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认识几时几分》
- 格式:pptx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分和几时几分》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时、分的认识,间隔5分钟的读写,时间的实际应用和经过时间的合理性。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但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从教学材料到呈现形式,教材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和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
2.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数分(1分1分地数,5分5分地数)。
教学难点:能读写分及几时几分。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分和几时几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换来获取知识,造就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换能力以及积极的研究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1时=60分。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编排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及几时几分,为学生以后研究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干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砚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大伙猜猜看吧。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出示谜语: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分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学生讨论交流谜语的谜底,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分”和几时几分教学内容分析:“认识时间”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秒”以及“时、分、秒”的计算和实际应用的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钟面的构成并会认读整时,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
但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开展学习。
本节课通过呈现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中的不同时刻,具体和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概念,培养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目标:1/ 61.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说一说、写一写等操作的数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和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1.故事引入同学们,还记得语文课上《一分钟》的故事吗?一天早上闹钟响了之后,主人公元元不愿意起床,想再睡一分钟……结果整整迟到了二十分钟。
让我们再次走进元元的早晨。
2.复习“整时”:叮铃铃,闹钟响了,元元该起床了。
元元几时起床?(7时还可以写成7:00)学生听故事预设:7时。
利用学生熟悉的语文课本上元元“一分钟”的故事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充满兴趣地投入学习。
简单地复习认识整时的方法。
2/ 6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预设: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环节二探究新知认识分针1.元元起床后正在吃早饭,出示钟面:请你说一说元元吃早饭是什么时刻?引导思考:到底是什么时刻?2.研究分针是怎么走的。
课件动画演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吃早饭时分针指着3,三五十五,所以是7时15分,也可以说是7时一刻。
3.探究分针走一圈是几分。
(1)分针走一圈是几分?(2)一边背5的口诀,一边说:分针指着1,就是5分,分针指着2,就是10分……分针指着9,就是45分。
认识几时几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会读、写几时几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遵循学生“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时时间单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教学过程:一、听歌导入,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唱了《祖国祖国我爱你》这首歌曲,你们想听听自己的歌声吗?听完后,请大家猜一猜这首歌大约播放了多长时间?【播放本班孩子唱歌视频《祖国祖国我爱你》,学生边听边猜】师:谁来猜一下,这首歌放了多久?师;其实这首歌老师播放了整整一分钟的时间。
二、揭示课题。
师:“分”是一个时间单位,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对时间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时间。
(出示课件)师:请大家看,小朋友开始上课了,她们是几时上的呢?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几时几分】三、新课教学1、复习钟面【课件出示钟面】师:看!这是钟面,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讲出:时针--短、粗,走得慢一些;分针--长、细,走得快一些;数字--有1~12这12个数字;大格--2个刻度之间是一大格,共有12个大格。
】(板书:时针分针)师引导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边说边指钟面。
师:一共有几个大格?一起数!(学生指着自己的钟面数)师: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
现在,请静静的看,钟面上出现了什么?师:两个小黑线之间叫1小格。
看一下,一大格里有几小格?一起数!【生一起数自己的钟面,课件演示】师:1大格里有5小格。
【课件出示,并齐读】师问:整个钟面有几个小格?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验证一下,一起数!【学生5个5个的数】师:整个钟面共有60个小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校内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时几分》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时间》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时几分的时间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准确。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概念。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几时几分,理解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几时几分,理解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2.教学难点:学生对几时几分的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时间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时间卡片,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卡片上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安排日程、计算经过时间等。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几时分分的概念,强调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5.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几时分分的概念,简洁明了地展示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时间概念:展示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如“现在3时,经过1小时是4时”。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3、1时=60分 60分=1时 1时=60分=360秒
4、30分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可以说成一刻。
5、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6、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7、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60分,是1小时。
8、钟面上3根针都重合时是12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线时是6时。
9、‘过了几分钟’以及‘之后’用加法。
‘之前’用减法。
10、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就是12个小时。
11、(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12、时、分的认识
时针过了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究竟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13、认识钟表
小小钟面圆又圆,12个数字围一圈,时针分针和秒针,秒针最长最细又最快,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快来时针慢,分针跑完一满圈,时针刚跑一小段。
7.2《认识几时几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钟表,知道钟表由时针、分针、秒针组成,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
2. 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包括几时几分,并能将时间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钟表的认识:时针、分针、秒针2. 时间的读取:几时几分3. 时间的应用:日常生活场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取时间,将时间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
2. 教学难点: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准确地读取时间。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钟表和时间的相关内容。
2. 钟表模型或实物,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 习题或活动材料,用于巩固和实践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钟表的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和运动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钟表。
3. 演示与讲解: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时间下钟表的样子,讲解如何读取时间,让学生跟随演示进行学习。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习题或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实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习题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钟表和时间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情况,评价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认识几时几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学习任务一】
1.数一数,从12开始,数到1为止,有多少个小格。
2.任意选择1个大格数出里面有几个小格,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想一想,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填一填下面这个钟面图。
想一想:
1.分针从12开始走到4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走到5呢?走到8呢?2.分针从12开始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
【学习任务三】
1.尝试认一认这些钟面上的时刻。
2.想一想,读时间时,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怎么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时和分有什么关系?
◆怎样认几时几分?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课后任务
你的周末是怎么过的呢?每个时刻都在做什么?拿出你的小钟表拨一拨,再与家人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