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龙头村倾力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典范村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2023建设新农村的调研报告五篇2023建设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篇1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自去年来,我们__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
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__、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
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
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健全组织订规划。
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__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
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
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宣传发动造氛围。
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
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全乡共召开各类会议8次,张贴标语265张,宣传图片132张,刊出黑板报16期,乡宣传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
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
下面将介绍四个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案例。
一、平八村——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平八村是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但凭借农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平八村积极开展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并且举办了多次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平八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实现了村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梅溪村——精品农业发展的典范梅溪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梅溪村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梅溪村还积极推广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了解农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
村里建设了农业科普馆和农民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的窗口。
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梅溪村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庄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翠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翠峰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农业产业面临着发展困难。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翠峰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养蜂、种植蔬菜和养殖特色水产品等。
翠峰村通过引进技术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水平,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经营方式。
村民们团结合作,共同经营特色产业,为村庄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翠峰村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周边村庄的借鉴,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乡村振兴。
四、红山村——生态修复的典范红山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恶化的村庄。
通过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和政策支持,红山村成功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红山村注重生态种植,开展了大量的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作。
休闲农业村庄特色案例
1. 福建九龙村:这个位于福建泉州的村庄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业。
村庄拥有大片的茶园和果园,提供茶叶采摘和水果采摘等体验活动,同时还提供民宿服务,让游客可以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2. 浙江奇园:这个位于浙江宁波的村庄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拥有多个主题园区的休闲农业村庄。
村庄里拥有花果山、水果乐园、农耕体验和农家乐等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种植、采摘等农事活动的乐趣。
3. 江苏周庄:这个位于江苏苏州的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休闲农业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村庄里有许多农田和荷花池塘,游客可以进行田园体验,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中。
4. 广西阳朔:这个位于广西桂林的村庄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农田景观闻名。
村庄附近有大片的田园和竹林,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稻田耕种、鱼塘钓鱼等活动,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
5. 四川都江堰:这个位于四川成都的村庄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农田景观而闻名。
村庄里有着古老的灌溉工程和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景点,并在村庄里体验农田耕种、品尝当地美食等活动。
平利县文化文物旅游局2010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上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文化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一)重点业务工作进展1、旅游产业建设重点突破(1)景区建设积极推进。
一是天书峡景区建设克服海拔高、环境恶劣等困难,扎实开展一期工程核心景点建设,抽调3名干部长期驻守工地,现场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核心景观建设形象进度完成80%,景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是大力推进龙头旅游村建设,“产业观光园”、“农耕文化园”、“花卉盆景园”、“七彩山鸡园”、“水上游乐园”、“民俗婚庆园”等六园建设主体进度过半,传统作坊、乡村客栈等核心建设任务如期完成,5月20日隆重举行了龙头旅游村开园仪式。
三是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进度,不断完善八仙悟真观、琵琶岛、翠茗园、黄洋河漂流和西河朝阳渡假村等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督促开发业主按照“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加强整改,按规划完成投资,提升景区整体竞争力。
(2)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以“创优”为抓手,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服务标识体系,开展城南一条街旅游购物场所文化包装,有效提升了我县旅游服务功能。
二是通过开展涉旅单位综合整治、农家乐服务接待培训、“十佳”金牌菜肴评选等活动,不断提高我县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是搞好游客接待工作,“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3.9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73万元。
5月20日全市推进旅游村镇建设现场会在平利举行,有效检验和提升了我县的旅游服务接待水平。
(3)宣传推介成效显著。
一是积极参加“西洽会”、赴郑州、咸阳旅游推介会,展示平利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提升了“女娲故里”景区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
旅游失败案例【篇一:旅游失败案例】扶持工程为何不敌自主项目?程中呈现出一冷一热的展乡村旅游的过头村和袁家村在发陕西的龙的思们我致这一反差的原因究竟是啥?这个案例带给强烈反差,导考和启示又是啥呢?村:青山秀水却“慢”和“冷”龙头●846户3176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由政府主导快速推进●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便逐渐冷清●旅游产业尚未做强,也未形成其他规模产业,农户们在土地流转后很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难找到其他致富门●缺市场引领和产业带动,发展缓慢”袁家村:缺山少水但“快”且“热●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以村民为主体协调发展●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整体发展约有一个多亿的投资,其中村集体和村民投入就有六七千万元,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比较典型的市场导向羡的“绿水青山”一,个“无中生有”打造出浓郁的一个坐拥陕南令人艳关中风,一个以村民为主体协调发情;一个由政府主导快速推进村”——平利县城关镇龙头乡村和西两个远名的“美丽展⋯⋯陕近闻烟霞镇袁家村——近年都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
但记者近期礼泉县现,如今这发两个村发展存在一慢一快、一冷一热的显著差别。
调研村旅游业的大背景下,这种反差所揭示的问题引人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深思。
迁村”的发展变两个“美丽乡龙头村,一眼望去,“白壁、青的安康市平利县走进鄂渝交界处位于陕、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筑群与青山秀水的美景相映成趣。
瓦、马头墙。
龙3176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村共有846户龙头城5公里,距离省会西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
头村距县上,从三四年前开始,龙头村的发展就有政府主导因素。
也正因此,事实村很快就建起仿古一条街、秦楚农耕文化园、观光茶园等特色龙头景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明显。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龙头村便逐渐冷清:除重要节假日外,这里游客稀少,早先修建的酿酒、豆腐等10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坊,已有三四家关门停业,仿古一条街两侧的商铺也基本成为“摆设”。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
下面列举了十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典型案例。
1. 河南省信阳市鸡冠山村: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振兴。
村民利用当地山地资源,发展了苹果种植和农家乐,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村庄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山东省威海市大禹山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振兴。
村民利用当地的山地和海洋资源,种植了有机蔬菜和海产品,打造了绿色农庄,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3. 浙江省丽水市双龙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振兴。
村民利用当地的自然风景和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了农家乐和手工艺品制作,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促进了村庄的繁荣发展。
4.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龙胜各族自治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振兴。
村民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建设了农家乐和农产品加工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推动了村庄的经济发展。
5. 云南省丽江市束河古镇:通过保护古建筑和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振兴。
村民利用当地的古建筑和民俗文化,开展了客栈和特色手工艺品销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带动了村庄的繁荣发展。
6.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振兴。
村民利用当地的高山资源和藏族文化,种植了高山蔬菜和发展了民宿业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促进了村庄的经济发展。
7.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通过保护古建筑和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振兴。
村民利用当地的古建筑和土家族文化,建设了客栈和民俗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带动了村庄的繁荣发展。
8.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风景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庄振兴。
乡村振兴比较好的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近年来非常重视的一项政策,其目的是通过优化农村地区的发展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个比较好的乡村振兴案例:案例名称:湖州安吉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
在过去,余村以采石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但长期过度开采导致山体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余村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 生态修复:余村首先采取措施修复受损的山体和环境,包括关闭采石场、恢复植被、清理河道等。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环境质量,还为后续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旅游业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余村开始发展旅游业。
村里建设了游客中心、民宿、餐馆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余村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3. 村民参与:余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村民们通过成立合作社、参与旅游开发等方式,共同分享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
这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还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4. 政策支持:余村的乡村振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资源流向农村地区。
这些政策支持为余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经过多年的努力,余村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的美丽乡村。
这个案例表明,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和村民参与等方面的统筹推进。
通过政府、社会各界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
最美乡村话发展8月10日,陕西省平利县人武部在“赞颂科学发展成就、忠实履行历史使命”教育活动中,把课堂搬到拥有“西部最美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旅游村”等称号的龙头村,让官兵实地感受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激发官兵履行新使命、喜迎十八大的热情和动力。
欢迎您到平利来,女娲故里好风采……“西北最美丽的乡村”平利县龙头村以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民居古建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一拨拨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来到龙头村,首先映入官兵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格子窗,门前小桥流水、清澈透明,村外有统一设置的健身器、花坛、乡村便利的超市、社区医院、幼儿园,家家户户住得是二至三层的小洋楼,卫生间、太阳能、空调、液晶电视等应有尽有。
官兵们走进退伍军人吴美庚家中,顿觉眼前一亮。
小吴兴奋地向笔者介绍,龙头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和治安混乱村,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帮助下,村里开始搞种植、养殖,他自己在退伍回乡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种植的茶园已达到100多亩的规模,并且走上了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可以说是种、产、销一条龙,每年有两三百万元的收入。
“在我们村,我种的茶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有一千多亩,年产值有几千万元。
”小吴自豪地说。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走进田间地头,但见漫山遍野的李子树、茶树,颇为壮观。
陪同参观的村支书王友青介绍:这几年,村党支部活学活用科学发展观,抢抓农村产业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村里发展“旅游村”品牌项目的过程中,许多农民“洗脚上岸”,自己当起了老板,村里的姑娘解下围裙,成了导游,手工业者创新工艺,当起工艺师……龙头村民兵连长肖胜能过去收入主要靠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
乡村旅游发展后,他先是自己跑客运,现在则办起了四星级的农家乐。
“像他这样的农家乐我们村就有30多家。
”王友青支书告诉笔者。
民兵肖胜泰原是一个竹篾匠,常年走村串户做手工活。
看着游人如潮涌来,他在家里做起了竹雕、竹编等竹制工艺品。
平利县龙头村
从平利县城沿平镇公路南行5公里,便觉眼前一亮,“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的亮丽风景映入眼帘,一条条洁净宽阔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一幢幢清新亮丽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一个个恬静优美的生态庭院如诗如画,一块块整齐划一的规模产业园生机盎然,勾画出一幅富裕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这里,就是享誉全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一一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
平利县龙头村周围山脉蜿蜒起伏,清清的冲河水环村缠绕,行如游龙,新建的村落清一色的徽派农舍建筑,村外一块块整齐划一的绞股蓝园、树苗林、小型盆景培育地和茶园,与农家乐、小作坊相映成趣,把这里天的蓝衬得特别深,白云衬托得银亮而富有立体感。
龙头村周边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村里有垂钓休闲中心、秦楚农耕文化园、登山旅游步道、水上乐园、花卉盆景园、七彩山鸡园、民间婚俗乐园等景点,村中一条融古典建筑与现代商贸于一体的步行街上店铺林立,乡村客栈、传统手工作坊、特色旅游产品展销店应有尽有。
龙头旅游新村已经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格局,使游客在“游山、玩水、赏园、品茗”中体验乡村游的独特魅力。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碧水青山是宝贵财富的发展理念。
安康生态资源丰富,如何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是当前安康发展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培育生态经济理念,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打造成城市“后花园”,将农业打造成旅游农业,农田改造为景观农业,农产品升级为旅游纪念品,以生态项目建设同步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收入。
在生态保护和保持自然原真性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保护区,生态产业集中区,生态文化展示体验区,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
1、韩国周末农场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和资金聚集。
2、法国普罗斯旺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
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已经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
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
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3、欧洲乡野农庄欧洲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
平利龙头村一日游作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平利龙头村我可就慕名而来啦。
刚到龙头村,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幅田园山水画里。
村子里的房子古色古香的,白墙青瓦,就像一个个安静的小老头坐在那儿晒太阳。
那些墙面上还画着各种各样的画,有田园风光的,有神话故事的,我一边走一边看,就像在翻阅一本巨大的故事书。
沿着小路漫步,路两边的花草可精神了。
花朵们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簇拥在一起,争着抢着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美貌。
我忍不住凑上去闻一闻,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就像调皮的小精灵在鼻腔里跳舞。
走着走着就到了茶园。
哇塞,漫山遍野都是茶树,一片翠绿翠绿的。
那些茶树的叶子嫩绿嫩绿的,每一片都像是刚刚被大自然精心打扮过。
茶农们正在茶园里忙碌着,他们的手指在茶树间飞快地跳动,就像在弹奏一首无声的乐曲。
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摘了几片茶叶,结果被旁边的茶农伯伯笑着说:“你这小娃娃,摘茶叶可不像你这么摘哟。
”我挠挠头,嘿嘿地笑了。
中午找了一家农家乐,那饭菜可香啦。
土鸡炖得烂烂的,咬一口肉都快从骨头上掉下来了。
还有那新鲜的蔬菜,感觉就像是刚从地里拔出来就下锅了,吃起来甜甜的。
我吃得那叫一个狼吞虎咽,肚子都像个小皮球一样鼓起来了。
下午去了村里的小溪边。
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小鱼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想伸手去捉,可它们机灵得很,一下子就躲到石头缝里去了。
我把脚伸进水里,溪水凉凉的,像是在给我的脚丫做按摩,舒服得我都不想走了。
在龙头村逛了一天,感觉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宁静和惬意。
太阳慢慢西斜的时候,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我心里想着,下次有机会,一定还要再来这平利龙头村玩个痛快。
依托山水地域优势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陕西省平利县打造龙头生态旅游村的启示(王富礼王军杜香平)县委党校2010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日程安排中,学习期间必须组织学员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这一安排,9月26日,在县委党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全体学员赴陕西省平利县龙头村考察学习。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龙头村“依托山水地域优势,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路子,在经过短短7年的建设和发展,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穷落后小山村建设成了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的20面旗帜之一,并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荣誉称号。
龙头村的变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龙头村的现状龙头村属平利县城关镇管辖,距县城东南5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有耕地2900亩,其中水田660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545户2026人,有中共党员66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58元。
龙头村是一个山环水绕的小山村,一条名叫冲河的小河贯穿村庄东西。
河东山脉蜿蜒起伏,状如游龙,引颈于潭,其首突兀水岸,故名龙头。
2003年以来,该村以实施绿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居改造、特色景区、服务配套、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八大工程建设,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2009年,在平利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该村提出了以“赏农耕文明,游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旅游村发展思路,规划建设了生态茶园、水上乐园、登山步道、垂钓中心、农耕文化园、婚俗乐园、乡村客栈、传统作坊等旅游项目,精心打造“游山、玩水、赏园、品茗”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乡村核心景区。
同时,按照“一村一品”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要求,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能人”承包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放手发展旅游业和劳务经济。
到目前为止,已发展高效密植精品茶园1000亩、绞股蓝500亩;新建、改建徽派民居199户,普通旧房改造213户;完成村道硬化9公里,新修桥梁3座,把一河二岸的居民连成了一个整体,修建人畜饮水工程3处,解决了3个居民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精品乡村客栈10家、传统手工作坊10家、特色产品销售门店15家,完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爱我美丽家园一起创造生态安康
自安康市双创以来,整个安康的环境变化颇为巨大,旅游业快速增长,先后打造了许多景区,然而一个在双创中获得重生的平利龙头旅游村的变化过程又是怎样的?
双创前,龙头村只不过是位于平镇公路旁的一个极小的村庄罢了,但龙头村自古就有人生活在此,并且创造了许多农耕用具,在那个时代可是不会被人小看的,而那时的龙头村的农耕是颇具特色的,但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破坏,使得有些文明已经消失不见,农耕用具也随之消失。
现在,龙头村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村,靠着旅游业的人们逐步走出农耕的文明,并且在安康市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先后建成了龙门客栈、姜家大院、农耕文化博物馆等许多有利于龙头村的建筑,并有许多徽派建筑群耸立在道路两旁,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而我期望将来像博物馆这些建筑多开,两旁的树木多栽,让龙头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龙头旅游村。
让人们懂得珍惜农耕文明,珍惜农耕用具,珍惜我们的家园。
这些都是因为双创,双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下一步双创要从我们人人做起,一起止住手,堵住口。
Tips: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体现。
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
农民支持发展正反典型案例正面田东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芒果)示范园主要分布在田东县平马、祥周、林逢、思林等4个乡镇,大部分属于田东最适宜芒果种植的河谷地带。
整个园区主要以那王芒果庄园、那郎芒果标准示范园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东养村作为核心区,核心区芒果种植面积5万亩。
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已形成集规模示范种植、果品加工销售和生态休闲观光、特色农业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芒果产业示范园,以芒果种植、加工、销售及旅游开发等为主的产业链条已初步成型,带动了全县30万亩芒果种植,逐渐发展成为百色市“百万亩”芒果产业核心地带和重要依托,田东县芒果产业逐步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发展轨道。
田东县是“中国芒果之乡”,是全国四大芒果产区之一,2017年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芒果)优势区,2019年2月入选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017年以来,田东县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抓手,结合地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芒果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县乡村振兴。
反面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有个龙头村,2012年,正是袁家村乡村旅游如日中天的时候,陕西周边仿照袁家村开了很多家类似的民俗游,比如马嵬驿、白鹿原等等,龙头村也是其中之一。
从知名到迅速衰落靠着政府的引导和前期宣传,加上龙头村本身生态环境好、市民对于乡村旅游热情度高,龙头村迅速打出了知名度。
但是很快,在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龙头村便逐渐冷清:除重要节假日外,这里游客稀少,早先修建的酿酒、豆腐等10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坊,都陆续关门停业,仿古一条街两侧的商铺也基本成为“摆设”。
据龙头村当地村民介绍,龙头村开发旅游的时候,全村550户村民,其中约90%以上都将自己家的地流转出去了,供集体开发,流转面积达2000亩,景区建好后,村民只有每年的租金,人流量也不行,根本谈不上发展。
平利县龙头村倾力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典范村
2011-05-11 09:27:37 作者:城关镇黄伦来源:本站浏览次数:0
平利县龙头旅游村日前被陕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之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文明先进村镇称号、省政府确定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康市委命名为文明风景区、“一村一品”示范村等殊荣,为能使该旅游村建设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示范村,以“展现本土农耕文明特色、打造西北最美丽乡村”为目标,建设了千亩观光茶叶产业园及绞股蓝园,同时打造了多处核心景点。
该村位于烟波浩渺的古仙湖下游,离县城5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2900亩。
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建设了1000亩观光休闲茶园、500亩绞股蓝园、200亩茶饮育苗基地。
8000平方米的垂钓休闲公园、占地10亩的秦楚农耕文化园、特色产品展销仿古一条街、2400米的登山游步道、2000米沿河生态步道、20000平方米的水上乐园及狩猎场、花卉盆景园、七彩山鸡园、群英荟萃旅游乐园、神龙山庄等核心景点,同时开设了10户精品乡村客栈、10家传统手工作坊、20家特色旅游产品门店。
正是外地游客来平利旅游的必到之处,自去年5月20日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累计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