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019-2020年说课一等奖:高中物理人教版自由落体运动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0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人教版高一物理说课稿
☆此文获荆州市说课竞赛一等奖,并被收入《现代教育说课稿·教案选萃》第3卷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课本第一册(修订本)第四章第八节P83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简析
《物体运动》这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与直线运动有关的一组基本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概念主要有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规律有物体运动时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学习平抛运动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对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目标要求:
(一)认知目标。
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课题:自由落体运动姓名:学校: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为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自由落体运动。
使用教材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 4 节自由落体运动。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的实验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实验教学目标在确定实验教学目标之前,我首先查阅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共有以下两点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2: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这两点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因此,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利用创新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测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逐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以下实验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知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科学思维:在实验中体会伽利略的逻辑推理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乐于实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教学过程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实验教学过程。
课中共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辩论对话,课题引出教师提问:你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有关吗?就刚刚给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辩论。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以下是三位学生代表的观点和实验。
学生 1:我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有关。
把一个粉笔和一张纸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粉笔先落地,说明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学生 2:我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
拿两张相同的纸,其中一个捏成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团先落地,可是两张纸一样重啊!说明物体下落的快慢和轻重是没有关系的。
学生 3:我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
我也拿两张纸,一张是练习本的封面,重一些,一张是练习本里面的纸,轻一些,我把轻一点的纸捏成一个纸团,两张纸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更轻的纸团先落地。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由落体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跳伞、蹦极等。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还能为后续学习平抛运动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性质以及自由落体加速度等方面。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这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在能力层面上,高一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但在面对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能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略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通过理论推导,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新课程《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齐市一中张丽杰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学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过程,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
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层次的目的。
本节课既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继学习的知识准备课。
因此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但是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
因此,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信息。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及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的**,我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法、学法的确定,对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对教学的反思。
下面我将分开对这四个方面做一下阐述。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点展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重难点。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五节的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加强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自由落体运动是研究抛体运动的基础,学好它也为学习后面较复杂的运动打好基础。
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要求是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据此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自由落体的概念和规律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等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学习方向看来,学生如果把握住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就把握住了本节课学习的要理,那么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难点是运用理想化模型方法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为探究规律打好基础。
在完成了教材的分析之后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我的教法和学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但高一学生还欠缺一定的应用抽象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因此我对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分别采用启发引导和实验探究的教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层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第三个方面是我要重点说的内容,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学生大多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比较快,因此我把重的物体是否一定下落的快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起点。
1、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由落体”,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教材是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
《自由落体》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第5节,本章是在之前运动基础上的补充,自由落体是一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公式,为接下来研究特殊的运动打下铺垫,在整个高中课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任务。
我所面对的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中以老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探究物体下落快慢的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并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难点则是:重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特点和规律。
难点:自由下落快慢和重力大小无关。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师生问答法,小组讨论法,课堂练习法等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为此我将它分为导入,新课讲授,小结和作业4个部分。
1.引入新课为了使学生更好了解本节课的知识,我将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质量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本节课为新授课,是必修1 第二章第4节内容教学课时1课时一、说教材分析和本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1.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演示和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
2.本节知识的前后联系、地位和作用本章前几节课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实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今后学习平抛运动的基础,更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载体。
二、学情分析及针对学情采取的教学方法学生多次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过物体的运动,因此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设计实验,探究规律。
本节课采用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①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②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③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
3.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四、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和提高感性认识,采用两组演示实验方式进行。
第一组:空气中的纸片与空气中同样大小纸片揉成的纸团;第二组:牛顿管实验。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得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地一样快。
【讲授新课】1.由新课导入环节,直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运动条件。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这一步需要达成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二是测出下落物体的加速度具体数值。
为让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自由落体运动。
3.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这部分内容,基于实验探究的铺垫,以自主学习为主。
⑴重力加速度大小规律的学习必须给出针对性问题,增强自主学习的目的性:①什么是重力加速度?②标准值是多少?③方向指向哪里?⑵自主归纳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给出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那么特殊在哪里?让学生板书。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曲阜一中朱庆文尊敬的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由落体运动》。
一、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之后引入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既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也为以后平抛运动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提出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去伪存真,巩固练习。
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
(难点)(3)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重点)四、说教学过程学生目前对落体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对影响落体运动的因素还比较模糊,对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还不能确定,因此我采取启发式教学,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两个问题进行复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怎样的?(2)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二个问题也为后面的环节里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找到了理论依据。
](一)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拿一个粉笔头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顺势引入自由落体运动,展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思考:物体下落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1、重量,重量大的下落快。
2、空气阻力带着这个问题我演示了第一组的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1、(演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让一粉笔头和一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观察它们的下落情况?演示实验2、(两个物体同时落地)让一粉笔头和一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观察它们的下落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排除掉了重量的因素,只剩下空气阻力。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等奖说课稿1、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
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
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
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
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由落体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 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抛体运动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衔接: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能够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2、方法渗透: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实际应用: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高度、估算反应时间等,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重力、速度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2、能力水平: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抽象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3、学习特点: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但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公式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
(3)学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能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5节,主要内容有自由落体的概念和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对前面所学匀加速直线运动等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学习,也是对后续所学平抛运动等知识的铺垫,是物理学中的基础,需要学生准确把握。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变化,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尚处在由经验型向抽象型转化的阶段,需要由我运用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逐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建立起严谨、深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中心,渗透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之中,因此,本节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能够计算自由落体加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领略科学的魅力,养成客观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及课程目标的确立,本节的重点有:重点: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难点:通过实验求自由落体加速的为了顺利的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主要谈谈我对本节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我会先给学生们开一个玩笑:“同学们,上课前呢,我在走廊听到某位同学说,如果当年牛顿不是在苹果树底下睡着了,而是在榴莲树底下睡着了,那么也许今天我们就不必上物理课了。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到我的课堂上来,我顺势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忽略空气,苹果或者榴莲在下落时,它受到了什么作用,又做了什么运动?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苹果下落是因为受到了重力作用,并且初速度为0。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优秀说课稿范例一、教材内容简介本节课主要涉及高中物理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是研究重力作用下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入门之一。
通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运动过程中的相关规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运用公式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物理量。
2.教学难点:–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理解和规律应用的转化;–进行实验观测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求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光电门或摆秒表);–物体自由落体实验装置;–相应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中央放置物体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后方准备投影仪,方便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入(5分钟)1.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吗?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初步的概念解释。
3.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步骤二:概念讲解与理解(15分钟)1.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案例,的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彻底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步骤三: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30分钟)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下实验数据。
2.学生通过数据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引导学生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认识。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优秀12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它建立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本节课的学习将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探究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复杂运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条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实验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讲授法,系统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规律;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观点、拓展思路。
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如苹果落地、雨滴下落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初步规律。
讲授新课:系统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规律。
重点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练习: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拓展知识面。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等奖说课稿1、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等奖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
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层次的目的。
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但是暗示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体落的快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通过学习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性质,了解研究过程与方法。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2.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4. 培养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教学难点: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如何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学情分析本节课以理论讲授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定义,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落体的时间和距离,从而观察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最后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来描述和解决自由落体运动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引入:通过放一张“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图片,或者举一个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例子,如“小球下落”等,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运动规律: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包括重力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等。
3.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介绍:详细介绍自由落体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由落体实验,每组测量多次,并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平均值,并绘制数据图。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数据图,并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 数学模型建立•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描述自由落体运动。
•公式推导: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5. 应用与拓展•实际应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在人类和工程领域的应用,如摩天大楼的设计、深海潜水器的下沉等。
•拓展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相关问题,如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和速度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