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咏月诗词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5.37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描写⽉亮的古诗和优美句⼦赏析1. 关于⽉亮的古诗和鉴赏诗中⽉ 1.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李⽩:《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王维:《⼭居秋瞑》) 4.⽉⿊雁飞⾼,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对影成三⼈。
(李⽩:《⽉下独酌》) 6.⼩时不识⽉,呼作⽩⽟盘。
(李⽩:《古朗⽉⾏》) 7.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王维:《⽵⾥馆》) 8.⽉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
(苏轼:《⽔调歌头•明⽉⼏时有》) 10.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王昌龄:《出塞》)咏⽉名句积累: 1、三五明⽉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亮。
《古诗⼗九⾸•孟冬寒⽓⾄》 2、明⽉照⾼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 3、⽉皎疑⾮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隐⾼树,长河没晓天唐•陈⼦昂《春夜别友⼈》 5、海上⽣明⽉,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唐•张若虚《春江花⽉夜》8、江天⼀⾊⽆纤尘,皎皎空中孤⽉轮唐•张若虚《春江花⽉夜》 9、⽉出惊⼭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0、⽩云千⾥万⾥,明⽉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出天⼭,苍茫云海间唐•李⽩《关⼭⽉》 12、长安⼀⽚⽉,万户捣⾐声唐•李⽩《⼦夜吴歌四⾸》 13、⽉⾊醉远客,⼭花开欲燃唐•李⽩《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云还⾃散,明⽉落谁家唐•李⽩《忆⼭东⼆⾸》 15、⼈攀明⽉不可得,⽉⾏却与⼈相随唐•李⽩《把酒问⽉》 16、今⼈不见古时⽉,今⽉曾照古时⼈唐•李⽩《把酒问⽉》 17、斫(zhuó)却⽉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百五⽇夜对⽉》 18、江⽉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 19、春去秋来不相待,⽔中⽉⾊长不改唐•岑参《敷⽔歌送窦渐⼊京》 20. ⽉⾊更添春⾊好,芦风似胜⽵风幽。
中国古典诗词咏月意象解读【摘要】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十分深邃。
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
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落泊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关键词】月亮;意象;相思;清高;飘逸;古典诗词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月亮的诗人人俯拾即是。
古之迁客文人,或远游他乡,或谪居边地,或隐迹江湖,都将自己内心那缠绵悱恻的情愫倾诉给那姣人的月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于醉舞之中邀月对白,在李白的生活里,如果说“酒”是李白借以作短暂狂歌凭物,那么“月”恰是他精神永恒的寄托。
李白如此,苏轼亦如此。
古之大贤大圣为何对月有“情有独钟”?我想,这除了诗歌的外部特点有关外,还跟她内部具有某些足于触发人们潜在审美意识性情,从而成为人们宣泄内心情感的寄托和载体。
特征一:阴晴圆缺月亮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她是缺而圆,盈而亏,周而复始,无始无终。
然而在这种阴晴圆缺的变化过程中,圆的时候却很短暂,因而也就显得很可贵,而这正好与人间的离合相类似,于是诗人们情不自禁地对月抒怀,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
苏轼写得好,“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此时,月亮的圆与人间的不团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很难不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诗人王建在客地见到月亮而惦念亲人,他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十五月圆之夜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
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相望却不能相见!试问,还有什么比对着满月,而亲人分散更惹人愁肠的呢?月儿成了诗人笔下的宠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十首著名的咏月诗一、《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雨后的空气清新凉爽,明月在松间洒下皎洁的光照,清泉在石上淙淙的流淌,田田的荷叶轻轻摇动,一条渔船冒了出来,年轻的姑娘们洗衣归来,竹林中传来她们银铃般的喧笑声。
王维把这一些美好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曲,给我们一种世外桃源般新鲜的感受。
最后的一句点出了王维的主旨,任随春芳消歇吧,这宜人的秋天足以让我留住了。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一代名相张九龄遭李林甫等人排挤罢相,朝政日趋昏暗。
王维对政治失去了兴趣,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
开元二十八年(740)后,王维在终南山营建了辋川别业,他“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开始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是一首隐者之歌,寄托着王维高洁的情怀和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杰出贤相,他举止优雅,风度翩翩。
他富有胆识和远见,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他直言敢谏,选贤任能。
他不徇私枉法,不依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开元二十四年(736)他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罢相,被贬为荆州长史。
这首诗就是他在任荆州长史之后写下的。
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意境雄浑阔大,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尾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构思奇妙,意境幽清,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体现出张九龄赋诗浑成自然的风格。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感情真挚细腻,感人至深。
这是一首思亲之歌,抒写了张九龄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三、《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中国咏月的古诗诗词中国咏月的古诗诗词(精选5篇)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小编在此整理了中国咏月的古诗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咏月的古诗诗词(精选篇1)1、霜月李商隐?〔唐代〕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楼高一作:楼南 / 楼台)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2、中秋月晏殊?〔宋代〕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3、西江月·遣兴辛弃疾?〔宋代〕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中国咏月的古诗诗词(精选篇2)1、关山月李白?〔唐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望边邑一作:望边色)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杜甫的咏月诗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咏月诗句。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以及简要的赏析:1. 《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居夔州之时。
全诗借月抒怀,通过描绘月色之美,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身世之感。
- 赏析:首句“万里瞿唐月”以大景象起笔,展示出月光洒在瞿塘峡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月光照亮暗室,照耀青天的情景,体现了月亮的明亮与高远。
诗人将自己的情绪寓于对月亮的描写之中,“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以乌鹊夜飞的形象收尾,既象征着自己的流离失所,也预示着国家的命运多舛。
2.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思念弟弟的作品,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散和生死不明的悲痛。
- 赏析:“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已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它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在这里,月亮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成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的载体。
3.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是杜甫晚年离开成都,漂泊至渝州时所作,展现了他个人命运的坎坷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星空广阔而宁静,月光照亮江面的壮观画面。
这里的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心境,映射出他对人生的无常和苍凉的感慨。
这些诗句都是杜甫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也有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有关中秋咏月的古诗
以下是三条有关中秋咏月的古诗及相关内容: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句诗的意思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身处天涯海角的亲友,此刻共赏这同一轮月亮。
哎呀,你想想看,就好像你和远方的亲人朋友,虽然隔着老远,但都能同时看到那明亮的月亮,这是多么浪漫和温暖啊!就好比说,你在中秋节那天,一个人在外地,当你抬头看到那月亮时,你肯定会想到家乡的爸爸妈妈也在看着同一轮月亮呢,心里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没那么孤单啦!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它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
哇塞,这话说得多好呀!就好像你和你特别在乎的人,就算不能时刻在一起,但有那月亮在,你们的心也是紧紧相连的呀!比如说,你和你的好朋友因为工作或学习分开了,但是每当中秋节,你们都会一起望着月亮,就感觉彼此还在身边一样呢,多棒啊!
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这句诗是说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作白玉盘。
嘿嘿,这多形象啊!你想想,小孩子那懵懂可爱的样子,看到月亮就觉得像个大大的白玉盘,多有意思呀!就像我们小时候,也会对很多东西充满好奇和想象,看到月亮也会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呢。
比如说,你小时候是不是也会指着月亮,跟小伙伴说那是个会发光的大圆盘呀,哈哈!
我觉得这些中秋咏月的古诗真的太美妙啦,它们用简洁而又动人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让我们在欣赏月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和温暖。
中秋赏月诗词欣赏关于中秋赏月诗词欣赏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中秋赏月诗词欣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赏月诗词欣赏篇11、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苏轼《念奴娇·中秋》2、月到中秋偏皎洁。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3、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思佳客·闰中秋》4、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5、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李朴《中秋》6、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8、分不尽,半凉天。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9、今宵楼上一尊同。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中秋赏月诗词欣赏篇2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天应有意故遮阑。
拍人间。
等闲看。
6.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7.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8.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9.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10.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11.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4.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15.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16.中秋谁与共孤光。
17.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碧天如水,湛银潢清浅,金波澄澈。
古诗绝句《咏月》译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绝句《咏月》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咏月
唐·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译文
昨夜的圆月不是今夜的圆月,真的怀疑这圆月是否一如既往的美好。
在这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月圆又月缺。
但是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青春时光又有多少呢?
注释
李建枢:唐代诗人。
咏:描述。
婵娟:非常美好的.姿态。
度:次,回。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小诗。
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
诗人通过对自然交替的变化,领悟到光阴的无情,岁月短暂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两朝开国皇帝联手完成的古诗词,至今无人超越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 (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的《咏月诗》。
大意:当月亮还没有升上水平线上的时候,大地都是一片黑暗的,而当月亮升到空中,就能照亮了大地河山。
因为赵匡胤本身是军人出身,文化水平一般,因而写得不是很工整,平仄韵律也没什么讲究,但是可以看出,这首诗立意不凡,具有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帝王之志。
这是宋太祖赵匡胤为数不多的诗词作品。
(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续赵匡胤的《咏月诗》。
大意:皓月当空,明亮如灯照大地,连满天的星星都黯然失色。
此句对应前二句的情境呼应,暗寓表达出朱元璋内心的追求。
(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续赵匡胤的《咏月诗》。
大意:要像明月那样,挺身而出来拯救天下苍生。
以景寓志,表达了朱元璋对济世安民的伟大志向和情怀。
经过一番征战,朱元璋真的开创了大明王朝了。
(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续赵匡胤的《咏月诗》。
大意:立誓要百战不殆,一定要开创太平盛世。
表达了朱元璋对济世安民的伟大志向和情怀。
经过一番征战,朱元璋真的开创了大明王朝了。
(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苍海一文》,请多多指教。
(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咏月诗词《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意境雄浑阔大。
前两句将明月与相思之情相融合,为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
诗人客居他乡,在异乡的客栈中,于睡眼朦胧之际,误将月光当作霜,抬头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引起了无数游子的共鸣,成为了中国人共同的乡愁。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该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
中秋佳节赏明月诗词咏月颂佳节古诗大全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谐的美好向往。
自古以来,那一轮高悬夜空的明月,便成为了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他们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的这句诗意境雄浑阔大,让我们感受到即使相隔天涯,人们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
在这月光的照耀下,思念之情仿佛能穿越时空,将远方的亲人朋友紧紧相连。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以简洁直白的语言,道出了游子在异乡仰望明月时,心中涌起的浓浓思乡之情。
那抬头与低头之间的动作转换,生动地展现了内心的纠结与眷恋。
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将中秋之夜人们望月而产生的秋思写得含蓄深沉。
明月当空,人人都在凝望,可这秋思究竟落在了谁家?让读者不禁陷入沉思,去感受那份普世的离愁别绪。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中秋咏月词中的经典之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又展现了他豁达超脱的胸怀。
无论相隔多远,只要能共赏这一轮明月,便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和牵挂。
除了这些名句,还有许多古诗也对中秋明月进行了描绘和赞颂。
比如刘禹锡的“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在他的笔下,中秋之夜的天空格外清澈,明月如洗,将世间万物都映照得清晰明亮,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爽朗和明净。
徐有贞的“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直白地表达了对中秋佳节和明月的喜爱,希望这样美好的时光能够年年重现。
辛弃疾的“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对明月的描写,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这些咏月的古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在中秋佳节,当我们仰望那轮明月时,不妨吟诵这些古诗,感受古人的心境,也让自己的心灵在这诗意的氛围中得到洗礼和慰藉。
月圆夜才是相思时,写月亮超经典十首诗词,看看你读过几首《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个环节叫飞花令,就是给出特定的字,说出带这个字的诗词。
其中有月这个词。
月这个字一般指月份,也指月亮。
古今吟咏月亮的诗词有很多,也是多不胜数。
月亮温和、皎洁、明亮,给人以宁静安谧的氛围。
每当我们静心的时候,就会情思漫天,自然就寄情于月亮。
俗话说,月亮代表我的心。
每到月圆的时节,人们总是对着月亮寄托相思之情,特别是在八月十五中秋月圆时刻,由于佳节,人们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所以人们习惯于把月亮寄相思。
古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吟咏月亮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人描写月亮,以月亮寄托情丝的古典诗词。
1、【望江南】——五代·无名氏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
与奴吹散月边云。
照见负心人。
【解析】分手之后,我对你仍旧恋恋不舍,希望有一天你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可是,唉!风啊,赶紧地吹开月亮旁边的云彩,照见那个负心的贱人。
2、【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我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这个时候,月亮已经不知不觉来到窗前,偷看我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析】划着小船靠近岸边,这个时候,愁绪涌上了心头,野外空旷无比,月亮倒映在水中,好像要靠近我这个人。
4、【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宋·苏辙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解析】哥,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有七次中秋。
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住在船上,依旧说不完的离愁。
中秋佳节赏明月诗词咏月颂祖国古诗大全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在这个月圆之夜,仰望苍穹中的明月,寄托自己的情思。
而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月颂祖国的佳作。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充满了童真童趣,将月亮想象成白玉盘和瑶台镜,展现出了孩子般的天真无邪。
而他的另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则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在异乡的游子看到明月时,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通过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的景象,引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让人们感受到了即使相隔天涯,也能在同一轮明月下共怀相思的深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又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结尾,让人们在感受到他的豁达胸怀的同时,也对团圆充满了期待。
除了这些抒发个人情感的咏月诗词,还有许多诗人借月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繁荣昌盛。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月依旧照耀着边关,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诗人借明月表达了对国家安定、边疆安宁的渴望。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诗中,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辉,与清泉、竹林、浣女等构成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山水画卷,展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与宁静。
中国咏月诗词鉴赏
谈到月亮,人们就会想到美丽的神话传说,而在诗词文学中,你夜常常能
发现月亮的踪迹!
畅游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海洋里,你一定会被一些琳琅满目的咏月诗词所吸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李白与明月作伴的美好愿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形象写照;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
这又是李白的迷雾般的梦境!
皓月当空,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
于是乎,诗人常常寄情于月。
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
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
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
昏后词句,表达了黄昏后月光下情人约会的欢快心情。
诗仙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一句,表达了游子怀乡之情。
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更是被誉为千古绝唱,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对着同一轮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中写道:今
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如果仔
细琢磨,你会发现这既是李白明月长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
会现状的愤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又是张九龄对月思乡的情怀。
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确是东坡对人生的思索。
月亮乃是天上的圣物,在人们的心中,美好的事情总会与月亮相联系,通
过对古代咏月诗的鉴赏,我们会发现,其实月亮很美,但更多的是深不可测,
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快点行动起来,让我们共同去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