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成分亚理论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24
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结构理论(一)智力究竟有几种因素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
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
心理学界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法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数量。
斯皮尔曼还认为,在G因素之外,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S因素(即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
他发现人有五类特殊因素:口头能力,算数能力,机械能力,注意力,想象力。
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
如果说G因素参与所有智力活动的话,那么S因素则以一定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参与到不同的智力活动中。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群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构成的,各种智力活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组群,每一群中有一个基本因素是共同的。
他对56种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把智力归纳为7种基本的心理能力。
1 语言理解能力(V):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词汇测验测量。
2 言语流畅性(W):语词联想速度和正确的能力。
3 数字计算能力(N):数字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4 推理能力(R):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5 机械记忆能力(M):机械记忆,包括强记单词、数字、字母的能力。
6 空间知觉能力(S):运用感官及知觉经验以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空间关系的能力。
7 知觉速度(P):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瑟斯顿曾根据上述7种基本心理能力编制了著名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但测验结果和他的设想相反,各种能力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尤其在年幼儿童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的组成: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智力差异表现在三种能力不同组合上) 内在成分 智力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部世界联系起来)智力的三个方面 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 智力情境亚理论(将个体与日常上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智力经验亚理论(将个体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成分亚理论 操作成分:用于具体完成任务 知识获取成分:用于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 经验亚理论 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 结果:创造能力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创造、发现、发明、想象、探索) 对现有环境的适应情境亚理论 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塑造 结果:实践能力对不同环境的选择 (付诸实践,应用、使用和履行}评价:在理论上已将传统智力的观念扩大(6)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定义: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能是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具体说明:(1)成功智力是适应、塑造、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2)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优势,同时能够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加以改正或弥补(3)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组综合能力(4)成功只有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定义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1)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能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能力可用来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2)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3)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智力的三个方面,比仅仅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斯滕伯格(Sternberg ,1985,1988)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 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
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 )。
智力理论智力理论在以往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常见的考试形式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法比较常规,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我们全面掌握知识才能保证此部分不失分。
因此,特作出此部分的总结。
一、二因素论此理论由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人类智力包括着两种因素: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
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任务时,都有G因素和S因素的参与。
二、三元智力理论此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
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划票,微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与存贮。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所处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
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
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谱环境。
在另一些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或选择现存的环境。
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这程自动化的能力。
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于挑战性的环境。
当遇到新问题时,有的人就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它,有的人则束手无策。
斯腾伯格智力理论简述王晓宁【摘要】R.J.Sternberg,who had been engaged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ce for thirty years,created the theory of Triple intelligence,and the 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to intelligence research.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riple intelligence and the 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reviews their contribution and points out the application of Sternberg's intelligence theory in teach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reforms in China.%斯腾伯格在智力研究领域孜孜以求三十余年,他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为智力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对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进行了简介,评述了二者的贡献,进而指出了斯滕伯格智力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践意义,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12【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三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教育应用【作者】王晓宁【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学生处,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0斯腾伯格的三元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阐释人类智力,它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