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60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一、影响降水因素(一)大气环流1、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不断升高,空气越来越干燥,多晴朗天气。
如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的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南极地区成为少雨带。
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水汽容易凝结降雨,形成对流雨,如赤道地区。
迎风岸常常受到来自海洋或湖泊水面上的风的影响,带来水汽,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湖面,空气干燥,降水很少。
如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是_____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_____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_____风有关,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则与_____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有关。
关键问题:熟悉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移动例题3: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1)此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地气温在同纬度地区中最高B.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低C.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D.从A地至C地,气温逐步降低(2)关于北纬60°大陆东西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不同,日较差相同B.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C.濒临海洋不同,通航状况相同D.洋流性质不同,大气环流形式相同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性质________,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_____,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如东亚季风区,夏季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南亚季风区,在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___ ______季,东北季风控制时候形成_________季。
气旋、锋面气旋控制下,盛行旋转上升气流,能达到过饱和状态,形成降水,如中纬度地区就多气旋雨,台风、飓风也带来大量的降水;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汇地区,往往会形成锋面雨。
分界线一、气候分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800 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3、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4、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二、三大自然区分界线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
三、三级阶梯分界线1、一、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二、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水文分界线1、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
3、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怒山。
五、地形区分界线1、巫山:湖北与重庆的分界线,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2、太行山: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4、武夷山:江西与福建的分界线。
5、天山: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6、昆仑山:新疆与西藏的分界线,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7、秦岭: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8、南岭:两广与湘赣的分界线。
9、祁连山:甘肃与西藏的分界线,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
10、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分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高中地理----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判读技巧典型题(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判读流程】文字信息获取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读图应用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1~2 题。
1.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部多B.西部多C.沿海多D.内陆多2.影响该区域东、西岸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纬度位置C.洋流D.地形解析:第1题,据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判断,该区域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西部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东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因此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
故选B。
第2题,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南部,有南北向的安第斯山脉分布,该区域降水受西风影响大,安第斯山脉西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故选D。
答案:1.B 2.D3.(2021·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0 ℃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N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该月M、N两地降水差异的成因。
解析:(1)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判断海陆位置,从而确定大气环流;由最冷月等温线可判断温度带;进而可判断气候类型。
(2)最冷月盛行西北风,由等高线可判断MN一线的地形,进而可判断降水差异。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0 ℃,地处亚热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例题与讲解答案:(1)降雨(2)雨量器(3)降水量柱状图(4)多(5)少(6)东岸(7)西岸1.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形成降水的条件①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冰晶)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3)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雨、雪和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析规律降雨等级按照雨量的大小,降雨一般分为4个级别,具体如下表: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小雨0.1~9.9中雨10.0~24.9大雨25.0~49.9暴雨50.0以上(4)降水的测量①测量工具:雨量器。
雨量器是由储水桶、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组成的,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
如下图:②测量方法。
a.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
从量杯上读出的示数就是降水量。
b.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储水桶容纳降雪。
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桶带到室内,待桶内的雪融化后,倒入量杯内,再读出降水量数字。
③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析规律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平均降水量日降水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例1-1】以下属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
A.降雨B.降雪C.冰雹D.雾解析: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不属于通常意义的降水范畴。
答案:A(5)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下列五种类型:①一年内,有的地方(如A图)各月降水都很多,属于全年多雨区。
②一年内,有的地方(如E图)各月降水都很少,属于全年少雨区。
③一年内,有的地方(如B图)夏季降水多,属于夏季多雨区。
析规律我国降水特征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表现为夏季多雨的特征,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呈现出全年少雨的特征。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看)⑴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①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以东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③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线。
⑵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⑶地势界线: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⑷地形区界线: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⑸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⑹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降水是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之一 ,降水的考点集中在降水特点归纳描述和降水特点成因分析两个方面,其中难点是降水特点的成因分析。
一.降水的形成: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量一般用毫米表示。
在地图上,用线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叫做等降水量线。
二.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二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2)发生降温过程并有促使水汽凝结的凝结核;三.降水的类型:降水的类型大体分为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和锋面雨四种四.降水特点(归纳描述)1、降水总量多少2、空间分布特点(等降水量线图和空间变化趋势) 例:我国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时间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例:我国降水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例1: D 湖泊(图a )的湖面海拔约3 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 所示。
归纳D 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五.降水的影响因素1、海陆位置: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2、地形(1)山脉走向与降水。
A 、山脉走向与水汽来向垂直,阻挡水汽的进入,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例:北美科迪勒拉山系B 、山脉走向与水汽来向一致,有利水汽的进入,降水较多。
例:阿尔卑斯山脉(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A 、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雨影区)。
B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例:福建武夷山降水比沿海地区多;台湾和海南降水东部比西部多。
C 、地势高低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在山地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3)地形类型与降水。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降水面积较广;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降水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
3、气压带:低压湿润高压干4、风带:西风湿润信风干(注意:信风在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影响不一样)5、季风:夏季风湿润冬季风干6、气旋、锋面:锋面雨、台风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以锋面雨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锋降水,6、7月份在长江流域形成准静止锋降水,7、8月份在华北、东北形成冷锋降水。
关于“等降水量线”的复习方法近些年的的高考题里对等值线的考查是比较多的,因它包含的知识容量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从新课标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来看它必将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为了更好的备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等降水量线的复习方法。
一、要对等降水量线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1、什么是等降水量线?所谓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称之为等降水量线。
这里要注意的两点,一是注意必须是同一时间里(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一般是指一年内),二是要明白同一条等降水量线降水量是相同的。
2、等降水量线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十分广泛①它往往能表明一个地方的气候,比如说: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区分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一条重要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区分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界线,也能对判定一个地域的气候类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②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地形特点,比如说在一座山的两侧,降水多的是迎风坡,降水少的是北风坡;还能体现出区域内地形的相对高度的变化;如下题(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选择题第4题):例1、乙地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a、相对高度变化大b、地势高c、西南季风影响大d、位于背风坡如图1所示。
【解析】从图上我们很容易看出此等值线为等降水量线,等降水量线密集可以体现出相对高度变化大,因此答案为a。
第3点会有对等降水量线的疏密程度的一个说明。
③还能体现出一种天气现象的成因,请看下面一个题目(2007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综合测试(二)选择题第3题):例2、读“某区域6月15日—7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题图中天气现象的成因主要是:()a、低压b、高压c、暧锋d、准静止锋【解析】通过此题,我们可以看出在长江流域在六月下旬以后的一个月内持续性降水超过了一百毫米,最多的区域甚至超过了两百毫米,再根据经纬度我们知道此区域为长江流域,此时应该为梅雨季节,因此我们可以判定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