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二章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51
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何谓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之间应满足怎样的配合关系?答:电磁机构使衔铁吸合的力与气隙长度的关系曲线称作吸力特性;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复位)的力与气隙长度的关系曲线称作反力特性。
电磁机构欲使衔铁吸合,在整个吸合过程中,吸力都必须大于反力。
反映在特性图上就是要保持吸力特性在反力特性的上方且彼此靠近。
3、单相交流电磁铁的短路环断裂或脱落后,在工作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在工作中会出现衔铁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噪声,甚至使铁芯松散得到现象。
原因是:电磁机构在工作中,衔铁始终受到反力Fr的作用。
由于交流磁通过零时吸力也为零,吸合后的衔铁在反力Fr作用下被拉开。
磁通过零后吸力增大,当吸力大于反力时衔铁又被吸合。
这样,在交流电每周期内衔铁吸力要两次过零,如此周而复始,使衔铁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噪声,甚至使铁芯松散。
5、接触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结构特征如何区分交、直流接触器?答:接触器的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启停、正反转、制动和调速等。
交流接触器的铁芯用硅钢片叠铆而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设有骨架,使铁芯与线圈隔离并将线圈制成短而厚的矮胖型,这样有利于铁芯和线圈的散热。
直流接触器的铁芯通常使用整块钢材或工程纯铁制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制成高而薄的瘦高型,且不设线圈骨架,使线圈与铁芯直接接触,易于散热。
8、热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带断相保护和不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各用在什么场合?答:热继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以及发热元件热膨胀原理设计,可以实现三相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三角形接法的电动机必须用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Y形接法的电动机可用不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
9、说明热继电器和熔断器保护功能的不同之处。
答:热继电器在电路中起过载保护的作用,它利用的是双金属片的热膨胀原理,并且它的动作有一定的延迟性;熔断器在电路中起短路保护的作用,它利用的是熔丝的热熔断原理,它的动作具有瞬时性。
电气与PLC控制习题、测试题及答案1.接触器的线圈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与接触器的额定电流和接触器的额定电压有何区别?答:线圈的额定电压标注在线包上,与是控制回路的电压一致,其额定电流为额定电压下流过线圈的电流,而额定电压标注在铭牌上,与主回路的电压一致,其额定电流大于主回路电流。
2.在什么情况下中间继电器可以取代接触器启动电动机?答:在控制小功率、轻负载电动机的电路中3.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很大,当电动机启动时,热继电器会不会动作?为什么?答:正常情况下不会动作,因为电动机启动的时间比较短,其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不足以使热继电器动作。
4.空气式时间继电器如何调节延时时间?JST型时间继电器触头有哪几类?画出他们的图形符号。
答:用螺丝刀调节进气孔气隙大小其触头有如下类型5.熔断器为什么一般不用作过载保护?答:熔断器主要用于短路保护和严重过载保护,只有当线路电流达到熔断器熔断短路一定的时间后,熔断器才熔断,而一般的过载电流远远小于熔断电流,熔断器不会熔断,不能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4.试设计可进行两处操作,对一台电动机实现长动和点动的控制电路。
SB3、SB5点动;SB1、SB4长动一处为SB3点动、SB1长动、SB2停止SB2、SB6停止一处为SB5点动、SB4长动、SB6停止5.试设计两台笼型电动机M1、M2的顺序起动/停止的控制电路,要求如下:①M1、M2能循序启动,并能同时或分别停止。
②M1启动后M2启动,M1可点动,M2单独停止。
①②SB1、KM1、M1 启动,SB2、KM2、M2启动。
SB3停M1,SB4停M2 ,SB5总停5.设计一个控制电路,要求第一台电动机启动10S后,第二台电动机自行起动,运行10s后,第一台电动机停止运行并同时使第三台电动机自行起动,再运行15s后,电动机全部停止运行。
7.画出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控制电路,要求如下。
①用按钮SB2和SB1控制电动机M的起停②按下停止按钮SB1时,应使接触器KM1断电释放,接触器KM2通电运行,进行能耗制动。
2023年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黄永红著)课后答案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黄永红著)内容简介前言第1章常用低压电器1.1低压电器的定义、分类1.2电磁式电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2.1电磁机构1.2.2触点系统1.2.3灭弧系统1.3接触器1.3.1接触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3.2接触器的分类1.3.3接触器的主要技术参数1.3.4接触器的选择与使用1.3.5接触器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1.4继电器1.4.1继电器的分类和特性1.4.3时间继电器1.4.4热继电器1.4.5速度继电器1.4.6固态继电器1.5主令电器1.5.1控制按钮1.5.2行程开关1.5.3接近开关1.5.4万能转换开关1.6信号电器1.7开关电器1.7.1刀开关1.7.2低压断路器1.8熔断器1.8.1熔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8.2熔断器的类型1.8.3熔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8.4熔断器的选择与使用1.9.1电磁铁1.9.2电磁阀1.9.3电磁制动器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基本电气控制电路2.1电气控制电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2.1.1电气图中的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2.1.2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2.1.3电气安装接线图2.1.4电气元件布置图2.2交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2.2.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 2.2.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电路 2.2.3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 2.2.4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2.2.5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2.2.6组成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规律2.2.7电气控制电路中的保护环节2.3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2.3.1电气控制电路分析的基础2.3.2电气原理图阅读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2.3.3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 2.4电气控制电路的一般设计法2.4.1一般设计法的主要原则2.4.2一般设计法中应注意的问题2.4.3一般设计法控制电路举例习题与思考题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3.1plc的产生及定义3.1.1plc的产生3.1.2plc的定义3.2plc的发展与应用3.2.1plc的发展历程3.2.2plc的发展趋势3.2.3plc的应用领域3.3plc的特点3.4plc的分类3.4.1按结构形式分类3.4.2按功能分类3.4.3按i/o点数分类3.5plc的硬件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3.6plc的工作原理3.6.1plc控制系统的组成3.6.2plc循环扫描的工作过程3.6.3plc用户程序的工作过程3.6.4plc工作过程举例说明3.6.5输入、输出延迟响应3.6.6plc对输入、输出的处理规则习题与思考题第4章 s7-200 plc的系统配置与接口模块 4.1s7-200 plc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4.2s7-200 plc的输入/输出接口模块4.2.1数字量模块4.2.2模拟量模块4.2.3s7-200 plc的智能模块4.3s7-200 plc的系统配置4.3.1主机加扩展模块的最大i/o配置4.3.2i/o点数的扩展与编址4.3.3内部电源的负载能力4.3.4plc外部接线与电源要求习题与思考题第5章 s7-200 plc的基本指令及程序设计 5.1s7-200 plc的编程语言5.2s7-200 plc的数据类型与存储区域5.2.1位、字节、字、双字和常数5.2.2数据类型及范围5.2.3数据的存储区5.3s7-200 plc的编程元件5.3.1编程元件5.3.2编程元件及操作数的寻址范围5.4寻址方式5.5程序结构和编程规约5.5.1程序结构5.5.2编程的一般规约5.6s7-200 plc的基本指令5.6.1位逻辑指令5.6.2立即i/o指令5.6.3逻辑堆栈指令5.6.4取反指令和空操作指令5.6.5正/负跳变触点指令5.6.6定时器指令5.6.7计数器指令5.6.8比较指令5.6.9移位寄存器指令5.6.10顺序控制继电器指令5.7典型控制环节的plc程序设计5.7.1单向运转电动机起动、停止控制程序5.7.2单按钮起动、停止控制程序5.7.3具有点动调整功能的电动机起动、停止控制程序 5.7.4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程序5.7.5大功率电动机的星-三角减压起动控制程序5.7.6闪烁控制程序5.7.7瞬时接通/延时断开程序5.7.8定时器、计数器的扩展5.7.9高精度时钟程序5.7.10多台电动机顺序起动、停止控制程序 5.7.11故障报警程序5.8梯形图编写规则习题与思考题第6章 s7-200 plc的功能指令及使用6.1s7-200 plc的基本功能指令6.1.1数据传送指令6.1.2数学运算指令6.1.3数据处理指令6.2程序控制指令6.2.1有条件结束指令6.2.2暂停指令6.2.3监视定时器复位指令6.2.4跳转与标号指令6.2.5循环指令6.2.6诊断led指令6.3局部变量表与子程序6.3.1局部变量表6.3.2子程序6.4中断程序与中断指令6.4.1中断程序6.4.2中断指令6.5pid算法与pid回路指令6.5.1pid算法6.5.2pid回路指令6.6高速处理类指令6.6.1高速计数器指令6.6.2高速脉冲输出指令习题与思考题第7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 7.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7.1.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7.1.2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7.2plc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7.2.1plc机型的选择7.2.2开关量i/o模块的'选择7.2.3模拟量i/o模块的选择7.2.4智能模块的选择7.3plc控制系统梯形图程序的设计7.3.1经验设计法7.3.2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7.4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7.4.1置位、复位指令编程7.4.2顺序控制继电器指令编程7.4.3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7.5plc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应用实例7.5.1节日彩灯的plc控制7.5.2恒温控制7.5.3基于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和plc高速计数器的转速测量习题与思考题第8章 plc的通信及网络8.1siemens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8.1.1siemens plc网络的层次结构8.1.2网络通信设备8.1.3通信协议8.2s7-200串行通信网络及应用8.2.1s7系列plc产品组建的几种典型网络8.2.2在编程软件中设置通信参数8.3通信指令及应用8.3.1网络读、写指令及应用8.3.2自由口通信指令及应用习题与思考题第9章 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功能与使用 9.1软件安装及硬件连接9.1.1软件安装9.1.2硬件连接9.1.3通信参数的设置和修改9.2编程软件的主要功能9.2.1基本功能9.2.2主界面各部分功能9.2.3系统组态9.3编程软件的使用9.3.1项目生成9.3.2程序的编辑和传送9.3.3程序的预览与打印输出9.4程序的监控和调试9.4.1用状态表监控程序9.4.2在run方式下编辑程序9.4.3梯形图程序的状态监视9.4.4选择扫描次数9.4.5s7-200的出错处理附录附录a常用电器的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附录b特殊继电器(sm)含义附录c错误代码附录d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指令集附录e实验指导书附录f课程设计指导书附录g课程设计任务书附录h台达pws1711触摸屏画面编辑简介参考文献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黄永红著)目录《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从实际工程应用和教学需要出发,介绍了常用低压电器和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介绍了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以西门子s7-200 plc为教学机型,详细介绍了plc的系统配置、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与编程软件应用等内容;书中安排了大量工程应用实例,包括开关量控制、模拟量信号检测与控制、网络与通信等具体应用程序。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2-11、指出图2-29所示的Y-Δ减压启动控制电路中的错误,并画出正确的电路。
2-12:试分析图2-13b所示的电路中,当时间继电器KT延时时间太短或延时闭合与延时断开的触点接反,电路将出现什么现象?1、定时时间太短,不能实现完全降压启动。
2、如果通电延迟定时器的通电延时闭合与通电延时断开触点接反;电动机三角形启动,工作时按星形连接。
2-13两台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M1、M2,要求M1先起动,在M1起动15S后才可以起动M2;停止时,M1、M2同时停止,试画出其电气原理图。
2-14、两台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M1、M2,要求即可实现M1、M2分别启动和停止,又可实现两台电动机的同时停止。
试画出其电气原理图。
2-15、三台电动机MAl、MA2,MA3,要求按起动按钮SB1时,按以下顺序起动:MA l→MA2→MA3。
当停止时,按起动停止SB2时,则按照相反的顺序停止,即MA3→MA2→MA1。
起动和停止的时间间隔均为10S。
试画出其电气原理图。
2、题目分解:该系统要使用三个交流接触器QA1、QA2、QA3来控制三台电动机启停。
有一个启动按钮SF1和一个停止按钮SF2,另外要用四个时间继电器KF1、KF2、KF3和KF4。
其定时值依次为T1、T2、T3和T4。
工作顺序如图2-34所示。
图2–34、三台电动机工作顺序3、解题分析1〕、从图2-34中可以看出:MA l的启动信号为SF1,停止信号为KF4计时到;MA2的启动信号为KF1计时到,停止信号为KF3计时到;MA3的启动信号为KF2计时到,停止信号为SF2。
在设计时,考虑到启/停信号要用短信号,所以要注意对定时器及时复位。
2〕、该电气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如图2-35(a)所示。
图2 -35〔a〕三台电动机顺序启/停控制电路主电路3〕、该系统的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如图2-35(b)所示。
三台电动机顺序启/停控制电路图2-35(b)中的KF1,KF2线圈上方串联了接触器QA2和QA3的常闭触点,这是为了得到启动短信号而采取的措施;KF2、KF1线圈上的常闭触点KF3和KF4的作用是为了防止QA3和QA2断电后,KF2和KF1的线圈重新得电而采取的措施。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控制环节1. 引言电气控制线路是电气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对电气设备和工艺过程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控制环节,包括接触器控制、继电器控制和PLC控制。
2. 接触器控制2.1 接触器的原理接触器是一种电器控制元件,通过控制电路的开闭来实现对电动机和其他设备的控制。
它由控制电路和主回路两部分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线圈和控制部分组成,主回路由触点和断开机构组成。
接触器的原理是通过控制线圈的通断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从而控制主回路的通断。
接触器的控制环节一般分为动作环节和保持环节。
动作环节是指当接触器的线圈通电时,线圈产生磁场使触点闭合,进而通电主回路。
保持环节是指当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后,即使断开线圈的电源,触点仍然保持闭合状态,使主回路继续通电。
3. 继电器控制3.1 继电器的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器控制元件,通过电磁吸引力或感应电动力实现控制功能。
它由电磁系统、机械系统和触点系统组成。
继电器的原理是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控制电磁系统产生的吸引力或感应电动力,使机械系统动作,从而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
继电器的控制环节一般分为激磁环节和固定环节。
激磁环节是指当继电器的激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吸引力或感应电动力使机械系统动作,进而控制触点的闭合或断开。
固定环节是指当继电器的激磁线圈不通电时,机械系统保持在固定位置,触点保持闭合或断开状态。
4. PLC控制4.1 PLC的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程序来实现对电气设备和工艺过程的控制。
它由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和编程软件等组成。
PLC的原理是通过输入模块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量或模拟量,由中央处理器根据编程逻辑进行处理,再通过输出模块将处理结果转换为输出信号,从而控制电气设备和工艺过程。
4.2 PLC的控制环节PLC的控制环节一般分为输入环节、处理环节和输出环节。
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何谓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之间应满足怎样的配合关系?答:电磁机构使衔铁吸合的力与气隙长度的关系曲线称作吸力特性;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复位)的力与气隙长度的关系曲线称作反力特性。
电磁机构欲使衔铁吸合,在整个吸合过程中,吸力都必须大于反力。
反映在特性图上就是要保持吸力特性在反力特性的上方且彼此靠近。
3、单相交流电磁铁的短路环断裂或脱落后,在工作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在工作中会出现衔铁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噪声,甚至使铁芯松散得到现象。
原因是:电磁机构在工作中,衔铁始终受到反力Fr的作用。
由于交流磁通过零时吸力也为零,吸合后的衔铁在反力Fr作用下被拉开。
磁通过零后吸力增大,当吸力大于反力时衔铁又被吸合。
这样,在交流电每周期内衔铁吸力要两次过零,如此周而复始,使衔铁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噪声,甚至使铁芯松散。
5、接触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结构特征如何区分交、直流接触器?答:接触器的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启停、正反转、制动和调速等。
交流接触器的铁芯用硅钢片叠铆而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设有骨架,使铁芯与线圈隔离并将线圈制成短而厚的矮胖型,这样有利于铁芯和线圈的散热。
直流接触器的铁芯通常使用整块钢材或工程纯铁制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制成高而薄的瘦高型,且不设线圈骨架,使线圈与铁芯直接接触,易于散热。
8、热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带断相保护和不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各用在什么场合?答:热继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以及发热元件热膨胀原理设计,可以实现三相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三角形接法的电动机必须用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Y形接法的电动机可用不带断相保护的三相式热继电器。
9、说明热继电器和熔断器保护功能的不同之处。
答:热继电器在电路中起过载保护的作用,它利用的是双金属片的热膨胀原理,并且它的动作有一定的延迟性;熔断器在电路中起短路保护的作用,它利用的是熔丝的热熔断原理,它的动作具有瞬时性。
电气控制与P1C课程教学大纲(E1ectricContro1andP1C)总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2.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器控制和P1C》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它的内容与工厂控制设备密切相联,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实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1C)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今后面临电器控制实际问题时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具备独立设计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电器控制设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常用低电器元件的结构、常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P1C的编程和控制技术,对典型的机床控制电路和典型的P1C控制系统做出较深的理解和分析。
本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为37学时,习题课与其它环节为3学时,实验教学为8学时包含在专业课实验模块中。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4学时)(一)一般常用低压电器1、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形和文字符号;2、常用低压电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用途。
3、常用低压电器的一般技术指标和选择方法。
(二)动力线路常用电器和智能电器1、动力线路常用电器的种类、工作原理,图形和文字符号;2、动力线路常用电器的结构、用途和选择方法3、智能电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及特点4、智能电器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器件和实际应用重点:常用电器的机理、技术参数及选择条件。
难点:电磁式电器吸力与反力特性,断相保护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低压断路器。
第二章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环节(5学时)(一)电气控制线路基本知识、绘图方法和控制原则1、绘制电气控制线路应遵循的规则2、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3、电气控制电路的时间原则控制、电流原则控制、转速原则控制和位置原则控制(二)常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1、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全压和各种降压启动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行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H)电气控制电路的保护1、电流型保护2、电压型保护3、位置、压力、温度、流量等方面的保护第三章电气控制系统分析(3学时)(一)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1、CA6140车床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工作情况2、CA6140车床的电力拖动特点和控制要求3、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4、常见故隙分析及解决方法(二)X62型万能铳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1、铳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2、铳床的电力拖动特点和控制要求3、铳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4、铳床常见故隙分析及解决方法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2学时)(一)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和原则1、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2、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一般原则(二)电力拖动方案的确定原则和电机的选择1、拖动方式选择,调试方案选择2、电动机选择,启动、制动和反向要求(三)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方法1、经验设计法2、逻辑设计法(四)电气控制系统的工艺设计1、电气设备总体配置设计2、元件布置图设计,电器部件接线图绘制第五章可编程控制器概述(3学时)(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史和应用(二)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三)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及软件(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第六章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基本指令的应用(8学时)(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模块及技术指标1、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单元、扩展单元特殊模块的种类、型号2、可编程控制器的各种技术指标(二)可编程控制器软组件及功能1、软组件的分类编号和基本特征2、各种继电器的地址编号、特点及作用3、定时器、计数器的种类、特点、时间值的设定方法及控制机理4、数据寄存器的种类、特点及基本用途5、字元件基本形式、双字元件结构形式和位组合元件的构成(三)基本指令的编程方法及应用1、各种基本逻辑指令的功能、名称、符号、操作元件范围2、基本逻辑指令的编程应用3、梯形图和语句表的编程规则和注意事项(四)常用基本环节的编程1、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的编程2、定时器延时扩展的编程3、震荡和分频电路的编程(五)基本指令的编程实例重点:各类软元件的特点、构成形式、功能,基本指令的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