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定位放线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59.34 KB
- 文档页数:2
经纬仪放线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经纬仪放线方法经纬仪放线方法有没有基准点没有就自己定两个,把经纬仪在其中一个基准点上架好,调平.对准,然后通过经纬仪找出第二个基准点后锁定,水平角归零;利用经纬仪在两点的直线上找出你所要的点,距离用钢卷尺确定;松锁,转动仪器,找出所要的角度后再锁定,然后就是重复前面的动作.一、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 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测量定位放线施工方案一、施工项目概述本施工方案是针对测量定位放线工程而制定的,旨在明确施工目标、方法、程序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施工目标1.定位测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建筑物、道路等各个部位的准确位置。
2.放线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建筑物、道路等各个部位的准确放线。
三、施工方法1.定位测量方法:a.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计算,确定建筑物、道路等各个部位的坐标。
b.使用GPS进行定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建筑物、道路等各个部位的位置。
2.放线施工方法:a.根据定位测量结果,使用铅丝、尺子等工具在实地进行准确放线。
b.使用激光设备进行放线,根据测量结果将激光指向需要放线的部位。
四、施工程序1.准备工作:a.确认施工地点和范围。
b.确定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c.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全站仪、GPS、铅丝、尺子、激光设备等。
2.定位测量:a.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定位测量方法。
b.进行实地测量,记录所得数据。
c.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计算,确定建筑物、道路等各个部位的坐标或位置。
3.放线施工:a.根据定位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放线方法。
b.在实地进行准确放线,使用铅丝、尺子等工具或激光设备。
c.检查放线结果的准确性和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总结:a.对定位测量和放线施工进行总结和评价。
b.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施工方案。
五、安全措施1.在测量和放线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穿戴符合施工要求的工作服和安全帽。
2.确保测量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并设置施工区域的临时控制措施。
4.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避免疲劳造成的安全隐患。
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六、总结通过本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确保测量定位放线工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为项目进度的控制和施工质量的监督提供了可靠依据。
超高层钢结构复杂空间坐标测量定位工法1 前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工程越来越多,施工测量贯穿在钢结构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测量的精度直接影响着钢结构的安装质量.我公司承建的中关村金融中心工程为150m高的全钢结构,工程造型独特,施工测量复杂,外轮廓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曲面结构,竖向为半径750m 的圆弧,平面圆弧最大半径为100m。
钢柱全部为三维坐标定位,核心筒以外的定位轴线为弧线。
通常的是工测量方法在本工程中已不适用。
通过认真研究、精心施工,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了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并形成本工法。
该工法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开发,在中关村金融中心工程中成功应用去的了很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该科技成果被评为北京市二等奖,其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该工法已获得铁道部优秀工法一等奖.2 工法特点2。
0。
1本工法的施工特点是:采用全站仪进行空间点的三维坐标定位,形成整个空间三维坐标系。
2.0。
2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该工法施工测量方便,测量精度高,施工安全,施工速度快,有利于提高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3 使用范围所有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测量放线。
4 工艺原理平面控制网的建立采用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方法,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施工、外控法校核的方法。
钢柱定位采用先进的全站仪进行三维坐标定位。
钢柱柱头标高、钢柱垂直度、钢柱间的水平距离层层进行测定和校验.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工艺流程测量准备→控制网建立(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地脚螺栓三维坐标测量定位→测量放线控制→外控法控制钢柱的位置→钢柱安装测量→钢柱安装质量测量5。
2操作要点:5。
2。
1 测量准备⑴所有测量仪器准备齐全,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检验合格;⑵施工图纸审核完毕,并完成设计交底;⑶专业测绘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水准测量成果、高程测量成果等资料齐全;⑷现场桩位交接完毕,并做好桩位保护,资料齐全;⑸定位依据的复核;⑹用坐标反算法核对所给点的边长D和方位角φ;⑺用符合校测法所给出的水准点进行校核。
史上最全的测量放线步骤与方案施工放线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总平面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测量前置工作:(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参照点。
水准参照点需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永久水准点设置在距建筑物附处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控制点或水准参照点做法示意图第一篇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1场区控制网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
全站仪放线使用方法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面特定点的仪器,它在建筑、道路施工、地质勘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放线是全站仪的一项基本功能,正确的放线使用方法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全站仪放线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放线之前,首先需要对全站仪进行基本的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全站仪的电量是否充足,调节仪器的水平度,清洁仪器镜头等。
确保全站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设置测量点。
在进行放线之前,需要先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并在地面上做好标记,以便后续的测量操作。
3. 连接设备。
将全站仪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进行连接,确保设备之间的通讯畅通。
这样可以实时传输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校准仪器。
在进行放线之前,需要对全站仪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校准包括水平校准、垂直校准等步骤,需要按照仪器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
5. 进行放线。
确定测量点位置后,可以开始进行放线操作。
操作人员需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测量参数,如方位角、水平角、垂直角等,对测量点进行精确的测量。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仪器稳定,避免外界干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 数据处理。
完成放线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连接的计算机或移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校正和修正。
7. 结果展示。
最后,将测量结果进行展示和记录。
可以通过打印报告、生成图表、导出数据等方式,将测量结果进行展示和归档,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总结。
全站仪放线是一项重要的测量工作,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放线操作时,需要注意仪器的准备工作、测量点的设置、仪器的校准、放线操作的精确性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展示等方面,以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全站仪的厂家很多,主要的厂家及相应生产的全站仪系列有:瑞士徕卡公司生产的TC系列全站仪;日本TOPCN (拓普康)公司生产的GTS系列;索佳公司生产的SET系列;宾得公司生产的PCS系列;尼康公司生产的DMT系列及瑞典捷创力公司生产的GDM系列全站仪。
我国南方测绘仪器公司90年代生产的NTS系列全站仪填补了我国的空白,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全站仪的工作特点:1、能同时测角、测距并自动记录测量数据;2、设有各种野外应用程序,能在测量现场得到归算结果;3、能实现数据流;、TOPCON全站仪构造简介图1为宾得全站仪PTS-V2,图2为尼康C-100全站仪,图3为智能全站仪GTS-710,图4为蔡司Elta R系列工程全站仪,图5为徕卡TPS1100系列智能全站仪。
二、全站仪的功能介绍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匕AOB,则: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瞄准A点——置零(0 SET )——瞄准B点,记下水平度盘HR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 可用测回法(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H SET )。
2、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ment )PSM、PPM的设置一一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
一般: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2)大气改正数(PPM )(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TEMP )、气压(PRESS ),或经计算后,输入PPM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HD、高差VD和斜距SD (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MEAS )。
3、坐标测量(coordinate measurement )(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X, Y, H )。
全站仪的放线大概原理过程全站仪的厂家很多,主要的厂家及相应生产的全站仪系列有:瑞士徕卡公司生产的TC 系列全站仪;日本TOPCN (拓普康)公司生产的GTS 系列;索佳公司生产的SET 系列;宾得公司生产的PCS 系列;尼康公司生产的DMT 系列及瑞典捷创力公司生产的GDM 系列全站仪。
我国南方测绘仪器公司90 年代生产的NTS 系列全站仪填补了我国的空白,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全站仪的工作特点:1、能同时测角、测距并自动记录测量数据;2、设有各种野外应用程序,能在测量现场得到归算结果;3、能实现数据流;一、TOPCON 全站仪构造简介图1为宾得全站仪PTS-V2 ,图2为尼康C-100 全站仪,图3为智能全站仪GTS-710,图4为蔡司Elta R系列工程全站仪,图5为徕卡TPS1100系列智能全站仪。
二、全站仪的功能介绍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AOB ,则: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瞄准A 点——置零(0 SET )——瞄准B 点,记下水平度盘HR 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H SET )。
2、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ment )PSM 、PPM 的设置——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
一般: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2)大气改正数(PPM )(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TEMP )、气压(PRESS ),或经计算后,输入PPM 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HD 、高差VD 和斜距SD(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MEAS )。
3、坐标测量(coordinate measurement )(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X ,Y ,H )。
史上最全的测量放线步骤与方案施工放线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一、建筑物定位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总平面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具为“经纬仪”;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施工测量前置工作: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参照点;水准参照点需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永久水准点设置在距建筑物附处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控制点或水准参照点做法示意图第一篇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1场区控制网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1.2单位工程轴线控制网建筑方格网单位工程轴线多且密集,根据建筑物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轴线设置轴线控制网;控制桩尽量设在开挖区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长轴线中部加密设置辅助性控制桩,以便于基础施工测量;建筑方格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1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2 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3 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 的倍数;4 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图1 甲方给定的点图2 把甲方给的点引测到围墙内部,便于使用图3 根据引测的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图4 撒出基槽开挖边线红色点作为一级控制点,永久使用;黑三角为临时用点,用于基础工程轴线的投测以及作为外控法轴线传递的控制桩;布置的主控制线撒出开挖线,这个工作要注意放坡尺寸和预留建筑物外墙的操作架距离;基槽开挖,在开挖线的位置是否留有工作面,还要考虑放坡;1.3 基础施工测量±0.000以下垫层混凝土浇筑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现场测量人员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图5 由基坑边缘控制桩向垫层引测轴线1.4 主体施工测量±0.000以上1.4.1外控法1、基础工程完工后,将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A1、A1′、B1和B1′上,把建筑物主轴线精确地投测到建筑物的底部,并设立标志,如图6中的a1、a1′、b1和b1′,以供下一步施工与向上投测之用;2、向上投测中心线随着楼层不断升高,要逐层将轴线向上传递,如图6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中心轴线控制桩A1、A1′、B1和B1′上,严格整平仪器,用望远镜瞄准建筑物底部已标出的轴线a1、a1′、b1和b1′点,用盘左和盘右分别向上投测到每层楼板上,如图6中的a2、a2′等3、校核无误后采用外控点定出所有轴线、构件外框位置;1.4.2内控法内控法是在建筑物内±0.000平面设置轴线控制点,并预埋标志,以后在各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预留100mm×100 mm的传递孔,在轴线控制点上直接采用吊线坠法或激光铅垂仪法,通过预留孔将其点位垂直投测到任一楼层;在基础施工完毕后,在±0.000首层平面上,适当位置设置与轴线平行的辅助轴线;辅助轴线距轴线500~800mm为宜,并在辅助轴线交点或端点处埋设标志;如图7示;图7 内控法轴线控制点的设置1、激光铅垂仪投测1投测基准点之前安排施工人员把测量孔部位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在一层的基准点上架设垂准仪;通过控制点,采用铅垂仪传递基准点;架设垂准仪时,必须反复地进行整平及对中调节,以便提高投测精度;确认无误后,分别在各楼层的楼面上测量孔位置处把激光接收靶放在楼面上定点,再用墨斗线准确地弹一个十字架;十字架的交点为基准点;如下图:图9 内控点竖向投测示意图2 内控点轴线控制点竖向投测操作方法:1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首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①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接收靶示意图②通过顺时针转动望远镜360度,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③通过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④所有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全站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2、主控线弹设1基准点投射完后,在各楼层的相邻两个测量孔位置做一个与测量通视孔相同大小的聚苯板塞入孔中,聚苯板保持与楼层面平;2依据先前做好的十字线交出墨线交点,再把全站仪架在墨线交点上对每个基准点进行复查,对出现的误差进行合理适当的分配;3基准点复核无误后,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操作进行连线工作;先将仪器架在测量孔上并进行对中、整平调节,使仪器在水平状态下完全对准基准点;4仪器架设好后,把目镜聚焦到与所架仪器基准点相对应的另一基准点上,调整清楚目镜中的十字光圈并对中基准点,锁死仪器方向;再用红蓝铅笔及墨斗配合全站仪或经纬仪把两个基准点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5在第一次调整测量之后,必须旋转180度再进行复测,如有误差要取中间值;同样方法对其它几条主控制线进行连接弹设;3、吊线坠法吊线坠法是利用钢丝悬挂重锤球的方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高度在50~100m的高层建筑施工中,锤球的重量约为10~20kg,钢丝的直径约为0.5~0.8mm;投测方法如下:图10 吊线坠法投测轴线如图10所示,在预留孔上面安置十字架,挂上锤球,对准首层预埋标志;当锤球线静止时,固定十字架,并在预留孔四周作出标记,作为以后恢复轴线及放样的依据;此时,十字架中心即为轴线控制点在该楼面上的投测点;用吊线坠法实测时,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用铅直的塑料管套着坠线或将锤球沉浸于油中,以减少摆动;第二篇高程测量使用甲方给定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如超出允许偏差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有关部门;水准点的增设原则:相隔距离一般为150~200米;增设水准点应与设计单位交的水准点闭合,闭合差不得超限;图11 水准点引测水准点应设于坚实、不下沉、不碰动的地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亦可设置于外加保护的深埋木桩或混凝土桩上,并做出明显标志;水准点应每月复核一次,对怀疑被移动的水准点应在复测校核后方可使用;2.1基础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要注意标高的控制,注意不要超挖,基槽较深就要一步一步传递,可以在基坑边上测出标高,这样每次你可从此位置用钢尺检查这里插一句就是关于传递时都最好以原始点为依据,防止误差积累,开挖还要注意的是就是积水坑和电梯井的控制;图12 ±0.000以下标高传递示意图2.2 主体阶段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或在楼梯间,随着结构上升,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放线的目的就是为了施工控制,操作而用,主要是施工控制线;标高线一般采用建筑50线,主要控制层高,在支顶板时上层钢筋上要用,拉线检查模板高度和平整度,起拱范围,下层打好的墙面,拆模后要抄测建筑50线,也可以控制顶板模板、板厚等;上部结构施工时每个单体建筑物高程引测基点设置数目不得少于三个,结构每施工五层,高程点由测量工程师进行一次标定;第三篇沉降观测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3.1观测方法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