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分析之段后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12.00 KB
- 文档页数:11
议论文带赏析【通用5篇】议论文论据:热爱劳动篇1、道理论据: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可待幸福长眠——达?芬奇劳动最使一个人的道德高尚。
——加里宁2、事实论据:陆龟蒙种地。
唐代陆龟蒙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家住在松江甫里,有田数百亩,房屋二三十间。
他家的田苦于地势低下,一下大雨就跟江水连成一片,因此收成不好。
陆龟蒙经常亲自拿带着农具,到田里筑堤,排水,除草,忙个不停。
有人讥笑他过于劳苦,他说:“尧舜治理天下晒黑了脊梁,大禹治水磨出了厚茧,他们都是圣人,尚且如此辛苦,我一个平民百姓,怎敢不勤劳呢?”议论文论据:节俭篇1、道理论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朱德2、事实论据:曹操不爱奢华。
曹操节俭,不爱奢华。
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人的鞋子有两种颜色。
他使用的帏账屏风,补了又补。
用来取暖的茵蓐,也没有饰过。
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给有功之臣,尤其对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
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起享用。
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收殓时仍用平时穿的衣服,不要以金玉珍宝陪葬。
”世界上最朴素的将军——朱德一、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
作文导学案------议论文中如何通过分析事例来论证观点一、写好语段(一)语段诊断语段一: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观点:“贫困是一笔财富”)误区:(一)语段诊断语段二: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
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的人们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可见,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 (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误区:(二)标准语段的学习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如:(观点句)知识就是力量。
(阐释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材料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分析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材料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一)选用事例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例证一定要能为论点服务,必须能有力地证实论点,不能牵强附会、貌合神离。
其次,所选的事例必须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能杜撰,不能想当然,否则,论证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三,事例要典型而新颖。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能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力更强,身边人的例子则缺乏典型性。
所选事例尽量是生活中刚刚发生的典型例子,读来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四,例子要充分、多样。
整篇文章至少三、四个,每个分论点至少一、两个。
兼顾古今中外,尽量不是一个类别的例子。
叙述事例的要求与方法:叙述事例要概括,语言要简明,因为所选的事实例子是为说理服务的,只要能证明观点就可以,切忌喧宾夺主。
叙述完事例后要略加分析,不能以例代议。
分析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因果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例如:法国著名数学家XXX一生的大部分工夫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XXX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因为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拿手,在数学方面却具备特殊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肉体。
由此看来,XXX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努力与成功》)作者在叙述事例以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因为”透彻地揭露了XXX的优劣,最后用“由此看来”得出结论。
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切,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又如:三国时的XXX,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XXX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唯有XXX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结果被XXX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XXX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
铁规三:议论文论证分析模板中学生写议论文最乐意用的是事实论证法,即摆事实的方法。
但是一个事实论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往往可以证明不同的论点。
因此,对事实论据必须进行分析,揭示事实论据的实质、特征、意义、存在的条件、原因等多方面内容,对论据进行说明或限制,使论据的含义与论点的含义一致,这样才能使论据更好地为作者所持的观点服务。
模板一:事件+意义模板示例: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
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语段)模板解说:此为意义分析,高度评价这种行为。
由此可见只有经过意义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最佳例文】人生的“出”与“入”一考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一的人生智慧:入而为事,出而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进去”。
做事时全身心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成事的决心和做事的效率。
而浮于表层,正是成功的死敌,浅尝辄止的结果只能使我们像寓言里的那只鼹鼠,门门懂却样样,终究做不好任何一件事。
有一个故事大家都不会陌生,说的是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
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罗丹对工作的投入到了何等程度。
他“钻进去”工作,竟忘掉了整个世界。
后来茨威格回忆说,那天他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还多。
这种“入”的境界和知识同样重要。
纵观古今,大凡成事者无不有“入”的决心。
因为“入”,才有王羲之染黑的18缸墨水;因为“入”,才有玄类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行程;因为“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五法1.探因析例法探因析例法,就是探究某事例的深层次原因,以求发现事物的核心、本质,揭示其因果逻辑关系,使内容深刻。
例如:有时,人们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
很多人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
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来衡量,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
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
设想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人是不是可称为“英雄”?很难回答。
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她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以心灵使自己更伟大的人。
”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是贴切。
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细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给忽视了。
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高考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在此,作者先摆出观点,在列举“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的事例后,运用探因析例法一层一层地揭示出“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的深层原因——只有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从而揭示出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这一偏差所造成的原因。
本段文章体现了“正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逻辑思维程序。
2.对比析例法对比析例法,即把正反两面的事例对照起来分析,找出异同,通过对比,能极其鲜明地证明观点和强化观点。
例如: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
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
议论文作文素材加分析篇一:议论文素材如何论证议论文写作指导——分析论据学会讲“理”一、导入在写议论文时很多同学在举事例之后没有论证意识,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论证,所以在作文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会导致作文只能的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想要能在作文中得到更高的分数就要学会《分析论据,学会讲理》。
板书:分析论据,学会讲理》。
板书》。
司马迁之所以能完成《史记》,是因为他经受住世人的白眼,承受了世人的流言蜚语,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之屈辱——宫刑,勇敢坚强的活了下来,完成父亲的遗愿。
(2)、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并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10分)运用的分析论证方法:史记》,是因为他经受住世人的白眼,承受了世人的流言蜚语,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之屈辱——宫刑,勇敢坚强的活了下来,完成父亲的遗愿。
(2)、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并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议论文精彩语段及赏析1、灵魂储藏在人的心中,闪动在人的眼里,流露在人的嘴上。
眼睛足以传情。
它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和审美观。
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却可以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但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
如果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语言就是灵魂的镜子,它完美清晰地反映出你知识的深浅,趣味的雅俗,思想的清浊,动机的纯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你自己。
(《品味语言》运用比喻,显得有趣味,有文采,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
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
(《走出完美的误区》)为了说明“追求完美”的不切实际,作者连续设喻,层层深入,道理说得形象而又富于启迪。
3、“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生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既不能振聋发聩,又不能收到实际效果。
”(《勿作壁上观》)这一段话运用了恰当的关联词语,运用了“不乏针砭”、“切肤之痛”、“徒有其表”、“千篇一律”等成语,对“壁上观式的议论”的表现、目的、成因、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强化了批评色彩,文字简练,句式匀称,文采斐然。
4、“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培根《谈读书》)这组排比一开始就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告诉你一条成功的要诀,循循善诱,快言快语,让你在一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读书之好。
5、“只要黑人还是警察骇人听闻的恐怖手段和野蛮行为的牺牲品,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因旅途劳顿疲惫不堪,想在路旁的游客旅馆歇息或在市内旅馆投宿却不被允许,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还是限于从一个较小的黑人区到一个稍大的黑人区,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我们的孩子还是被标写着‘只限白人’的牌匾剥夺人格和自尊,我们就不会满足的;只要密西西比的黑人不能参加选举,而纽约的黑人的选票无实际意义,我们就不会满足的。
“五段三论式”思维解读一、本质定位我们把议论文归结为“五段三论式”或者叫“五段三论+1式”。
1.“五段”就是文章写足五段(也可超过五段,但仍为五部分);2.“三论”既指全文分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又指本论部分主要论述段分起始、展开和终结三部分。
本论部分的这一特点又称为“主论三分法”。
3.“+1”指主体三论之后还可以加一个“当然”段。
基本模式论题论点:注:文章首段要精彩,可引用古诗名言引论或开门见山,直接指出论题;或概括现象、事实,引出论题;或介绍前人观点、前人看法、材料要点,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
本论注:论点最好放在段首,并且保持几个分论点的句式一致,便于阅卷老师查看。
无论用何种论证方法,都一定要加入自己的议论分析,否则不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
论述段一:分论点1论述结论【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论证尽量不要举例,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论述段二:分论点2论述结论【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最好采用举例论证,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也可辅助一个自己举的例子,第二个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
如作文题提示中没有列举例子,则自己举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要做到叙写例子的文字比分析论证的文字少,否则会对文体特征产生重创,影响得分。
】论述段三:分论点3论述结论【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最好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的时代意义所在。
联系实际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生活或社会的任何一个方面。
目的是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正邪,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困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二、基本要点1.首段:引论,针对生活现象、作文材料,引出论题或论点;或者针对论题,在介绍论题含义的基础上引出论点。
这里,生活现象与作文材料概述要简练,突出要点。
同时,概述生活现象、材料,要有过渡句,然后再引出论点。
过渡一般有三个方向:对概述材料的分析肯定,正面引出论点;对概述材料的分析否定,从反面引出论点;对材料分析后换一个角度引出新的观点。
高考议论文写作强化训练一、写好议论文文段议论文段的写作可采用“五步法”来完成关于“五步法”:(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一小节的分论点。
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这一节要论证什么问题。
(2)第二步:引用名人名言。
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论证。
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没有联系,则不能起论证作用。
(3)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
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
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
(4)第四步:分析说理。
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没有分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
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有两种分析说理方法,即因果法和假设法。
(5)第五步:本段小结。
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
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
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常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充分的论据作为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可是不少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只注意引用论据,却不会对论据作分析,走进了罗列论据摆花架子的误区。
而分析论据恰恰又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对论据作恰当的分析,才能将“材料”和“观点”“粘”起来,使论据真正发挥出支撑论点的作用。
一、阐释分析法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
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这段话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
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