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
- 格式:doc
- 大小:33.54 KB
- 文档页数:6
06 科学小品【阅读点津】科学小品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活泼。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①整体感知,根据说明对象及特征,提取信息。
②抓条理,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为时间、空间、逻辑三种。
③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品味说明语言可从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性、语言生动性与形象性三个角度完成。
【典型例题】科技在冬奥会上的应用①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
此次有不少“黑科技”陆续亮相本届冬奥会,真正做到了“科技为冬奥赋能”。
②“猎豹”是一种超高速 4K 轨道摄像机系统,专门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拥有“猎豹”般的速度。
在冬奥会速滑比赛中,运动员速度可达到每秒 15 至18 米,约等于时速 50 千米,而顶尖运动员时速可达 70千米。
“猎豹”设计技术标准能达到每秒 25 米,约等于时速 90 千米,能做到全程紧跟赛场选手们。
同时因其具有 4K高清捕捉技术,连选手们的微表情都能清晰捕捉。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根据直播需要,实现加速、减速、超越等动作,从而更加灵活和随意地捕捉速滑比赛中的各种场面。
③“冰丝带”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
“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并济的智慧。
22 条飘逸的丝带,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上滑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又代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 2022 年。
④为践行绿色节能和智慧场馆的理念,“冰丝带”体育馆严格控制平面轮廓和空间体积,并使用数字冰场技术。
这种设计,节省了空调制冷、制冰、除湿费用。
制冰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还可回收并循环利用,每年能节省约180万度电。
数字冰场技术则可实现冰的温度、空气温湿度的自动调节,还可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提供实时数据,为观众提供导航服务等。
想一想:结合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2022年2月23日,顺顺爸爸要到北京出差,刚好可以去现场观看冬奥会比赛。
【导语】《恐龙的灭绝》是⼀篇科学知识⼩品⽂。
全⽂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种原因。
本⽂图⽂并茂,形象⽣动逼真,内容层次清晰,集中反映了在中⽣代时期,遍布恐龙的神秘世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我们⼈类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活了⼤约两亿年。
⼈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可就短多了。
但是,庞⼤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种说法是,有⼀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分寒冷。
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它们不能像蛇和乌龟那样,借冬眠来躲避寒冷。
加上恐龙⾝上没有⽪⽑来保暖,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另⼀种说法是,宇宙⾏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地球上⼀⽚⿊暗。
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随着动物的减少,⾷⾁的恐龙找不到⾜够的⾷物,也渐渐地灭绝了。
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如,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越来越多,它们经常偷吃恐龙蛋,使恐龙渐渐灭绝;突然流⾏的传染病,使恐龙全部死亡;全球⽓温下降,使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的⼩恐龙…… 这些说法都有⼀定的道理,但⼜不能让⼈完全信服。
所以恐龙灭绝这个谜,⾄今还没能解开。
今天的⼈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的辉煌了。
【练习题】 ⼀、选⼀选,填⼀填 历史地球时间⽣活道理⼈类 美丽的( )美好的( )聪明的( ) 宝贵的( )悠久的( )深刻的( ) ⼆、按课⽂内容填空 1、我们⼈类只有( )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活了⼤约( )年。
2、恐龙为什么会消失呢?⼀种说法是,有⼀段时间,地球突然变得( ),它们( ),就慢慢地( )了。
3、另⼀种说法是,宇宙⾏星( )了地球,尘埃遮住了太阳,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植物⼤量枯萎、死亡,植⾷的恐龙和其他动物就饿死了。
⾷⾁的恐龙因为找不到⾜够的动物,也渐渐地( )了。
4、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如:其他哺乳动物偷吃了( );突然流⾏的( );全球⽓温(),使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的⼩恐龙。
科学小品文前言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力。
正因为科学的发展,人类才能够深入理解世界的奥秘,探索宇宙的奥秘,改变我们的生活。
然而,科学并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实验数据的堆砌,它也可以通过小品文的形式来展现出它的魅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小品文,以妙趣横生的方式展示科学的魅力。
奇妙的光线让我们首先来讲讲光线。
光线无处不在,它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美丽。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在夜晚看着星星时,它们似乎在不停地闪烁。
它们的亮度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时而甚至消失不见。
这让我深感好奇,为什么星星会闪烁呢?我找到了一位专门研究天体物理学的教授。
他告诉我,星星闪烁的原因其实是大气层的折射效应的结果。
在大气层中,空气密度不均匀,光线经过大气层时会受到折射。
这种折射会导致星星的亮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闪烁的效果。
这真是一个让人惊叹的科学现象,通过科学的解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奥秘。
神奇的微生物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它们以其微小的体型和丰富的种类而闻名。
让我最着迷的是它们的生存方式。
微生物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比如高温、高压、低温、低氧等等。
它们甚至可以在火山口和极地冰川中生存。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微生物有一种神奇的能力,那就是耐受力。
微生物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理机制,适应不同的环境。
比如,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它们可以通过调节膜脂来保护自己的细胞结构,防止受到热的伤害。
这种适应能力让微生物能够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生存,让人不禁感叹科学的奇妙。
不可思议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奇妙的理论之一。
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规律,挑战了人类常识和直觉。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位置或状态,它们的性质受到测量的影响。
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让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只猫。
盒子里还有一瓶毒药和一个装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猫可以同时处于生和死两种状态,直到我们打开盒子进行观察,才会决定猫的命运。
精品文档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一、阅读方法点拨在做科学小品文的月度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取科学信息从文章中提取科技信息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二是分散摘录信息。
(二)揣摩写作技巧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细心地揣摩其写作技巧。
一是整体揣摩。
科学小品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画试、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
二是局部揣摩。
这类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会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三)品析语言风格品析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二是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体会思想感情许多科学小品文蕴含了一定的科学思想,领悟这些科学思想,也是阅读科学小品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在读科学小品文和答题时,我们要采取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
冰雪的启示二、典例分析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会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大雪期间,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的,而是遭冰雪侵蚀造成的。
”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样糟糕?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指着远方的山头说()你有空,()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因为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
所以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有一点被它渗进去,()可能会遭到大麻烦。
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
渗透、侵蚀、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是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不胜防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谢谢你给我的启示。
”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三年级阅读训练专题六 科学小品文阅读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怎样阅读科学小品文呢?一、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首先我们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这大多可根据题目得知。
接着我们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科学小品文的关键。
我们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科学小品文的结构并不复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三、揣摩写作技巧。
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细心地揣摩其写作技巧。
一是整体揣摩。
学小品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
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
二是局部揣摩。
这类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会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四、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科学小品文一般会采用必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
阅读科学小品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风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
然而,你听说过太阳也会刮风吗?太阳风是一种来自太阳的物质流。
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写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之为太阳风。
科学小品文阅读练习班级:姓名:座号:(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悠然把酒对西山①“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
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
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
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
把远景纳为园中的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
这在中国古代的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
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
”已阐述得很明白了。
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②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
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
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已被烧毁,今仅存断垣残基。
如今,只能用另一个大园颐和园来谈借景。
③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10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绚美。
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相同,趣则各异。
④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
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飞峙,峰石罗前。
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⑤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巅,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
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
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
⑧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景,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赏作园居。
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一、阅读方法点拨在做科学小品文的月度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取科学信息从文章中提取科技信息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二是分散摘录信息。
(二)揣摩写作技巧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细心地揣摩其写作技巧。
一是整体揣摩。
科学小品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画试、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
二是局部揣摩。
这类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会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三)品析语言风格品析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二是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体会思想感情许多科学小品文蕴含了一定的科学思想,领悟这些科学思想,也是阅读科学小品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在读科学小品文和答题时,我们要采取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
二、典例分析冰雪的启示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会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大雪期间,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的,而是遭冰雪侵蚀造成的。
”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样糟糕?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指着远方的山头说()你有空,()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因为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
所以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有一点被它渗进去,()可能会遭到大麻烦。
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
渗透、侵蚀、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是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不胜防啊“谢谢你给我的启示。
”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科学小品文一、课前测验蜻蜓点水[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期末试题]初秋,村外的池塘里,水清如镜,一大群蜻蜓正在互相追逐,飞来飞去。
时而俯冲下来,尾巴在水面上轻轻一点,又立即飞向空中,池塘里留下了一圈圈的波纹,慢慢地向四下扩散。
见到这般景致,便想起了“蜻蜓点水”这一成语,它是用来比喻做事肤浅,不够深入。
对于人来说,这只是根据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得出的结论。
对蜻蜓来说,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在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雌蜻蜓。
它们之所以用尾巴点水,并不是要测量水的深浅,而是要把卵产在池塘里,繁育后代。
蜻蜓卵很小很小,它们落入水中,随着水的波浪游来荡去,开始了水中的生活。
卵孵化成的幼虫叫水虿(chài),它身体扁阔,成长条状,头部比较大,很像一只小蝎子。
一个秋冬的时间,水虿在水里经过十几次...痛苦的蜕皮.....,才能渐渐长大。
待到第二年春天,水虿顺着水里的草茎,或从池塘的岸边爬出水面,不吃也不动。
再经过几天的时间,又.进.行一次痛苦的蜕.......皮.,水虿就变成了成虫。
长着两只圆圆的大眼睛,两对透明的翅膀和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就是新一代的蜻蜓。
起初,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都很软,可是很快就会变硬,展翅飞上天空。
这时蜻蜓开始了新的生活,白天捕蚊虫,夜晚落在草茎上休息,经过一个春夏的生长,蜻蜓成熟了。
蜻蜓是一种益虫,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虫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阅读训练1.“蜻蜓点水”这一成语是用来比喻。
但对蜻蜓来说,用尾巴点水不是为了而是为了 。
(3分) 2.蜻蜓的成长过程;( )--( )--()。
(3分) 3.读第2自然段,说说加点的部分给你什么感受。
(3分)4.我们为什么要爱护蜻蜓?请用原文回答。
(3分)二、阅读指导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是科普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
它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它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考点1.常见说明方法的辨析班刊“美文共享”专栏收录了一篇科普小品文,请你参与“勤思组”的讨论。
蝉安迪斯晨风①我小的时候住在农村,深谙捉蝉的技巧。
大体上有两种法子:一是拿面筋粘,二是到地洞里去捉蝉的幼虫。
捉到的蝉不但可以玩,还可以吃。
其实,把蝉作为食材并不新奇。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吃蝉了,而且吃的是蝉的成虫。
②根据我小时候的经验,吃蝉主要是为了吃背上那一块肉。
如果你会烤,吃起来就很鲜嫩。
小时候家里买不起肉,夏天就全靠吃蝉解馋啦。
③长大后,才慢慢了解到蝉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已知的有1300多种,我国有150余种,但仍有不少种类没有记录。
在我居住的河北平原,平常所见到的蝉都是又黑又大的黑蚱蝉,不过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其他种类的蝉。
比如长了两个暗红色复眼,就像得了红眼病的山西姬蝉;又比如非常惹人怜爱的草绿色草蝉;还有蝉家族中的侏儒,叫声比较轻柔的蟪蛄。
④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曾经观察过蟪蛄的生活。
在他的传世名篇《逍遥游》中有一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认为蟪蛄这种蝉从出生到死亡,只生存了几个月时间,不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
这句话暴露了他老人家并不了解蝉的生命变化过程。
虽然成年蝉存活的时间一般不足一年,但其实它们才是昆虫界的老寿星!为什么要这么说呢?⑤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活数千个日夜,期间它们都躲在自己挖掘的黑暗洞穴中,直到完全长大的那天,钻出地面后才艰难地脱去幼虫期的外壳。
蝉的生存周期3~7年间不等,在绝大多数种类生存时间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昆虫界,蝉已经算是老寿星了。
⑥在古人眼中,蝉还是一种神圣的灵物。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意思是说,蝉的幼虫在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之中,蜕变化为蝉后,飞到高高的树上却只饮露水,可谓出淤泥而不染。
⑦三国时期著名的大才子曹植曾经写过一篇《蝉赋》,其中有两句说蝉“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一方面是羡慕蝉能够淡泊名利,独自高歌;另一方面也是慨叹自己在权力斗争中的身不由己。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训练:第6单元科普小品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陨石人们常说,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
这话对,但是不完全对。
从“天上掉下来”是对的,不少陨石是“石头”也是对的,但是也有一些陨石并不是石头,实际上是一块铁。
科学家是这样说的:陨石是从宇宙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落到地面上来的天然物体。
加上“天然”两个字,是因为有些宇宙飞船的碎片也会从太空中落到地面上来,而它们是人造物体,不能算是陨石。
陨石主要有三种,它们好像三兄弟。
它们的名字叫: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
石陨石是最普通的陨石。
模样确实像一块石头,化学成分也和地球上的石头差不多。
铁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所以又叫“陨铁”。
例如,1958年在我国新疆青河县境内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铁陨石,它含有88.7%的铁、9.3%的镍,另外还有少量的钴、磷、硅、铜等元素。
石铁陨石是石头和铁的混合物,它们包含的石物质和铁镍物质差不多各占一半。
在落到地面上来的全部陨石中,石陨石大约占92%,铁陨石约占6%,石铁陨石只占2%。
我国人民很早就对陨石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国古书中有很多关于陨石降落的记载,这是全世界研究古代陨石的最丰富、最宝贵的资料。
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多次发现了一些铁制的武器和器具,经过天文学家鉴定,它们是用铁陨石制成的。
它们中最早的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这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铁陨石制作武器和其他器具的国家。
1.比较下列几组形近字,并组词。
间(____)模(____)载(____)墓(____)闻(____)摸(____)裁(____)暮(____)2.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陨石是从宇宙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球落到地面上来的天然物体。
(________)(2)例如,1958年在我国新疆青河境内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铁陨石。
第七单元科学小品文的阅读方法点拨【阅读指导】【答题支招】名师特训【例题 】 【思路点拔】【参考答案】【易错警示】(一) 训练1七q ī颗k ē钻zu àn 石sh í很h ěn 久ji ǔ很h ěn 久ji ǔ以前y ǐqi án ,在z ài 地球d ìqi ú上sh àng 发生f āsh ēng 过gu î一次y íc ì大d à旱灾h ànz āi ,所有su ǒy ǒu 的de 河流h ãli ú和h ã水井shu ǐj ǐng 都d ōu 干涸g ānh ã了le ,草木c ǎom ù丛林c ïngl ín 都d ōu 干枯g ānk ū了le ,许多x ǔdu ō人r ãn 及j í动物d îngw ù都d ōu 焦渴ji āok ě而ãr 死s ǐ。
一天y ìti ān 夜里y âl ǐ,一个y íg â小xi ǎo 姑娘g ūni áng 拿n á着zhe 水罐shu ǐgu àn 走出z ǒuch ū家门ji ām ãn ,为w ãi 她t ā生病sh ēngb ìng 的de 母亲m ǔq īn 去q ù找zh ǎo 水shu ǐ。
哪儿n ǎer 也y ě找不到zh ǎob ùd ào 水shu ǐ,小xi ǎo 姑娘g ūni áng 累l âi 得d ã倒d ǎo 在z ài 草地c ǎod ì上sh àng 睡shu ì着zh áo 了le 。
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科学小品文语文六年级下册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六年级下册的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尤其是科学小品文这一部分,对于同学们来说既充满了新奇,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科学小品文,它就像是一扇通往奇妙科学世界的小窗口。
这类文章往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着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咱们先来说说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它通常会把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就好像把深奥的大道理变成了小朋友也能听懂的小故事。
而且呀,它的语言很活泼,不是那种一板一眼、严肃得让人打瞌睡的腔调。
比如说,在一篇介绍植物生长的科学小品文中,可能会把植物的种子形容成一个个迫不及待要去冒险的“小勇士”,把它们的生长过程描述得像一场精彩的比赛。
这样的写法,是不是一下子就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多啦?那么,在做科学小品文的阅读理解题时,咱们又该怎么做呢?首先,得认真读题目。
要弄清楚题目问的到底是什么,是让咱们找某个科学概念的解释,还是让咱们说说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可别一拿到文章就急急忙忙地读,结果连题目都没搞清楚,那就容易做错题啦。
然后,就是仔细读文章。
读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把重要的信息标记出来。
比如说,一些关键的名词、数字,还有作者得出结论的依据等等。
还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和句子。
它们就像是小路上的指示牌,能帮助咱们更快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比如说“但是”“然而”“总之”这些词后面的内容,往往都是比较重要的。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一些具体的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有一种常见的题目是让咱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时候,咱们可以先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大概讲了什么,然后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记住,可别把所有的细节都写上去,那样会太啰嗦啦。
还有一种题目是理解文中的某个科学术语或者概念。
这就需要咱们在文章里找到对这个术语的解释,然后用自己的话再解释一遍。
比如说,如果文章里提到了“光合作用”,咱们就得找到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然后用简单的话说明白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
轻松阅读昆虫的“鼻子”——触角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麇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段解: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同时引起下文对科学道理的说明。
]第一部分(①):由历史传说故事开启全文,增强趣味性,吸引读者。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段解:揭秘乌江边“霸王自刎乌江”的六个大字是张良事先用蜜糖水在江边写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使项羽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句解:设问并解答蚂蚁是凭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知道江边有蜜糖。
]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
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形态各异,如:蟋蟀、蝴蝶、白蚁、苍蝇和蛾子等。
][段解:由设问开头,引出各种昆虫都长着形态各异的触角。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
[句解: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触角在昆虫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句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触角就是昆虫的鼻子。
][段解: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说明触角就是昆虫的鼻子,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
精品文档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一、阅读方法点拨在做科学小品文的月度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取科学信息从文章中提取科技信息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二是分散摘录信息。
(二)揣摩写作技巧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细心地揣摩其写作技巧。
一是整体揣摩。
科学小品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画试、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
二是局部揣摩。
这类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会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三)品析语言风格品析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二是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体会思想感情许多科学小品文蕴含了一定的科学思想,领悟这些科学思想,也是阅读科学小品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在读科学小品文和答题时,我们要采取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
冰雪的启示二、典例分析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会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大雪期间,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的,而是遭冰雪侵蚀造成的。
”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样糟糕?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指着远方的山头说()你有空,()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因为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
所以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有一点被它渗进去,()可能会遭到大麻烦。
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
渗透、侵蚀、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是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不胜防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谢谢你给我的启示。
”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侵蚀(qīn qīng) 有空(kōng kòng) 崩裂(bēn bēng)反倒(dǎo dào)....2.给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A.如果……就……只要……就……B.只要……就……如果……就……C.因为……所以……只要……就……3.给第五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能力提升】4.因为路面不结实,所以连冰雪都能将它损坏,是这样吗?5.冰雪给了作者什么启示?读了这篇文章,冰雪给了你什么启示?训练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1个发泡塑料快餐盒,经回收再生可制成一把尺子;3个塑料可乐瓶回收再生可制成一个芭比娃娃的头发;500个可乐塑料瓶回收再生可以制成一件西服……这是在“变‘白色污染'为‘二次资源'知识展览”上见到的情景。
看着用塑料固体遗弃物回收加工制成的产品,参观者都表示了极大的惊奇,也引发了如何变“白色污染”为“二次资源”的讨论。
众所周知,塑料产品自发明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目前人均年消耗塑料制品5千克,尽管与世界许多大城市相比,是很少的使用量,但所引起的“白色污染”却要比世界许多大城市高。
究竟有无...办法根治“白色污染”?中外专家认为:有!那就是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管住人们乱扔垃圾之手的同时,进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让“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成为人们都懂得的科学概念。
北京自1998年开始,建立了一个一次性发泡餐具回收站,每个月可回收200吨以上的发泡餐具,造就了2500人的就业机会,也提供了大约1000个家庭的温饱安定的生活;同时回收的发泡餐具提供给再生产处理厂,每月再生塑料150吨,每吨售价2800元以上,年创造产值500万元。
如今的北京街头,想要看到被遗弃的发泡塑料餐具,还真难呢!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基础巩固】1.用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2.本文中的“白色污染”指的是。
3.怎样根治“白色污染”?用“”在文中画出。
【能力提升】4.请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5.联系上下文,对“想要看到被遗弃的发泡塑料餐具,还真难呢!”理解正确的是()A.发泡塑料餐具都放进了垃圾箱,所以没有了。
B.发泡塑料餐具被回收成为“二次资源”,所以很难看到。
训练2 蝴蝶和人造卫星春天,在明媚的阳光下,美丽的彩蝶翩翩起舞,身上的花纹是那么鲜艳,它真不愧是昆虫王国的舞蹈家!你可知....道,它那奇异的装束还和人造卫星上天有密切关系吧!我们知道,当飞机飞到一两万米的高空时,哪里的气温比地面低多了,人几乎经受不住那样的寒冷。
而卫星穿过大气层后,进入离地球二三百千米的轨道运行时,朝着太阳的时候,温度一下子可以上升100—200°C;当它背向太阳的时候,温度有骤然下降100—200°C。
这种突升突降的温度差,会烤坏卫星的外壳,冻裂卫星上的仪器。
航天科学家为解决卫星的温度控制问题,伤透了脑筋。
不过,你也许想不到,解决这个科学上的大难题,蝴蝶居然帮了大忙。
原来,在蝴蝶的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可调节体温。
当气温升高时,这些鳞片就倾斜,以减少太阳光照射的强度。
当外界气温骤然下降时,这些鳞片有自动地铺平在蝴蝶身体的表面,让阳光直射在鳞片上,以便吸收更多的热,从而调节蝴蝶的体温。
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的样子。
这种“百叶窗”能放能收。
有了它,卫星表面的温度差大大减小,从而能安全地遨游太空。
【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明媚()控制()外壳()遨游()仪器()骤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根据文章内容,从文中选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装束调节()()的关系解决()()的阳光控制()3.造句。
翩翩起舞:【能力提升】4.用“”画出文中蝴蝶调节体温的句子。
5.科学家制造卫星遇到了什么难题?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6.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训练3月亮的自述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还给我起了许多好听的名字,如预判、冰镜、蟾宫、玉兔、婵娟等,这说明人类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比地球小得多,体积只有地球的1/49;与地球离得很远,相距约384 000千米。
我本身并不发光,但我总能把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光源。
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因而也没有风、云、雨、雪。
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
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达127°C,夜间则降到零下183°C。
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
我那明亮的部分,就是我的山脉和高原,而黑暗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
之后,人们发现我这里有近60种矿产,其中有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没有被发现。
中国人特别喜欢我。
常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因为秋高气爽,地球大气层的透明度特别高,使我反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强了。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中国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中国的来客!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基础巩固】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传播——()分外——()盼望——()2.月亮的别称有、、、、等。
3.人类是用首次登上月球的,时间是。
【能力提升】4.理解句子并填空。
(1)我比地球小得多,体积只有地球的1/49;与地球离得很远,相距约384 000千米。
句中第一个数字说明,是用的方法来写的。
第二个数字说明。
用上这些数字,可以使内容。
(2)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的温度高达127°C,夜间则降到零下183°C。
句中的数字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
“首次”的意思是,“载”的意思是,“到我这儿做客”的意思是,这句话告诉我们。
(4)(5)“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原因是。
(6)(7)“月是故乡明”是人们借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8)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中国的来客!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句中的破折号起的作用,“翘首”的意思是,全句的意思是。
5.文章的标题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训练4 沙漠也有鱼和虾沙漠中有鲜鱼活虾,这并非天方夜谭。
澳洲的西部是一片大沙漠,干旱少雨,水坑里即使有水,含酸量也会极高,很少有生物能够生存。
但是,就在这片沙漠里,却奇迹般地生活着一种蝾螈(róng yuán)鱼。
原来,当水坑干涸时,蝾螈鱼全部钻进地下较潮湿的地方,待水坑里有水后,再出来活动。
为了适应环境,它用皮肤呼吸,并磨练出能长期忍饥挨饿的超凡本领。
..沙漠中不仅有鱼,还有虾。
美国科学家在美国的一个大沙漠中发现了一种淡水虾,它的虾卵能在沙漠干燥的缝隙中存活20~50年。
每逢沙漠降特大暴雨(这种机会往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遇上一次)时,虾卵便迅速被孵化成小虾。
此后,这些小虾还会四处寻找水塘、水洼作为栖身地,并快速生长。
更令人惊奇的是,沙漠里还有螃蟹的身影。
在澳洲有一种穴居的螃蟹,竟把干旱的大沙漠作为自己的栖身地。
它的耐旱本领,连以耐旱著称的沙漠飞蝗也望尘莫及。
为何它们要离开湖海?对它们来说,那才是优越的生活环境呀!....科学家分析,也许是由于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河湖干枯了,为了生存下去,螃蟹只好在险恶的环境中施展应变本领,于是慢慢适应了干旱的沙漠气候。
成为生活的强者。
【基础巩固】1.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涸——()迅速——()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潮湿——()优越——()4.精品文档.精品文档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超凡:(2)望尘莫及:【能力提升】6.7.短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一个过渡句,请你用“”画出来。
8.9.读了短文,你觉得文中的螃蟹为什么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