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别再捉弄人啦》
- 格式:doc
- 大小:381.32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别再捉弄人啦》《别再捉弄人啦》绘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读绘本《别再捉弄人啦》中的常见汉字;2.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3.培养幼儿的分享和合作精神;4.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绘本《别再捉弄人啦》;2.绘本故事的精彩插图;3.幼儿园教具:黑板、粉笔、绘本教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将绘本《别再捉弄人啦》拿在手中,介绍故事梗概,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展示绘本(10分钟)教师展示绘本故事的精彩插图,引导幼儿观察插图中的人物、场景,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3.认读汉字(1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认读绘本中的常见汉字,如“捉弄”、“开心”、“忍不住”等。
可以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让幼儿动手动脑,充分参与到汉字的学习中来。
4.读故事(15分钟)教师以朗读的形式,讲述绘本《别再捉弄人啦》的故事。
在讲述过程中,强调情感表达,让幼儿能够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并通过绘本插图辅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5.讨论与分享(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绘本故事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分享和合作精神,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6.创作绘本(25分钟)教师提供适当的教具和材料,引导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小绘本。
可以让幼儿选择一个场景或者情节来自由发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自己喜欢的插图,并编写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对话。
7.展示与欣赏(10分钟)教师安排幼儿轮流展示自己创作的绘本,并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其他幼儿可以积极参与欣赏和评价,鼓励彼此帮助和赞美。
8.结束语(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情感,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善良和友善的品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在认读绘本字词的过程中,提高了对常见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在讨论与分享的环节中,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创作绘本的环节,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兴趣。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别再捉弄人啦》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绘本中的语言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友谊和包容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绘本故事《别再捉弄人啦》。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与学生互动,问候他们,并准备进入故事的主题。
- 提问:你们觉得捉弄人是一件好事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友谊和尊重的看法。
2. 阅读故事(10分钟)- 将绘本《别再捉弄人啦》展示给学生。
-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 引导学生听故事并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
3. 探究故事情节(1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 提问:为什么主人公会捉弄其他人?这样做有什么后果?- 添加细节:询问学生他们如何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内心转变。
4. 讨论友谊的价值观(10分钟)- 提问:这个故事给我们传达了哪些关于友谊的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友谊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对待朋友。
5. 创作绘本(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友谊的主题,例如合作、分享、体贴等。
- 引导小组讨论绘本的情节和角色,并帮助他们设计故事线索。
- 鼓励学生在绘本中表达对友谊的理解和价值观。
6. 分享和讨论绘本(1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创作的绘本。
- 引导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其他小组绘本的观点和想法。
- 鼓励学生互相赞美和提出建设性意见。
7.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提醒学生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对待朋友应该具备的品质。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友善和包容的行为。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友谊的体验和观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友谊和尊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绘本《别再捉弄人啦》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友谊的故事,激发了他们对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们的绘本创作展示了他们对友谊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别再捉弄人啦》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捉弄人的行为是不友善的,以及这种行为对别人的影响。
2. 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
3. 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4. 引导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解决问题。
二、活动准备1. 准备《别再捉弄人啦》绘本故事书。
2. 准备捉弄人的场景图片或者道具,用于情景扮演。
3. 准备记录卡,用于幼儿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活动过程1. 引入:以一个捉弄人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捉弄人的行为是否恰当。
2. 绘本阅读:教师讲述《别再捉弄人啦》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表情,理解故事的主题。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捉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情景扮演:分组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捉弄人和被捉弄的感受,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明白捉弄人是不友善的行为,要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
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阅读相关绘本,共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2. 区域活动:在阅读区放置相关绘本,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3.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绘制一幅关于捉弄人与被捉弄的画面。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捉弄人行为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同理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幼儿在记录卡上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六、活动步骤1. 回顾上一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讲述《别再捉弄人啦》绘本故事,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增强其理解能力。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探讨如何用适当的方式处理捉弄人的行为,以及如何与捉弄人的人沟通。
2023年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教案2023年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绘本不同方式的呈现,感受绘本特质,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通过绘本阅读,体验妈妈的辛苦与爱,从而增进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大卫,不可以》幻灯片活动过程:一、观察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你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吧。
师:这个小男孩他叫大卫,咦!他正在干什么?师:如果你看到,你会对他怎么说?(你们看,这几个字“大卫,不可以!”就是这本绘本的题目。
)师:你觉得这句话可能会是谁说的?师:大卫的妈妈做了什么动作?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妈妈的生气时的动作。
▲我们来学一学咦?大卫做了很多惹妈妈生气的事情,让我们走进大卫家去看看吧!二、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猜测。
【天哪!大卫,不可以】师:呀!大卫怎么了?师:妈妈会怎么说?好,让我们学学妈妈的语气赶紧跟大卫说吧!师:大卫这么脏,妈妈会让他去干什么?(洗澡)【不行!不可以!】师:你们看大卫是怎么洗澡的?浴缸里都有些什么?(游泳圈、鲨鱼、玩具轮船)师:你们听是什么声音?(水的声音)师:大卫这样洗澡可不可以?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对大卫说?小结:大卫连续做了两件错事,妈妈可真的有点生气了。
【大卫,快回来!】师:可没想到大卫又做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远处好像传来了是什么声音?(笑声)师:大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觉得这么可笑?师:来看看大卫怎么了?这样做可不可以?那我们赶紧把他叫回来。
(大卫,快回来,大卫,快回来!)【大卫!不要吃了!】师:好不容易把大卫叫回来了,可是,你们看…师:哇!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师:这些东西都在哪里呢?师:原来是大卫的大嘴巴呀!这个大卫一下子吃得也太多了吧!师:看到大卫这个样子,妈妈会怎么说?(大卫不可以吃这么多)师:大卫一下子这么多东西吃进去,肚子会怎么样?(不舒服、拉肚子、肚子疼)师:看,大卫又给妈妈添麻烦了,即使这样,不过妈妈还是很爱他。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别再捉弄人啦》教案概述:本教案基于绘本《别再捉弄人啦》,旨在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并培养他们正确的沟通方式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通过绘本阅读和相关的活动设计,帮助幼儿建立正向友谊关系,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
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幼儿对他人感受的尊重和关心。
2. 培养幼儿正确的沟通方式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友谊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1. 绘本《别再捉弄人啦》。
2. 幼儿感受卡片。
3. 感受图表。
4.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道具。
5. 幼儿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绘本导入1. 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观察绘本的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2. 教师朗读绘本,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并欣赏插图。
第二步:情景感受1. 教师选择绘本中的一些情景,通过图片或描述,引导幼儿描述人物的感受。
2. 幼儿观察图片或听教师描述后,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主人公的感受。
3. 教师记录幼儿的感受,贴在感受图表上。
第三步:情感交流1.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绘本中主要角色的相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 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冲突和改善人际关系。
3. 教师基于幼儿的回答,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讨论。
第四步:角色扮演1. 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模拟绘本中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自行分配角色并进行表演。
3. 教师引导观看角色扮演的幼儿讨论感受和观点,并提供相关指导。
第五步:绘画创作1. 教师要求幼儿根据绘本中的情景,自由发挥绘画创作,表达对友谊和相互尊重的理解。
2. 教师在绘画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幼儿表达个性和想象力。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评价和分享绘画作品,强调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第六步:反思总结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提问幼儿对于友谊和相互尊重的理解是否有所改变。
大班语言活动《不要再笑了,裘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幽默故事》,详细内容为《不要再笑了,裘裘!》。
通过讲述小狐狸裘裘因为总是笑而不停地打扰到别人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体会故事中的幽默感。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遵守纪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小狐狸裘裘玩偶、笑脸/哭脸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狐狸裘裘玩偶,展示一个类似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并思考。
2. 讲解故事(10分钟)播放故事课件,讲述《不要再笑了,裘裘!》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3. 例题讲解(5分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情节,让幼儿用笑脸/哭脸卡片表达自己的情绪,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情节,练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 小结与讨论(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小结故事的主要情节,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6. 创作与展示(10分钟)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创作一幅画,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不要再笑了,裘裘!》2. 故事主要人物:小狐狸裘裘、其他动物3. 关键词:情绪、控制、幽默、纪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小狐狸裘裘在课堂上忍不住笑出声,其他动物同学都看着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情绪表现,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别再捉弄人啦》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别再捉弄人啦》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别再捉弄人啦》【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不捉弄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课件PPT【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动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你们想看吗?(想)出示(PPT1)。
那请你们看,看到了什么?(两只猴)那你们猜一猜,他们会是什么关系呢?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讲述。
原来它们是兄妹俩,哥哥叫末末,妹妹叫咪咪。
再看,它们在干什么呢?(小妹妹咪咪坐在树上,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蝴蝶向哥哥末末微笑。
末末呢?抓着一根树枝,在挠咪咪的脚底心!)哈哈,你们看的真仔细,没错,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淘气包哥哥末末捉弄妹妹咪咪的故事。
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别再捉弄人啦)【指导策略】: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能仔细看图,并能观察出哥哥在用树枝挠妹妹咪咪的脚丫,从而引出故事《别再捉弄人啦》。
二、读文赏图以问题激发想象1.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末末都搞了哪些恶作剧,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呢?我们一起来看(PPT2)。
提问:你们看,咪咪在干什么?(摘花)咪咪摘花的时候,末末在干什么?(末末悄悄地从后面拽住咪咪的尾巴)咪咪摘到花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咪咪的尾巴被哥哥抓住了,所以没摘到)这时候哥哥的心情是怎样的?(得意、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表情……)那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不开心……)要是你会开心吗?(不开心)要是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不喜欢)。
那这个故事里的咪咪喜不喜欢末末呢?(不喜欢)到底喜不喜欢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教师讲述故事。
咪咪喜欢末末吗?(喜欢,但是又不喜欢他捉弄她)教师小结:是啊,现在的咪咪是喜欢末末的,但是他又老捉弄她。
虽然末末老是捉弄咪咪,但是咪咪还是照样喜欢他。
大班语言活动《不要再笑,裘裘!》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五章《有趣童话故事》,详细内容为《不要再笑,裘裘!》这个故事。
通过讲述裘裘与兔子们之间趣事,让幼儿感受语言幽默与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高他们语言理解能力。
2. 培养幼儿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阅读兴趣。
3. 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懂得礼貌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幽默元素,学会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情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育他们关心他人,懂得礼貌和尊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展示裘裘与兔子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故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不要再笑,裘裘!》,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幽默元素,让幼儿学会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情感。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裘裘,你会怎做?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出示故事卡片,引导幼儿根据卡片内容复述故事,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不要再笑,裘裘!》2. 故事主人公:裘裘、兔子们3. 故事道理:关心他人,懂得礼貌和尊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复述故事《不要再笑,裘裘!》给爸爸妈妈听。
b. 画一幅故事中场景,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a. 幼儿复述故事时,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b. 画面丰富,文字描述与画面相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针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关心他人意识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开展故事分享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b.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提高他们表现力和自信心。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不要再笑了,裘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绘本故事》,详细内容为《不要再笑了,裘裘》绘本故事。
通过讲述小负鼠裘裘在遇到危险时,用笑声保护自己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幽默、快乐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笑声传递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并能用笑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不要再笑了,裘裘》、故事角色头饰、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负鼠裘裘的形象,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2. 故事讲解(10分钟)按照绘本内容,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幽默元素。
3.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故事中的一个幽默场景,引导幼儿分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笑声表达自己的情感,互相分享。
5. 角色扮演(5分钟)分发故事角色头饰,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幽默快乐。
7. 创意手工(10分钟)指导幼儿制作与故事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不要再笑了,裘裘》2. 故事角色:小负鼠裘裘、妈妈、猎人、小动物们3. 教学目标:了解幽默元素,学会表达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表达快乐心情的画。
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与故事相关的场景,如小负鼠裘裘与妈妈拥抱、与朋友们欢乐玩耍等。
2. 作业题目:用笑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幼儿可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故事,用笑声表达自己的快乐、激动等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开展家庭故事会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绘本故事教案《别再捉弄人了》语言活动教案概述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儿童认读绘本、理解故事情节的需要而设计的。
本次教案以绘本《别再捉弄人了》为教学素材,旨在通过带动儿童语言活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本教案适用于3-4岁幼儿,课程时长为30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绘本学习,培养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语言环节的训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通过游戏环节的引导,提高幼儿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故事的主角和大致情节,引起幼儿的关注。
2.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导幼儿预测本故事的大致情节。
第二步:阅读绘本(15分钟)1.教师向幼儿阅读绘本《别再捉弄人了》。
2.教师顺便介绍一些生词和重点用语,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语言活动(10分钟)1.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回答。
2.教师通过一些游戏,让幼儿演绎故事情节和角色。
3.通过模仿和训练,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听说活动(10分钟)1.教师出示几幅图片,让幼儿对比图片中的情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一些游戏,让幼儿练习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和记录下以下方面的幼儿表现:•对绘本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
•主动参与语言活动和游戏环节的情况。
•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程度。
教学资源准备•一本适合3-4岁幼儿的绘本《别再捉弄人了》。
•教师准备一些用于辅助语言训练和游戏环节的小道具。
•教师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小奖品,鼓励幼儿的参与和表现。
教学延伸1.将绘本故事的情节和角色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表演和合作精神。
2.丰富话题和语言训练的内容,让幼儿通过语言活动感受到中文的乐趣和美好。
3.让幼儿自己编写故事和剧本,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别再捉弄人啦》教案一、活动目标:2. 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让他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准备绘本《别再捉弄人啦》及相关图片。
2. 准备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3. 安排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你们觉得捉弄人是对的还是错的?”2. 阅读绘本: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幼儿关注主人公的行为及其后果,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猴子会感到不开心?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朋友感到开心?”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曾经遭遇捉弄的经历,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并讨论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4. 绘画环节: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创作一幅关于友谊的画作,可以是画出自己和朋友一起快乐玩耍的场景,或者用彩泥捏出一个个友谊的小故事。
四、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友谊墙”,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全体幼儿共同感受友谊的美好。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捉弄人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关注幼儿在绘画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活动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影响。
4.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友谊的理解。
六、活动准备:1. 准备与绘本内容相关的角色扮演道具。
2. 准备音乐CD《快乐的小舞伴》。
3. 准备记录幼儿讨论和表达的材料,如白板或大纸张和记号笔。
4. 准备用于小组分享的软垫或地毯。
七、活动过程:1. 复习绘本: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绘本《别再捉弄人啦》的内容,确保幼儿对故事情节有所记忆。
2. 角色扮演: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故事情节,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重现故事中的捉弄行为和解决方式。
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别再捉弄人啦》教案一、活动目标:3. 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4. 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和谐相处。
二、活动准备:1. 准备绘本《别再捉弄人啦》及相关图片。
2. 准备捉弄人的道具,如帽子、眼镜等。
3. 准备活动卡片,用于游戏环节。
4. 准备音乐CD,用于活动中的音乐环节。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别再捉弄人啦》,激发幼儿的兴趣。
2.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教师提问幼儿关于捉弄人的行为,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体验捉弄人和被捉弄的感受。
5.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弄人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尊重他人。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进行相关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
3. 区域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相关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尊重他人的认识。
2.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3.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准备好绘本《别再捉弄人啦》、活动卡片、道具等物品。
2. 活动组织:教师按照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的要求,有序地组织活动。
3. 活动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确保幼儿能够充分参与活动,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4. 活动评价: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给幼儿和家长。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让幼儿能够放松参与活动。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引导他们参与活动。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不要再笑了,裘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为《不要再笑了,裘裘》。
通过讲述一只小狼裘裘不断笑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控制情绪,理解在不同场合适当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2. 培养幼儿控制情绪的能力,懂得在适当场合表达情感。
3.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故事创编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理解在不同场合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生词卡片、小狼裘裘玩偶、情绪脸谱。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狼裘裘玩偶,邀请幼儿与玩偶互动,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裘裘的表情,引导幼儿关注情绪表达。
2. 讲解故事(10分钟):挂图配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裘裘的情绪变化,讲解生词和句子。
3.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故事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幼儿分析裘裘在不同场合的情绪表达是否适当。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学会在不同场合控制情绪。
5. 故事创编(10分钟):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编一个关于裘裘学会控制情绪的新故事,并与同伴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不要再笑了,裘裘》2. 生词:控制、情绪、场合、表达、创新、想象3. 重点句子:裘裘学会了控制情绪,不再在不适当的场合笑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创编一个关于情绪控制的故事,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要求:故事内容合理,情节生动,体现情绪控制的重要性。
2. 拓展延伸: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情绪脸谱,学会在不同场合表达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不要再笑了,裘裘》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提高表达能力。
幼儿园绘本故事教案《别再捉弄人了》语言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绘本故事《别再捉弄人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绘本故事介绍《别再捉弄人了》是一本寓言故事,由陈婷婷编写并且绘制成图画书。
绘本讲述了一只狐狸不停地捉弄别的动物,最后反被其他动物联合起来捉弄的故事。
故事情节通过多样的场景设置和角色设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捉弄人的危害性以及有时候不要太贪玩的道理。
教学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这本绘本来进行。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欣赏绘本第一步,老师让幼儿端坐在地上,然后展示绘本,让幼儿短暂地欣赏一下绘本整本书的风格和插画的布局。
然后老师以互动的方式阅读绘本,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中动物的表情和行为,让幼儿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阅读完成后,老师可以鼓励幼儿发表一些看法,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第二环节:讲述故事第二步,老师请幼儿一起来讲述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们从自己的视角去描述故事情节中狐狸不停捉弄别的动物并最终受到惩罚的情景,这也是锻炼幼儿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
第三环节:讨论故事情节第三步,老师引导幼儿们一起讨论故事情节,探究狐狸捉弄别的动物的行为是否合理,想一想狐狸会引来什么后果。
之后,老师给幼儿们出一些与本书相关的问题,让幼儿们逐一回答,并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思考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第四环节:语言活动第四步,老师利用绘本中的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语言活动,既达到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又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享受着语言学习的过程。
•造句游戏:老师将一组与故事相关的单词卡片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利用这些单词编造句子,引导幼儿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转化游戏:老师与幼儿分别充当狐狸、兔子、鹿和乌龟四个角色,每个角色都要说出自己故事中的经历,并加以描述,让幼儿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言风格和个人特色;•表演游戏:老师要求幼儿配合故事情节,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模拟出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不要再笑了,裘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故事》,详细内容为《不要再笑了,裘裘》这个故事。
通过讲述一只爱笑的小狐狸裘裘在森林里与各种动物互动的趣事,引导幼儿感受友谊、快乐和同理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2.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并关心他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小狐狸裘裘手偶、各种动物手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小狐狸裘裘,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裘裘的表情和动作。
邀请幼儿上台扮演其他动物,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故事中的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不要再笑了,裘裘》,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针对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邀请幼儿上台展示,鼓励他们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出角色的特点。
4. 小组活动(1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故事相关的手工作品。
指导幼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将作品制作成小书或卡片。
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作品,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作品内容和创意。
鼓励幼儿互相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不要再笑了,裘裘》2. 重点词汇:快乐、友谊、同理心3. 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狐狸裘裘,并用一句话描述他的特点。
2. 答案示例:小狐狸裘裘快乐、活泼,总是用笑容感染他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与家长分享故事,用表演或绘画的形式展现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绘本故事教案《别再捉弄人了》语言活动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绘本,帮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如不捉弄别人、不欺负弱小等。
2. 通过让孩子参与绘本故事的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3. 引导孩子学会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引导孩子理解并接受道德观念。
2.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孩子深入理解绘本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观。
2. 能够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表达观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别再捉弄人了》,并向孩子们介绍故事的背景。
2. 让孩子们看图猜词,巩固已经掌握的一些单词。
3. 导入课题,让孩子们对即将看到的故事感到好奇,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阅读绘本(15分钟)1. 教师为孩子们讲述绘本《别再捉弄人了》的故事。
2. 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停留在关键点,引导孩子们发表看法,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 教师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重点突出绘本的情感和道德价值观,并向孩子们解释故事中的一些难懂的地方。
三、情境模拟(20分钟)1. 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模拟故事的情节。
2. 每个小组分别分配故事角色,进行小组讨论,让孩子们理解自己的角色,并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小组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让孩子们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观。
四、语言活动(25分钟)1. 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写下自己的故事,并在小组之间分享,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互相表演自己的故事,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3. 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并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道德价值观。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由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帮助孩子们全面理解。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别再捉弄人啦》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不捉弄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
本非常好看的书,你们想看吗?(想)
出示(ppt1)。
那请你们看,看到了什么?(两只猴)那你们猜一猜,他们会是什么关系呢?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讲述。
原来它们是兄妹俩,哥哥叫末末,妹妹叫咪咪。
再看,它们在干
什么呢?(小妹妹咪咪坐在树上,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蝴蝶向哥哥
末末微笑。
末末呢?抓着一根树枝,在挠咪咪的脚底心!)哈哈,你
们看的真仔细,没错,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淘气包哥哥末末捉弄妹妹咪
咪的故事。
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别再捉弄人啦)【指导策略】: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能仔细看图,并能观
察出哥哥在用树枝挠妹妹咪咪的脚丫,从而引出故事《别再捉弄人啦》。
二、读文赏图以问题激发想象
1.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末末都搞了哪些恶作剧,
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呢?我们一起来看(ppt2)。
提问:你们看,咪咪在干什么?(摘花)咪咪摘花的时候,末末
在干什么?(末末悄悄地从后面拽住咪咪的尾巴)咪咪摘到花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咪咪的尾巴被哥哥抓住了,所以没摘到)这时
候哥哥的心情是怎样的?(得意、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表情……)
那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不开心……)要是你会开
心吗?(不开心)要是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不喜欢)。
那这个故事里的咪咪喜不喜欢末末呢?(不喜欢)到底
喜不喜欢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教师讲述故事。
咪咪喜欢末末吗?(喜欢,但是又不喜欢他捉弄她)
教师小结:是啊,现在的咪咪是喜欢末末的,但是他又老捉弄她。
虽然末末老是捉弄咪咪,但是咪咪还是照样喜欢他。
咪咪还真了不起。
【指导策略】:这部分是让幼儿通过看看、猜猜、说说,从而明
白末末第一次是怎么捉弄咪咪的,让幼儿说出末末和咪咪当时的心情
如何,再通过换位思考: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然后引到咪咪却是喜欢哥哥末末的,这样一个反差,进一步调动
幼儿往下看的积极性。
2.咪咪这样喜欢哥哥末末,那末末还会去捉弄咪咪吗?我们接着
往下看(ppt3~5):
(1)看这幅图,末末把咪咪怎么样了?(末末还把咪咪骗上高高
的树屋,然后拿走梯子,让她下不来。
)在又一次被末末捉弄后,可
怜的咪咪有没有办法呢?(咪咪没办法)咪咪下不来了,咪咪在干什么?(跟小熊玩)
那咪咪在玩小熊的时候,末末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看ppt6~8
(末末用钓鱼钩钓走了咪咪的小熊,威胁说要拿去喂灰熊格瑞拉)看
到咪咪哭了,末末说了什么?(骂她好哭鬼)
咪咪问末末要小熊时,末末又叫咪咪去干什么?看(ppt9~11)结果
怎么样?(又哄她去走池塘上的树枝,自己却在树枝上蹦蹦跳跳,害
得咪咪掉进了池塘。
)你们猜,这一次咪咪会怎么样?(很生气……)如果是你老被末末这样捉弄,你会怎么样?让幼儿自由的说一说。
那咪咪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接着看图,教师讲述。
妹妹独自生气地走
进密密的丛林里,那咪咪到丛林里会听到什么?(噼啪、咔嚓)咪咪
听到这些声音会怎么样?(拼命的跑)跑跑又会发生了什么事呢?看(ppt12~)谁愿意来说说看。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撞到了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是谁呢?(她奶奶)在这种情况下,如
果是你,你一见到奶奶会说什么?那咪咪和奶奶见面了到底又说了什
么呢?继续看图,教师讲述。
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