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三节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
在水文学中,常以一些直方图或曲线反映降水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
一、降水量过程线
以时段次序为横轴、以时段降水量为纵轴绘制而成的直方图称为降水量过程线。
二、降雨强度过程线(雨强过程线)
以时间为横轴、以降雨强度为纵轴绘制而成的直方图称为降雨强度过程线。
三、降水累积曲线(降水量累积曲线)
以时间为横轴、以降水开始至各个时刻的累积降水量为纵轴绘制而成的曲线称为降水累积曲线。
降水累积曲线上的平均坡度是时段内的平均降水强度。
四、等降水量线(等雨量线)
在图上,将各雨量站观测所得的同一时段的降雨量或一次降雨的降雨量标注在每站的位置上,再将降雨量相等的各点连接绘成光滑线,这些光滑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换言之,图上降水量相等各点的连线即为等降水量线。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一、影响降水因素(一)大气环流1、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不断升高,空气越来越干燥,多晴朗天气。
如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的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南极地区成为少雨带。
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水汽容易凝结降雨,形成对流雨,如赤道地区。
迎风岸常常受到来自海洋或湖泊水面上的风的影响,带来水汽,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湖面,空气干燥,降水很少。
如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是_____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_____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_____风有关,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则与_____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有关。
关键问题:熟悉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移动例题3: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1)此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地气温在同纬度地区中最高B.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低C.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D.从A地至C地,气温逐步降低(2)关于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不同,日较差相同B.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C.濒临海洋不同,通航状况相同D.洋流性质不同,大气环流形式相同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性质________,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_____,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如东亚季风区,夏季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南亚季风区,在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___ ______季,东北季风控制时候形成_________季。
气旋、锋面气旋控制下,盛行旋转上升气流,能达到过饱和状态,形成降水,如中纬度地区就多气旋雨,台风、飓风也带来大量的降水;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汇地区,往往会形成锋面雨。
等降水量线
一般是指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
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称之为等降水量线。
它是研究一个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地方的降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重要工具。
等降水量线根据反应的时段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分别反应微观,中观,宏观的降水状况。
中国情况
在中国年等降水量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三条鲜明的等降水量线,代表了中国特别的地理意义: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它的地理意义是:统意义上南方与北方分界线,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分界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等等。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
一线,它同时也是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400mm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也是中国沙漠区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变化
1、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
(日、月、年降水量)
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接成线。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四多四少)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两极地区降水;(纬度差异)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回归线东西差异)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海陆差异)
④山地的迎风坡坡降水多,背风坡坡降水少。
(地形差异)
3、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1)“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2)“干极”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例题与讲解答案:(1)降雨(2)雨量器(3)降水量柱状图(4)多(5)少(6)东岸(7)西岸1.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形成降水的条件①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冰晶)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3)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雨、雪和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析规律降雨等级按照雨量的大小,降雨一般分为4个级别,具体如下表: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小雨0.1~9.9中雨10.0~24.9大雨25.0~49.9暴雨50.0以上(4)降水的测量①测量工具:雨量器。
雨量器是由储水桶、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组成的,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
如下图:②测量方法。
a.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
从量杯上读出的示数就是降水量。
b.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储水桶容纳降雪。
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桶带到室内,待桶内的雪融化后,倒入量杯内,再读出降水量数字。
③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析规律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平均降水量日降水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例1-1】以下属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
A.降雨B.降雪C.冰雹D.雾解析: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不属于通常意义的降水范畴。
答案:A(5)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下列五种类型:①一年内,有的地方(如A图)各月降水都很多,属于全年多雨区。
②一年内,有的地方(如E图)各月降水都很少,属于全年少雨区。
③一年内,有的地方(如B图)夏季降水多,属于夏季多雨区。
析规律我国降水特征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表现为夏季多雨的特征,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呈现出全年少雨的特征。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大致如下:
1. 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来看,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淮河北—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 5.9毫米,是中国的“旱极”。
中国东南部有些地区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台湾东部山地可达3000毫米以上,其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000毫米以上,最多的年份为8408毫米,是中国的“雨极”。
2. 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的暖湿空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地理资料或咨询地理学家。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看)⑴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①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以东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③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线。
⑵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⑶地势界线: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⑷地形区界线: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⑸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⑹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降水是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之一 ,降水的考点集中在降水特点归纳描述和降水特点成因分析两个方面,其中难点是降水特点的成因分析。
一.降水的形成: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量一般用毫米表示。
在地图上,用线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叫做等降水量线。
二.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二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2)发生降温过程并有促使水汽凝结的凝结核;三.降水的类型:降水的类型大体分为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和锋面雨四种四.降水特点(归纳描述)1、降水总量多少2、空间分布特点(等降水量线图和空间变化趋势) 例:我国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时间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例:我国降水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例1: D 湖泊(图a )的湖面海拔约3 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 所示。
归纳D 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五.降水的影响因素1、海陆位置: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2、地形(1)山脉走向与降水。
A 、山脉走向与水汽来向垂直,阻挡水汽的进入,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例:北美科迪勒拉山系B 、山脉走向与水汽来向一致,有利水汽的进入,降水较多。
例:阿尔卑斯山脉(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A 、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雨影区)。
B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例:福建武夷山降水比沿海地区多;台湾和海南降水东部比西部多。
C 、地势高低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在山地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3)地形类型与降水。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降水面积较广;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降水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
3、气压带:低压湿润高压干4、风带:西风湿润信风干(注意:信风在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影响不一样)5、季风:夏季风湿润冬季风干6、气旋、锋面:锋面雨、台风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以锋面雨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锋降水,6、7月份在长江流域形成准静止锋降水,7、8月份在华北、东北形成冷锋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