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5
十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B.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选D。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为了使种群内的性别比例失调,通过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而不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选项A错误;海洋捕捞时,应该是使得捕捞后的鱼群数量保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才能使鱼群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因为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最大,而不是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一半时,进行捕捞,选项B错误;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不可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不能循环流动,选项C错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而非禁止开发和利用,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例如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选项D正确。
2.种植抗旱的沙棘、沙柳等植物能有效治理沙化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沙漠干旱环境植物种类单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选C。
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选项A正确;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选项B正确;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选项C错误;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选项D正确。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内容;在具体情境中能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一、预习案生态工程原理1 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和全球,循环往复,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 原理:物种多而繁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众多的生物通过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
3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即指某种生物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
4 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和等系统的影响力。
5 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和结构,达到的目的。
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二、导学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案例:无废弃物农业(109页,图5-1)问题1、人类直接从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了什么?产生的废弃物质有哪些?问题2、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处理这些废弃物的?问题3、废弃物还田有何重要意义?问题4:如果废弃物不能还田会有什么后果?总结: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①内容: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和全球,循环往复,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②理论基础:_________________③实例:_________________④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我们身处其境,深受其害。
请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为秸秆找一个合适的出路”。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目标导航】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知识清单】一、生态经济与生态工程的概念1.生态经济的概念(1)遵循的原则:“____________”。
(2)特点:使一个系统产出的________,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___,从而实现废弃物的________。
(3)重要手段之一:____________。
2.生态工程的概念(1)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目的:促进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和谐发展。
原理理论基础意义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分级利用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三北”防护林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协调与平衡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太湖富营养化、西北防护林建设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协调与稳定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对点练习】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2.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3.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4.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选修3)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课后教学反思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课后教学反思一、课标和高考考纲的要求1、课标要求:三维目标◆知识方面: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能力方面: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2、2016年考纲要求: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二、对教材的处理1、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实施好“三段教学模式”,一周前已下发导学案。
要求每个学习小组由组长作为召集人,用25分钟统一预习,填写好问题生成单。
2、三天前收集问题生成单,作为备好课的重要依据之一。
3、吃透教材:本节内容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二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哪些基本原理?第二个问题是重点。
4、整合学生生成的问题,制作好课件,准备好相关视频。
三、课堂教学过程创景设问观看一段生态恶化的视频,提出问题: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由小组讨论完善答案。
由小组抢答,然后教师展示较完整的答案。
展示整合问题互动释疑1、以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二为材料,让学生了解“石油农业”“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生态经济”等新内容。
促使学生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即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哪些基本原理?我采用的方法如下:小组讨论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的区别和联系,完成表格[各原理的理论基础、实例、识别方法]。
→以图片或图示要求学生识别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增强感性认识。
→巩固转化:设置8道覆盖5个基本原理的题目,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确定答案;最后对照正确答案。
选修3专题五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2.以下选项不属于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有效措施的是()A.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B.“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C.大力发展“石油农业”D.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3.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4.“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和树种的多样性问题。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5.从下图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地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6.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我国古代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D.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7.“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态⼯程的基本原理课时课题:专题五 5.1⽣态⼯程的基本原理]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引导学⽣思考、讨论。
]⼲裂的⼟地,⾚红的荒⼭;幼苗的上⽅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滴⽢露,滋润着幼苗和⼤地;幼苗⼜可寓意⽣态⼯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通过师⽣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进⼊本专题的学习。
思考:什么是⽣态⼯程呢?组织学⽣阅读课本P105-107,并完成导学案。
[讨论1]导致1998年长江洪⽔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思考、讨论[提⽰] “⽯油农业”⼤量使⽤化肥、农药和机械的⽣产⽅式,因对⽯油等能源有⾼度的依赖性⽽得名。
它把农业⽣产这⼀复杂的⽣物过程,阅读课本第109页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废弃物农业”的相关内容,思资料分析:学⽣阅读、讨论协调与平衡原理中的协调、平衡分别指什么?某些地区出现“前⾯造林,后⾯砍林”的态⼯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探究 2.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有什么不同?提问学⽣回答[提⽰]: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然三⽅⾯协调统⼀,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如林业建设中⾃然系统、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粮⾷、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于部分之和,⽬的是保持系统有很⾼的⽣产⼒,具体的说指互利共⽣的⽣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和根瘤菌、地⾐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探究3.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梯度训练:☆必做题1. 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态经济()①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废料⽣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减少④先⽣产后治理,提⾼经济效益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D. ②③④2. 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繁多使复杂的⽣态系统具有较⾼的抵抗⼒稳定性B. ⽣物多样性程度越⾼,各类⽣物的⽣存机会越多C. ⽣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害的⼏率越⼤D. ⽣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系统的⽣产⼒3. 在松⽑⾍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亿株杨树毁于⼀旦,这是由于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原理4. 我国西北⼟地沙化和盐渍化⾮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许昌高级中学朱巧云【教材分析】1.1 教材地位《生态工程》是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本节的核心知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总趋势,高中生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及早形成生态文明的观念,对祖国未来建设有重要意义。
1.2 重点、难点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是教学的重点;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1.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1.3 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关注我国人民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与必修3模块中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等内容关系密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信息课外收集整合的有关资料,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和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再用基本原理尝试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
在突破“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这个教学难点时,设法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通过类比,完成由具体事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流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的水质不断恶化,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
”这首民谣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淮河水质遭受污染的情况。
专题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重点难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2.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自主预习与检测】阅读课文P107~P115,完成练习册P62【自主预习】内容,并回答问题【合作探究】1.阅读107-108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并总结为什么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课堂练习】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______的工程体系。
3.生态经济:(1)特点:________。
(2)手段:生态工程。
4.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______和_________,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_____,提高系统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____与____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即互不干涉所能养活的______的数量。
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______。
(4)整体性原理。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_________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____和____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______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________的目的。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___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_________,并且实现______大于_______的效果,即“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