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2.62 KB
- 文档页数:8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一、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包含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以及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
其中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包括总体均衡、区县间均衡和学校间均衡三个方面。
(一)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生学业水平标准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在某一学科、某一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能力的标准等级。
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人数比例。
标准划定时采用了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学业能力测试和水平考试等领域的安哥夫(Angoff)法和书签(Bookmark)法的方法。
(二)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在关注学生标准达成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高层次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迁移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三)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包括总体均衡度、区县间均衡度和学校间均衡度三个方面。
1.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均衡度学业成绩总体均衡度指的是上海所有参测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差异的大小。
各学科的学业成绩采用多种现代统计测量方法(如罗序(Rasch)模型和多维分步计分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
2.学生学业成绩区县间均衡度学业成绩区县均衡度是指上海各区县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是通过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的。
3.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均衡度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均衡度指的是各学校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是通过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的。
二、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一)学习自信心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学习自信心与学生学业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学习自信心主要通过调查学生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评价、尝试解决困难问题的意愿、对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和完成学习目标的预期等问题,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
2024年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旨在评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为教师和学校提供指导,推动学生数学学业的发展。
本次测试有三个科目,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和应用与拓展。
首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测试内容主要涉及小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如,加减乘除的计算、整数和小数的概念、分数的认识和运算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问题解决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小学生对于常见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条件,应用数学模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合理估算等。
这一部分的考察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应用与拓展的测试内容强调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例如,应用几何概念解决图形问题,利用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及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等。
这一部分的测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提高数学学科的整体能力水平。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为他们今后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基础。
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开展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项测试,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水平。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参加数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机会。
通过参加测试,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此外,测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自我激励和管理时间。
总之,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对于教师、学校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项测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依据,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业发展。
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会作为推动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近日出台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绿色指标引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确保教育教学改革朝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向迈进。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该指标体系目前包括10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
其中大部分指数又包含若干方面如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包括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与以往偏重学习成绩的质量标准相比该指标体系内涵更为广阔。
一是体现综合性如学生学业水平指数既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衡量学生创新思维等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学业成绩的均衡度还衡量学生身心健康、品德行为等非智力因素。
二是体现归因性。
既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衡量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各种因素如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睡眠时间、作业时间等三是体现社会性不仅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还衡量师生关系、校长课程领导力、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等与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度。
四是体现发展性绿色指标中有一项进步指数反映学生学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包括学习动力进步指数、师生关系进步指数、学业负担进步指数等。
这个绿色指标的提出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风向标。
而今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专才偏才。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推动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有相应的变化要更注重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这就对我们的备课、教学、反思、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要更为详细地分析学情、预设效果、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要充分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思维火花以及教师对学生生动表现的积极回应等因素并加以记录分析在反思中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剖析真实情况和水平的基础上寻求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总结成绩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在评价上要更为科学和全面不光单从学业成绩上评价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过程中的喜悦感和成就感等诸多因素真正体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
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解读一、构建“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的意义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于教育质量的理解需要基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需要坚持对教育质量最核心的价值的追求。
上海率先启动实施的基于地方标准的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测试(也称作“绿色评价”)是一套既反映教育内容,又反映教育方式,既体现教育目的,又体现人的发展性的质量标准。
提炼出了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绿色指标体系。
可以说“绿色评价”开创了基础教育评价的一个新的时代。
“绿色评价”的开创性至少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1. “绿色评价”从传统的排序评价走向标准评价。
传统评价把学生个体与学生的同伴作比较,通过分数明确个体在特定群体中的地位,按考试成绩划分的低、中、高分数段的学生各占一定的比例。
“绿色评价”考察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把学生当做个体看待,而不是与他人相联系。
通过考察学生在各科达到合格水平的比例来帮助班级、学校、区域更好地改进与提高。
“绿色评价”让我们看到发现有“多好(达到目标的程度)”比发现“多少(明确在团队中的地位)”对学生的发展更有价值。
2. “绿色评价”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
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重视被折算成分数与排名的结果,往往忽视了教育的过程。
比如:重视学业成绩,忽视了在获取学业成绩的同时,学生付出的时间成本、是不是以牺牲身体健康作为代价,校长和教师在过程中体现的作用,家庭环境是不是会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等等因素。
科学的评价必须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符合教育的规律,尊重教育的过程。
“绿色评价”就及其看中评价中的这些因素。
通过“绿色评价”,我们就能全面地观测到整个教育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
3. “绿色评价”从数字统计到“质”性描述。
传统教育评价着重测查学生智力水平,以分数描述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数量的差异。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汪茂华讲义框架:●评价改革的的背景与意义●绿色指标的主要内容●评价工具研发●主要评价结果●应用与成效⊙概述(发展历程)年年发布绿色指标:发布红头文件《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上海构建“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文汇报》《“绿色指标”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 年年 月 —— 日专家团队到上海调研。
主题:吸收经验,再次论证 测量方式温家宝 袁桂林 基教二司长给予了关注和指示。
年年 月 日 《人民日报》 标题文章《教育呼唤“绿色标准》年 月 日《人民日报》标题文章 《把“绿色评价”变成“指挥棒”》《教育部 年工作要点 》四句话: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
推广中小学“绿色评价”。
制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发布质量监测报告。
教育部 年工作要点 :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切实做好中小学教材建设、使用跟踪和质量监控。
落实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年 月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
个绿色指标实验区,上海和浙江作为省级实验区绿色指标评价在全国开展试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试点)》▲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有大量经费投入,相互配合年 月 培训年 月 日 中办文件年 月与合肥签订合作协议。
引进绿色指标。
一、评价改革背景是落实国家和上海市《规划纲要》的需要是贯彻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五个转型:( )教育质量评价:注重学科知识成绩→全面发展的评价,必须重新审视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有所取舍,有所更新,更加科学地理解和追求教育质量。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业发展状况的一项综合指标体系。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水平、学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科学、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为学校和家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的绿色发展。
一、学习成绩绿色指标: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学习成绩绿色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质量等方面的因素。
各学科的学习成绩应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学业水平绿色指标:学业水平是评价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量化指标。
学业水平绿色指标体系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者能力发展和学习方法使用等方面的评价。
可以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学科能力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和测评,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学业发展绿色指标:学业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业水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学业发展绿色指标体系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和测评,以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
四、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体系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和学业绿色发展。
该评价体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科学设计和制定,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并提供详细的评价报告和建议,以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业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现实情况,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业的绿色发展。
上海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一、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其中学习自信心主要通过调查学生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评价、尝试解决困难问题的意愿以及对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和完成学习目标的预期等问题,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
学习动机的测量包含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等问题。
学习压力主要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通过询问学生做作业量的多少及难易、考试次数的数量以及学校公布成绩、考试之前的感受来调查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的情况。
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主要指学生对学校认可程度,包括学生的同学关系、是否愿意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是否喜欢学校以及在学校是否会感到孤独等问题。
二、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包含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均衡度。
其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人数比例。
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主要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学生学业成绩的均衡度包括总统均衡度、区县间均衡度和学校间均衡度三个方面。
三、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学业负担综合指数通过大规模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学业负担的增加并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简单办法,学生学习时间的增加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明了、简单的关系,更多的学习时间并不一定带来学生更好的学习成绩。
学业负担分项指数包括:睡眠时间,作业时间,补课时间。
四、师生关系指数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
师生关系的调查主要包含了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否信任学生等。
师生关系指数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五、教师教学方式指数通过对大规模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
汪茂华
2014-6-9
讲义框架:
•评价改革的的背景与意义
•绿色指标的主要内容
•评价工具研发
•主要评价结果
•应用与成效
O概述(发展历程)
1.2011 年
2011年发布绿色指标:
发布红头文件《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
《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上海构建“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文汇报》《“ 绿色指标” 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20120828)
2. 2012 年
2012年10 月15——16日专家团队到上海调研。
主题:吸收经
验,再次论证测量方式温家宝袁桂林基教二司长给予了关注和指
示。
3.2013 年
2013年5月2日《人民日报》标题文章《教育呼唤“绿色标准》
2013年5月9日《人民日报》标题文章《把“绿色评价” 变成“指挥棒”》
《教育部2013 年工作要点》四句话: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
推广中小学“绿色评
价” 。
制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发布质量监测报告。
教育部2014 年工作要点: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切实做好中小学教材建设、使用跟踪和质量监控。
落实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2013 年6 月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
30 个绿色指标实验区,上海和浙江作为省级实验区绿色指标评价在全
国开展试点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试点)》
▲品德发展水平
▲学业发展水平
▲身心发展水平
▲兴趣特长养成
▲学业负担状况
有大量经费投入,相互配合
2014年2 月培训
2014年3月21日中办文件
2014年4月与合肥签订合作协议。
引进绿色指标。
一、评价改革背景
1. 是落实国家和上海市《规划纲要》的需要
2. 是贯彻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五个
转型:
(1)教育质量评价:注重学科知识成绩f全面发展的评价,必须重新审视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有所取舍,有所更新,更加科学地理解和追求教育质量。
3. 是促进上海市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的需要
教育统计年鉴2009 年学校相近,经费不是问题内涵:用钱解决的不是内涵。
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和谐师生关系
内涵发展要点:
小学——快乐活动日;
小学+初中——绿色指标+新优质学校+家校互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随迁子女教育;
高中——特色高中+国际课程+创新素养培育;
小学+初中+高中——电子学籍卡+课程领导力+学科高地建设+阳光体育+专题教育+校本课程质量提高+实践基地。
评价改革意义
1. 有利于政府从宏观层面把握学业质量的真实状况。
2.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3. 有利于构建教育内部“标准一一教学一一评价”的循环系统
(二)评价改革意义
1. 有利于政府从宏观层面把握学业质量的真实状况;
2. 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3. 有利于构建教育内部“标准一一教学一一评价”的循环系统。
高考后试题评价,试题是否超纲(做的很扎实,值得学习)
二、评价系统设计
(一)评价
1. 为什么评--- 评价的目的
2. 评什么一一评价的内容
3. 怎么评一一评价的工具、途径
4. 结果如何——评价的结果
5. 怎么用---- 评价的利用
(二)学业质量
教育质量包含的内容过多
办学质量、师资质量、课程质量、教学质量、人的全面发展质量等,都是基础教育质量必须包含的内容。
观察基础教育质量的立场和角度态度宏观、中观、围观;理论、实
践;历史、现实、未来;政府、社会、学校、家长,不同角度的观察,获得的结果和也有所不同。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很难给教育质量下定义,然而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义,但一定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
联合国发布《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5:提高教育质量势在必行》也将学生学习结果作为监测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
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达标的程度。
学业质量:学业水平、结果的品质;
水平结果+取得水平结果的路径、代价。
(三)评价构想
校级层面f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评价综合体系f基于过
程的真实性评价
市级层面、区级层面f
1. 对学校的评价(规范——创新)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f 2.对教师的评价(教学一一教研)
3. 对学生的评价(绿色指标体系)
■学业质量综合评价f绿色指标体系
1. 学生学业水平
2. 学生学习动力
3. 学生学习负担
4. 教师教学方式
5. 师生关系
6. 校长课程领导力
7. 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8. 品德行为
9. 身心健康
10. 历年进步
三、主要内容
(一)具体指标:
1. 学生学业水平
2. 学生学习动力
3. 学生学习负担
4. 教师教学方式
5. 师生关系
6. 校长课程领导力
7. 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8. 品德行为
9. 身心健康
10. 历年进步
(二)指标内涵
1. 学生学业水平:学业成绩标准达成度,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
怎么测量学生创造力?可以测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有难度)
2. 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学生对
学校的认同度。
3. 学生学习负担:学生的睡眠时间、做作业的时间和补课时间。
4. 教师教学方式- 教师是否进行情境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5. 师生关系: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否信任学生等。
6. 校长课程领导力-课程决策与计划、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
7. 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8. 学生品德行为: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9. 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生理、心理和情感等。
10. 历年进步- 增值分析(在统计上有问题。
比的前提是可比。
对研
究的要求高。
)
(三)研制路线
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采用了演绎与归纳的基本路径。
说明:绿色指标尚在研究和实践阶段,具体结构和精度尚需逐步完善。
四、评价工具及研发
(一)调研信息
调研对象:学生(小学四年级、初中九年级)、教师、校长
调研形式:纸笔测试、抽样调查
调研工具:
学科测试卷:小学语文、数学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选2 门)
背景问卷:学生问卷(抽样学生全参加)
教师问卷(测试年级测试学科任课教师参加)校长问卷(抽样学校参加)身心健康: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二)语文学科测试框架
类似双向细目表
1. 积累与运用
(1)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
(3)理解词义
(4)积累和运用常见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