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 格式:pptx
- 大小:223.44 KB
- 文档页数:41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工资改革方案:一、建立绩效工资制度。
为了更好地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将建立绩效工资制度,根据个人工作表现和单位绩效情况,对干部职工的工资进行差异化调整。
优秀者给予更高的奖励,激发其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完善岗位工资制度。
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职责,我们将完善岗位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各岗位的工资水平,保障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
同时,建立健全的晋升机制,让优秀的人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工资保障。
为了保障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我们将加强工资保障措施,确保每位干部职工都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
同时,建立健全的福利待遇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水平,增强其获得感和归属感。
四、规范工资管理。
为了保障工资的公平公正,我们将加强工资管理,建立健全的工资核算和发放制度,严格执行工资发放标准,杜绝一切违规行为。
同时,加强对工资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资发放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五、加强政策宣传。
为了让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了解工资改革方案,我们将加强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干部职工宣传工资改革的意义、内容和实施细则,让他们更加理解和支持工资改革。
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将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取得突出业绩和贡献的干部职工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其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七、加强监督检查。
为了确保工资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加强对工资改革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工资改革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资改革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工资改革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中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进步。
尤其是在绩效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关注绩效工资的制定和分配问题。
但是,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让绩效工资始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仍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是绩效工资制定的基础,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到工作的难度、工作的质量、工作的量化、完成时间等因素,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符合其特点的评价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价。
应用评价结果,则应该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在优秀表现的员工中选择加薪的对象,同时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则实行惩罚机制,让绩效工资制度真正体现出“以绩者赏,以退者罚” 的原则。
二、制定合理的绩效工资标准绩效工资标准是绩效工资制度的核心部分,标准合理与否关系到制度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应该设置不同的绩效工资标准,它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包括区域、部门、职位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确定。
标准的设定应该围绕绩效目标,体现出贡献和价值。
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让工作员工感到公正合理,从而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
三、强化绩效工资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制度宣传对于提高绩效工资制度的效能至关重要。
让所有参与到制度中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绩效工资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和积极主动。
另外,员工也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素质,配合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绩效工资制度的运作,使其更好的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做好绩效工资制度的监督和评估绩效工资制度的成功与否还要看它的监督和评估是否到位。
对于绩效工资的评估需要引入第三方公司对其进行评估,经过专业的分析和处理,形成评估结果报告。
而事业单位也需要对制度进行及时的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补和改进。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和制度标准;加强宣传和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制度的意义和功能;加强制度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和修补;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高效运作。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析郭小瑜摘㊀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与效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绩效工作管理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㊂文章中以事业单位为着手点,分析绩效工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㊂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优化一㊁引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持续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力度,也愈发重视绩效工作管理㊂通过加强绩效工资管理,可以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开展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绩效工资管理方式㊂二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一)影响内部人文建设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管理应该起到正面积极作用,但实际落实时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㊂如,社保局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将工资收入与信息发表量挂钩,使得信息发布工作蒙上功利色彩,部分职工将大部分精力用于信息发布,出现懈怠本职工作的情况㊂这种情况出现直接偏离绩效工作改革的初衷,造成员工日常工作时忙于找寻素材写信息,影响本职工作开展,不利于单位长远发展㊂(二)绩效考核难度较大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诸多数量的岗位,各岗位工作内容差别较大,造成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异常复杂,需要对考核指标进行解析,通常选择层层分解的方法㊂分析绩效考核现状发现,事业单位仅侧重考核员工工作效率㊁工作质量等大的方面,导致仅能定性分析大部分工作岗位的绩效考核,无法实现量化考核员工绩效㊂部分单位内部没有构建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依靠定性分析进行考核,造成大部分工作无法量化㊂(三)绩效工资激励有限事业单位现行绩效工资结构下,在相同职级或不同职级方面的绩效工资差异不大,绩效与工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无法起到激励在岗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部分事业单位依然采取传统奖励性绩效模式,即绩效结果达到标准就是合格,只要合格就可以拿到与月薪相等的绩效奖金㊂这种模式层次感不强,加上本身区别度不大,限制绩效工作激励作用的发挥,无法起到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作用㊂三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的优化措施(一)引入导向性绩效的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政策应该反映出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详细规定工作绩效与工资挂钩的方式,只有确保绩效工资制度与单位发展战略吻合,才能最大化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效果㊂事业单位岗位工作不仅关系到政府部门,还牵扯到社会公众的生活,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向人们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㊂就具体实践效果来看,应该以奖金辅以各种奖励的方式执行绩效工资激励政策,让员工通过激励政策就能明白自己工作努力程度与奖励的关系㊂如,可以在绩效考核中设置具体的加分项与减分项,详细描述取得各种奖励方式的行为㊂(二)搭建科学绩效工资结构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结构主要分成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通过工资一般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物价水平㊁经济现状及岗位性质㊂通过员工的奖励绩效可以体现出其工作业绩与对单位的实际贡献,因此需要保证绩效考核与奖励性绩效工作挂钩,这也是职工绩效工作中最为灵活的一部分㊂当然,新的绩效工资结构确定后,需要经过事业单位全体职工大会表决通过㊂需要在大会上向员工解释绩效工资结构,然后由全体职工讨论并投票表决,只有通过80%的赞同才能上报上级审批㊂根据事业单位的类型和发展方式,与不同岗位上员工创造的不同价值,设立不同的薪酬㊁绩效考核机制㊂兼顾大多数人的合理地共同地利益㊂设立专职部门,做好科学地记录,以此来作为员工升职,加薪,奖罚,选拔人才地依据,更好地促进和保障事业单位总目标的实现㊂计算与发放员工薪酬时缺少分配方式死板的情况,不重视绩效考核,造成实际出现一大批赖于充数㊁混日子的员工,在事业单位内部造成不良影响㊂人力部门构建新型薪酬制度,将传统平均薪酬模式转为阶梯工资分配体系,除了考察日常表现外,还要考核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即便同一岗位上的不同员工工资也可以出现差别,增加浑水摸鱼员工的危机感㊂(三)构建绩效信息化管理平台绩效评价指标在绩效管理中地位极其重要,因此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制订完善㊁合适的绩效指标和考核体系,将工作内容尽可能细化并量化㊂根据预算和绩效管理的一体化要求,加上员工能力特点以及信息化平台所提供的技术支持㊁可视化流程㊁协调统一的任务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前提㊂根据信息化平台所收集的各种有效信息和相关资料㊁数据等,制订一个合适的㊁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预设方案,并将其作为事业单位对员工和事业单位发展定性㊁定量考核的评价基础,确保所得结果的公平性㊁客观性和科学性㊂而只有确保所得绩效指标的公平性㊁客观性和科学性,才能帮助事业单位提升自身预算管理能力,将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完美发挥㊂四㊁结语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引入导向性绩效制度㊁搭建科学的绩效工资结构等,切实发挥绩效工资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㊂参考文献:[1]王福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29):86-88.[2]章剑南.基于公平理论的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9(6):144-150.[3]王丽梅.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的难点与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77-79.作者简介:郭小瑜,西安外国语大学㊂88。
浅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小青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第8期李小青朔州市朔城区应急救援大队摘要:本文先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展开了说明,进而对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最后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解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策略一、浅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重要意义绩效工资其实就是指以职工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两种结合起来,再对其实际工作情况做进一步考察和研究,进而以考察研究结果为依据对职工工资和相关奖励进行发生的一种方式。
在事业单位中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可以实现对职工个人工作能力及实际工作情况等相互结合起来实施综合性研究和评价,进而更好地将职工工作状态展现出来,以确保其工资发展更具公平合理性。
另外,实施科学合理地工资制度改革,还可以使事业部位内部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使职工收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分配。
在我国,事业单位长期以职位级别为依据来对工资标准进行划分,这对于职工工作积极主动性的调动和激发十分不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事业单位自身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改革,可以进一步推进公平竞争,确保职工在积极付出努力后可以实现与之相适应的成果,从而更好地激励职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这对于事业单位长足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浅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在我国,由于受到以往传统工资制度分配方式方面的影响,致使许多干部对于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一定的全面性,误以为这只是作为一种新的涨工资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同时,该工作主要是由领导干部及劳资等部门实施具体的分配和管理,与自身没有太大影响,对于干部来讲,往往量多加关心自身工资是多少,是否有涨工资等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而致使在具体的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过程中,往往只是形式化,并没能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难以使绩效工资制度得到充分发挥其应有使用和意义,使其实施难以实现预期绩效改革目标和效果。
作者: 崔虎[1];徐菁菁[2]
作者机构: [1]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务集中核算中心;[2]山东省水利厅
出版物刊名: 中国经贸
页码: 72-72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8期
主题词: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摘要: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中,绩效工资的改革是其重难点。
随着逐渐深入的改革,事业单位需要在原有工资制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对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能够显著的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实施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覃刚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5期摘要:由于事业单位种类较多,人员情况较为复杂,在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特殊问题。
本文以某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事业单位生活补贴问题为例,分析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 ;群体性上访; 政府决策一、某事业单位及其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实施情况广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并规范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政策出台后,该单位全体退休人员反映强烈,要求单位和上级部门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标准兑现生活补贴。
经测算,按相关事业单位属地标准,每年支付该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需资金约1200万。
而按照广西政府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相关文件规定,绩效工资及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资金来源按单位原经费渠道解决。
该单位是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没有财政拨款,只能靠本单位自筹经费解决。
因生产经营效益不佳,连在职人员的工资都无法保障,根本无力负担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巨额资金。
多年来,退休人员开始不断到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群体性上访,要求兑现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待遇。
二、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实施困难的原因1.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多年来,我国主要根据职能分工来确定经费来源的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
在现实情况下,很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虽然实现了企业化管理模式,仍缺乏市场竞争活力,出现经费短缺、机构运行困难等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机构种类繁多、人员数量庞大,事业单位改革一直都是机构改革的重大难题。
在政府没有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情况下,推行绩效工资等改革势必会出现类似无法兑现退休人员待遇而造成群体上访等各种矛盾和问题。
2.国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滞后。
我国现今执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群主要企业职工。
而早在2000年以前,社保部门曾试点不同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正如部分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结合自身需要给职工参保。
企业管理摘要:针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存在的总量控制、落地实施问题,提出了突出改革的重点、落实具体的工作、促进绩效工资发放合规性、形成机制、保持有效沟通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改革程 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体系的逐步完善,原有的事业单位平均分配工资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社会治理的需要。
如何让事业单位的员工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内部良性竞争的公平公正机制,促进社会治理的发展,是一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千秋大业。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目标原则第一,实施绩效工资过程中要对津贴管理进行规范化。
该发的钱一分不少,该发的钱都有依据和规范,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
只有这样,各个单位落地执行的时候才能够积极主动、落实到位。
第二,绩效考核制度要不断完善。
不患寡而患不均,要让绩效考核能够有效落实,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是关键。
要让每个人能够激发工作热情,就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能够奖励优秀的员工,能够激发后进员工。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员进步以及促进整个组织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灵活处理、因地制宜。
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尽相同,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国家对各地区的事业单位预算都有一个总的调控,但是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尽相同,应当根据地区进行实地调研、确保有效投入和有效执行。
第四,处理好离退休职工的问题。
众多事业单位中有大量离退休老职工,要合理安排好他们的利益,让绩效工资政策能够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的问题(一)国家层面问题。
国家层面的问题在于财政预算总额的划定问题。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大致分为执法监督部门、社会公益服务部门、经营性事业单位。
执法监督部门如银监会、保监会;公益性质的诸如学校、医院;经营性事业单位诸如出版社、文艺演出团体等。
不同的事业单位,其绩效目标不一定相同,经营性的关注更多的是盈利情况、公益性的关注的是服务质量、执法监督部门关注的是监督的有效性。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基本处于上涨区间,2020年我国就提出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相关负责人吴江表示,目前实施还不够平衡,有些地方搞了,有些地方还是没搞。
这次的2020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出台后,将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另外,如果严格按照意见办,大三的学生是不能考试的。
但也许还跟现在一样,大三考试,拿到毕业证后再去领证。
因为这个牵涉到大三学生的就业,所以建议大三学生都去提提意见。
现在这样先考到资格,然后再去换证对就业是相当好的。
如果改过来,法学学生、硕士生都得晚一年就业。
这个物质损失、精神损害都是相当大的。
《条例》提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问题,这主要是调标,还不是职务提升的进档晋级。
正常增长机制主要是面向社会,包括和企业同类人员以及公务员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进行一些调整。
另外还可以根据每年物价上涨的幅度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适当地做些调整。
总的来看,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使事业单位的工资决定机制发生了变化。
过去事业单位的工资和机关是绑在一起的,机关涨事业单位才能涨,今后可由市场来决定,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去了,事业单位的工资也能往上正常增长。
不过吴江强调,这个增长幅度是市场化的幅度,是根据市场调整的。
换言之,事业单位工资今后可能会升,也可能往下调,因为要看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的调整幅度。
总的来说建立了一种新的增长机制,即市场预期和物价预期,而不是等着政策预期。
《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褚福灵认为,从近年我国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调整幅度来看,几乎都处于单边增长的过程中,因此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与此挂钩,下跌的可能性应该说极小,基本就会处在上涨区间内了。
为了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增强员工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健全完善内部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促进部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制定本办法。
延伸阅读:(2)期末考查①期末考查由教办、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成绩进入绩效考核和加分项目。
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工资制度及其利弊初探摘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但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成为绩效工资改革的阻碍。
对此,要从具体实施中带来的弊端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能进一步促进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发展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必要性,是由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决定的(一)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公益的需要,主要以国家国有资产投入建设起来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服务性单位。
事业单位的待遇主要参照公务员标准,分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拨款和单位自收自支四类。
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原来的收入分配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越来越阻碍事业单位在国家服务行业上作业的发挥。
具体表现为:1、原有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分配上主要体现在平均性上,各个等级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相差不大,这就造成了吃大锅饭的心理和懒惰不思进取的心理。
而一心尽力工作的工作人员却得不到相应的工作收入,造成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
在这种工资制度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升。
2、原来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分配标准是由国家财政和国民经济水平决定的,对工资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和分配、工资标准也是单一划起,基本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工资发放政策导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导致事业单位的权限预,无法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的实施。
而事业单位是需要独立运作的,在工作中如果不给足够的分配自,事业单位就无法在内部进行合理分配。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思考与建议摘要: 2006年6月,人事部、中组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通知》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
这些文件的出台拉开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新一轮改革序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众多人的切身利益,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
abstract: in june, 2006, the ministry of personnel,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other departments jointly issued the “notice of the refor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institu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the refor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in institutions”and other documents. these documents opened the new reform prologu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china. the refor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relates to many people’s vital interests, and it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also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issue.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绩效;改革key words: institutions;job performance;reform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29-020 引言我国的事业单位有120万个,在职职工3000多万人,离退休人员900多万人,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赵冬霞 陕西省宝鸡市交通运输局(宝鸡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设置的公益性机构,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考虑单位员工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科技含量等。
深入研究工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国家社会事业发展为宗旨,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凸显工作绩效差异和工资层次,保障分配公平公正,优化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增强考核量化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并强化监督,推动我国综合事业发展,为民生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真正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4-0062-02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是我国改革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效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绩效工资也我国工资改革的重要方式,是优化事业单位工资结构、提升员工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绩效工资分配问题是很多单位管理的难点,也是单位矛盾的集中点。
我国推行工资绩效改革,优化工资结构结构,以绩效工资改革来推动事业单位综合改革,推动我国综合事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为民生社会发展提供提供的服务,真正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分配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是单位人员工资的重要构成,关系每个员工的工资水平,对其工资结构影响较大,关系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不仅影响他们的收入,更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效率。
绩效工资分配需要有依据一定的指标,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分配,并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以此来更好地保障公平,体现公正。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不能真正依照国家绩效工资考核标准与分配要求实施,涉及不同部门的直接利益,影响所有人的工资收入,存在各种矛盾和利益纠葛,在实施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支撑,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监督机制和沟通机制,再加上部分领导思想理解和重视不够并过分关注自身利益,绩效工资改革远未达到国家的要求。
面对种种问题,一方面各级领导思想上要足够重视,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竞争意识,要认识到绩效工资改革的导向作用及巨大影响;同时,要及早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评机制及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只有这样,绩效工资改革才能赢得人心,得到支持,才能真正起到提升社会公益服务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绩效工资;事业单位;考评机制;评估体系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改革与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的缺失,真正以绩效定薪的基础工作还远未达到绩效工资改革的基本要求。
从当前部分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的实际情况看,绩效工资不仅拉开了不同员工之间收入的差距,客观上也增大了同一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感情距离,这对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这样的困扰似乎还在不断蔓延、扩散并加深。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真正将国家绩效工资的精神实质落到实处,如何将当前绩效工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确实是一项非常急迫的工作。
一、绩效工资、事业单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一)绩效工资所谓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对绩效工资来说,这是目前为大家所接受的定义。
(二)事业单位到目前为止,最权威的定义来自2005年4月15日中央编办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其对“事业单位”的定义是:“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