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91.00 KB
- 文档页数:30
三米直尺测沥青路面平整度试验指导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
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二、主要标准依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三、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
2、最大间隙测量器具: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
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精度不小于或等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
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精度小于或等于0.2mm。
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四、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尺。
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80~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
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2、测试步骤(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3rn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最大的位置。
(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测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或者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位置量测直尺上顶面距地面的深度,该深度减去尺高即为测试点的最大间隙的高度,精确至0.2mm。
第 1 页共2 页第五章: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JTG E60-2008)第A版第 0 次修订颁布日期: 2015年09月12日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三米直尺法参照规程T 0931-2008)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
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二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三米直尺:测量基准面长度为3m长,基准面应平直,用硬木或铝合金钢等材料制成。
2、楔形塞尺:硬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
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读数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3、其他:皮尺或钢卷尺、粉笔。
三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2)测试路段的测试地点选择:当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时,测试地点应选在接缝处,以单杆测定评定;除高速公路以外,可用于其他等级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每200m测2处,每处连续测量10尺。
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0.8—1.0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
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作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的污物。
2、测试步骤:(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三米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三米直尺的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最大间隙的位置。
(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记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准确至0.2mm。
(4)施工结束后检测时,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规定,每一处连续检测10尺,按上述(1)-(3)的步骤测记10个最大间隙。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1.1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
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1.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2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2.1 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b2.2最大间隙测量器具: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
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mm 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精度不小于或等于o.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
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精度小于或等于0.2mmb2.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3.1.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3.1.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次。
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80cm〜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
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3.1.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3.2测试步骤3.2.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3.2.2目测3rn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最大的位置。
32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测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或者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位置量测直尺上顶面距地面的深度,该深度减去尺高即为测试点的最大间隙的高度,精确至0.2mm。
4 计算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 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
连续测定10 次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 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1 我国公路工程中现行的平整度评价指标我国现行的《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规定了3个测量平整度的试验方法和相应的平整度评价指标:① 3m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平整度评价指标是最大间隙(h);②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平整度评价指标是标准差(σ);③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整度评价指标是单向位移累积值(VBI)。
随着我国公路路网的建设,对公路的质量标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99 8年交通部对原有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4)进行了修改,颁布了新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
并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新标准规定了3个平整度评价指标,最大间隙h,标准差σ。
网际平整度指数IRI(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 并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它等级公路的路基、基层、面层规定了相应的平整度评价指标。
现行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⑴采用了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IRI是世行组织召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考虑了公路路面的长波模型、短波模型、台阶模型以及专家模型等向世界各国推荐的评价指标,从技术上讲比较全面、合理。
(2) 现行新标准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面层的平整度评价指标中只规定了标准差σ和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剔除了最大间隙h,从而保证了对完工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面层平整度的科学评定。
(3)σ是表征平整度性能最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统计型指标,但其在较高行车速度下的再现性差,因此利用在较高行车速度下测得的IRI值来评价平整度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具有可比性,新标准中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规定了IRI和σ两项指标作为平整度评价指标,并给出了两者关系的近似表达式σ=0.6IRI。
2 平整度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组织世界:有关专家采用各国测定平整度的主要仪器进行了测试,于1986年提出IRI的定义:模拟标准车在80 km/h速度条件下,车身悬架的总位移(单位为km)与行驶距离(单位为km)之比。
5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主要是用于评估平面材料表面的平整度。
本文将介绍三米直尺的选择与准备、实验装置的搭建、试验的具体步骤、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种可行的测定平整度的方法。
1.三米直尺的选择与准备首先,选择一把标准的三米直尺作为实验工具。
直尺应具备直线度高、刻度清晰、没有弯曲和损坏等优点。
在进行实验前,应先清洁直尺表面,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实验装置的搭建3.试验的具体步骤1)将三米直尺放置在工作台面上,边缘与工作台面边缘对齐。
确保直尺与工作台面保持紧密贴合。
2)用目视法检查直尺表面是否平整,观察是否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
如果发现凹凸不平的情况,需要移动或旋转直尺,直至直尺表面看起来完全平整。
3)使用手持扬尘器或类似工具清洁直尺表面,以去除灰尘或杂物。
4)使用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在直尺两端、中间和若干等间隔处测量直尺的高度,记录测量值。
4.数据处理在实验中,记录了直尺不同位置的测量值。
为了评估平整度,需要计算直尺表面的高低差。
具体数据处理方法如下:1)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平均值。
2)计算每个测量点与平均值的误差。
3)将所有误差值的绝对值相加,得到总的高低差。
4)除以总的测量点数,得到平均高低差。
5.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空气流动和振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温度和湿度对实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应尽可能控制环境条件的一致性。
3)在进行实验前,应进行直尺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尽量避免直尺的移动,以免在测量过程中引入额外的误差。
综上所述,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需要选择与准备直尺、搭建实验装置、进行具体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和注意一些实验细节。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评估平面材料表面的平整度,为产品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是用于评价建筑物或工程结构表面平整度的一种试验方法。
这种试验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墙面、地面、天花板等建筑物表面的平整度,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结构安全。
下面将从试验器材准备、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试验器材准备:1.三米直尺:长度为3米的直尺,通常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平整度;2.量具:用于测量直尺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距离差,常用的量具有卷尺、尺子等;3.垫块:用于调整直尺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距离差,常用的垫块有胶垫、塑料垫等;4.记录表格:用于记录直尺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距离差。
试验步骤:1.准备被测对象:将被测对象的表面清理干净,确保无尘、无杂物并且水平,以便进行后续的试验;2.安装直尺:将直尺竖直地尽量靠近被测对象,确保直尺与被测对象的接触面尽可能多;3.调整直尺:使用垫块调整直尺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距离,使直尺与被测对象的表面紧密接触;4.测量直尺与被测对象的距离差:使用量具测量直尺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距离差,在直尺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5.移动直尺:将直尺从被测对象上移动到另一个位置,重复步骤4,直至对被测对象的整个表面都进行测量;6.分析试验结果:将测得的距离差记录整理,计算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与规定的平整度要求进行对比。
试验结果分析:1.平均值分析:将所有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值,用于表示整个被测对象的平整度水平;2.最大值分析:找出所有测量结果中最大的距离差,用于表示整个被测对象中最不平整的位置,这个位置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以提高平整度;3.最小值分析:找出所有测量结果中最小的距离差,这个位置可能是被测对象中最平整的位置;4.与要求对比: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与规定的平整度要求进行对比,以评估被测对象是否符合要求。
1.《中国建筑工程范例》;2.《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以上是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的详细介绍,该试验方法可以帮助评估建筑物或工程结构表面的平整度,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结构安全。
第 1 页共2 页第五章: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JTG E60-2008)第A版第 0 次修订颁布日期: 2015年09月12日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三米直尺法参照规程T 0931-2008)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
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二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三米直尺:测量基准面长度为3m长,基准面应平直,用硬木或铝合金钢等材料制成。
2、楔形塞尺:硬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
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读数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3、其他:皮尺或钢卷尺、粉笔。
三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2)测试路段的测试地点选择:当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时,测试地点应选在接缝处,以单杆测定评定;除高速公路以外,可用于其他等级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每200m测2处,每处连续测量10尺。
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0.8—1.0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
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作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的污物。
2、测试步骤:(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三米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三米直尺的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最大间隙的位置。
(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记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准确至0.2mm。
(4)施工结束后检测时,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规定,每一处连续检测10尺,按上述(1)-(3)的步骤测记10个最大间隙。
两米直尺测定大面平整度的方法
使用两米直尺可以测定大面的平整度,具体方法如下:
1. 准备一把两米直尺和一个平整的表面。
2. 将两米直尺平放在表面上,确保两端与表面紧密贴合。
3. 用手指轻轻按压两米直尺的中间部分,使其弯曲。
4. 观察两米直尺中间部分与表面之间的间隙,如果间隙较大,则表面不平整;如果间隙很小甚至没有,则表面较平整。
5. 可以在不同位置重复上述步骤,以确定表面的平整度。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平整度的时候,需要使用一把质量好、精度高的两米直尺,并且在测量之前需将其清洁干净,以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同时,在选择表面时,也要选择平整度较高的表面进行测量。
- 1 -。
路面平整度试验记录表直尺法一、试验目的路面平整度试验是为了评估公路路面平整度的水平,以确定路面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服务于交通行业和出行人员。
本次试验采用直尺法进行测试,以了解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二、试验设备及材料1.直尺:长度为2米,容差小于0.2毫米;2.胶带:宽度为50毫米,不会对路面产生影响;3.钉子:用于固定胶带。
三、试验步骤及记录1.选择平直路段,并在路面端点固定胶带;2.将直尺置于路面上,并顺着路面方向弯曲,然后放置在一侧的胶带上;3.观察直尺和另一侧胶带之间的垂直距离,记录该值;4.在路面上随机选取10个测试点,重复步骤2和步骤3,并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测试点编号胶带位置直尺法垂直距离(毫米)1左侧 3.22右侧 2.83左侧 2.5测试点编号胶带位置直尺法垂直距离(毫米)4右侧 3.15左侧 3.66右侧 2.97左侧 2.78右侧 3.39左侧 2.310右侧 3.0四、数据处理及分析1.对于每个测试点,计算左右两侧的直尺法垂直距离的平均值;2.计算10个测试平均值的标准差和方差。
五、试验结果1.左侧直尺法均值:2.88毫米;2.右侧直尺法均值:3.02毫米;3.全部测试均值:2.96毫米;4.方差(S²):0.0693;5.标准差(S):0.2633。
六、试验结论通过本次试验使用直尺法测试路面平整度,得出的结果显示:路面的平整度总体较好,平均垂直距离接近3毫米,标准差低,表明测试结果可靠。
本次试验中采用的直尺法简单易行,测试结果可靠,适用于对路面平整度进行快速检测和初步评估。
七、试验建议1.对于不同的路段和路面类型,应当选取合适的测试方法;2.本次试验仅有10个测试点,可以适当增加测试点数提高结果可靠性;3.为了更好地评估路面平整度,可以对其他参数和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T0931-2008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
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二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
(2)最大间隙测量器具: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
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精度不小于或等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
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精度小于或等于。
(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三方法与步骤准备工作(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尺。
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80~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
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测试步骤(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3rn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最大的位置。
(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测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或者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位置量测直尺上顶面距地面的深度,该深度减去尺高即为测试点的最大间隙的高度,精确至。
四计算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
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平整度是指其中一表面与一个完美平面之间的最大偏差。
在建筑、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平整度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用于检验产品或设备表面的平整度,以保证其性能和外观质量。
二、检测方案设计1.实验目的:测量三米直尺表面的平整度,检验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所需材料和设备:-三米直尺-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测量千分尺等)-摄像设备(如摄像机、手机等)-计算机或监测软件3.检测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将三米直尺放置在一个平整的水平面上。
-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步骤二:选取测量点-选取三米直尺表面的若干个测量点,通常选择三个或以上的离散点。
-在测量点上进行标记,以便后续测量。
步骤三: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每个测量点的具体数值。
-注意测量时的精度和准确性,避免人为误差。
步骤四:数据分析-将所测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监测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三米直尺的平整度指标。
步骤五:结果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三米直尺的平整度指标。
-根据规定的质量标准,判断三米直尺的质量是否合格。
4.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测量前,确保工作区域安全无障碍。
-使用测量工具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伤害和设备损坏。
三、实验优化和可行性考虑1.精度提升:使用更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激光测距仪,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数据处理:使用专业的监测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更精细的处理和分析,减小误差。
3.多次重复测量: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进行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
4.结果评价标准:制定可行的平整度标准,可根据行业标准或产品要求进行评价。
5.设备维护: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四、实验应用和前景展望本方案适用于对三米直尺的平整度进行测量和检验,也可推广到其他产品或设备的平整度检测中。
三米直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在建筑、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因此对其平整度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典型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三米直尺法,对建筑物的平整度进行测量,并从中评估建筑物的平整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三米直尺:用于测量建筑物表面的平整度。
2.打尺:用于准确测量三米直尺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
三、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建筑物表面,将三米直尺紧贴于表面,保持水平。
2.使用打尺逐段测量三米直尺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并记录每个点的数据。
3.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三米直尺与建筑物之间的平均间隙。
四、实验数据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测量,得到以下数据:测量点1:0.2mm测量点2:0.3mm测量点3:0.3mm测量点4:0.2mm测量点5:0.4mm测量点6:0.3mm五、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平均间隙:平均间隙 = (0.2+0.3+0.3+0.2+0.4+0.3)/6 = 0.3mm六、平整度评估根据相关标准,建筑物的平整度应满足平均间隙小于等于0.5mm的要求。
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结果,本建筑物的平整度良好,符合标准要求。
七、实验结论通过使用三米直尺法对建筑物平整度的测量与评估本建筑物的平整度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测量结果显示,建筑物表面与三米直尺之间的平均间隙为0.3mm,远小于标准要求的0.5mm。
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三米直尺与建筑物表面接触可能不是完全紧贴,导致测量误差。
为减小误差,建议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并使用多个测量点进行平均。
九、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三米直尺法对建筑物平整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也认识到测量工具和精确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加严谨和准确地进行测量,以得到更可靠的数据和结论。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报告,通过三米直尺法对建筑物的平整度进行了测量和评估,并得出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结论。
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对实验心得进行了总结。
希望这次实验能对建筑物平整度的检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