的自然文化中,“一百零八”与“三十六”、“ 七十二”这两组数字密切相关,都被看作是吉祥数字。
这些数字的背后,还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在中国建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地使用与应用。
苏州寒山寺由于唐朝张继的一首诗,加上民间神和合二仙民间信仰魅力的缘故,其钟声是响彻中外。
现在每到每年的阳历年的最后一天,那辞旧迎新的敲钟仪式是一年比一年空前盛大,但对其敲钟以及敲108响数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却越来越很少人知道。
为什么要敲一百零八响?又有何说法?确实108这个数字与宗教、寺庙有着许多神秘的关系。
108在佛教里已作为佛的象征,敲钟、念经、拨动佛珠都要108遍,以示虔诚。
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敲108下,人听了便可解除烦恼。
故北京大钟寺、苏州寒山寺、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等地,每逢除夕等日子都要敲108下。
其实,敲108响的说法很多,佛教有佛教的说法,道教有道教的说法。
但目前只有一种说法比较信服,108响钟声的释义是:一年中有12个月,24个气节,72个侯,三个数加在一起,恰好是108;而108声钟响,代表我们未来一年将要度过的108 ... 另外,笔者研究了一下我国古代的星象术,那36天罡与72地煞,总和星官是108,天罡地煞这里没有重复的东西,其108的文化内涵还正有道理。
数字1至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代表什么含义?
1、正面意义:独立、积极、创造、自主、领导、能量
负面意义:强势、独断、浮躁、自私、懒散、吹牛
2、正面意义:敏感、成全、体贴、柔顺、和谐、依赖
负面意义:情绪不定、优柔寡断、难以捉摸、肤浅不安
3、正面意义:行动、乐观、自信、表现、社交、创意
负面意义:欺瞒、虚荣浮华、愤世嫉俗、涣散不集中
4、正面意义:忠诚、务实、次序、效率、助人、自律
负面意义:独断独行、心胸狭隘、容易紧张、不易妥协
5、正面意义:聪颖、自由、冒险、适应强、多变化、学习快负面意义:博而不精、持续力差、毫不在乎、索求无度
6、正面意义:稳定、信赖、热情、责任、正义、奉献
负面意义:缺乏自信、不切实际、好强争辩、强行干涉
7、正面意义:内省、沉默、直觉、真理、探究、理想
负面意义:过于冷漠、自大傲慢、自我放纵、鬼鬼祟祟
8、正面意义:忠贞、持续、权威、坚定、诚恳、照料
负面意义:唯物主义、无道德感、心高气傲、排除他议
9、正面意义:人性、启发、活力、可亲、关怀、灵性
负面意义:卑躬屈膝、毫无原则、善于批评、没有耐性
0 代表起点亦是终点
【设计意图】学习有理数时,让学生开拓视野。
国学数字文化1一9数字解析一:一是最基本的数字,代表着“一个”,也是所有数字的起源,它象征着独立、遵循自己的道路和忠实的信仰。
在国学中,一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被认为是“道”的体现。
二:二在国学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代表了“夫妻”、“合作”、“事物的二面性”等含义。
在阴阳五行哲学中,二也代表着阴阳两极性,是事物的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之一。
三: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数字,代表了“天、地、人”、“三才”、“三才五行”等方面的含义。
在中国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有着三的表现形式。
四:四是中国文化中代表地上世界的数字,也因此被称为“地四”。
四在成语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数字之一,例如“四海”、“四通八达”等。
五: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同时五也代表了人的五官、五志等。
五在国学中也被赋予了很高的象征意义。
六:六是一个既代表着“完美”又代表着“劳动”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六道,六律,六艺等,都有着深刻的寓意。
七: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典故和寓言,代表“The Seventh Son” (第七个儿子),七擒七纵,七步成诗等含义。
同时七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也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的数字,代表着“吉祥”的意义。
八:八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八卦”,是通过阴阳哲学和五行哲学构成的八个基本元素,分别是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同时也被用来代表“繁荣”、“幸福”等含义。
九:九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九州”,即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九个大片土地。
九也代表着“最高的”,因此在成语中也常常被用来形容高山巍峨、高楼林立等。
同时九还有着“玖”、“久”等含义,代表着“长久”、“耐久”等意义。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
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字。
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
后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并在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
其数字由0、1、2、3、4、5、6、7、8、9等十个字母组成,万变不离其宗。
但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这几个数字不单单包括计数,让模糊的事物清晰可见,让一切变的如此简单。
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文化更是无比深奥。
在中国道家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0——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
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
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
'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
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
'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
代表着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
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
现代科学认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
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
古代哲学范畴认为,无极亦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
《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在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
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
如“零头”、“零星”、“零丁”。
十个数字蕴含的传统文化生命细胞科学文章来自:我们的幸福家园素材:网络编辑: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十个数字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南、二气、三阳、四喜、五福、六合、七星、八宝、九宫。
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包括什么呢?一南。
南是南极寿星。
这是一位手拄蟠龙拐杖的老神仙,白鹿紧随身后,供他骑乘。
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
二气。
二气即两仪、一阴一阳三阳。
三阳即手足太阳、阳明、少阳经脉的总称。
四喜。
四喜是指:福、寿、禄、禧。
五福。
《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六合。
古代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
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七星。
七星是北斗七星,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摇光。
八宝。
佛教八件宝物是法轮、法螺、法伞、白盖、莲花、宝罐、双鱼、盘长。
九宫。
九宫是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
十全十美。
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
从传统文化探究数字9和5的寓意数字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用于计数和表示数量,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数字9和5都有着独特的寓意,无论是在古代哲学思想还是在现代社会中都有所体现。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探究数字9和5的寓意。
1. 数字9的寓意数字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利的寓意。
首先,数字9音似“长久”,与长久康健、长久吉利的寓意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的九龙壁中,九龙象征着皇权的霸气和尊贵,而九九重阳节则是民间庆祝长寿的重要节日,强调长寿和健康。
其次,数字9和繁荣富饶的寓意也有联系。
九是最大的单位数,被视为一个“大数目”,象征着丰裕和繁荣。
在中国传统的九宫格中,九宫分别代表了天、地、人以及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秩序,体现着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因此,数字9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繁荣和长久的象征。
2. 数字5的寓意数字5在传统文化中也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首先,数字5与五行的概念有关。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代表了宇宙万物的构成和变化。
数字5代表了五行之中的平衡和和谐。
同时,数字5也与四时交替、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关。
中国传统代表季节的五谷丰登便是寓意着丰收和富饶。
其次,数字5也与人体的五脏相联系。
中国古代以五脏为基础的医学理论中,心、肝、脾、肺、肾被视为人体的重要器官,相互关联并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因此,在传统文化中,数字5代表了和谐、平衡和健康。
3. 数字9和5的共同寓意尽管数字9和5在寓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数字9和5都具有吉祥的意义。
无论是长久康健还是繁荣丰收,都被视为吉利的象征。
其次,数字9和5都强调了和谐和平衡的概念。
数字9通过九宫格中的均衡构成,以及九龙壁中的尊贵与霸气,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数字5则凭借着五行的平衡和人体五脏的关联,体现了和谐与健康。
最后,数字9和5都与顺利、顺心相关联。
数字9的音似“长久”,强调了长期的顺利和幸福。
关于汉语中的数字文化日常生中,我们被一个个数字包围着,身证号码、护照号码、机号码、车牌号码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数字从某种意义上,可作为某一个个体的标识。
人类入数字时代,我们天都无可避免地要与林林种的数字打交道。
有些数字是们无法选择的,而些数字,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好而定的。
人们在选可以自主选择的字时,往往青睐那些“吉利”数字比如“六”“八”九”等,且尽量避开那些不吉利”的数字,“四”“十三”。
数字本是用来计数的,本无好坏、褒贬吉凶之分。
但随着语言和文化发展,人们却不断地丰富的内涵,增添它的表达色彩。
此,数字除了计数功能外,又衍生众多的文化含义,形成汉语中丰富多彩的数字化。
、数字文化归类我们把这数字分成以下几类(一谐音数字本是计数工具,因与汉语中些字发音相同或者相似,而具了与谐音字相同的意义。
例,人们在选择数字时往往选择“八”“九”等利数字,而不选择“四”“七”不吉利的数字,这是由这些字的谐音造成的。
八”的谐音是“发”,取“发财”之意;“九的谐音为“久”,取“长久”之;而“四”的谐音是“死”,“七的谐音是“气”,从音上听起来,是不吉利的。
还有“二百五”这个词,用来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人。
古代的银子,五是一封,二百五十是“半封”,“半封”与“疯”谐音,因此,“百五”就有了“傻”之。
(二)双数数字一、三、、七、九为单数,也称阳,二、四、六、八、十为双,也称阴数。
在汉化里,人们普遍认为双数是祥数字。
因此,中国人选择结婚日期时,倾于选择双数月份和子。
在某些地区,甚至丧葬动土、搬家等日期,也选农历的双数日期,也就是、四、六、八、十等日子。
数“四”,它既是一个双数,与“死”“事”发音相近。
在择车牌号码和手机号事,通常会避开这个数字,但在择日期时,有时也选择这个数字,是因为中国人在择日时,为图吉利一般会查看万年历,选一黄道吉日,那是中国另传统文化对数字选择上的一个制。
(三俗语、成语中的数字如,“一五一十”是指以五单位数数儿,用来容从头到尾无所遗漏地叙说,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人不正派不像样,“一推六二五形容置之不理,一推了之。
中国古代术数与“新数学”左图:河图。
右图:洛书。
熟悉中国古代文化,可以看出:阴阳文化表现了“二”的运算规则;三才文化表现了“三”的运算规则;四象文化表现了“四”的运算规则;五行文化表现了“五”的运算规则。
五行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篇中,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而这个数字的排列正好和河图是一致的,并且与地理方位是完全合一的:北方为水,南方为火,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为土。
五行与术数文化后人证明这不是简单偶合的,是有规律的。
也就是说,五行是和数字有相配的关系,也可以用数字来表达五行的变化。
而五行本身只是表现宇宙物理的规律,兼有地理方位的理念。
由此说明,宇宙万物有具体的“数”的表现。
这在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有体现。
而五行的表现较简约。
要指出的是,五行并不等于“数字”或“数”的本身,但五行蕴涵着“数”。
同时,产生了另一方面的效应:和五行对应的内涵(如方位:东南西北中;颜色:青朱白黑黄等等)也因此配有相对应的数。
一般是这样配的数字: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
另外,五行还表现了相生相克的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种相生相克的理对于“数”或者“数字”上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笔者初步以为就是为术数文化奠定了其运算方法。
事物运动的理,跟生克紧密相关。
清朝王用臣撰的《续幼学歌》中写到:太昊木德炎帝火,黄帝土分少昊金,颛顼为水帝喾木,唐火虞土夏舍存,商水周木相生说,秦水汉土后汉火,魏土晋金宋为火,齐木梁水陈土纪,后魏水今后周木,隋为火德唐土纪,后唐仍土晋为金,汉水周木宋火是。
《续幼学歌》就是用五行配朝代,表现相生相克之理。
这说明五行在时间历史上也是有周期变化的体现。
这在《全上古三代文》或者《册府元龟.卷一》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讨论。
不过,历史上在学术中对于五行没有关于历史变化规律的明确定论或者准确的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数字新解卞光曹、卞宝瑞所著的《同构的世界:自然数学的哲学原理》[1]一书,论证了数学的基础是由1+1=2的线性体系逐步发展起来的。
用演化的思想,证明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称为自然常数的e=2.71828……(引用[4]给出了小数字点后几十位),是一个层次上效率最高的表达元素个数。
书中认为虚数i是人的意识作用过程,用e的虚指数推导出了负数,从演化的角度实现了复数体系的构建。
并用e的虚指数构成了多维正交的向量空间进行拓展思考,用包含了信息和能量的信号同构这个世界,进行推导和证明,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其从公理演绎的角度,推导出一些自洽完备的结论,很有启发意义。
相比较立足于现象进行论证的学术活动,更有其开拓和创新的意义。
《同构的世界:自然数学的哲学原理》,对数字从0、1到10,23都有基于e的正向进化演化的论述。
本文认为,基于书中提出的以e为基础的演化思想,可以对5行,10天干与12地支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合理性解释,从而解释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
书中论证了e=2.71828…是一个层次上效率最高的表达元素个数,从而,二进制可以通过多层次的嵌套表达不断逼近这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而三进制会产生冗余,不能完备的进行表达。
因此,本文将会试图论证,由e的演化进行数学的解析方法推导,当推导出的一个数字大于5小于6,那么就可以解释5行必然具有许多良好的特征。
一个数字,如果大于22小于23,那么就可以解释10天干和12地支构成的22个表达元素的体系,必然具有许多良好的特征,从而被人们作为表达元素的个数,将每个表达元素赋以不同的特性,用来表达时间空间的变化。
本文将从由e出发的形成圆、球与简单的数乘两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1 根据圆和球作为思考对象根据图1,在从圆心O点开始,半径X不断的变化时,圆的面积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
圆,可以看作是由圆心O点开始的圆环,一圈圈的组成,x越大,越远离圆心O点,圆环扩展的就越大。
图1中的圆环的宽度表示为微元Δx,当Δx趋向于0时,设圆环拉成矩形的矩形面积为dA,圆环面积为,因为所以,在x点处的圆环的面积,将等于圆环拉成矩形的矩形面积。
此矩形的长度即为此处圆的周长2 π x,圆环的面积为2 π xΔx。
以O为圆心,半径为x的圆的面积写成积分形式,即为,此式的积分值为,即为一般所见的圆的面积公式。
根据微积分定理,的导数即为2 π x,即圆的面积对半径的求导的值等于此半径的圆的周长。
同样的思想和计算方法,得到球体的表面积与球的体积存在以下关系:对球半径R求导后就成了球的表面积,球的体积公式,对球半径R求导后就成了球的表面积公式,反向的,即存在以下的定积分关系:= 。
另外,对于正多边形和正多面体,其内切圆的半径,多边形的周长与面积,内切球的半径,多面体的面积与体积之间也存在类似有关系。
[2]当圆的半径为e=2.71828…时,直径l=2 r=5.43656…,周长:c= 17.0794…面积为= =23.2134…,当圆的直径为l=2.71828…时,周长:c=8.539734…面积:= =5.803351…当圆的周长:c=e=2.71828…面积:= =0.588002…项目类型半径直径(边长)周长面积二维平面圆1 e=2.71828… 5.43656…17.0794…23.2134…二维平面圆2 1.35914…e=2.71828…8.539734… 5.803351…对于几何体来说:当球的半径为e=2.71828…时,则球的表面积为:92.8536…,球的体积为:84.1341…当球的直径为e=2.71828…時,则半径为1.359140.球的表面积为=5.803351…球的体积为:=10.51676…项目类型半径直径表面积体积三维的球1 e=2.71828… 5.43656… 92.8536…84.1341…三维的球2 1.35914…e=2.71828… 5.803351…10.51676…一些结论:1)当平面圆1的半径为e时,其面积得到23这个数字。
平面圆2的直径为e时,得到8卦和5行这两个数字。
2)由1,半径为e时,因为半径是一个“基础”的量,是高维降为低维时的参照量,可以看作是阴阳两个个体,都具有独立的“因子”,它们组合时,会自然出现直径为2e,与相乘实现周长为17,然后升维到面积出来23这个数字。
如人类染色体共有23对,八字时空运行体系里天干加地支加人的阴阳属性,共23个表达元素。
3)由1,直径为e时,因为直径只与相乘即可以得到周长,而周长是面积的导数。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自身”的最省原则的演化。
所以得到了8卦数和5行数,得到了基础的表达元素4)当三维的球1的半径为e时,得到92,84两个数字。
当三维的球2的直径为e时,出现5和10两个数字。
球的半径r与表面积的关系是,与体积是的关系。
5)由4,球的直径l=2r,与表面积的有关系是,可以看作是l为边长的正方形乘以形成了球的表面积。
由直径e“代替”半径e,则存在着“简单”的只要乘以关系。
而由表面积用积分关系升维到体积时(球的表面积是体积关于半径导数,体积是表面积关于球半径的积分),则出现了5和10这两个常用的数字。
2 根据简单相互作用作为思考对象两个变量相互作用时,最简单的是相乘。
如果变量随着某个维度如时间发生变化,其一般形式是积分运算,也可以运用卷积运算得到其变化的关系函数。
我们这里只考虑线性变化的简单情况,直接表达为乘积的形式。
一维的情况下,f(x)=ax,其导数为a.形成二维平面面积时,我们用“性质”最好的正方形代表,其一阶导数为,1111当x=e=2.71828…,则形成三维几何体时,我们用“性质”最好的正方体代表,其二阶导数为,当x=e=2.71828…,则形成更高维度时,,其三阶导数为,当x=e=2.71828…,,其四阶导数为,当x=e=2.71828…,项目类型边长周长面积低一维的值(与周长无导数关)二维正方形e=2.71828…4*e=10.873127…7.389056… 5.43656…三维立方体e=2.71828…12*e=32.6193… 20.08553 22.167168…一些结论:1)传统文化中,由于人们没有几千年后的微积分工具,处理事物之间关系,只能是简单的数乘关系。
所以用正方形,立方体来思考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数字,可能更能推导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2)导数,反映了低维度的一种变化和内在结构。
当e=2.71828…时,二维正方形的低一个维度的值为5.43656…,球体的低一个维度得到22.167168…。
3)由2,我们得到了5和22这两个数字。
22是10天干和12地支的总数,5是5行的数字。
4)单纯的乘法与加法,并不能得到一个“核心”的数字。
需要经由微积分的动态数学的思想才能解决一些变化发展演化的问题。
即必须转向圆这类图形的计算,才能得到“核心”数字。
5)上一个维度对其某一个关键变化量求导数的意义,可以看作是找到一个低维的瞬时的“线性”的量。
低维的瞬间量,可以通过不断累加的方式,即通过积分运算,得到上一个维度的测度。
这里由e出发,形成的正方形、立方体,其最高维度的面积、体积,进行对边长的求导,则得到了5和22这两个数字。
3 总结根据以上(一)和(二)两种模型的思考,可以得到以下一些思想:1)上面从不同模型出发,推导出现了两个大于5小于6的数字,5.803351…5.43656…。
证明了5这个数字,是由自然常数e在遵循最省原则的进化时,得到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数字,古人用5种形态表达这个世界,具有其合理性和最优性。
另外,也有人运用矩阵方法分析其形成5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时,证明其是能实现循环生克关系的最小数字。
2)在圆和球里,出现了23。
而在正方形和正方体里,出现了22。
22是人构造的反映天地运行规律的数字,分为10天干和12地支。
23这个数字与22紧密相连,人类染色体共有23对,分别来自父母,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用以区分性别。
传统文化中刻画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八字时空运行体系里,天干加地支共22个表达元素,再加上人的阴阳属性(表示为乾造或坤造,是一个整体的表达),共23个表达元素。
3)中国古人有“天圆地方”的思想,一般认为是对天与地的几何形态的认知;更深入的可以理解为古人对日、月、星相、季节、一些客观规律的不断出现和轮回归结为“圆”的总结,而对地面上的物體来说,更多是静止、具有棱角的、具有方位的;人居于其天地中间,也同时禀赋了天地的一些属性。
这里可以用来同构说明一些具有良好特性的数字的来源和使用方法。
对于具有良好特性的一些数字,如5行,8卦,23等数字,是由“圆”、“球”这些几何体,按照最省原则形成的,人们后期分析,发现具有很多优良特性。
而在后天使用时,更多是简单的进行相乘,累加等运算,所以用“正方形”、“正方体”这类几何体进行思考和建模。
前者对“圆”,“球”这类的体、面,面、线呈现导数关系的维度升降的最优化空间结构。
后者对方形,矩形、或是其它由方形、矩形组合的不规则形态组成,也是由四方体、多面体或是四方体,椎体、多面体组合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从面得到了22这样的表达元素个数,分解为10天干和12地支共22个表达元素,去作为基础表达元素,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演化模型,推导这个世界的规律。
4)现代科学,已经发展了各种动态的数学思想和工具去刻画更复杂的形态。
如卷积运算,张量数学,空间场描述等方法,以刻画动态复杂的信号相互作用。
5)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体系模型,大多是通过各种,的关系组合形成的。
如由8卦形成64卦,由天干地支形成以60为周期的甲子法记时循环。
6)在以自然常数e为基础的一维转到二维,二维转到三维的过程中,才会导致2、5、8、7、10、22、23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数字。
维度的降低,反映了低维度的一种变化和内在结构,反应了低一个维度上的结构分布。
而低维度的结构,通过乘以一个变化量的累积加法,即可以得到高层次的“面积”、“体积”。
7)根据文献[1]的论证,小于某个无理数的最大整数,才能通过相互联系,相互运动不断的逼近这个无理数。
如e=2.71828…通过阴阳属性不断的相互作用,表达其实形态。
所以,结出基于一个层次上效率最高的数字e=2.71828…,根据圆和球,正方形、立方体是最高效率的进化演化,最省原则的实现了一个维度向另一个维度进化的几何体。
因此,上面演化出来的数字并不是巧合或是凑数而得到的,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8)在5行的基础上,构建了10天干与12地支的关系,10天干藏12地支,10长生顺序变化。
不同五行代表了不同的属性,更拓展到人的外形,性格,社会职业,社会地位,以及流年变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