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质量检查判级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3.21 KB
- 文档页数:7
表面质量检查判级标准宇星实业有限公司镀锌线生产的成品镀锌卷出厂执行新国标GB/T2518—2004.本标准已对成品镀锌卷的表面特征及判级作了原则性规定:一、GB/T2518—2004中“7。
6表面质量"的“7。
6.1"钢板及钢带的表面质量级别及特征如下表所示:二、GB/T2518—2004的“7。
6.3”,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协议,对表面质量为F A级或F B级钢板及钢带仅检查一面.无特殊说明,带钢对外表面和钢板上表面为检查面.三、GB/T2518—2004的“7。
6。
4”,镀后不剪边的钢板及钢带边部允许存在微小的镀层裂纹。
四、GB/T2518—2004的“7。
6.5”,钢板及钢带的表面不得有分层,裂纹和对下工序有害的缺陷。
由于带钢在连续生产中不易发现并去除局部表面缺陷,允许带缺陷交货,但缺陷部分不得超过整卷钢带总长度的8%.五、表面级别判定:(一)F C高级表面:允许存在:⑴极少量分散锌粒(如同小米大小);⑵成品卷未形成喇叭口的厚边;⑶高度不超过5mm边中浪;⑷卷取时存在,卸卷后消失的隆起;⑸大小相差1倍或以下的锌花不均。
不允许存在:⑴肉眼可见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⑵肉眼可见原板划伤,镀前划伤和镀后划伤;⑶原板锈蚀和乳化斑痕迹;⑷原板表面夹杂、分层和孔洞;⑸肉眼可见的气刀条痕和清理气刀条痕;⑹肉眼可见的镀后刮痕;⑺肉眼可见的钝化条痕和钝化斑;⑻针状、点状和块状露钢;⑼点状(黄豆大小)、块状和条状锌疤;⑽锌起伏和条状花纹;⑾平整时产生辊印和平整花;⑿拉伸矫直纹;⒀氧化铁皮压入;⒁边裂和锯齿边;⒂溢出和塔形等;⒃锌层脱落。
(二)F B较高级表面:允许存在:⑴大小不均锌花(相差在2倍或以下);⑵较多分散锌粒(小米大小);⑶成品卷没有形成喇叭口的厚边;⑷高度≤10mm的边中浪;⑸卷取时出现,卸卷后消失的隆起;⑹肉眼可见,没有手感的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⑺肉眼可见,无手感原板划伤,镀前划伤和镀后划伤;⑻极轻微无手感的原板锈蚀和乳化斑痕迹;⑼极轻微不明显钝化条痕和钝化斑;⑽可见无手感的气刀条痕;⑾轻微锌起伏和条状花纹;⑿≤1mm边裂和锯齿边;⒀≤5mm溢出和≤40mm塔形;⒁轻微可见无手感的镀后刮痕等⒂以上允许存在缺陷最多只允许同时存在两种。
电镀产品表面质量检验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镀产品的表面分区、表面质量要求、降级接收标准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产品表面质量检验。
2表面的分区产品在安装之后,按照人们观看产品的习惯,是否容易观察到产品的表面来区分产品的主要外露面、次要外露面和不易看见的面。
(见表1)3表面质量分类(见表2)4产品质量要求合格的电镀产品按表3执行,降级接收的电镀产品表面按表4、表5执行。
表 4 电镀镜光表面的麻点、斑点、小泡点、凸起颗粒点降级接收要求尺寸单位:mm注:1.缺陷点所在的表面积是指A面、B面和C面的表面积。
2.无论产品上存在的是麻点、斑点,还是小泡点、颗粒点,表中规定了产品允许存在的缺陷点总个数。
3、缺陷点为二个以上时,两缺陷点间距大于10-20毫米。
4、电镀拉丝表面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缺陷点。
注:1、缺陷点所在的表面积是指A面、B面和C面的表面积。
2、擦花条数为2条以上时,间距≥50毫米。
3、电镀拉丝表面降级接收标准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擦花线条,沿拉丝纹路方向。
5检验方法电镀层表面外观采用目力测试,视力达1.2以上,目测距离为45±5cm,在220V 50HZ 40W的日光灯下。
双手带作业手套握持电镀件,产品在长度方向先水平放置目测,再以长度方向为轴,用手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每一面。
在水平方向目测完后,将产品以铅垂方向为轴,旋转90度,先用手上下倾斜目测,再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每一面。
螺杆、螺孔电镀后,相互配合件的配合性,试配组装检验其符合性。
镀层结合力试验试验仪器百格刀:6个切割刃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
软毛刷、3M胶带采用的胶带宽度为15mm左右。
目视放大镜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到3倍。
操作方法用刀口宽约10mm-12mm的百格刀横向与纵向,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100个) 的正方形小网格,以1mm为间隔,每一条划线应深及基材。
通用外观检验标准1产品表面等级定义结构产品的表面外观等级划分为3个级别:1级、2级和3级,各表面等级的定义如下。
1.1 1级表面重要外观表面,体现产品外观形象的表面,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能直接正视的表面,以及打开前门就能看到的表面。
1.2 2级表面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的主要外表面,或半装饰性的经常被客户打开后可视的外观表面。
1.3 3级表面不是以装饰为目的的次要外观表面和内表面、客户不会看到的表面及除1、2级表面以外的表面。
表1、各等级面的划分:2外观检验条件2.1检验原则2.1.1产品外观应美观,颜色均匀一致,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不会给人以劣质产品的印象。
生产者应认真操作、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对各种表面的损伤。
2.1.2 有签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样板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
2.1.3 所有结构件外观缺陷的判定是基于不影响产品功能前提下进行的判定,如果有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缺陷(如引起炸机、短路等),即使符合标准规格,也判定不合格。
2.1.4 所有外观判定都是在下述的检验条件下进行判定,看不到的外观缺陷都认可接受。
2.1.5 对外观判定操作存在争议的以结构物料SQE工程师判定为准,仍有严重分歧的,最终裁决权归技术部。
2.2目视检测条件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650~750mm,观测时间按不同等级面而有不同,详见下表:表2、检测条件表面等级1级2级3级检视时间5s5s3s检视距离光源650~750mm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下图)。
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 。
不能使用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
图1、“正视”位置示意图2.3检测面积划分被检表面按其面积或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当有两个条件满足时、以大的一类为准。
苏州荣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产品中结构件的表面等级划分及其外观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及子公司结构产品表面外观的标准判定,产品的装配生产及结构验收;也可用于指导设计。
本规范同样适用于外购件的验收,当外购个别件不属于本公司专用型号时,也可按供应商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验收,具体要求应参照相应外购件的技术说明书等文件。
2 术语2.1 产品:指本公司确定的、处于向本公司客户发货状态下的物品,如整机、模块、散件。
2.2 A级表面:重要外观表面,体现产品外观形象,具有装饰性,可以直接正视到的主要外观表面。
2.3 B级表面:主要外表面,半装饰性的经常可见的外观表面。
2.4 C级表面:次要外表面和内表面,不是以装饰为目的,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结构表面。
除A、B级表面外的表面均为C级表面。
2.5 正视:指检查者站立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度而进行观察。
2.6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以及金属压铸面、金属机械加工面等表面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面。
2.7 拉丝: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去除金属表面缺陷,并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2.8 喷涂保护面:零件在喷涂过程中,依据图纸要求,对不要求喷涂的表面进行了保护处理的表面。
3 缺陷定义3.1 金属表面3.1.1 模具痕:折弯等模具成型过程中在结构件表面产生的压痕、轻微凹坑等。
3.1.2 磨擦痕:加工过程中板材在机床台面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轻微划痕,无凹入感。
3.1.3 运动部件摩擦痕:样本架等在运送过程中和基体产生的痕迹。
3.1.4 焊渣:指电镀、氧化前,金属焊接时飞溅到焊缝位置以外区域的、牢固粘附在基材表面的金属点状颗粒。
3.1.5 烧伤: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3.1.6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电镀产品表面质量检验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镀产品的表面分区、表面质量要求、降级接收标准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产品表面质量检验。
2表面的分区产品在安装之后,按照人们观看产品的习惯,是否容易观察到产品的表面来区分产品的主要外露面、次要外露面和不易看见的面。
(见表1)3表面质量分类(见表2)4产品质量要求合格的电镀产品按表3执行,降级接收的电镀产品表面按表4、表5执行。
表 4 电镀镜光表面的麻点、斑点、小泡点、凸起颗粒点降级接收要求尺寸单位:mm注:1.缺陷点所在的表面积是指A面、B面和C面的表面积。
2.无论产品上存在的是麻点、斑点,还是小泡点、颗粒点,表中规定了产品允许存在的缺陷点总个数。
3、缺陷点为二个以上时,两缺陷点间距大于10-20毫米。
4、电镀拉丝表面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缺陷点。
注:1、缺陷点所在的表面积是指A面、B面和C面的表面积。
2、擦花条数为2条以上时,间距≥50毫米。
3、电镀拉丝表面降级接收标准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擦花线条,沿拉丝纹路方向。
5检验方法电镀层表面外观采用目力测试,视力达1.2以上,目测距离为45±5cm,在220V 50HZ 40W的日光灯下。
双手带作业手套握持电镀件,产品在长度方向先水平放置目测,再以长度方向为轴,用手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每一面。
在水平方向目测完后,将产品以铅垂方向为轴,旋转90度,先用手上下倾斜目测,再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每一面。
螺杆、螺孔电镀后,相互配合件的配合性,试配组装检验其符合性。
镀层结合力试验试验仪器百格刀:6个切割刃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
软毛刷、3M胶带采用的胶带宽度为15mm左右。
目视放大镜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到3倍。
操作方法用刀口宽约10mm-12mm的百格刀横向与纵向,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100个) 的正方形小网格,以1mm为间隔,每一条划线应深及基材。
文件编号5工艺代号0000作者第 1 页共19 页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塑料件表面质量检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成形塑料件(不包括二次加工和发泡成形塑料件)的表面质量要求。
2. 定义
外表面
指产品装车后能看到的表面。
内表面
指产品装车后不能看到的表面。
3. 检查环境
分布良好、均匀的漫射光线,不得存在刺眼光源。
4. 表面质量规定
5. 特殊要求
分模线
分模线一般情况下不能布置在产品外表面上,如果由于结构问题必须布置在产品外表面上,供应商必须对分模线进行处理,分模线要均匀光顺,高度≤0.5mm 。
纹路
产品表面如需制作花纹、图案等,必须以双方确认的花纹、图案为准,不能出现批次差异现象。
粘接
产品需进行粘接的,不能出现粘接剂渗出等现象。
6. 等级采用原则
一般情况下,产品外表面以A级来验收,产品内表面以B级来验收。
如有特殊情况,则以图样和技术合同里的技术要求来执行。
表面质量分级与缺陷检验的方法一、引言表面质量分级与缺陷检验是在制造过程中对产品表面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分级与检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将介绍表面质量分级的基本原则以及常用的缺陷检验方法。
二、表面质量分级原则1. 表面质量分级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产品使用要求和外观要求,将表面质量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对产品进行评估和检验。
2. 表面质量分级通常包括外观缺陷、尺寸偏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指标。
外观缺陷是指产品表面的可见缺陷,如划痕、气泡、凹陷等;尺寸偏差是指产品尺寸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差异;表面粗糙度是指产品表面的光滑程度。
3. 表面质量分级应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外观要求确定,以保证产品的功能和外观符合标准要求。
分级时应考虑产品的重要性、使用环境和客户的需求等因素。
三、表面质量缺陷检验方法1. 目视检验:目视检验是最直观和常用的缺陷检验方法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产品表面,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外观缺陷。
目视检验适用于表面缺陷较大且易于观察的产品。
2. 人工触感检验:人工触感检验是通过手触产品表面,检查是否存在凹凸不平、粗糙等缺陷。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产品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3. 光源照明检验:光源照明检验是利用光源照射产品表面,通过观察光线反射情况来判断表面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检验产品表面的光滑度和反光性。
4. 仪器检测:仪器检测是利用专业仪器设备对产品表面进行定量分析和检测。
常用的仪器包括显微镜、光学投影仪、三坐标测量仪等。
仪器检测可以准确地测量表面缺陷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信息。
5. 磁粉检验:磁粉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缺陷检验方法。
通过在产品表面涂布磁性粉末,然后施加磁场,观察磁粉在表面缺陷处的聚集情况,来判断表面是否存在缺陷。
6.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播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和表面缺陷的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信号来判断表面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表面喷涂质量检验标准1、目的明确公司产品的表面喷涂质量标准,以使生产和检验有章可循。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喷涂产品检验。
3、外观标准3.1等级面划分标准:A 级面:装配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如机柜的面板、机柜大门,机柜四周侧面,常人可视顶面与不需弯腰可视底面。
B 级面: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
如打开后看到的内附件、加强筋、大门的内侧面等。
C 级面:一般看不到,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
机柜内拖板与导轨的接触面,机柜底板与底座的接触面等。
3.2 检验条件A 光源要求:北极昼光或室内高效能日光灯两光源(照明度约为1000流明)。
B 目测距离:A级面为300mm,B等级面为500mm;C等级面为1000 mm。
3.3 检验标准按光源标准要求区分产品的等级面,所有等级面涂膜应无基材露底、剥离等缺陷,所有表面应无划痕、起泡、起皱、针孔,积粉等不良等现象。
在眼睛距离等级面的标准处,以3m/min速度扫描检查。
3.4 外观缺陷标准判定标准见附表一。
4、尺寸标准项目户外粉室内粉喷漆检测方法产品表面厚度60~120 50~100 40~70 涂层测厚仪产品内侧厚度60~100 50~80 30~60 涂层测厚仪单位:µm附表一:表面缺陷判定标准:NO. 缺陷种类规格值(mm)面积限度(平方毫米)检查工具100以下100-300 300以上A B C A B C A B C1 磨伤擦伤划伤长10,宽0.1以下0 2 2 0 3 3 1 4 4 游标尺点测规线测规卷尺长10,宽0.15以下0 1 1 0 2 2 1 3 3长15,宽0.1以下0 0 0 0 1 1 1 2 2宽0.15以上0 0 0 0 0 0 0 1 12 异物颗粒0.3以下 1 2 3 2 3 4 3 4 5 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0 1 2 1 2 3 2 3 40.5以下0 0 1 0 1 2 0 2 33 缩孔φ0.3以下1 1 2 2 2 3 3 34 游标尺点测规φ0.5以下0 0 1 1 1 2 2 2 3φ0.5以上0 0 0 0 0 1 0 0 24 黑点白点其它色点0.3以下 1 2 2 2 3 3 3 4 4 游标尺点测规0.4以下0 1 1 1 2 2 2 3 30.4以上0 0 0 0 1 1 0 2 25 折弯压痕长2,宽0.2以下2 3 3 3 4 4 4 5 5 游标尺长4,宽0.2以下1 2 2 2 3 3 3 4 4长5以上0 1 1 1 2 2 2 3 3宽0.2以上0 0 1 1 0 2 0 2 36 色泽--- 除指定色板上下限外,不可掺杂色与脱落目测7 光泽--- 按设计指定并不可有不均现象目测8 油渍、污渍--- 不可有目测备注:黑色粗线方框内的数值为判定标准,如“2”表示在规定的条件下,不允许超过2处。
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标准是指在混凝土表面上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测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标准的基本要求1. 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的凸凹不平和麻面现象。
2. 混凝土表面应无明显的色差,色泽应均匀一致。
3. 混凝土表面应无明显的裂缝、裂纹和孔洞,且孔洞应小于3mm。
4. 混凝土表面应无明显的浮渣、疤痕和砂眼。
5. 混凝土表面应无明显的气孔和缺陷。
三、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标准的具体内容1. 平整度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是指表面的凸凹程度,其检测方法主要有人工直尺法、水准仪法和激光测量法等。
检测时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2. 色差检测混凝土表面的色差主要受到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影响。
检测时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若出现色差现象,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调整。
3. 裂缝检测混凝土表面的裂缝主要受到混凝土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检测时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若出现裂缝现象,应及时进行修补和弥补。
4. 孔洞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孔洞主要受到混凝土密实度、振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检测时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若出现孔洞现象,应及时进行修补和弥补。
5. 浮渣、疤痕和砂眼检测混凝土表面的浮渣、疤痕和砂眼主要受到混凝土搅拌和振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检测时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若出现浮渣、疤痕和砂眼现象,应及时进行修补和弥补。
6. 气孔和缺陷检测混凝土表面的气孔和缺陷主要受到混凝土密实度、振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检测时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若出现气孔和缺陷现象,应及时进行修补和弥补。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标准的判定方法根据混凝土表面出现的不同问题,可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表面质量检查判级标准宇星实业有限公司镀锌线生产的成品镀锌卷出厂执行新国标GB/T2518—2004。
本标准已对成品镀锌卷的表面特征及判级作了原则性规定:一、GB/T2518—2004中“7.6表面质量”的“7.6.1”钢板及钢带的表面质量级别及特征如下表所示:二、GB/T2518—2004的“7.6.3”,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协议,对表面质量为F A级或F B级钢板及钢带仅检查一面。
无特殊说明,带钢对外表面和钢板上表面为检查面。
三、GB/T2518—2004的“7.6.4”,镀后不剪边的钢板及钢带边部允许存在微小的镀层裂纹。
四、GB/T2518—2004的“7.6.5”,钢板及钢带的表面不得有分层,裂纹和对下工序有害的缺陷。
由于带钢在连续生产中不易发现并去除局部表面缺陷,允许带缺陷交货,但缺陷部分不得超过整卷钢带总长度的8%。
五、表面级别判定:(一)F C高级表面:允许存在:⑴极少量分散锌粒(如同小米大小);⑵成品卷未形成喇叭口的厚边;⑶高度不超过5mm边中浪;⑷卷取时存在,卸卷后消失的隆起;⑸大小相差1倍或以下的锌花不均。
不允许存在:⑴肉眼可见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⑵肉眼可见原板划伤,镀前划伤和镀后划伤;⑶原板锈蚀和乳化斑痕迹;⑷原板表面夹杂、分层和孔洞;⑸肉眼可见的气刀条痕和清理气刀条痕;⑹肉眼可见的镀后刮痕;⑺肉眼可见的钝化条痕和钝化斑;⑻针状、点状和块状露钢;⑼点状(黄豆大小)、块状和条状锌疤;⑽锌起伏和条状花纹;⑾平整时产生辊印和平整花;⑿拉伸矫直纹;⒀氧化铁皮压入;⒁边裂和锯齿边;⒂溢出和塔形等;⒃锌层脱落。
(二)F B较高级表面:允许存在:⑴大小不均锌花(相差在2倍或以下);⑵较多分散锌粒(小米大小);⑶成品卷没有形成喇叭口的厚边;⑷高度≤10mm的边中浪;⑸卷取时出现,卸卷后消失的隆起;⑹肉眼可见,没有手感的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⑺肉眼可见,无手感原板划伤,镀前划伤和镀后划伤;⑻极轻微无手感的原板锈蚀和乳化斑痕迹;⑼极轻微不明显钝化条痕和钝化斑;⑽可见无手感的气刀条痕;⑾轻微锌起伏和条状花纹;⑿≤1mm边裂和锯齿边;⒀≤5mm溢出和≤40mm塔形;⒁轻微可见无手感的镀后刮痕等⒂以上允许存在缺陷最多只允许同时存在两种。
表面质量检查判级标准
宇星实业有限公司镀锌线生产的成品镀锌卷出厂执行新国标
GB/T2518 —2004。
本标准已对成品镀锌卷的表面特征及判级作了原则性
规定:一、GB/T2518 —2004中“7.6表面质量”的“ 761”钢板及钢带的表面质量级别及特征如下表所示:
二、GB/T2518 —2004的“ 763”,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协议,对表面质量为F A 级或F B级钢板及钢带仅检查一面。
无特殊说明,带钢对外表面和钢板上表面为检查面。
三、GB/T2518 —2004的“ 764”,镀后不剪边的钢板及钢带边部允许存在微小的镀层裂纹。
四、GB/T2518 —2004的“765”,钢板及钢带的表面不得有分层,裂纹
和对下工序有害的缺陷。
由于带钢在连续生产中不易发现并去除局部表面缺陷,允许带缺陷交货,但缺陷部分不得超过整卷钢带总长度的8% 五、表面级别判定:
(一)F C高级表面:
允许存在:
⑴极少量分散锌粒(如同小米大小);
⑵成品卷未形成喇叭口的厚边;
⑶高度不超过5mm边中浪;
⑷卷取时存在,卸卷后消失的隆起;
⑸大小相差1倍或以下的锌花不均。
不允许存在:
⑴肉眼可见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
⑵肉眼可见原板划伤,镀前划伤和镀后划伤;
⑶原板锈蚀和乳化斑痕迹;
⑷原板表面夹杂、分层和孔洞;
⑸肉眼可见的气刀条痕和清理气刀条痕;
⑹肉眼可见的镀后刮痕;
⑺肉眼可见的钝化条痕和钝化斑;
⑻针状、点状和块状露钢;
⑼点状(黄豆大小)、块状和条状锌疤;
⑽锌起伏和条状花纹;
(11)平整时产生辊印和平整花;
(12)拉伸矫直纹;
(13)氧化铁皮压入;
圍边裂和锯齿边;
(15)溢出和塔形等;
(16)锌层脱落。
(二)F B较高级表面:
允许存在:
⑴大小不均锌花(相差在2倍或以下);
⑵较多分散锌粒(小米大小);
⑶成品卷没有形成喇叭口的厚边;
⑷高度w 10mm的边中浪;
⑸卷取时出现,卸卷后消失的隆起;
⑹肉眼可见,没有手感的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
⑺肉眼可见,无手感原板划伤,镀前划伤和镀后划伤;
⑻极轻微无手感的原板锈蚀和乳化斑痕迹;
⑼极轻微不明显钝化条痕和钝化斑;
⑽可见无手感的气刀条痕;
(11)轻微锌起伏和条状花纹;
(12)w 1mm边裂和锯齿边;
(13)w 5mm溢出和w 40mm塔形;
圍轻微可见无手感的镀后刮痕等
(15)以上允许存在缺陷最多只允许同时存在两种。
(16)停机时间w 5min镀锌卷。
不允许存在:
⑴差别很大锌花(相差在2倍以上);
⑵大量密集锌粒;
⑶黄豆大小或更大的块状锌疤;
⑷使成品卷形成喇叭口的厚边;
⑸卷取时出现,卸卷后不能消除的隆起;
⑹肉眼可见,有手感的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
⑺肉眼可见,有手感厚板划伤,镀前划伤和镀后划伤;
⑻明显有手感原板锈蚀和乳化斑痕迹;
⑼明显钝化条痕和钝化斑:
⑽明显有手感气刀条痕;
(11)严重超厚度公差锌起伏和条状花纹;
(12)> 1mm边裂和> 40mm塔形;
(13)平整时产生辊印和平整花;
圍有手感的镀后刮伤;
(15)针状、条状和块状露钢;
(16)锌层脱落;
(17)针孔、点状和块状孔洞;
(⑹氧化铁皮压入。
(三)F A普通级表面
允许存在:
⑴F B允许存在的表面缺陷;
⑵锌花不均;
⑶分散和密集锌粒;
⑷没有超过公差厚度,成品卷没有形成喇叭口的厚边;
⑸高度〉10mm边中浪(在带张力成品卷两端不可见);
⑹卷取时出现,卸卷后消除的隆起;
⑺肉眼可见,有手感的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钢基没有遭到破坏);
⑻肉眼可见,有手感厚板划伤,镀前划伤(钢基未遭到破坏)和镀后划伤(锌层未遭到破坏);
⑼明显原板锈蚀和乳化斑痕迹;
⑽明显钝化斑和钝化条痕;
(11)有手感的气刀条痕;
(12)锌起伏和条状花纹;
(13)边裂和锯齿边;
(14)0.20mm W板厚w 0.50mm 溢出大于5mm 小于20mm;
0.60mm W板厚w 1.20mm溢出大于5mm小于30mm;
(15)塔形w 40mm;
(16)有手感的镀后刮伤;
(17)少量黄豆大小锌疤及个别块状锌疤;
(⑹极少量针状露钢;
(19)5min >停机时间w 10min的成品卷。
不允许存在:
⑴边厚宽度〉20mm在卷取时成品卷形成喇叭口的厚边;
⑵成品卷在卷取时形成,卸卷后不能消除的隆起;
⑶针孔和大块孔洞;
⑷表面夹杂和分层;
⑸0.20mm w 板厚w 0.50mm 溢出〉20mm;
0.60mm W板厚w 1.20mm 溢出〉30mm;
⑹塔形>40mm;
⑺锌层脱落;
(四八协议品
出现下列缺陷的钢卷可判为协议品:
⑴锌层脱落;
⑵针状露钢和块状露钢;
⑶基板遭到破坏的原板压印、镀前压印和镀后压印;
⑷钢基遭到破坏的原板划伤、镀前划伤和镀层被破坏的镀后划伤;
⑸表面夹杂和分层;
⑹针孔和大块孔洞;
⑺塔形〉40mm;
⑻0.20mm w 板厚w 0.50mm 溢出〉20mm ;
0.60mm w板厚w 1.20mm 溢出〉30mm;
⑼块状锌渣卷入成品镀锌卷;
⑽停机时间〉10min成品镀锌卷;
(11)穿带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