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观潮1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8
初二人教版上册语文《观潮》课文及教案《观潮》课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观潮》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biàn)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德佑年间为义乌县(今属浙江)令。
入元不仕。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
善书画音律,能诗。
其词讲究格律,文字精美,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课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往事之作。
此书写得详备生动,寄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情。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高清课堂:观赏钱塘江潮ppt3】知识积累重点实词【高清课堂:观赏钱塘江潮ppt8、9、12】1.浙江:就是钱塘江。
2.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5.际天:连接着天。
6.沃.(wò)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7.艨艟..(méngchōng):战船。
8.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9.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
骑,马。
弄,舞动。
标,树立、举。
10.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11.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12.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穹,高。
13.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舸,船。
14.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15.逝:去,往。
16.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
文,动词。
17.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大全、计划总结、说课评课、观察记录、特殊课程、毕业课件、班务材料、主题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plan summaries, lesson commentary, observation records, special courses, graduation coursewares, class management materials, theme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及反思优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壮观。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描述大潮场面的词汇和句式。
2.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壮观。
2.学生谈谈自己对大潮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大潮来临前的氛围。
a.学生找出文中描述氛围的词语。
b.教师解释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壮观。
a.学生找出文中描述大潮的词语。
b.教师解释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c.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潮的场面。
3.分析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a.学生找出文中表达情感的词语。
b.教师解释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c.学生谈谈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自然景观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写作思路。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1.学生对大潮的印象较为深刻,但在描述大潮场面时,词汇和句式较为单一。
今后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词汇和句式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2.在分析课文情感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情感。
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写作思路不够开阔。
今后教学中,我要多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一则:连......都。
为:介词,被。
而:表转折,但。
略:一点点。
以:凭、靠。
夸:显示。
塞途(sè tú ):堵塞(dǔ sè)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一词多义】观:观潮: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1]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仅如银线:几乎,将近[1]为:“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成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是[1]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
(助词)[1] 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1]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1]观潮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③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做动词。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高)【句式】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同时点明主旨)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观潮(点击图片放大)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7.震撼激射(省略句)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拓展阅读】写作背景: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著名的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作者也兴致勃勃地来到钱塘江边,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场面深深震撼着,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巧妙结合...观潮结束后,他回想起汹涌的潮水发出滔天巨响、岸边的看潮的人群齐声惊叹,他的内心以为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触动......终于,他再也不能忍受内心的平静,一定要把这壮观场面记录下来!仿佛一幕幕都已呈现在他的眼帘;他拿起毛笔,笔走如飞、行云流水;仅用了两百余字,便把钱塘江潮的宏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一等奖说课稿1、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逐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初中__二___年级__语文___学科教案执教人李威课型新授教案类型自主主备人李威集备日期合作释疑2、让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这个观潮场面。
使用日期主管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万人空巷……)课题第28课观潮第一课时研讨意见3、背景简介---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每年农历八月2、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独立翻译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3、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掌握正确的读音,读清节奏。
重点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独立翻译课文。
3、反馈交流(1)读准字音:难点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教具自制PPT 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教学过程(2)辨明词义:明标自学一、导语设计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1、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则玉城雪岭(城墙)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点拨拓展(3)一词多义达标训练一、翻译下列句子:观:观潮。
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
景象(名词)。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仅:仅有“敌船”为火。
仅仅。
仅如银线。
几乎,将近。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间:席地不容其间也--空闲。
遂与外人间隔断开,隔开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4)古今异义词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