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宋庄规划景观设计-sasaki-佐佐木
- 格式:pptx
- 大小:81.15 MB
- 文档页数:80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画家村落更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近年来,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了城乡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更新与现代化改造,成为了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将村落更新与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相结合,从而推进城乡建设的和谐发展,在保护乡村文化的前提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创造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小堡画家村则是一个融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化建设为一体的典型示范村落。
该村依托宋庄文化与宋庄艺术,以其众多画家村落而闻名。
当前,小堡画家村落正逐渐面临近代历史文化的消失和乡村经济萎缩的困境,如何将小堡画家村落进行合理的更新与发展,既保护历史与文化遗产,也满足居民现代化的生活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现状分析小堡画家村落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东南角,距离北京市中心区域约35公里。
小堡村坐落在河北平原上,周围还有许多村庄,总面积大约为1.76平方千米。
村内许多居民均是从事绘画创作工作的画家,在绘画艺术方面颇具特色。
小堡村落曾经是一个载汉文化、数艺文化、书法文化、音乐文化、绘画文化等人文文化的大村庄。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堡画家村落也面临种种困境。
1. 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小堡画家村落内部雕梁画栋、建筑布局、门厅设施等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艺术特色,但是却缺少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现今的村落在临街的地方仅保留了传统建筑样式,而居住楼房存在着不规划、不保护、太过时新等问题。
同时,如东房式、马踏飞花式装饰等传统雕刻文化艺术,由于制作难度大、耗费时间多、成本较高等原因,致使其得不到有效传承。
2. 乡村经济萎缩,居民生活质量亟待提高乡村经济萎缩是小堡画家村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小堡画家村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村内缺少知名商店,以及各种娱乐休闲设施,生活水平较低。
村内靠绘画为主要收入的画家,也面临着画作难以销售等问题。
因此,为了满足居民现代化的生活需求,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小堡画家村落进行更新和发展尤为重要。
北京798艺术区总体规划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国有工厂都是用数字命名的。
在北京,798及其周边地区以前是兵工厂。
现在,他们都是中国新兴的现代艺术中心。
佐佐木和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最多的比利时慈善家一起,为798艺术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试图巩固其在中国艺术领域的中坚地位。
废弃的工厂建筑物被变成了新的博物馆、画廊、和咖啡馆。
闲置空地和隐藏的庭院都以户外雕塑、时装表演以及其他事件的场地再次亮相。
已由最初的一个小型工作室和其他工作空间的集合地发展成为了现在续故宫和长城之后的北京必去第三个旅游景点。
政府认为这个东德帮助下设计建造的五十年代建筑的低密度工厂在需要高楼的都市中是种空间的浪费。
虽然这些工厂建筑给该区带来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但在北京这个重视其悠久历史与当代建筑结合的大都市,缺忽略了其在中世纪的工业化。
佐佐木和客户UrbisDevelopment公司一起进行规划设计工作,由于看到该区的潜在长期的价值,于是规划强调该区的现代波希米亚风格并且融合了其独特的建筑和工业元素,把798改造成为北京最有特色的地区之一。
798继续面临着来自邻近地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压力,规划的关键是在保留该区的特色和精神的同时,能在该区注入有额外经济收益的项目。
佐佐木在规划中强调艺术作为该区重要主题,保留其本质的工业历史美感;采用策略,使该地区更为公众所知并与城市联系更为紧密。
并鼓励大量各种艺术有关的或现代利用方式加入,以确保一个充满活力的动区。
为此,该计划远远不只是保留现有的工厂建筑作为静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
创意产业如媒体、广告、建筑、时装设计、动画和软件设计等确保该区随着新的概念持续更新。
规划新加的场地用途包括一个中心区的主博物馆,一个额外的综合展览空间,艺术馆、剧院、零售店、饮食店、娱乐场所、酒店、会议设施、公园和室外表演广场和雕塑展示等等。
场地其他的遗留物,如煤气、铁路,桥式起重机,共同构成了该区的工业美感。
窄的街道小巷成为行人中心庭院,走廊,和保护该区的交通挤塞通道。
sasaki景观设计文本Sasaki是一家获奖无数的景观设计公司,专注于打造创新、可持续的城市和自然环境。
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独特而令人难忘的景观设计方案,以创造一个更美丽、更宜居的世界。
第一部分:公司介绍Sasaki公司成立于19世纪,总部位于美国。
凭借我们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全球性的视野,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项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致力于探索创新的设计理念,将景观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二部分: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理念基于可持续性和创新性。
我们相信,景观设计应该与环境相协调,为人们创造美丽和平衡的空间。
我们不仅关注项目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还注重保护和增强自然资源。
因此,我们努力降低生态足迹,运用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过程,创造独特的生态系统。
第三部分:工作方法Sasaki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运用前沿技术和全球最佳实践。
我们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前期调研:我们将与客户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目标。
通过考察项目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环境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的上下文。
2. 概念设计: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将制定创新的概念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将融合人文、自然和现代元素,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景观。
3. 技术规划:一旦概念设计被确定,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技术规划。
我们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工具,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4. 施工管理:我们与承包商和建筑师紧密合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按时、按预算顺利完成。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提供全方位的施工管理服务,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四部分:项目案例Sasaki的项目案例丰富多样,覆盖了城市公园、园林、校园和商业区等不同领域。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代表作:1. 市中心公园:我们与城市合作,将一个废弃的工业区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公园。
通过巧妙的景观设计,我们创造了一个融合了自然和城市生活的绿洲。
2. 校园设计:我们为多所大学设计了独特的校园景观。
我们将自然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创造了一个鼓励学生创造力和社交交流的空间。
宋庄镇首富村拆迁规划方案引言宋庄镇首富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村庄。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拆迁已成为必然之路。
为了平衡保护传统文化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拆迁规划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详细阐述宋庄镇首富村拆迁规划方案,以期为村庄的后续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1. 规划目标拆迁规划的目标是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在保护首富村历史遗迹的同时,要为村庄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资源。
此外,规划还需要考虑村民的生活需要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2. 规划范围首富村整体规划范围为村庄现有土地面积。
重点规划的区域包括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群。
同时,还应考虑周边环境和道路。
3. 规划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在规划过程中,优先考虑保护首富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群、传统街道等。
- 合理布局原则:在规划中,遵循科学的土地利用原则,根据现有资源和村民需求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各类设施的均衡分布。
- 生态环境原则:在规划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留现有的绿地和植被,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 公众参与原则:在制定拆迁规划时,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的利益和需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4. 规划内容4.1 保护历史建筑首富村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拆迁过程中,要将这些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让其成为村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确保历史建筑得到妥善保护。
4.2 合理土地利用拆迁结束后,要科学规划剩余土地的用途。
首先,要留出足够的空地作为公共空间,用于社区活动、公园建设等。
其次,规划部分土地用于村庄的发展,建设一些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和商业街等,以提高村庄的整体发展水平。
4.3 社会保障措施在拆迁的过程中,要为受影响的村民提供相应的补偿和安置政策,确保他们的生活权益。
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他们参与村庄的发展建设,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案例: 2014 APA 皮埃尔.朗方国际杰出规划奖:北京宋庄艺术与农业城规划2014年4月22日,美国规划协会(APA)颁发了2014国家规划奖(National Planning Awards 2014),其中,国家规划优秀奖项目18个,国家规划成就奖项目10个。
由Sasaki设计事务所完成的北京宋庄艺术与农业城规划获得国家规划优秀奖——皮埃尔.朗方国际杰出规划奖,这也是唯一获奖的美国境外项目。
规划项目位于北京东郊通州区宋庄镇,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尽管规划有延续城市郊区蔓延式扩张之嫌,是否有上位规划为依据,政府是否已按此规划实施亦有待考证(在官方网站上还没看到该规划的蛛丝马迹),规划的城市形态和场地基底的契合关系也可商榷,但规划提出的将城市文明与农业结合,使得新的开发(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区)与自然系统融合的发展理念值得借鉴。
项目情况:宋庄因域内的艺术家村知名,现状域内大约55%的土地用于耕作,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用地面临不断被城市功能取代的趋势。
该规划认为农业是地区经济的支柱也是现有社区的命脉,规划意图将城市与农业融合,改善人和土地的关系、创造出新的经济机会(创新经济),并通过重塑城市、公共空间和农田的传统关系,实现开发和公共空间的平衡,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
规划认为40平方公里的基地完全有条件来调整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农田之间的关系。
规划颠覆了传统的农田总是围绕在城市或村庄周边的开发模式,提出在农田外缘进行开发,开发为城市边缘塑形,通过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城市边缘条件实现城市肌理、公共空间系统和农田的深层互动。
规划社区由一系列的组团构成,每个组团都是特定的创新功能——设计、文化、技术、生物和医药,所有组团围绕中心的农田布局。
各组团有相似的组织结构,具有催化功能的项目(如培训机构、文化设施和市政管理)围绕主要公共空间布局,同时环绕生活、工作与休闲设施,居民日常各项活动可以在10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完成。
sasaki景观设计文本一、概述sasaki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景观设计公司,其设计的景观项目涵盖了各种类型和规模。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sasaki的景观设计文本。
二、设计理念sasaki的设计理念源于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深刻理解。
他们认为,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装饰,更是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重新定义。
因此,sasaki的设计师们始终坚持从人、自然、环境三个维度出发,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出宜人、和谐、可持续的景观环境。
三、设计原则1. 尊重自然:sasaki的设计师们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
他们通过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场地现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特征,创造出符合场地特性的景观。
2. 人文关怀:sasaki的设计师们注重人文关怀,将人的需求和感受作为设计的核心。
他们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宜人的空间尺度,提供丰富的视觉和体验效果,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3. 可持续发展:sasaki的设计师们关注可持续发展,将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理念融入设计中。
他们通过合理的选材和施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设计方法1. 调研与分析:sasaki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前,会对场地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类活动等要素,为设计提供依据。
2. 创意设计:sasaki的设计师们具有丰富的创意和想象力,能够根据场地的特点,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艺术性的设计方案。
他们注重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方面的细节,使设计方案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有美学价值。
3. 精细化施工:sasaki的设计师们注重施工的精细化,从选材到施工工艺都经过严格把关。
他们与施工团队密切合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得到完美实现。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sasaki的景观设计文本,我们将列举几个sasaki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佐佐木英夫—美国著名景观规划事务所SWA集团创始人之一美国著名景观规划事务所SWA集团创始人之一,美国著名景观设计事务所Sasaki事务所(Sasaki Associates Inc.)创始人,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景观建筑系系主任。
佐佐木英夫,日裔美国人,全球最负盛名的景观建筑、城市设计和规划事务所SWA集团创始人,美国著名景观设计事务所Sasaki 事务所(Sasaki Associates Inc.)创始人,1948年毕业于当时格罗皮乌斯执掌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景观建筑系。
1953年,在艾萨克斯的邀请下,佐佐木回到母校执教,1958年任哈佛大学景观建筑系系主任,历时10年,直至1968年因不满出自商学院的新任设计研究生院院长对景观建筑系的忽视而愤然辞职。
还是在1953年,佐佐木选择了距哈佛大学不远的沃特镇(Watertown)建立了自己的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
佐佐木在修读商科和艺术大学课程的同时,对规划这个新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驱使他由加州南部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和规划。
对以理念和自然元素进行创作的兴趣,使他更倾向于景观建筑学领域。
在伊利诺大学,佐佐木遇到了许多建筑教育家和开业建筑师,正是他们大刀阔斧地改革学院式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不拘泥于现代主义理论和“正统”的表现,而是去尝试解决当时环境下更为紧迫的问题,他们强调大范围内的、适应场地的设计,而不主张受先入为主的意见和理论的束缚。
与此同时,在建筑学领域,学生们自30年代后期以来就在探索城市更新、住宅、新的社区等问题。
在这种氛围下,佐佐木被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师生们所吸引,并从他们那里获益良多。
从1948年在哈佛获得景观建筑学硕士,直至1953年开设自己的事务所,他花了五年时间来获取执业和教学经验。
在此期间,曾与规划师艾萨克斯一起做芝加哥及周边地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和研究课题。
这些教学与设计实践为佐佐木日后在城市设计领域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1)1 景观师佐佐木叶二其人 (2)1.1 成长背景 (2)1.2 设计概念 (2)1.2.1 佐佐木叶二答记者问 (3)1.2.2 佐佐木个人风格总结 (3)2 榉木广场 (5)2.1 总体映像 (5)2.1.1 概况,总图与分布 (6)2.1.2 背景,历史与文化 (7)2.2 局部特色 (9)2.1.2 细部 (7)结论 (15)参考文献 (15)引言榉树广场是一座可控制植物生长的街心公园.广场在铁路车场遗址上建造,以“空中森林”为基本概念,在架空2米高的二层近方形的场地内,人工移植220棵榉树,在城市中心创造一片自然,这是罕见的举动,它以榉树这种自然植物景观取代了那种以建筑、广场、道路为主的市中心公共景观。
"森林之亭"是先将榉树高度定为12m后,才决定建筑物高度的.对于建筑物的高度,正好使得从房上眺望整个广场时的景色如同树海一样,榉树树梢连成一片,一望无际地展现在眼前。
1 景观师佐佐木叶二其人1.1 成长背景佐佐木叶二,世界著名景观设计大师,佐佐木叶二先生于1947年出生在奈良,1971年神户大学毕业,1973年取得大阪府立大学研究生院绿地规划工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7年~1989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UCB)环境规划学院研究生院及哈佛大学设计学研究生院(GSD)景观设计学科客座研究员。
日本一级建筑师,目前任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凤”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科客座研究员。
因为受到担任高中美术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幼时起就非常喜欢绘画,现在还经常去野外写生。
此外阅读日本的现代诗也是佐佐木先生的业余爱好之一。
曾设计了榉树广场、神户震灾复兴住宅等优秀作品,获得过2000年国际户外空间设计竞赛优秀奖等一系列世界大奖.1.2 设计概念1.2.1 佐佐木叶二答记者问记者:我们拜读过您的一些作品,注意到您的作品中很少有设计大块的绿地,大多是立体绿化景观,并且是将步道和坐椅广泛分布在花丛之中、绿树之下,这表达了您的什么设计思想?佐佐木叶二:我们创作的作品最终是要为使用者服务的,让使用者可以融于其中,这应该是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花园都市塔楼
花园都市塔楼是佐佐木叶二先生的另一力作。
它延续着佐佐木一贯的简约风格,利用空间的“褶皱”设计,给人以私密的无限遐想的休憩空间。
在景观中,或是小憩,或是三五好友小聚,甚或是发一会呆,都会倍感惬意。
花园都市塔楼通过分裂都市空间——在高层建筑群带来的垂直(纵向)秩序中插入水平(横向)构图,让“褶皱”这样的私有领域潜入其中,为人们提供心安神宁的休憩空间。
1层及其地下部分的半公共空间的设计主题是“沐浴阳光”。
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瀑布和喷水,让人们亲身感受时刻变化的广场姿态,使风景具有深邃感。
“瀑布”
吐着白色飞沫、耀眼夺目的“水雾瀑布”展现在人们眼前,瞬间变换的水姿,赋予了水以舞动的灵魂,唤起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慨和想象。
“水雾瀑布”-1
“水雾瀑布”-2
“水雾瀑布”-3
人行道的曲线
宜人的人行道,人们可以自由的畅谈
人行道在铺设形式上充分利用了巴赫的变奏曲旋律,在光线的明暗下显现出流动的乐章。
银杏树型如伞状,树荫为人们提供了惬意的休憩空间。
这种简约的设计空间也可以说是给予可自由移动的演奏者的乐谱,使人陶醉其中。
傍晚时分,喷泉展现着另一番美感,反射着灯光像是闪烁的星子,汩汩地使人情不自禁地幻
想着有音乐缓缓流出。
周围的树木沉醉在这静寂的光景中。
喷泉与树木相映成辉
喷泉的起伏赋予夜更静寂的姿态
光与暗的协奏之一图
光与暗的协奏之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