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华乐团庆祝四十周年纪念音乐会
- 格式:pdf
- 大小:811.02 KB
- 文档页数:7
泱泱盛世音,渺渺华乐情新加坡是东盟成员国之一,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其中华人是占比重最多的族群。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华乐”一直是新加坡多元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新加坡的华乐室内乐团鼎艺团,秉持“小而精,细而美”的审美价值观念,始终以弘扬与推广华乐室内乐为己任,是国际华乐室内乐作曲比赛和鼎艺华乐室内乐节的举办者。
此次鼎艺团以中国—东盟音乐周为契机,于5月31日晚八点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其内容形式多样,既有展示本土风味的新加坡作曲家作品,亦有饱含民族风情的中国作品,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从传统到现代、从民族到世界的视听盛宴。
一、他者承情,“近我”演绎:从地域到民族提及广西,不可避免地就会想到冠绝天下的桂林山水和浩如烟海的山歌小调,而刘三姐以“传歌者”“歌仙”的形象作为广西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可以说满载当地人民的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成为了广西民族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
在当今全球化的视野下,“刘三姐”这一象征符号也逐渐在国际交流的互动中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如本场音乐会里,由新加坡青年作曲家骆思卫专为鼎艺团来广西演出所作的《刘三姐情歌联曲》,就是以刘三姐电影《世上哪见树缠藤》和《山歌对唱》中耳熟能详的主旋律为基础进行的创编。
这位作曲家善于融合不同国家的传统音乐风格,曾多次在东南亚开展促进文化交流的工作,在这首作品中,同样也牢牢地把握住了极具广西当地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
乐曲分为上、下两部,上半段在轻柔舒缓的古筝与清远悠扬的笛声中不疾不徐地拉开序幕,像是几笔挥就的画卷,着墨并不浓艳,于袅袅青烟里信手铺开了一幅漓江山水。
有俏皮可人的壮族少女,盈盈笑脸,身上环佩银饰叮当作响,或怀抱竹篓采茶,或撑篙泛舟于江;随着一声唢呐奏起,仿佛一个信号,乐曲浪涌般向前推进,主题旋律也随之更为突出,似乎能看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红着脸在寻找自己的恋人。
而下半部分则以流行的山地二重奏为特色,整个乐曲的基调一改上半部分的悠然旷远之感,变得明快而活泼,高胡和唢呐穿插其中,辅以密集的锣鼓,颇有几分广东音乐的色彩。
国庆节音乐节经典曲目回顾国庆节音乐节是每年中国都会举办的大型音乐盛会,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参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经典曲目成为了音乐节的标志性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国庆节音乐节的经典曲目,带领读者回味那些动人的音乐瞬间。
1.《主题交响曲》——贝多芬贝多芬的《主题交响曲》是国庆节音乐节的常客之一。
这首曲目以其雄浑壮丽的音乐形式和悲壮的旋律而闻名。
它带领听众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音乐之旅,既有激情澎湃的高潮,也有静谧深沉的抒情乐章。
每当这首曲目响起,整个音乐节的氛围都会被瞬间点燃。
2.《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国庆节音乐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首曲目以其雄壮的气势和具有战争意味的音乐元素而著名。
它通过交响乐团、管弦乐队和流行乐队的完美融合,创造出了壮丽的音乐画面。
当爆炸声和钟声在音乐中响起时,观众们会被带入一场音乐炮火交织的激烈战斗之中。
3.《天鹅湖》——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是另一首备受瞩目的国庆节音乐节经典曲目。
这首芭蕾舞曲由其婉转动人的旋律和舞蹈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所组成。
它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带给观众们高雅、优美的视听盛宴。
每当这首曲目奏响,观众们往往会被其优美的旋律和舞蹈所打动,陶醉其中。
4.《幻想即兴曲》——肖邦肖邦的《幻想即兴曲》是国庆节音乐节中备受欢迎的钢琴曲之一。
这首曲目结合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技巧的考验,展现了肖邦作为钢琴大师的天赋和创造力。
它的音乐表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将观众们带入肖邦的音乐世界中。
5.《万国博览会进行曲》——艾尔加艾尔加的《万国博览会进行曲》是一首音乐节中乐队表演的经典曲目。
这首曲目以其欢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和雄伟的音乐结构而著名。
它的演奏需要乐队成员们的默契配合和协调统一,给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
6.《醉拳主题曲》——周杰伦作为一位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歌手,周杰伦的《醉拳主题曲》也是国庆节音乐节中的经典曲目之一。
【三场港澳音乐盛宴】音乐在线听歌曲香港歌剧社“歌剧浓情二十载”成立于1992年的香港歌剧社合唱团于10月29日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歌剧浓情二十载”音乐会,庆祝该合唱团成立二十周年。
在过去二十年里,这个合唱团参与二十余部歌剧和大型合唱演出,并与英国圣马丁学院室内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等香港和海外乐团合作。
演出的大型曲目包括亨德尔《弥赛亚》、海顿《创世纪》、韦华第《荣耀颂》,轻歌剧《秘鲁歌儿》、歌剧《蝴蝶夫人》《乐团的女儿》《爱之甘醇》《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等。
“歌剧浓情二十载”音乐会的演出曲目几乎全部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和法国歌剧的合唱曲和咏叹调,包括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阿依达》《纳布科》《游吟诗人》、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图兰朵》《波希米亚人》、多尼采蒂的《爱之甘醇》《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等。
此外,还有古诺《浮士德》里的《军人之歌》、约翰·施特劳斯《蝙蝠》第二幕终曲等。
整场音乐会演唱了十二首歌剧合唱曲、两个歌剧选段(《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和《图兰朵》)、男高音咏叹调一首、女高音咏叹调两首,令歌剧爱好者过足了瘾。
这场音乐会除了充满“歌剧浓情”外,还有好几个特点。
首先,合唱团指挥符润光将整场音乐会一气呵成,《卡门》序曲之后紧接着《阿依达》的《凯旋合唱进行曲》,合唱团员从观众席两旁陆续走向舞台,到了节目第三首《蝴蝶夫人》的《哼鸣合唱》时,八十名团员整整齐齐地站在乐队的后面,演唱一直没有间断过,这种安排令观众有一种满足感。
二则,符润光在掌握歌剧剧情、节奏、合唱声部的协调上显示了才华,令歌剧剧情通过合唱发出了雄浑的气势,铜管乐的瑕疵并没有影响整场演出,《凯旋合唱进行曲》《卡门》序曲和《图兰朵》终曲大合唱都有着震撼性的效果。
三则,香港歌剧社儿童合唱团演唱《卡门》街头儿童合唱时,表演出色,获得热烈掌声,相信负责合唱指导的李诗礼和符杨雪筠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再则,香港歌剧社之友管弦乐团是为了这次音乐会临时组成的,对指挥是一种考验。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篇一一、引言马来西亚,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国家,华人传统音乐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根基和独特的地位。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探讨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分析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起源与特点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起源于中国,随着华人的迁徙而传入马来西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音乐形式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马来西亚特色的华人传统音乐。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性: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吸收了各地中华音乐的元素,形成了多元的音乐风格。
2. 地方性:各种音乐形式与当地的语言、风俗、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 传承性: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注重家族和社区的传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三、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社区和学校等途径实现。
家族传承是最重要的传承方式,老一辈艺人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社区活动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如庙会、庆典等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华人传统音乐的演奏。
此外,学校教育也逐渐成为传承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重要途径。
四、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变迁。
一方面,传统音乐在与现代音乐的交流中,吸收了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使得传统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播和保存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音乐的录制、存储和传播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则让传统音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五、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目前,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传统音乐的支持和投入,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未来,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将继续与现代音乐交流融合,不断创新发展。
“镏金岁月经典燕京”——追忆似水年华刘家昌作品音乐会——人民大会堂盛大演出如果你没有被浮躁淹没,那么看着老人,听着老歌,想着老已的故事和老去的年华;你就不会忘记一个人,他就是台湾乐坛的代表人物刘家昌。
刘家昌是谁?他是华语乐坛最伟大的、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他的作品不但耳熟能详,而且每首歌背後均有电影,电影巨星可勾起你所有画面,像林青霞、柯俊雄、张艾嘉、胡茵梦、谷名伦、甄珍……等,35年来创作代表作1300多首,由他创作的电影的主题歌流传甚广。
如:《庭院深深》(电影《庭院深深》的主题曲);《小丑(电影《小丑》的主题曲);《云河》(是电影《云河》的主题曲)等。
其作品中贯穿着的孤独感,漂泊感和对温暖,归属,家园,幸福的追索,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和映射。
此外,很多歌星都是由刘家昌带入行的,如甄妮、张艾嘉、费玉清、陈淑桦、凤飞飞等,并由于演绎他的作品而一炮走红,成为十余年花开不败的一线歌星。
其为了音乐而音乐的诚恳态度和处理音乐作品的实战水准,都是现今歌手很难达到的。
刘家昌创造了华语流行乐坛一个时代!音乐叫人沉醉:很多年前,刘家昌一手捧红了尤雅、邓丽君、罗时丰、林淑蓉、江惠、千百惠、刘文正、费玉清、凤飞飞、甄妮、黄莺莺、等歌手。
著名歌星姜育恒直到今天仍在传唱刘家昌的作品;正是刘家昌的歌,使人们开始记住这些人。
今天,无论在上海的钱柜、北京的麦乐迪、广州的加洲红,你总会听到有人在声情并茂地演唱《在雨中》、《梅兰梅兰我爱你》,那被高级音响美化后仿似邓丽君和刘文正的歌声在歌厅的走廊里此起彼伏飘来飘去,让打碟师们忙得不亦乐乎。
而这些歌,正是出自刘家昌的手。
它们长盛不衰,似乎永不会被遗忘。
音乐教父的奇迹:有人说,台湾华语流行乐坛的30年间,有3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即70年代的刘家昌,80年代的罗大佑和90年代的李宗盛。
同时,由于70年代的娱乐消闲方式很少,不是电影就是歌曲,不像今时今日有电脑、互联网、电子游戏、电视等多种选择,所以三人之中又以刘家昌的影响最大。
亚运会会歌《重逢》-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
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感动,也可以让我们平静和安静下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特殊的歌曲——亚运会会歌《重逢》。
2. 歌曲介绍亚运会会歌《重逢》是为庆祝第十四届亚洲运动会而创作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贴近人心。
这首歌曲代表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精神,体现了亚洲人民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追求。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曲的了解。
3. 歌曲分析3.1 音乐风格和曲式亚运会会歌《重逢》是一首慢三拍的歌曲。
主旋律由钢琴伴奏,铜管乐器和合唱组成。
歌曲的结构由前奏、主歌、副歌和Coda四部分组成。
由于曲调温柔优美,流畅顺畅,所以非常容易被人接受,并且很容易令人回忆。
3.2 歌词内容亚运会会歌《重逢》的歌词情感真挚,字字铿锵有力,表达了亚运会的使命和目标,表达了体育大会的理念和精神。
歌曲的第一段讲述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第二段是运动员为了追求更高的运动目标而奋斗的局面。
最后一段描述了运动员取得胜利后的欢乐和荣耀。
整首歌曲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激情洋溢。
3.3 表演和传统亚运会会歌《重逢》被广泛地演唱和表演,《重逢》的表演必须要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也要表现出良好的音乐素养。
在亚运会开幕式上,由一支来自亚洲各国的强大合唱团演唱此歌,甚至还邀请了当地的艺术家制作了《重逢》的主题曲MV,以此来宣传亚运会的精神。
4. 教学方法在教学《重逢》这首歌曲的时候,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教授学生。
4.1 调整歌曲节奏在主导学生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应该注意到歌曲的节奏和节拍,并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性和美感的感受,让学生在知道歌曲的基本信息后,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
4.2 强调歌曲情感这首歌曲的情感极为真挚、热情,是学生需要重点体验和领会的,尤其是在唱歌的时候。
教师可以整合暖身、听和发音、发声技巧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所表示的情感。
刘汉盛榜单100碟[APE]〔附简介〕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第一部分〔1-18〕:音响二十要1 Crossover Cello金弦天碟GSCD 025-音响二十要之“音质”2 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RCA 09026-61503-2-音响二十要之“音色”3 Flight of the Cosmic Hippo宇宙河马Ba Fleck&The Flecktones Warner Bros. 7599一26562一2-音响二十要之“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4 布里顿:Noye's Fludde诺亚方舟布里顿亲自指挥 London 436 397一2-音响二十要之“音场表现”5 金属制品Metal lica金属制品合唱团 Vertigo 510 022一2-音响二十要之“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6 伊莎贝尔•安蒂娜:巴黎的忧郁De L'amour et des Hommes Les Disque du Cruscule VDP一15004-音响二十要之“透明感”7 Hovhaness: Celestial Gate天国之门Rudolf Werthen 指挥 Fiamminghi Telarc CD一80392-音响二十要之“层次感”8 奇科•弗里曼(Chico Freeman):爵士使者(The Emissary) Clarity CCD一1015-音响二十要之“定位感”9 For Duke Bill Berry and his Ellington All一Stars Realtime RT1001-音响二十要之“活生感”10 Michel Jonasz: La Fabuleuse Bistoire de Mister Swing WEA 2282一42338一2-音响二十要之“结像力与形体感”11 竖琴世界(低频解析力) Marisa Rolbles,HarpDecca 433 869一2-音响二十要之“解析力”12 刘星: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刘星中阮雨果HRP 737一2-音响二十要之“速度感与暂态反应”13 马勒:第六交响曲,悼亡儿之歌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托马斯‘汉普森男中音DG 427 697一2-音响二十要之“强弱比照与动态比照”14 DuetsRob Wasserman与Aron Neville, Rickie Lee Jones Bobby McFerrin,Lou Reed, Jenifer Warner, Dan Hicks, Cheryl Bentyne, 5tephane Grappelli等八位合奏。
丝弦齐鸣扬国音江河湖海汇广陵作者:祝远来源:《音乐生活》2022年第09期2022年7月15日19:30,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主演的《江河湖海颂》交响音乐会在扬州音乐厅奏响。
本场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二胡演奏家朱昌耀任艺术指导,钢琴演奏家原丁联袂出演。
所演绎民族管弦乐组曲《江河湖海颂》汇集了乐团三部委约作品,分别由作曲家姜莹、张朝、唐建平参与创作。
第一篇章为作曲家姜莹创作的中国民族管弦乐《艰难与辉煌》,第二篇章为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协奏曲《琴动山河》,第三篇章点题之作为作曲家唐建平创作的第一民族交响曲《江河湖海颂》。
如此强强联合的创演团队,为演出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观演,笔者颇受震撼,由此引发了一些有关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及观赏性方面的解读与思考。
作为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献礼之作,《江河湖海颂》这部组曲,按照创演的先后顺序以三个篇章分别进行了叙事与立意,每一篇章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表现主题。
第一篇章《艰难与辉煌》运用了叙述性的创作方式展开,以中华民族一路艰难走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历史为背景,以激励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族复兴之路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篇章的主题动机中贯穿了《国际歌》的旋律元素,使得音乐具有强烈的革命主义气质,同时结合民族管弦乐的表现形式,既谱写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也借此抒发了中华儿女矢志不渝、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第二篇章《琴动山河》以“当代”我国取得的美好发展为叙事背景。
通过“山河——祖国山水之赞歌、夜曲——江南夜景之恋曲、戏鼓——中华文化之咏叹、未来——美好未来之展望”四段落,以真挚的情感与炙热的表达,歌颂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昂扬斗志与精神美德。
盛赞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大好山河、人民幸福生活所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与伟大成就。
第三篇章《江河湖海颂》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此篇又分为“大江东去、长江如歌、湖岸风和、海阔天极”四乐章。
—《和鸣》翟雨虹本该在2022年问世的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和鸣》,经历了数次推迟,终于在2023年3月20日在琴台音乐厅首演。
或许是听众的的耳朵“干涸”许久、亟需音乐滋养,现场一千六百多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
音乐会获得了听众的极大赞赏。
当然,这场音乐会的火爆绝不仅仅是这个缘由。
本场音乐会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为龚华华教授,指挥为谭军教授,演奏团队为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作曲家由武汉音乐学院的赵曦、龚华华教授、吴霜副教授,青年教师姬骅、胡晶莹,及天津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徐昌俊组成。
这样一场经过若干年筹备、反复打磨而成的重量级的音乐会自然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场音乐会共有六首曲目,分别为《和鸣》(龚华华作)、《楚宫夜宴》(胡晶莹作)、《桃花流水》(姬骅作)、《楚腰》(吴霜作)、《穆商殇》(赵曦作)、《编钟徊响》(徐昌俊作)。
作品的编制均为编钟与民族管弦乐。
武汉音乐学院自曾侯乙墓编钟于1978年出土后,就组织教授、专家在乐律学、乐器演奏与创作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实践,并举办了若干场编钟与民族管弦乐的专场音乐会,如《99巴黎文化·中国文化中国编钟音乐会》(1999年)、《华韵楚风——大型编钟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音乐会》(2010、2019年)、《钟鸣楚天——2015年新年编钟音乐会》(2014年)等等……那么,《和鸣》作为使用同样乐器编制的音乐会,它的亮点和特色是什么?它如此受到观众喜爱的理由是什么?这就是本文需要去探寻的。
在聆听音乐会后,笔者将其特征归纳为三个方面。
下文将依次进行分析说明。
一、古韵——根植楚国传统的主题(一)鲜明的主题这是一场专门围绕“古楚国”和“长江流域”主题所进行的音乐创作实践成果,着力凸显以湖北为中心的、浓郁的“古楚国”地域特征。
古楚国的历史辉煌灿烂,音乐、美术、诗歌等在当时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
湖北在历史上地处古楚国的范围之内,而武汉音乐学院又是中部地区唯一一所音乐学院,天时地利的优势使得学院对古楚国音乐的研究,尤其是编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丝竹间的交谈心神间的倾听作者:兰维薇来源:《小演奏家》2014年第05期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现代室内乐团一行八人于2013年12月20日至22日期间赴新加坡参加“鼎艺华乐室内乐节”,为狮城观众献上了一场名为“新音乐之风”的中国当代民乐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全场公演了郭文景、唐建平、贾国平、向民、王斐南等五位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作品的艺术高度和演奏的精准默契获得了同行和观众的热烈反响。
2013新加坡“鼎艺华乐室内乐节”由新加坡鼎艺团偕同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是全球首个以民乐(新加坡惯称为“华乐”)室内乐为内容的音乐节,为期三天,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现代室内乐团”、台北“小巨人丝竹乐团”和澳门中乐团“五架头”三支民乐室内乐团与鼎艺团共同推出了四场音乐会(包括四部委约作品的首演)、三场讲座、一个工作坊,并在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布展,以“寻根”为题,介绍民乐室内乐的历史与发展。
鼎艺团音乐总监、音乐节顾问、1993年新加坡文华奖得主郑朝吉博士在音乐节开幕致辞中称:鼎艺团举办国际华乐室内乐节,希望能促进本地华乐室内乐的发展,同时抛砖引玉,希望借此机会与国外的华乐室内乐团互相观摩、切磋,向他们学习。
音乐节总监、新加坡华乐团驻团指挥、鼎艺团指挥郭勇德对音乐节的定位也颇显这支华乐室内乐生力军的艺术构想和高度:演奏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澳门“五架头”呈现的是民乐室内乐的“音乐传统”;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及其演出曲目较有代表性地体现了当今港澳台大多数民乐室内乐团体的生存和发展模式;而北京现代室内乐团所坚持的艺术方向则在一定程度上预见了民乐室内乐的“未来”。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现代室内乐团题为“新音乐之风”的当代民乐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暨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于12月20日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演奏厅举行,演出曲目包括郭文景的《壬辰晚春》(2012,为笛、琵琶、扬琴、中阮、筝和高胡而作);贾国平的《清风静响》(2011,为笙、板胡、琵琶和筝而作);唐建平的《弹歌·尔雅·相和》(1997,为板胡、琵琶和打击乐而作);向民的《古典印象》(2012,为笛、琵琶、中阮、筝和二胡而作);王斐南的《倾城》(2011,为笛、琵琶、筝、二胡和打击乐而作)等。
从江南丝竹说起“江南丝竹赛事盛,丝竹美乐甘厚醇。
”7月20日,在太仓市银潮老年活动中心内,几十支丝竹乐队顶着酷暑,以-流的技艺参加“第十二届郑和杯,夕阳红艺术节”。
演出铿镪有力,抑扬顿挫、井然有序,使出浑身解数,角逐“民乐魁首”。
“娄东昆曲社”乐队,参演一曲《长生殿·小宴》。
时而舒缓流丽委婉,令人顿刻欣喜欲狂;时而欢快跌宕起伏,着人随之屏息急促。
“沪太两地毗邻情,共编丝竹神仙曲。
”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首。
最近,意外获得苏出准印2008年6月的洞箫、二胡、琵琶、扬琴四本一套《江南丝竹文曲专辑》,封面醒目标着丝竹文曲:“霓裳曲、灯月交辉、中花六板、琵琶词、朝元歌、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妆台秋思、寒江残雪、青莲乐府、怀古、阳八曲”共十二首,以角、徵、宫、商、羽、五音标注。
左下方并列署名发源地太仓市江南丝竹协会和发祥地上海国乐研究会。
首末页上分别对两团体作了简介,独树-帜、耐人寻味。
有着渊源历史、相毗邻的两个兄弟单位,亲如一家,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相互合作,联手打造传承、改革、发展中国民乐崭新篇章,怡情音律,驰誉艺林。
值得敬佩点赞,值得奉为楷模。
特别是身处繁华大都市的上海文艺团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甘愿放下架子,俯身到明代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足迹不下楼十年”,研制‘水磨腔’的“昆曲娘家”太仓。
共同探讨,携手传承。
高风亮节,敬佩不已。
“江南丝竹似明珠,源自昆曲‘水磨腔’。
”江南丝竹,顾名思议,流行于江南地区,以丝弦乐器(弦子、提琴、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等)和吹管乐器(笛、箫、笙等)为主要组成的器乐演奏形式,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艺术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结构简洁,小型灵活;音乐情趣,轻盈明快;风格鲜明,精致细腻。
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
常与民间风俗活动密切结合,适合婚丧喜庆,宴宾娱客,庙会、街会等场合。
剑川石宝山歌会节作文英文回答:The Jianchuan Shibaoshan Song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ultural event held in Jianch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It is a grand celebration of folk songs and dances, attracting thousands of participants and spectators every year. The festival is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vibrant performances.During the festival, various activities take place, including singing competitions, dance performances, and cultural exhibitions. People from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gather to showcase their uniqu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through music and dance. The festival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artists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for the audience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ir cultural heritage.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festival is the singing competition. Participa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rangingfrom professional singers to amateurs, compete for thetitle of the best singer. The competition is fierce, with participants showcasing their vocal skills and stage presence. It is a thrilling experience to witness the passion and talent displayed by the contestants.In addition to the singing competition, there are also dance performances that showcase the diverse ethnic dances of the region. Each dance tells a story and reflects the traditions and belief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The colorful costumes and energetic movements create a mesmerizing spectacle that captivates the audience.The cultural exhibitions during the festival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rich history and traditions of Jianchuan County. Visitors can explore traditional crafts, tastelocal delicacies, and learn about the customs of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t i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immerse oneself in the local culture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The Jianchuan Shibaoshan Song Festival is not only acelebration of music and dance but also a platform for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come together to appreciat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traditions. It promotes harmony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fostering a sense of unity and pride in the local community.中文回答:剑川石宝山歌会节是云南省剑川县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
张朝音乐拯救了我张朝,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四个一批人才”“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得者。
张朝追求民族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创作思想及本真自然的音乐风格,认为“通往音乐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心路。
”其作品在欧美、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上演并广受好评。
藏在破旧钢琴里的彩色之梦1983年,张朝以钢琴专业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校,并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先后学习作曲、钢琴。
他走出大山,来到北京上学,他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写进了大学毕业作品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里。
“因为我父亲支边,我也随着到少数民族的山区去生活,我后来想我既然有这么丰富的生活,感受到当地民族优秀的文化,父亲又是作曲家,我也立志于继承父亲的工作,我有一种责任,将我所处的少数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写成专业的艺术作品传播到山外去,让它们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如果能够走向世界,那也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首完善于1996年的《哀牢狂想》,现已被收入《中国交响音乐博览》辞书,2008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将此曲选入《当代中国作曲家曲库》优秀交响作品丛书。
云南个旧是中外闻名的锡都,张朝的童年时代就是在个旧这个地方铺展开来的。
“个旧”在彝语里是“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年幼的张朝将自己的音乐梦想种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11岁的张朝,就立志要一辈子学习音乐,并且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努力作曲,成为谱写美好音乐的作曲家。
多年之后,属于张朝的创作目录不断丰富,他仍带着这份关于创作的最初梦想踯躅前行,他采风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地,经过无数反复的推敲,将自身的大历史情怀揉碎在民族乡愁织就的音乐家追求之中,让人在细品作品的过程中,为这份情怀和执着而感动。
“我是在特别困难的时期学习的音乐,因为我刚好出生在全国正在武斗的那么一个年代。
”有太多的惨剧发生在面前,听张朝老师讲述在云南的童年时代,他说自己的童年回忆起来是一部黑白片,而记者眼前浮现出来的是黑色,是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