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8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3.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情绪ABC理论介绍2. 情绪的认识与理解3. 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4. 情绪与人际关系5. 情绪与心理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情绪ABC理论的掌握,情绪的认识与理解,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的学会。
2. 难点: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的灵活运用,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ABC理论,情绪的认识与理解,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情绪调整与控制的方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情绪调整与控制的方法。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情绪ABC理论介绍2. 第二课时:情绪的认识与理解3. 第三课时: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4. 第四课时:情绪与人际关系5. 第五课时:情绪与心理健康六、教学内容:1. 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3. 情绪与学业压力4. 情绪与自我保护5. 情绪与时间管理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难点:情绪与学业压力,情绪与自我保护,情绪与时间管理的平衡。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情绪与学业压力,情绪与自我保护,情绪与时间管理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第七课时: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3. 第八课时:情绪与学业压力4. 第九课时:情绪与自我保护5. 第十课时:情绪与时间管理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情绪ABC【教学背景】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几组有趣的“两可图”,让学生明白:换个角度换问题,自有一番天地。
(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
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气氛。
二、信念构建通用播放视频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出艾利斯的ABC理论,让学生感受ABC理论的价值,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合理想法对人的影响。
秀才进京赶考,在客栈投宿的晚上,做了三个梦:一是梦见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二是梦见下雨天戴斗笠还打了伞;三是梦见和心爱的表妹睡在一起,可是背靠背。
于是他找到解梦先生,想问问这三个梦的意思,先生说:墙上种白菜是白搭;戴斗笠又打伞是多此一举;背靠背睡证明没戏唱,预示考试没有好结果。
秀才听后,非常沮丧,既然仕途无望,就打算退宿回家。
老板看到秀才低落的神情,问他什么,秀才把解梦的事情说了一遍,老板笑着说,其实这梦也可以这样解释:高墙上种白菜——高中;戴斗笠又打伞——有备无患;和表妹背靠背——总有翻身的时候。
秀才一听,立刻精神抖擞,觉得自己大有希望,于是带着这份热情继续赶考,果然不负所望,中探花,如愿归来。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的认识1.1 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感受。
1.2 情绪的类型: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有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等,复杂情绪有焦虑、羞愧、嫉妒等。
1.3 情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第二章:情绪的表达2.1 情绪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情绪表达的途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
2.2 情绪表达的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注意场合、语气、措辞等。
第三章:情绪的管理3.1 情绪管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调节、情绪释放等。
3.2 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运用情绪管理方法,如通过运动、写日记、呼吸练习等调节情绪。
3.3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韧性等。
第四章:积极情绪的培养4.1 积极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是什么,积极情绪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如喜悦、满足、兴奋等。
4.2 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包括积极思考、感恩练习、自我激励等。
4.3 积极情绪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幸福感等。
第五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有助于心理健康,而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5.3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让学生学习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积极情绪培养、寻求心理支持等。
第六章:情绪与学业的关系6.1 情绪对学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情绪可能影响学习成果。
心理健康获奖典型案例——《情绪ABC》注:这一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录制成视频,获省教科所组织的“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校园心理剧、德育主题活动大赛”“心理健康活动课类”二等奖。
目录《情绪ABC》典型教学案例 (1)——一堂有趣的教学案例 (1)一、选题背景 (1)二、选题 (2)1.感受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想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和结果; (2)2.了解情绪产生的ABC模式; (2)3.了解情绪管理的ABCDE模式,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
.. 2三、活动过程 (3)暖场破冰 (3)主体活动 (3)分享交流 (5)小结 (6)1.情绪产生的模式:ABC (6)2. 情绪管理的方式之一:ABCDE模式 (6)四、效果与反思 (7)心理健康获奖典型案例——《情绪ABC》——一堂有趣的心理健康教学案例一、选题背景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也可以使你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冷静理智,也可以使你暴躁易怒;它可以使你安详从容的生活,也可以使你惶惶不可终日。
总之,它可以加强你,也可以削弱你,可以使你的生活充满甜蜜与快乐,也可以使你的生活抑郁、沉闷、暗淡无光。
这种能使我们的感受产生变化的神奇力量,就是情绪。
人的基本情绪分四类:喜、怒、哀、惧。
情绪活动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人人皆有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行为经常是伴随着情绪反应,所以我们有时会因愤怒而不能自已,以致冲动、急躁、焦虑和抑郁等等。
情绪无好坏之分,由情绪引发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却有好坏之分。
青春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年龄转折期,是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往往相当激烈,粗暴甚至失控,出现不能控制的情绪波动,因此有人评价为恰似“狂风暴雨”来袭,而且不可预期。
为了帮助处于青春中期的高中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本人设计组织了《情绪ABC》心理教育课。
二、选题情绪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成长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引导青少年认识情绪产生的实质过程、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会帮助他们平稳度过“狂风暴雨”期,高质量地生活、学习,因此选定了主题—《情绪ABC》,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感受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想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和结果;2.了解情绪产生的ABC模式;3.了解情绪管理的ABCDE模式,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认知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情绪认知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情绪的识别和表达方法。
情绪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案例分析。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互相交流。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不同情绪的角色,提高情绪认知能力。
案例分析:分析情绪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情绪认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情绪认知测试:设计一份简单的情绪认知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情绪管理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培养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习惯。
2.2 教学内容情绪管理技巧的分类和介绍。
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有效方法。
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习惯的策略。
2.3 教学方法情绪管理技巧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情绪管理技巧。
压力管理练习:学生参与压力管理活动,提高应对压力能力。
情绪调节习惯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习惯,互相学习。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情绪管理技巧演示中的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
学生压力管理测试:设计一份简单的压力管理测试,评估学生的应对能力。
第三章:积极情绪的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引导学生将积极情绪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2 教学内容积极情绪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3 教学方法情绪体验活动:学生参与情绪体验活动,感受积极情绪的力量。
积极情绪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互相鼓励。
案例分析:分析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情绪体验活动和积极情绪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情绪,能够识别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绪。
2. 培养学生理解和接纳情绪的能力,明白情绪是正常的人类体验。
3. 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培养积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情绪的识别和理解。
2. 情绪调节的方法。
难点:1. 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
2. 培养积极情绪。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情绪卡片。
3. 情绪表情贴纸。
4. 小组讨论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情绪脸谱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情绪的多样性。
2. 情绪的认识:讲解情绪的定义,介绍基本情绪类型(喜、怒、哀、惧)。
3. 情绪的识别: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使用情绪卡片进行练习。
4. 情绪的理解与接纳:讲解情绪的理解与接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5. 情绪调节方法:介绍情绪调节的常用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积极思考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小组讨论等。
2. 情绪识别练习:评估学生在情绪识别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正确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3. 情绪调节实践: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运用所学情绪调节方法,培养积极情绪。
六、情绪调节技巧: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几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情绪调节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3. 教学准备:情绪调节技巧指导手册。
情绪调节练习活动。
4. 教学过程:复习情绪识别的基础知识。
介绍几种情绪调节技巧,如自我对话、运动释放、情绪日记等。
进行情绪调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技巧。
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绪调节练习中的参与和效果。
收集学生的情绪日记,评估情绪调节技巧的应用情况。
七、情绪与行为的关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情绪如何影响行为。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和种类。
2. 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生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对特定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和心理反应。
2. 情绪的种类:喜、怒、哀、惧。
3. 情绪的作用:情绪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状态。
教学活动:1. 情绪猜谜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猜猜他人的情绪。
2. 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最近经历的情绪波动,并谈谈感受。
第二章:情绪ABC理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A:事件(Activating Event):触发情绪的事件。
2. B:信念(Belief):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
3. C: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基于信念产生的情绪和行为。
教学活动:1. 情绪ABC故事分享: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
2. 情绪ABC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第三章:正面情绪的力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正面情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正面情绪的定义和种类:如喜悦、感激、喜悦等。
2. 正面情绪的作用:增强心理抵抗力,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活动:1. 正面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正面情绪,并谈谈感受。
2. 制作正面情绪手册:让学生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正面情绪经历,以激发更多正面情绪。
第四章:负面情绪的应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如压力、挫折、失落等。
2. 负面情绪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
教学活动:1. 负面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负面情绪,并谈谈感受。
2. 负面情绪应对策略:让学生学习运用积极心理技巧应对负面情绪。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1.1 情绪的定义:解释情绪是什么,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
1.2 情绪的类型:介绍常见的情绪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1.3 情绪的作用:阐述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情感表达、心理调节等。
1.4 情绪与身体反应:探讨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心跳加速、泪水等。
第二章:情绪ABC理论2.1 情绪ABC理论的介绍:解释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A事件、B信念、C情绪。
2.2 A事件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事件A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如何触发情绪反应。
2.3 B信念的探索:引导学生探讨自己对事件A的信念B,如何影响情绪反应。
2.4 C情绪的识别: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C,以及它们与信念B 的关系。
第三章:情绪管理技巧3.1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强调情绪管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3.2 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教授学生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
3.3 情绪表达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通过沟通技巧与他人交流。
3.4 情绪调节策略:提供一些情绪调节的策略,如情绪日记、情绪释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
第四章:积极情绪的力量4.1 积极情绪的定义:解释积极情绪是什么,以及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4.2 积极情绪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培养和增加积极情绪,如感恩、乐观等。
4.3 积极情绪的应用:探讨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学习、人际关系等。
4.4 积极情绪的挑战:讨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保持和利用积极情绪。
第五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情绪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2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强调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5.3 情绪与压力管理:探讨情绪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情绪管理来应对压力。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1.1 情绪的定义:向学生介绍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1.2 情绪的类型: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情绪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并引导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1.3 情绪的作用:向学生讲解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情绪对思维、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第二章:情绪与管理2.1 情绪识别:教授学生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如自我观察、身体信号等。
2.2 情绪表达:向学生介绍健康情绪表达的方式,如与人沟通、写日记、绘画等,并强调情绪表达的重要性。
2.3 情绪调节: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三章:情绪与沟通3.1 情绪与语言:向学生讲解情绪与语言的关系,强调在沟通中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的重要性。
3.2 情绪与非语言沟通: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3 情绪同理心:向学生介绍情绪同理心的概念,并教授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情绪同理心,以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第四章:情绪与压力4.1 压力与情绪:向学生讲解压力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2 应对压力: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寻求支持等。
4.3 保持平衡:向学生强调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五章:积极情绪的力量5.1 积极情绪的定义:向学生介绍积极情绪的定义,以及积极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好处。
5.2 培养积极情绪:教授学生一些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如感恩练习、积极思考、自我激励等。
5.3 积极情绪的应用:向学生介绍积极情绪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如学习、人际关系、面对挑战等,并强调积极情绪的重要性。
第六章:情绪与决策6.1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向学生介绍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包括积极和消极情绪的作用。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认识到情绪对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情绪ABC理论,学会运用该理论调节自己的情绪。
3. 提高学生应对生活中情绪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情绪的类型及特点2. 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3. 情绪调节的方法4. 情绪ABC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情绪调节实践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情绪的类型及特点,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难点: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ABC理论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情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情绪调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情绪调节的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4. 实践训练法:设计情绪调节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
2. 讲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3. 分析生活中的情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情绪调节。
4. 讲解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情绪宣泄、认知重构等。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情绪调节经验和心得。
6. 进行情绪调节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情绪ABC理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情绪类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情绪ABC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情绪调节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和进步。
七、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情绪类型及特点。
2. 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情绪案例。
3. 尝试运用学到的情绪调节方法,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
八、课程延伸活动1. 开展情绪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心得和感悟。
2. 组织情绪管理主题活动,如情绪日记、情绪绘画等。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和类型。
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人在面对不同事物时产生的心理反应。
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
1.3 教学活动:情绪猜猜看:通过描述情绪的表现,让学生猜测是哪种情绪。
情绪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近期经历的情绪变化,并讨论这些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情绪的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让学生认识到表达情绪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表达情绪的重要性:合理表达情绪可以增进人际关系,有助于心理健康。
2.3 教学活动:情绪表达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
情绪表达练习:让学生练习在适当的情境下,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
第三章:情绪调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调节情绪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情绪调节方法: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调节情绪的重要性:适当的情绪调节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3 教学活动:情绪调节实践:让学生尝试用深呼吸、冥想等方法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第四章:情绪与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与人际关系的关联。
4.2 教学内容:情绪与人际关系的关联:情绪会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
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4.3 教学活动:情绪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情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情绪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与情绪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与情绪的关系:情绪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5.3 教学活动:情绪与心理健康讨论:让学生探讨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宣传:让学生了解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相关方法。
德育、教材1. 教材为俞国良先生主编的《心理健康》(修订版),它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 规划新教材。
2. 心理调适方法ABC 选自教材知识篇第一章第4课,是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的必备知识。
二、学情教学对象:中专幼师班学生,特点:1.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从小为留守儿童,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更 容易用消极眼光看待事物。
2.没有升学压力,思维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不强。
3. 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情绪波动大且自控能力弱。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和分析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
课题心理调适方法ABC专业 教学形式中专幼师 课堂教学 年级 授课时间 一年级1课时科目2.认识与理解几种常用的自我调适方法。
能力目标:1.能正确分析不良心理的成因。
2.掌握几种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并运用于生活。
情感目标:1.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养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并学会运用心理调适方法中的认知改变法。
(之所以将认知改变法定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因为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自我的认知偏差造成。
通过重点学习认知改变法,纠正学生的不合理认知,从而对自我心理进行有效调适。
)难点把认知改变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位思考。
(掌握认知改变法的理论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养成遇事习惯性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而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因此,将其确定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与学法六、教学过程(二)新课堂内容的学习1、视频观看教法 视频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教授法、情景剧表演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方法。
PowerPoint 课件3、认知改变法(1)情景剧请同学们观看情课前对情课程过半,同学表演景剧表演:秀才赶景剧进行演们开始产生疲劳感,考。
练;观看情景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