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麻醉术后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8.79 MB
- 文档页数:21
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1、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手术的顾虑,介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必要时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大小便,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要求病人戒烟;2、通知家属或单位负责人员来院,由医师详细介绍手术情况,填写手术同意书;3、术前按医嘱进行手术野皮肤准备观察皮肤情况、剃毛和皮肤清洗;如发现病人有发热、感冒、女病人月经周期、皮肤有损伤或感染等,应及时报告医师,考虑停止手术;4、皮肤准备的要求和方法(1)根据各类手术要求决定皮肤准备的范围;(2)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注意脐部、皮肤皱折部位,皮肤上的油污、胶布可用松节油、汽油或乙醚清洗,有伤口者清洗后应更换敷料;(3)剃毛和清洗时,应注意勿损伤皮肤,勿使病人受凉;5、做好全身清洁,洗头、洗澡、剪趾指甲、更衣、不能自理由护士执行;6、按医嘱配血、皮试;准备特殊用药用物,通知手术日停膳;7、通知病人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水并挂禁食标志;8、上注意病人睡眠情况,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服安眠镇静药;9、按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如留置尿管等;女病人除去发夹,长发者梳成双辫,有假牙者卸下假牙;入手术室前排小便;备齐病历、X光片、特殊用药、用物随病人一齐送手术室,停止一切术前医嘱;10、送往手术室前,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检查手术野,了解有无生理、病理变化,不宜手术者及时报告医师;11、病人人送往手术室后,根据麻醉、病种、手术方式做好病室、用物准备;(4)床的准备:全部更换床单、枕套、被套;按需要备胶、中单,室温低于18℃时设法提高被褥温度,低于12℃时设法提高室温;(5)用物准备:床边备输液架、血压计、听诊器,按病情需要备急救药品和器械,护理记录单等;外科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1、向麻醉师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手术性质及部位,输液、输血量和特殊情况的处理等,病人回病室时,搬动病人应防止各种导管脱出及增加伤口张力;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用热水袋等保暖时,应防止烫伤病人;3、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做好相应的护理;全麻病人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病人完全清醒,血压稳定;腰麻后去枕平卧6-8小时,硬膜外麻后平卧4-6小时,椎管内麻醉后每半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至连续四次正常后止;4、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敷料湿时,随时给予更换,或告知医生处理;5、各种引流管要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准确记录引流量;6、保持输血、输液静脉通畅,根据医嘱及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等;7、手后7-8小时,仍不能自解小便者,检查膀胱充盈者则考虑无菌操作下行导尿及停留尿管24-48小时;8、根据病情,适当调节体位,做好翻身、拍背等,以预防褥疮和肺部并发症;9、术后三天内,每天测体温、脉搏四次,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10 营养补充和饮食情况,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高价营养,以维持病人营养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楚呼吸道内分泌物,鼓励和指端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1、去枕平卧6-8小时,尽量避免抬头;24小时内禁止坐起或离床,以防术后发生头痛;如术后发生头痛者,可继续去枕平卧,并给予针灸和镇静药如安定或颅痛定等;并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60毫升;严重者报告医师进行处理;2、注意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每30分钟测量一次,连续四次稳定后停测,异常者报告医生处理;3、观察麻醉平面消失以及下肢活动恢复时间;4、麻醉作用消失后鼓励病人排尿,术后8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者且膀胱充盈,按尿潴留护理常规护理;5、术后6小时无恶心和呕吐者可进流质饮食消化道手术除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1、病人回病房后,主动向麻醉师了解麻醉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和处理,并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2、病人取平卧位4-6小时,至病人痛觉恢复后按手术的种类给予各种卧位;3、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一次,连续四次稳定后停测;如成人患者收缩压低于12Kpa,脉搏增快,应考虑血容量不足而加快补液,如血压不回升,指甲、唇苍白,应考虑术后出血,报告医生处理;4、如病人出现胸闷、发绀、说话费力,呼吸交换量不足,应考虑麻药缓慢渗入蛛网膜下腔,使麻醉平面继续上升,尤其高位硬膜外麻和麻醉过程中曾穿破硬脊膜的病人,应倍加注意,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即予吸氧,酌情使用麻黄素类血管收缩药物,并报告医师协同处理;5、注意排尿情况,如有尿潴留则按尿潴留护理常规护理;6、如留置硬膜外导管,要防止脱出和折管,导管外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应避免插管处污染及麻醉穿刺点的感染;局部麻醉及臂丛麻醉后护理常规1、按一般术后护理常规护理、2、向麻醉人员了解麻醉情况,取自动体位;3、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稳定后停测;4、注意伤口疼痛情况,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痛剂;5、臂丛麻醉病人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尤其断肢再植病人使用肝素者,如血肿继续增大,应报告医师停用肝素,并作适当处理;如为颈路臂丛,应注意病人呼吸,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手术野皮肤准备范围下腹:上至剑突,下至大腿1/2,会阴部,两侧至腋中线洗净脐部;四肢:以手术部位为中心,上;下、前、后20厘米,掌部,足部应剪取指趾甲;一、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前、后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按显微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2、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疑虑,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说明,以消除顾虑,取得合作;3、手术部位常规照相;4、手术部位地静脉不穿刺、输液;5、床上训练大小便;6、药物准备: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美兰、妥拉苏林、阿司匹林、潘生丁;二、术后护理1、按显微外科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2、注意全身情况,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输液量、速度;3、局部观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伤口渗血、负压引流通畅情况,观察引流量,颜色并记录;4、局部烤灯保暖,可用60W烤灯距离30-40厘米,持续5-7天;5、室温恒定在25-280C之间,避免寒冷引起血管痉挛,保持手术部位高于心脏水平10-15厘米;6、按时准确给予抗凝药和血管扩张药;为防止疼痛引起血管痉挛,可从臂丛或硬膜外导管注入25%丁卡因,注意保持导管无菌;7、皮瓣局部观察,密切观察移植皮瓣颜色,肿胀程度、皮温,检查毛细血管再充盈反应,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观察检测要点如下:①皮瓣的肤色:呈鲜红或粉红色为血供良好,紫红色为静脉回流欠佳,苍白或灰暗为动脉供血不良;②术后每小时测量皮瓣皮温一次,并与健侧对比,室温250C时,皮温应为33-350C ,如皮瓣低于健侧30C,肤色有改变,提示血运有障碍;③毛细血管反应的检查,可用一玻棒或空心注射器压迫皮肤,使之变苍白后移去玻棒,苍白的皮肤即转为红色,这段时间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秒;如充盈时间在5秒以上或无反应,可能是血运障碍,术后6小时易发生,术后24小时为出问题的关键时刻,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8、术后卧床7-14天;注意病人饮食,鼓励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三、游离足趾移植手术前、后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按一般显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2、供趾选择:①供趾一般选择对侧第二趾,也可选择同侧第二趾,一般不用拇指,以免影响足的功能;②供趾局部皮肤无感染、足癣、严重创伤及疤痕;2、术后护理1、按一般显微外科术后常规、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2、测量皮肤温度与游离皮瓣移植相同;3、患指血液循环的观察:指端红润、软组织充盈要适中,毛细血管再充盈反应在2秒以内;4、皮肤的观察:①有以下表现者为动脉供血不足:肤色苍白、指腹塌陷、皮温下降、皮纹加深;②有以下表现者为静脉回流障碍:肤色暗紫、指腹肿胀、皮纹减少或消失,甚至出现水泡、皮温下降;5、保持持续臂丛麻醉插管,每6-8小时注入%丁卡因8毫升,维持3-5天,注药时要特别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6、术后用药与游离皮瓣移植术相同;7、功能锻炼:术后3-4周后鼓励病人做主动伸、屈再造拇手指,8周拆去石膏,做积极功能锻炼,也可辅以理疗;一、石膏固定护理常规1、石膏固定前护理1、了解病人思想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说明石膏固定的理由,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2、清洁患肢或躯干,有伤口者先换药;3、过床或搬运病人时,先固定好肢体,搬运时动作要轻稳;2、石膏固定后护理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上石膏病人睡硬板床,石膏未干固前不能搬动病人,石膏虽干固尚未坚硬时,搬运病人应用手掌平托石膏,防止手指将石膏掐成凹陷变形致压迫软组织形成溃疡或坏死;3、用胶枕、沙袋均匀垫好肢体,防止变形,清洁暴露肢端,以便观察;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促使石膏干固;夏季可用电吹风吹干,冬季可用烤灯烤干;但应间歇烘烤,每次20-30分钟,防止烫伤;5、抬高患肢,垫以沙袋,胶枕等支托物,以免肿胀;石膏坚硬后,可鼓励病人活动石膏固定以外的关节和肌肉,指导病人经常在石膏内做肌肉收缩运动及指趾关节、足背伸屈活动,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6、被石膏压迫的隆突部位或肢体的支重部位,应用软枕妥善垫好,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部位的石膏被折断;7、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温度、颜色、肿胀、剧痛、麻木等感觉情况,重视病人主诉,对原因不明的剧痛,应通报医生,按医嘱在石膏上“开窗”观察,检查有无局部受压,勿乱用止痛药;8、保持石膏清洁、干燥、边缘整齐,光滑,不可浸湿,不可与硬物撞击;9、下肢上石膏的病人,下地活动时,需在足底加后跟木板或铁板,以免损坏石膏;10、如术后有渗血渗透石膏绷带,用蓝笔划记号,观察是否继续渗血;必要时通报医生剖开石膏处理;11、如遇开放性损伤,体温升至390C以上,伤口有跳痛,肢端肿胀明显,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二、小夹板固定护理常规1、固定前护理1、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固定的目的;2、清洁肢体;3、搬运时先固定患肢,动作要轻;2、固定后护理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复位外固定后,搬运肢体时应扶托患肢,防止骨折移位,尤其在麻醉作用未消失时更需注意;3、注意观察患肢血循环情况,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发现指趾肿胀、疼痛加剧、青紫麻木等现象,应报告医生,按医嘱适当调整绷带的松紧;4、随着肿胀消退,扎带应逐步调整松紧,绷带松动度以1厘米左右为宜,切勿全部松开再扎;5、防止压垫压迫过紧而造成局部溃疡、坏死,必要时可变更压垫位置;6、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改善肢体循环,避免关节强直,肌肉萎缩;。
各种麻醉术后的护理引言:手术后的恢复期间,麻醉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麻醉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类型的麻醉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恢复。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各种麻醉术后的护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一、全身麻醉术后的护理全身麻醉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药物,使其失去意识、无痛感和全身肌肉松弛的一种麻醉方式。
术后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护理措施:1. 温暖保暖:全身麻醉后,患者体温会下降,容易感到寒冷,因此要确保患者身体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使用毛毯或者加热设备进行保暖。
2. 饮食恢复:术后的患者需要逐渐恢复饮食,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尤其要注意控制饮食量和质量,避免过度进食或食用刺激性食物。
3. 观察呼吸:全身麻醉可能对患者的呼吸系统产生影响,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通畅,并随时准备好呼吸道保护设备。
4. 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感,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并密切关注疼痛程度的变化。
二、局部麻醉术后的护理局部麻醉是通过将麻醉剂直接注射到局部区域,使神经阻滞而达到手术无痛的一种麻醉方式。
术后需特别关注以下几点护理措施:1. 观察局部情况:局部麻醉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局部麻醉区域的情况,包括局部肿胀、红肿、渗液等情况的发生。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 瘙痒控制:局部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瘙痒不适感,这是正常反应。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抗瘙痒药物,帮助患者缓解不适。
3. 休息与活动:局部麻醉后,患者需要适当休息以帮助伤口愈合,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局部麻醉失效。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活动情况,帮助其恢复正常功能。
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术后的护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患者腰椎或硬脊膜外腔内,达到局部麻醉效果的一种麻醉方式。
术后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护理措施:1. 位置调整: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后,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以帮助麻醉药物的传播和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